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万氏温胆汤联合针灸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对症治疗及上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及万氏温胆汤.2组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康复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康复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以综合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综合临床疗效:针药结合康复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与6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疗效:两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康复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疗效好,无副作用,是缺血性中风治疗康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熄风通络汤,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结果:服药8周后,治疗组临床基本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60例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方法 将 120例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结合常规西药)6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60 例,治疗30天。观察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和各项症状疗 效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能促进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 能的恢复,并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7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 穴位注射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电针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30 d.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功能独立性评估(FIM)评分增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IM分值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用电针治疗,它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7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脑血流动力学及肢体功能.结果: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行气通脉方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内一科病房和门诊的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包括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行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疗程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CD监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评价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m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 0.05),对照组患者仅椎动脉Vm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 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行气活血化痰方对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头晕症状,改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属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6例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痰汤.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神经功能缺损平均积分下降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减低.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中医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有较好的疗效,活血化痰汤对此有帮助作用,能使ET、AⅡ、TNF-α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 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 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 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 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和眼底血管特征, 分别建立2个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2个证型的复发风险比较, 风痰阻络证较气虚血瘀证高(P<0.05)。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 6, 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值为0.719 3。结论  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风险较气虚血瘀证高, 建立识别不同证型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模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化痰通咽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证属风痰瘀阻证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化痰通咽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疗程4周,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吞咽困难生活质量测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综合运用化痰通咽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吞咽障碍患者,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风2号对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02例,治疗组9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口服,每晚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风2号(姜半夏10 g,胆南星6 g,石菖蒲10 g,红景天10 g,红花10 g,地龙10 g,乌梢蛇10 g)治疗,每天3次。分别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观察中风的复发率,在观察结束时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指数、血脂四项等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复发率为27.4%,治疗组复发率为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证候疗效为78.43%,治疗组证候疗效为93.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血脂四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2号能降低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的复发率,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中医证候疗效、Barthel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淤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淤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常规西医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痰湿淤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用针刺、中药汤剂配合西医疗法,对照组用常规西医疗法。结果:治疗组在提高疗效、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及降低致残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针刺、中药汤剂配合西医疗法治疗痰湿淤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减少后遗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体针、眼针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型)恢复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研究的全部病历资料均来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B区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住院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常规应用西医治疗,A组为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解语丹加减)和体针治疗。B组为治疗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两组患者每个疗程治疗6 d,满1个疗程后停1 d,共治疗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评定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B组)治疗后饮水试验等级评定与对照组(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B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A组)。结论 :联合眼针疗法,协同体针疗法及中药汤剂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搜风汤加针刺、康复训练)进行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观察比较.结果:综合疗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病的及康复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加电针,对照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两组均结合体针及穴位注射治疗6个疗程,观察疗效,并观察随访3个月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程结束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随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联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观察复方水蛭散对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证及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效果.[病例报告]对照组静脉注射给予血塞通0.5g、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静脉注射给予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口服给予复方水蛭散2.5g/次,每日3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14d后,治疗组血压评定、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糖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复方水蛭散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证及气虚血瘀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停颤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8%,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P=0.01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疗效显著,而且对于中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等多发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组,每组38例,治疗组以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对照组以中药内服.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7.31%和89.4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疗效好,起效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痰瘀阻络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此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3例缺血性中风气虚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对照组采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针刺法,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气虚痰瘀阻络证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