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何晓安 《中外医疗》2010,29(31):88-88
目的分析与探讨术中硬质胆道镜治疗胆总管下端嵌顿性结石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术中应用硬质胆道镜治疗胆总管下端嵌顿性结石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胆道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住院7~15d,平均住院11d,随诊5~24个月,平均12.3个月,无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中硬质胆道镜治疗胆总管下端嵌顿性结石创伤小,定位精确,取石干净,避免了并发症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LCBDE)中胆道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中纤维胆道镜探查肝外胆管并取石或活检。结果27例患者均治愈,无胆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术后6周后T型管造影未见结石残留,胆总管下端通畅,拔除T型管。其中1例术中胆道镜发现胆总管下端息肉样物,行活检,快速病理提示胆总管下端乳头状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更改术式,开腹行肿瘤局部切除胰胆管成型术,1例术后18个月复查B超发现胆总管再发结石,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胆道结石的残石率,提高了胆道肿瘤的诊断率,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方法简便,疗效明确,但目前对此项手术的评价不一.现将我院30例的治疗经验和随访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男6例,女24例.年龄27~79岁,平均57.5岁.30例中有5例曾行胆囊切除加 T 管引流术,2例曾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造瘘术,其余22例均一期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术中探查胆总管直径>2厘米者22例,<2厘米者8例.胆道阻塞原因为:胆总管结石16例(其中8例为泥沙样结石),胆总管下端狭窄6例,壶腹部硬结4例,胆道蛔虫2例,胆总管纤维性增厚及肝管结石各1例.无手术死亡或感染,亦无吻合口胆汁渗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道镜结合新型取石钳处理胆总管下端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胆道镜结合新型取石钳处理胆总管下端嵌顿性结石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54例顺利取出结石,术后1月拔管,其中1例出现胆漏,行ERCP+EST+ENBD痊愈。2例取石失败,其中1例因结石致密嵌顿,放弃取石,留置T管,术后1月行ERCP+EST+ENBD痊愈;另1例取石时导致胆总管下端后壁穿孔,行穿孔处修补+T管+后腹膜引流术,术后1月行ERCP+EST+ENBD痊愈。结论:胆总管下端结石致密嵌顿时无法打开取石篮,应用胆道镜结合新型取石钳取石有一定的技术优势,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正确轻柔的手法,是避免结石残留和胆道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张源 《青海医药杂志》2002,32(12):15-16
目的: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几种手术治疗进行疗效评估;方法:回顾1978年-2001年的胆总管囊肿病例87例,其中68例用5种术式手术,行根治手术46例,特别是囊肿切除空肠间置胆道重建术21例,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18例,囊肿肝门离断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7例;结果:治愈67例,死亡一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出血或误伤肝门大血管;结论: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是治疗胆总管囊肿的最佳手术,疗效优,治疗彻底,手术方法日趋完善,完全性较高,是值得首选和应用的。但囊肿切除也有出血及损伤血管的可能,应警惕。  相似文献   

6.
胆道手术后胆道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病,以周期反复少量出血为多见。本院收到2例胆石症手术后反复、大量、难治的“顽固性”出血,现报道如下。1典型病例病例1男性,43岁。因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下端结石、重度黄疸、胆汁性肝硬化,择期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近年来争议较大,主要是逆行感染和盲端综合征。本文结合资科和文献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Morcgenstorn和Shore指出胆肠引流术后几乎都发生胆汁污染。无症状的带菌胆汁发生率为67~80%。但细菌污染并非症状发生的唯一原因。如吻合口无狭窄胆汁虽有严重污染并不发生感染症状。由于人体是站立的,在吻合口通畅的情况下,胆汁受重力影响易于排出胆道,并经常冲洗胆道,而很少发生感染。复习文献和我院资料逆行感染率多在3.0%以下,优良率在85%以上。说明了逆行感染的发生并不象以往强调的严重。 盲端综合征是由于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后、食物残渣和(或)结石潴留于胆总管远端所致。采用大口径的端侧吻合的方法,并尽可能在距胆胰管汇合处近的部位离断胆总管。远端闭合,近端吻合,从而可避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置T管不当所致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例1,胆道出血:男,61岁,因胆总管结石致急性梗阻性化脓胜胆管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第7天从T管流出鲜红色血液500ml,经T管注入30g/L双氧水30ml后出血停止。3d后胆道再次出血,经T管胆道造影发现T管上臂过长压迫左右肝管分叉处致胆道出血,予以拔除T管以后未再发生胆道出血。例2,肝门部梗阻,胆汁引流不畅女,55岁,因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黄疽不退,胆道感染不能控制,持续发热,体温38.5~39.0℃,T管引流量每天150-200ml。经T管…  相似文献   

9.
胆道探查致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治(附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胆总管探查术致胆总管下段损伤的病例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治过程。结果 :术中发现胆管损伤 3例 ,其中 1例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腹腔引流 ,2例行 T管引流、腹腔引流 ,3例均治愈。术后发现胆管损伤3例 ,分别于术后第 4、1 0、40天再次行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 ,腹腔引流 ,1例痊愈 ,2例死亡。结论 :金属胆道探子强行通过胆总管下端或刮匙刮除下端嵌顿结石是造成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 ,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造影有助于早期发现胆管损伤 ,T管引流及腹腔局部引流通畅与预后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下端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文虎  李宜雄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6-177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端结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胆总管下端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5例胆总管下端结石病人中33例通过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治愈;7例(包括4例EST取石失败的病人及2例外院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后的病人)行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空肠Koux-en-Y吻合,全部治愈;29例行EST术,25例治愈。结论胆总管下端结石是胆石症病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彻底取净结石是防治该症的关键。该症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胆总管术后T管引流,在证实胆道下端无梗阻后早期挟管,其胆汁丧失量与胆道污染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胆道损伤主要由于各种原因的手术操作失误以及胆道探查方式不当所致的胆总管损伤.可出现腹痛、腹胀、胆汁瘘、黄疸、胆管炎、发热等症状.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可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总结我院子1985年至2009年收治的胆总管损伤患者9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适应证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36例.结果 其中95例手术成功;26例腹腔镜下T管引流术;15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除一例因腹腔引流管脱落至胆汁性腹膜炎再次手术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具有不带T管,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的适应证及可行性。方法严格选取32例有病变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取尽结石,术中纤维胆管镜及经胆囊管胆管造影检查肝内外胆管无残留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用无创线Ⅰ期缝合胆总管。结果术后1例患者少量漏胆汁,进行保守治疗痊愈,其余31例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胆总管探查术术中经胆管镜及胆管造影检查确认无残留结石、乳头开闭良好、胆管远端通畅者,行胆总管Ⅰ期缝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预置鼻胆管引流与T型管引流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疗效.方法 对于单纯性胆总管结石的病人,随机分为预置鼻胆管组和T型管引流组,前者术前行ERCP检查,证实为胆总管结石,胆道无狭窄,胆总管下端通畅,肝内胆管无结石,术前1~5d预置鼻胆管引流.开腹切开胆总管,取尽结石,保留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置腹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16.
<正> 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在胆道疾病中并不少见。有时处理较为困难,胆总管分四段,胆总管下端狭窄是指胆总管的第三、四段狭窄。现将遇到的26例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报告如下。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45岁,均以阻塞性黄疸收入院。入院后均行剖腹探查术,其中证实为慢性胰腺炎9例,胆总管下端胆结石嵌顿7例,胆总管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隐匿性胆囊管结石挤入胆总管的处理体会,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术中采用腹腔镜三孔法行胆囊管预先钛夹夹闭,待充分解剖胆囊三角后处理离断胆囊管。结果:48例患者均无术后黄疸、残端胆囊管瘘、胆道损伤、医源性胆总管结石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管预先钛夹夹闭能有效预防胆囊结石坠入胆总管,避免医源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中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B超、CT或MRCP证实为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47例患者,胆总管探查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进行检查/取石,并对其临床效果行回顾分析。结果 47例患者术中经一般器械探查取石术后,胆道镜检查发现残余结石11例;胆道镜检查/取石术后,经T管造影发现残余结石3例;1例合并胆总管下段癌;1例胆总管下端开口松弛。结论术中纤维胆道镜应用检查/取石,能有效降低胆道术后结石残留率,避免探查损伤,减少胆道术后再手术;能提高胆总管疾病诊治水平,减少胆管肿瘤的漏诊漏治;能使胆道术中术式选择更合理、简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开腹手术中采用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致胆道损伤的预防和诊治。方法分析4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取石致胆道损伤的原因。结果3例发生术后胆汁渗漏,1例术中发现胆总管下段穿孔,经有效引流和修补均治愈。结论只要掌握适应证,术中注意操作细节,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医源性胆总管损伤的近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系统的解剖学变异较多,加上局部病理改变的影响,在施行胆囊切除术时,若缺乏应有的注意,可能发生明管的意外损伤。笔者近3年来连续不断地在基层医院处理了胆囊切除术导致胆总管损伤的病例,介绍如下,借以引起基层医师在施行胆囊切除时的高度重视。1胆总管损伤的类型及处理措施1.1胆总管横断某厂职工医院施行三例胆囊切除术,术后第二天,病人出现皮肤、巩膜进行性黄疽。经会诊,术后第三天再次手术探查,发现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横断,远端结扎,近端回缩在水肿、肥厚之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无胆汁外溢。处理方法:切除阻管远端结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