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1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晓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11-201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多种诊断方法同时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妇科普查的140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患者进行细胞学筛查、HPV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经TBS分类:非典型鳞状细胞29例、CINⅠ59例、CINⅡ32例、CINⅢ19例、鳞癌10例、腺癌1例,经阴道镜活检及宫颈锥切最终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10例、CINⅠ67例、CINⅡ28例、CINⅢ25例、鳞癌19例、腺癌1例、HPV(高危型)检测阳性率:慢性宫颈炎10%.CINⅠ20.97%、CINⅡ89.4%、CINⅢ96%、浸润癌100%。结论宫颈抹片细胞学检查、HPV(高危型)检测、宫颈多点活检及锥切等多种方法联合检查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宫颈癌的关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原位癌。方法:利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以宫颈炎为对照组,对宫颈炎和高危患者(如ASCUS、CIN、宫颈原位癌)共685例进行HPVl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高危患者中HPV16/18感染率为64.2%(124/193),其中宫颈癌、CINⅢ和CINⅡ的HPV16/18感染率为97.2%(69/71),CINⅠ感染率为52.0%(26/50),ASCUS感染率为40.3%(29/72),宫颈炎对照组感染率为11.2%(55/492),宫颈炎和高危患者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05),高危患者中〈40岁感染率为69.0%(40/58),≥40岁感染率为62.2%(84/135),两组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特别是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病变越重,HPV的感染率越高。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高危型HPV感染者,并且宫颈病变的发生与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基因(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选取1 240名在我院进行宫颈筛查的有性生活妇女,对其进行TCT、HPV-DNA检测,对于未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的92例患者、HPV-DNA检测阳性的284例中的62例高危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TCT检查阳性92例(7.42%);HPV-DNA检测阳性284例(22.90%),HPV-DN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TCT(P<0.05)。92例TCT阳性的患者宫颈活检结果:慢性宫颈炎61例、CIN Ⅰ 6例、CINⅡ 9例、CINⅢ 14例、SCC 2例;62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活检结果:慢性宫颈炎16例、CIN Ⅰ 19例、CINⅡ 15例、CINⅢ 9例、SCC 3例。TCT、高危型HPV-DNA及阴道镜检查可明显提高CIN阳性检出率,是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重要方法,只有联合应用,才能更早地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皮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826-827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和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锥切术后病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颈锥切术后病检:慢性宫颈炎症7例,CINⅠ级12例,CINⅡ级35例,CINⅢ级21例(CIS6例),浸润癌3例。阴道镜下活检: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7%(10/15)、74.4%(32/43)、80.0%(16/20),总符合率为74.4%(58/78)。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级别过低10例(12.8%),过高10例(12.8%)。阴道镜下活检各分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有效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缺陷,二者可联合应用,从而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对CIN早期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妇科门诊2397例妇女,同时进行TCT与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HC2)HPVDNA检测,对其中任一项阳性者行阴道镜下活检,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确诊标准。结果①共561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TCT诊断阳性354例(14.8%),HPV阳性484例(20.2%)。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宫颈高度病变一致率:TCT为42.7%,HPV为20.0%。②LSIL组与ASCUS组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IL组与HSIL组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HPV联合TCT(≥LSIL)检测对宫颈高度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单项检测。结论TCT联合HPV检测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检出率,延长筛查间隔,并且有利于宫颈病变的分流管理。  相似文献   

6.
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201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在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病人管理中评价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系统的作用。方法 应用CCT结合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对201例ASCUS患者进行检测、随访。结果 58.71%(118/201)的ASCUS病例为慢性宫颈炎,23.88%(48/201)为HPV感染,33.33%(16/64)的HPV感染者伴宫颈上皮内病变(CIN),3例腺癌;全部患者随访3~24个月,194例ASCUS病变消退,7例合并HPV感染者CIN病变未消退且ASCUS持续阳性,1例转为LSIL。结论对 ASCUS患者需分类管理,合并HPV感染者必须及时治疗,定期复查CCT对早期发现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HPV-DNA在宫颈疾病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宋庆恩  马红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885-1886
目的探讨HPV-DNA在宫颈疾病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分别检测166例慢性宫颈炎、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病变中HPV-DNA的表达。结果HPV-DNA在CINⅠ、Ⅱ、Ⅲ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17/24)、79.3%(23/29)、88.9%(32/36)、91.3%(21/23),均明显高于在慢性宫颈炎中的阳性表达率30.7%(51/166)(P〈0.01),且HPV-DNA的阳性表达随宫颈病变的发展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检测HPV-DNA对早期宫颈癌的筛查、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芝亮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270-1271
目的评价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该院158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同时采用杂交捕获试验法(HCⅡ)进行HPV检测。结果HPV在慢性宫颈炎、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低度鳞状上皮内瘤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瘤病变、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另8为8.7%、34.7%,68.9%、83.3%,其阳性率随病变程度呈趋势性增高(P〈0.01)。结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宫颈癌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检出率增加,提示HPV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宫颈HC-Ⅱ的检测可用于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活检前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取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 820例,采用HC-Ⅱ方法检测其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 294例,阳性率25.32%,各种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91.89%,宫颈腺癌67.67%,CINⅢ92.76%,CINⅡ85.30%,CINⅠ56.58%,慢性宫颈炎19.21%。慢性宫颈炎与其他5个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宫颈鳞癌组、宫颈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Ⅱ组、CINⅢ组、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负荷量尤其是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的发生及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宫颈疾病筛查11 179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在计生站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涂片11179例,异常涂片351例(3.41%);宫颈HPV DNA检测11179例,阳性156例(1.395%);阴道镜检查1140例,104例在阴道镜指引下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显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83例(检出率7.9.81%),其中CINⅠ33例,CINⅡ10例,CINⅢ40例,HPV感染8例。HPV DNA检测阳性高峰年龄为30~34岁(31.41%),CIN发病年龄在30~44岁之间的病例占86.75%。宫颈轻度糜烂占发生CIN总数的33.73%,其中CINⅡ、CINⅢ分别占40%和30%,宫颈光滑者占CIN总数的28.92%。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HPV DNA检测阳性,活检确诊为CIN与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而HPV DNA检测阴性活检确诊为CIN,经’0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CAN符合率86.30%;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符合率96.39%(80/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HPVONA检测配合阴道镜下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的瘤前病变,30~44岁年龄妇女是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对HPV阳性者要进行严格的宫颈癌追踪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HPV检测尽早筛查出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危人群。并对术前术后随访中高危型HPV变化与病变残留复发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及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9例宫颈病变患者采用杂交捕获技术对HPV进行筛查,并通过阴道镜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结果 16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阳性者68例(40.2%),阴性者101例(59.8%);病理活检慢性炎症73例(43.2%),宫颈癌及癌前病变96例(56.8%);HPV阳性患者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率为70.8%(68/96)。结论检测高危型HPV不仅可以发现现行的宫颈疾病患者,还可以发现存在高危风险的人群,是监测CIN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检测高危型HPV,有针对性地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有助于探讨CI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载量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载量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6例21~69岁妇女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2)进行HPV DNA检测,病毒载量由样本的相对光单位(RLU)与标准阳性对照(PC)之比来衡量。根据HR-HPV检测值将RLU/PC分为阴性(〈1)、低度载量(1~9)、中度载量(10~99)和高度载量(≥100)。宫颈病变按照病理诊断分为宫颈炎、CINⅠ级、CINⅡ~Ⅲ级、宫颈癌(SCC)。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发展,中、高度载量病例所占比例增加(宫颈炎组30.61%,CINⅠ组83.33%,CINⅡ~Ⅲ组90.48%,SCC组100%)。结论宫颈HR-HPV病毒载量是影响宫颈病变及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00名接受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女性职工中TCT阳性[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ASC-US)及以上]的203例体检者分别进行高危型HPV及四点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 203例TCT阳性体检者中,ASC-US、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与病理学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37%(28/75),70%(50/71),82% (9/11),92%(35/38);HPV检测与病理学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伴HPV感染52例(75%),CINⅡ伴HPV感染10例(85%),CINⅢ伴HPV感染41例(98%);TCT阳性及HPV检测阳性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114/203 (56.2%),HPV检测阳性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103/203(50.7%),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检测与高危型HPV检测均是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有效手段,联合使用也可有效提高对宫颈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EEP术在宫颈病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将有慢性宫颈炎患者218例(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等),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0例(CINⅠ-CINⅡ49例,CINⅢ11例)均行LEEP术治疗,术后随诊.结果 术后3月随诊慢性宫颈炎治愈率94%,有效率100%,CINⅠ-CINⅡ术后6月至2年随诊治愈率97.1%,CINⅢ3例术后行子宫切除,1例病检回报宫颈癌行手术,治愈率85.8%.结论 LEEP术为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的技术,特别适用于宫颈肥大,重度糜烂宫颈息肉及CIN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PV高危亚型感染病例同时做HPVL1壳蛋白检测的表达情况,为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8例HPV高危亚型感染的病例同时进行HPVL1蛋白检测以及宫颈活检。结果HPVL1蛋白阳性为45例,阳性表达率77.6%(45/58),其中HPVL1蛋白阳性病例有43例诊断为慢性子宫颈炎,2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级)。HPVL1蛋白阴性病例有9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级),4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级)。结论明确有HPV高危亚型感染的病例HPVL1蛋白阴性的病例宫颈病变较重,HPV原位导流杂交检测与HPVL1蛋白检测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PV检测在分流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病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对211例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患者检测HPV感染类型,同时行阴道镜检查。结果①211例ASCUS中,108例为HPV阳性,其中高危型感染的102例。②阴道镜结果为宫颈炎症129例,宫颈湿疣及CINI55例,CINII-III26例,宫颈鳞癌1例。③高危型HPV阳性组中炎症35例、宫颈湿疣及CINI41例、CINII及以上病变26例,病变检出率为65.7%,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25.5%。HPV阴性组中炎症、宫颈湿疣及CINI、CINII及以上病变分别为89例、13例、1例,病变检出率为13.8%,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0.92%。二组之间病变检出率(χ2=58.192,P=0)及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42)。低危型HPV感染主要为炎症,仅发现1例低级别病变。利用高危型HPV检测ASCUS患者CIN及宫颈癌的阳性预测值为0.66,阴性预测值为0.86。④高危型HPV16、18感染对象和其他高危型HPV感染组在病变检出率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995,P=0.084),二组之间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7)。结论 HPV检测是分流ASCUS患者的有效方法,对高危型HPV感染的ASCUS患者,再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是较好的分流处理。高危型HPV感染的ASCUS患者HPV分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廖林虹 《江西医药》2014,(12):1408-1410
目的:研究p16和IMP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97例CINⅠ、78例CINⅡ、68例CINⅢ和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IMP3的表达。结果 p16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5.7%、97.4%、97.1%和91.7%。p16在慢性宫颈炎与低级别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和慢性宫颈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没有差异(P〉0.05)。IMP3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中不表达,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23.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的表达强度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升高,IMP3表达主要在病变的晚期阶段。 p16和IMP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分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老年患者性质不明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ASCUS以上宫颈病变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根据临床对中老年患者ASCUS宫颈病变不同处理方法分组,观察1组(348例)行阴道镜检查;观察2组(316例)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HPV阳性行阴道镜检查;观察3组(129例)定期宫颈细胞学复检,鳞状上皮内病变行阴道镜检查,比较三组临床处理情况.结果 三组574例患者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上皮内瘤变(CIN)以上宫颈病变223例(38.9%),其中CIN Ⅰ 136例(23.7%)、CINⅡ64例(11.2%)、CINⅢ20例(3.5%)、原位癌3例(0.5%);观察1组348例中,行阴道镜检查348例(100.0%),活检CINⅡ以上的患者36例(10.3%);观察2组转阴道镜检查213例(67.4%),活检CINⅡ以上的患者38例(12.0%);观察3组转阴道镜检查13例(10.1%),活检CINⅡ以上的患者3例(2.3%).活检CINⅡ以上检出率,观察1组、观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7.014、9.156,均P<0.05).结论 高危型HPV检测分流ASCUS,可减少宫颈病变处理过程中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胥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3,(7):76-77,79
目的分析和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在人乳头瘤病毒(HPV)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于本院妇产科接受诊治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102例,分别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和实时荧光PCR对102例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结合患者的病理资料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理资料显示本组病例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有38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病变的36例,HC1I和实时荧光PCR对CIN的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84%和94.74%,对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11%和58.33%:HCⅡ的HPV总阳性检出率为62.75%,实时荧光PCR为71.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2.35%;两种手段在高危型宫颈病变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实时荧光PCR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要略好于HCⅡ。结论实时荧光PCR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是临床上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有效方法,实时荧光PCR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宫颈类疾病的早发现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