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对进食受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行PEG术的进食受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PEG治疗前后其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成功实施PEG术,术后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均较术前提高(P<0.05),吸入性肺炎等发生率较术前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P<0.05)。结论:PEG术能有效改善进食受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在开胸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后常规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性。方法:选取开胸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41例,按常规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分为两组,其中气管插管组患者24例,气管切开组患者17例,两组患者均予Drager4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同时予原发疾病治疗、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等。观察两组患者氧分压(PaO2)变化、人机对抗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气管切开较气管插管更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分压,且人机对抗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气管插管组。结论:对于术前合并异常肺功能的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时应积极行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坠积性肺炎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5.0%、65.0%;观察组患者术后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0%、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干预,注重细节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供给上的应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PEG,并观察患者的吸入性肺炎、营养状态、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成功,进行PEG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均不同程度改善,且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PEG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途径,为患者康复提供了营养保证,且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组合式温湿化和湿热交换器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采用抛硬币随机法将64名ICU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文丘里吸氧装置组合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湿化,对照组采用湿热交换器湿化.对两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以及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组合式温湿化治疗的患者,其痰液粘稠度显著低于接受湿热交换器湿化治疗的患者.治疗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结论:在降低ICU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粘稠度及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方面,组合式加温湿化治疗较湿热交换器湿化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采取我们的护理措施,经积极治疗后,4例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最终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脑功能竭衰,抢救成功率82.%.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的吸痰、严密注意观察,做好空气消毒,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赵勇 《四川医学》2013,(10):1528-153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11月采用PEG术给予33例患者(研究组)行胃肠内营养,同期选择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的31例患者行常规鼻胃管饲(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返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支持第1、8、14d的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PEG组与常规鼻饲组比较,返流及吸入性肺炎比率降低(P<0.05)、住院时间缩短、营养疗效无差异.结论 利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行胃肠内营养,其操作较简单、手术成功率高、风险低,虽然营养疗效与传统鼻胃管组无统计学意义,但返流及吸入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ICU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综合疗效更佳,适合于长期不能经口进食的各种类型的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气道管理方式对昏迷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56例各种原因昏迷患者资料,根据气道管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三组:A组(86例)来院即予气管插管;B组(67例)来院即予放置口咽通气管;C组(103例)按常规气道管理,在需要使用呼吸机时才与气管插管,其他医疗措施按诊疗常规进行。随访24h,比较三组的年龄分布,GCS评分,呕吐发生率,血氧饱和度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三组年龄分布,GCS评分,呕吐发生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均较C组高(P〈0.01);A、B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B、C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和放置口咽通气管均能保障昏迷患者气道通畅,而气管插管能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孔永霞 《中原医刊》2014,(4):114-115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喉癌手术患者采取术前充分完善各项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进食体位,严密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正确护理能有效的预防喉癌术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围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喉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鼻饲患者出现食物返流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200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鼻饲患者出现食物返流的40例患者的原因进行护理方面的分析.结果 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鼻饲患者出现食物返流发生的原因与病人意识障碍,基础病(原有吸入性肺炎)侵入性操作,体位不当,留置胃管技术和鼻饲量,鼻饲时间,流质温度,吸痰技术缺陷不规范等有密切关系[1].结论 病人意识昏迷,基础病(原有吸入性肺炎)侵入性操作,体位不当,留置胃管技术和鼻饲量,鼻饲时间,流质温度,吸痰技术缺陷等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鼻饲患者出现食物返流有影响.在专科护理操作上要加以护理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雾化吸入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护理人员提高临床护理技能。方法对近十年来文献有关气管切开患者雾化所用药物、间隔时间、温度、吸入流量及体位进行综述。结果雾化吸入影响因素较多,雾化吸入效果好坏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护理人员除掌握雾化吸入间隔时间、雾化吸入液的温度、控制雾化吸入液量,同时在雾化体位上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雾化吸入的效果,减少气管切开病人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积极科学地应用改进鼻饲法可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气管切开并鼻饲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气管冲洗治疗在新生儿复苏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7月本院121例气管冲洗治疗的病例资料.结果 气管冲洗治疗可减轻新生儿窒息并发症,防止胎粪吸入综合征,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结论 羊水Ⅲ度胎粪污染,出生活力差的新生儿实施气管冲洗治疗能有效减轻窒息并发症,降低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DilationalTracheostomy,PDT)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优劣。方法回顾2012年2月一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76例需行气管切开的急性神经重症患者,其中经传统手术气管切开19例,经皮气管切开57例,术前、术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GlasgowComaScale)二种神经评分系统进行神经功能评价,观察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气胸、皮下气肿、气管瘘、食管损伤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皮气管切开_术在手术时间上明显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有效快速建立神经重症患者的气道,操作简便、安全,降低呼吸系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中经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对照组(早期气管切开术)与观察组(延迟气管切开术),各33例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显示出,对照组ICU滞留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且术中镇静药物用量与治疗后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经皮气管切开治疗可达到理想预后效果,减少患者ICU滞留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降低镇静药物用量与治疗后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尧 《现代医学》2014,(1):16-18
目的 探讨两种雾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4月行气管切开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45例。随即分成两组A、B两组,A组25例,B组20例。A组应用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组,B组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人组。比较两组的体温、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痰培养结果、X线胸片结果、痰痴形成例数。结果 A组治疗坠积性肺炎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应用传统的超声雾化方法对治疗气管切开患者坠积性肺炎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和延迟气管切开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08年8月—2012年12月收入ICU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早期(4d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观察二组患者气管切开率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的患者中95例(90.48%)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晚期气管切开组的患者中34例(45.33%)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二组气管切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27,P〈0.05),早期气管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晚期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21,P〉0.05)。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0d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以内)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造口管(PEG)在气管切开患者身上的优越性及护理要点.[方法]对49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胃镜引导下置入胃造瘘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EG明显减少此类患者进食后误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EG具有创伤小,管饲安全、操作简便,更适用于需长期营养支持的气管切开病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2月-2016年3月,分析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再将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不同干预措施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住院时间(10.15±1.75)d﹑机械通气时间(7.01±2.05)d﹑气管切开发生率8.00%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通过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不仅能有效减少气管切开发生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0.
老年患者中,因脑卒中、帕金森病、脑梗塞等致 长期卧床、吞咽困难需长期留置鼻胃管提供营养者 为数不少。长期留置胃管由于对鼻咽部的反复刺激 加重反流性食管炎,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增 高。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一种内镜下介入 技术,可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吞咽困难并需要长 期肠内营养的患者[1]。2010年1月—2012年5月本院 对吞咽困难、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行PEG术治疗,对 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