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荆、B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荆、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7.5%;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72.5%和55.0%,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疗程体外反搏与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87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95)、短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Ⅱ组n=97)、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Ⅲ组n=95),随访时间为三个月,比较三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缓解率、心绞痛分级、SF-36评分。结果:随访结束时,心绞痛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Ⅰ组80.00%、Ⅱ组91.75%、Ⅲ组94.74%;Ⅱ组与Ⅲ组在心绞痛缓解率、心绞痛分级、SF-36评分等指标上明显优于Ⅰ组(P<0.05);但Ⅱ组与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疗程与长疗程体外反搏在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相近,且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缺血症状、心功能、心力衰竭标志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80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反搏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搏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搏组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加速度指数(ACI)和速度指数(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血管阻力(SVR)、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收缩时间比率(ST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胸腔液体容积(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搏组NYHA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搏组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体外反搏可用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及心力衰竭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在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加速度指数、左心做功、左心做功指数均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和收缩时间比率、胸液水平降低(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可有效地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UA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1次/d,60 min/次,6次/周,2周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2组血清CRP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RP为(3.2±0.4)mg/L,对照组为(4.5±0.3)mg/L,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ECP可使冠心病UAP患者血清CRP下降,为EECP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而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并非令人满意 ,因此 ,实行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我院应用的体外反搏 (Extenalcounterpulsation简称ECP)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 1 病例选择 :选我院 1990~ 1993年 ,具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的门诊及住院病人 52例 ,男 4 0例 ,女12例 ,年龄于 4 2~ 68岁 ,其中心绞痛病史 <1年者 12例 ;1~ 5年者 2 4例 ;6~ 10年…  相似文献   

8.
黄浩 《西部医学》2012,24(10):1983-1984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50例U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共治疗36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有所改善,体外反搏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我院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华南牌WFB-Ⅳ增强型反搏装置治疗难治性心绞痛64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华晓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25-426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54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总治疗时间36h。另选取55例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治疗后2个月,复查2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并根据患者病史日记统计心绞痛发作的频次,通过两种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症状均有所改善,但体外反搏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信息动态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是精英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知识构架,有必要将两学科间的交叉领域进行教学整合.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 learning,CBL)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整合交叉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切实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信息动态     
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肿瘤、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脊柱微创手术,方法是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增强椎体强度,预防再骨折的发生,已经取得了一定疗效[1].但术前体位使一些患者的耐受力大大降低,传统的体位为常规托架俯卧位[2],现将患者进行术前体位干预与训练,观察患者对体位的耐受性、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是否有改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目前是输尿管结石保守治疗失败后常用的治疗手段,它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好、碎石取石彻底等优点.在一些特殊病例,比如肥胖、凝血功能异常或者孕妇,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1-2].近年来,输尿管软镜的使用逐渐增多,但硬性输尿管镜由于它的耐用性、可视性和便于操作,仍然是输尿管结石治疗的主要方法.近10余年来,随着输尿管镜下碎石技术的逐渐开展,相关并发症逐渐减少,但最严重的并发症输尿管全段撕脱仍时有发生,往往导致复杂的手术治疗,甚至导致肾脏的丢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现报道本院诊治的1例输尿管全段撕脱病例的资料,并就输尿管全段撕脱的处理进行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右下肢麻木,持续加剧就诊。入院后神志清楚,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平扫(图1-2)示左侧顶部大脑镰旁、右侧额部、右侧颞枕部多发占位,呈椭圆形,病灶以等T1、稍长T2为主,内可见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MR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内可见流空血管影,硬膜受  相似文献   

15.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1].由于黏液高分泌状态和纤毛功能失调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液分泌物明显增多,且贯穿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整个发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显微外科应用解剖的深入研究,使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术作为一项外科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并趋于成熟,更有效的解决了临床上如创面修复、重建功能等诸多的疑难课题,是理想的三位组织重建的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修复重建手术中.皮瓣血管成像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术前穿支皮瓣的动脉穿支定位及血供评估,协助术前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避免供区穿支的损伤,术后判断、检测皮瓣的血供情况,从而对提高皮瓣成活率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变态反应性喉炎,也称过敏性喉炎,虽与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同属耳鼻喉科变应性疾病之一,但与AR相比,其研究明显滞后,临床报道也较少见[1],直到1972年由Williams首次提出这一疾病概念.  相似文献   

20.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病,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损伤[1].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Ⅲ期以上压疮常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生命[2].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棘手的问题,是护理工作需攻克的顽疾.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2014年9~ 10月护理1例不可分期深度压疮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