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核糖核酸阻抑家兔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生化,免疫学等方法观察了RNA对感染尾蚴兔的作用,结果表明,RNA能使感染尾蚴兔肝细胞核仁增大,粗面内质网及其颗粒增多,肝RNA含量增加,血浆TNFα降低,分析结果提示RNA是通过其模板作用和基因调控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等阻换兔肝化进展加重的。  相似文献   

2.
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分别用国产RNA(4mg/kg)和C_0Q_(10)(2.5mg/kg)治疗,另设正常对照和病理对照组。治疗后30、60和90天活杀,作血清酶学、氨基酸检测,胶原纤维定量及电镜检查,结果表明RNA和C_0Q_(10)治疗组AST,γ-GT均在正常范围,A/G比值与病理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P<0.01),RNA组ALT,MAO和ANG明显下降(P<0.01),血清氨基酸水平升幅较小(P<0.01),光镜检查也显示RNA治疗组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以及胶原纤维定量代表的肝纤维化程度都比较轻,有显著意义。电镜检查从超微结构水平也证实了上述结果。RNA有降酶保肝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提示,当成虫排卵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开始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增加的同时,肝汇管区的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肝组织已形成假小叶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呈下降趋势(r=0643,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相关。作为细胞因子,TNF可能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关系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卫民  张立煌 《上海医学》1993,16(4):212-215
本文报道感染日本血吸虫兔及血吸虫病严重肝纤维化(晚血)患者 PBMCs 诱生 TNF-α能力及其血清水平观察结果。TNF-α用 L929细胞杀伤法测定。兔感染后8周时血清 TNF-α水平到达高峰(23.14±6.10U/ml),其后明显下降,28周仍高于正常兔,这一种动态变化类似于肝胶原合成的变化。经杀虫和杀虫加抗肝纤维化治疗后,TNF-α诱生能力与血清水平均明显下降,与肝纤维化程度、肝胶原量、透明质酸等指标一致。晚血患者亦获类似结果。提示 TNF-α可能是参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调节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γ干扰素对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了解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肝内γ-干扰素与细胞外基质间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用链酶亲和素-生物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肝内γ-IFN及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连接蛋白,层连蛋白,Ⅰ及Ⅲ型胶原的量及分布,并作为判断γ-IFN对肝纤维化抑制作用的动态变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丹参佐以核糖核酸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复方对家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袁翠云  张瑞 《中原医刊》1999,26(8):23-24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影响其予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早期的抗肝纤维化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用核糖核酸联合冬虫夏草制剂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认为此疗法对抑制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作用。1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是创伤、烧伤、术后感染和危重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参与调节免疫、代谢、分化、增殖和癌变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miRN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与脓毒症相关的miRNA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以期为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阻抑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阻抑作用。方法 用CCl诱发大鼠肝纤维化,于第4周、第8周末取材。采用病理学、放射免疫学、生物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第4周、第8周末川芎嗪干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血清透明质酸浓度、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肝组织中desmin染色阳性细胞面积低于肝纤维化组,差异显著;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低于肝纤维化组,第4周末差异显著。第8周末差异不显著。结论 川芎嗪具有一定的阻抑肝纤维化及降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6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透明质酸)、LN(层粘连蛋白)、PCⅢ(Ⅲ型前胶原)、cⅣ(Ⅳ型胶原)水平,选择至少两项增高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中药扶正解毒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对照组用贺普丁及苦参碱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水平。结果:中药扶正解毒化瘀对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对逆转和延缓肝脏损害进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康宁胶囊减轻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80年代末美国Riven博士与我科共同开发研究的“舒怀汤”基础上,90年代中期我科进一步开发了“康宁胶囊”。主要成分有黄芩、菊花、丹参、山楂等。治疗组102例,对照组78例。两组病人的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人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等四项指标都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治疗组普遍下降度较大,而且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提示“康宁胶囊”在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时,能减少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与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Ⅳ胶原(Ⅳ.C)、血清透明质酸(HA)及B超肝纤维化参数积分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依child—pugh分级,测定TBA、HA、Ⅳ.C以及B超肝纤维化参数积分。结果:child-pugh分级A、B、C三组TBA分别为9.00±4.40μmol/L、21.43±14.18μmoL/L、46.27±29.78μmol/L,HA分另4为313.20±104.59ng/ml、366.37±158.46ng/ml、527.00±157.29ng/ml,Ⅳ-C分别为238.05±36.68ng/ml、355.63±27.43ng/ml、493.97±109.58ng/ml,B超积分分别为10.70±3.76分、13.10±3.50分、14.50±3.12分。随肝硬化肝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各指标数值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TBA、IV—C、HA、B超积分诸项指标相互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四项指标相互间具有相关性,是判断肝炎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评价11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正常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对照。结果:门静脉主干直径(PD,dP)及淤血指数(CI,IC)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呈正相关关系;门静脉最大流速(PVX,vmax,p)及平均流速(PVm,vP)则与S呈负相关关系;而门静脉血流量(PBF,QPBF)与S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门静脉主干直径、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及淤血指数可用于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纤维化程度,特别是在鉴别中重度纤维化(S3~4)与轻度纤维化(S0~2)时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肝脏纤维化瘦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肝脏纤维化进程中瘦素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四氯化碳造模组,40%四氯化碳蓖麻油溶液皮下注射(3ml/kg,每周2次,首剂加倍).分别于第4,8周取材.检测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脏中瘦素表达的变化,光镜下观察组织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瘦素和肝脏中瘦素表达都加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中血清瘦素和肝脏中瘦素的表达在8周末与4周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时明显有瘦素的表达,并且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四氯化碳诱发大鼠慢性肝损伤致肝纤维化为动物模型,观察了复方氨基酸冲剂(肝氨要素)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复方氨基酸冲剂能防止肝纤维化动物的体重和食量下降及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阻止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降低,提高血清BCAA/AAA比值,纠正氨基酸谱紊乱,减轻肝组织变性、坏死和纤维增生程度。结果提示,复方氨基酸冲剂对肝纤维化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变化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期经病理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因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共41例,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1期7例、S2期10例、S3期4例、S4期5例、肝硬化15例,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11例,C级14例,以及对照组15例,行上腹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运用CT机自身携带的软件,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肝脾体积进行测量;并计算肝脏各叶体积占总肝体积百分比、肝脾体积之比,将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对照。结果肝右叶、左内叶、总肝体积从正常肝脏到轻度肝纤维化(S1-2期)逐渐增大,从重度肝纤维化(S3-4期)到晚期肝硬化减小;肝左外叶、尾状叶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脾脏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从肝功能A级到C级,肝右叶、肝左内叶及总肝体积逐渐缩小,而左外叶和尾状叶体积及脾脏体积逐渐增大。结论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54例经肝穿刺活检确诊的肝纤维化病人利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分别测定b值为300、500、700s/mm2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组ADC值的变化情况,并与病理改变作对照研究.结果 b值取500和700s/mm2时,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ADC值依次...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肝纤维化血清白蛋白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含量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诱发鼠肝纤维化模型,测定CCl4处理前及处理后2、4、6、8周血清白蛋白及肝脏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血清白蛋白含量在CCl4处理后2周明显降低,随后开始增加,到第8周时又出现下降;肝脏胶原蛋白含量在第2周明显增加,并一直保持不变。结论:血清白蛋白含量测定对早期期纤维化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75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组分变化。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饱和脂肪酸和单价不饱和脂肪酸增多,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则显著降低。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在肝硬化组(51例)为1.84±0.2,明显低于正常人组2.22±0.27(P<0.001)。其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