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大黄牡丹汤     
正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大黄牡丹汤方: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  相似文献   

2.
肠痈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内痈”范畴。张仲景对肠痈的认识,源于《灵枢·痈疽》篇之说。他根据脓已成与脓未成之证候特点,在《金匮要略》一书的“疮痈肠痈浸淫病”篇中,对本病的脉证,提出了较早的论述。首创薏苡附子败酱散与大黄牡丹汤,至今仍为临床医师所习用。肠...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云 :“肠痈者 ,少腹肿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 ,自汗出 ,复恶寒 ,其脉迟紧者 ,脓未成 ,可下之 ,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 ,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大略观之 ,大黄牡丹汤主证是“肠痈初起……尚未成脓者”“已经成脓 ,本方就不适用”(《中医方剂学讲义》南京中医学院编 ,196 4年出版 )。这种认识一般不会引起大的异议 ,用诸临床也习为常规 ,但是细究起来尚觉浮浅 ,未能旁达幽妙 ,证之临床也另有天地大黄牡丹汤具有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之功 ,对肠痈初起湿热蕴结之毒颇为适合 ,凡用者皆有桴鼓之效 ,故此方备受…  相似文献   

4.
张丽娜 《中医研究》1999,12(3):50-50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的主方。其原方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急症,系由热聚于肠,营卫瘀结,经脉不通...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中的“脓已成,不可下也”与“有脓当下”形成矛盾。文章通过查阅古汉语文献,整理张仲景书中“成”字用法,发现“成”用于名词前多表示“变成、成为”,用于名词后多表示“成熟、肥硕、茂盛”。由此可知,“脓未成”指有脓初起,并非“无脓”;“脓未成/脓已成”区分了痈脓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由此有助于理解张仲景肠痈证治之辨治要点,即:肠痈前期“脓未成”者,治用汤剂,即大黄牡丹汤,以清热为主排脓为辅;后期“脓已成”者,治用散剂,即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祛湿热为法。  相似文献   

6.
答:《金匮》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通……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丰之”。可见本方具有泻热破结,散瘀消肿之功,故有人主张用此方须及早服用,乘其尚未成脓而先下。其方后又云:“有脓当下”,说明尚有排脓消痈作用。故后世不少医家主张不论脓已成未溃或脓末成,皆当速下。验之临床,本方对肠痈  相似文献   

7.
<正>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载有"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该方由大黄(四两)、牡丹皮(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5味药物组成,古人专为"肠痈初起"而设,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的功效。近年来,该方在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1]、急性阑尾炎[2]、急性胆囊炎[3]、急性盆腔炎[4]等多种具有湿热瘀滞特点疾病的治  相似文献   

8.
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 ,是治疗肠痈初起的要方。临床上笔者常随证加减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部分急腹症 ,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轻型胰腺炎和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等疾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治法报道如下。1 急性阑尾炎 (肠痈 )急性阑尾炎多属中医“肠痈”范畴 ,多由于气滞血瘀 ,瘀久化热 ,热腐化脓 ,甚至毒热炽盛所致。根据中医“不通则痛”、“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 ,针对患者的病情辨证施治。笔者用具有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的大黄牡丹汤 ,结合现代医学抗生素的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 1:男 ,30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5…  相似文献   

9.
大黄牡丹汤妇科临床应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宪镇 《中医研究》2006,19(11):49-50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的主方,其原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其脉沉紧者,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急症,其病机系由热毒内聚,营血瘀结,经脉不通所致,用大黄牡丹汤意在荡热逐瘀,使瘀  相似文献   

10.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曰 :“肠痈者 ,少腹肿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 ,自汗出 ,复恶寒。其脉迟紧者 ,脓未成 ,可下之 ,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 ,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中医肠痈 ,主要是指阑尾炎 ,另外也包括阑尾周围脓肿、腹部脓疡、腹膜炎等的部分证侯。《外科大成》有“大肠痈之发 ,必先天枢穴隐痛不已 ,右边痛甚 ,脉则右寸洪数”,《外科正宗》有大肠痈者 ,皆湿热瘀血流入小肠而成也”的记载。本人以为《金匮》“肠痈者……脓已成 ,不可下也”此句经文 ,说法不妥 ,根据实际临床情况 ,应将“不可下…  相似文献   

11.
大黄牡丹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牡丹汤系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系为湿热郁结肠内,气血凝集所致“肠痈”之要方,确有排脓消肿之作用.多年来笔者运用大黄牡丹汤随证加减,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系统外科疾病,每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十八、疮痈肠痈浸淫病篇本篇所论,是属于外科范围。第一节是指出发生疮痈的征兆及辨别痈肿有脓、无脓的方法。这是属于概论性质。从肠痈治疗方面来看,大黄牡丹汤用于脓未成;薏苡附子败酱散用于脓已成,其中界限不容假借。两者症候区别,在于肿痛处之痞鞕与濡软;寒热与无热和脉之迟紧与数。此外,关于肠痈的症候,宜参考巢氏病源以及其他医书有关本病的记载。浸淫疮虽属于皮肤疾患,但也与脏府有关。故指出从口流向四肢为病势向外为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为病势向内为不可治。  相似文献   

13.
金庆江 《河北中医》2005,27(11):841-841
细读《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总觉得文句别扭,前后矛盾,对照临床实际甚疑用词或抄误所致。诸家注释亦多牵强附会,错注曲解。为使正确理解原文以指导临床,故就存疑之数处,试述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4.
肠痈是外科急症之一,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中就有记载。辨有脓无脓,有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脓未成,大黄牡丹皮汤主之,这是治疗肠痈的一般常法。但妊娠肠痈,亦称孕(疒邑),另作别论,因为大黄、附子、丹皮,桃仁等药,究属攻破之药、非妊娠所宜。《内经》虽有“有故无殒”之明训,而实际临床运用,总有所顾虑。笔者运用家传生麦安胎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一例妊娠急  相似文献   

15.
大黄牡丹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该方由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五药组成.方中大黄清热解毒、活血祛淤,芒硝软坚散结,硝黄相须,通腑利肠,丹皮、桃仁活血祛淤,冬瓜子清热除湿,排脓消痈.全方清热消痈,除湿排脓,主治湿热淤结,腑气不通之肠痈主证.余常遵前贤异病同治的原则,临证中凡热毒蕴结,血气壅滞在下焦的妇科、男科、伤科、眼科等多种病证,皆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加减应用,每获良效,仅举数例,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6.
大黄牡丹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黄牡丹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张彩兰李波广州赤岗海军医院(510318)主题词大黄牡丹汤/治疗应用结肠炎,溃疡性/中药疗法投药,直肠内大黄牡丹汤见于《金匮要略》,功能是泻热破瘀,排脓消肿,主治肠疒用初起,少腹肿痞。近年来,笔者应用大黄牡丹汤灌肠...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了张小元主任医师治疗热毒蕴结型低位肛周脓肿未成脓期的经验,张小元主任认为低位肛周脓肿未成脓期患者以热毒蕴结证多见,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行气止痛、凉血消肿为治则,自拟消肿止痛汤内外合用,每用此方,均可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徐惠琴 《中成药》1995,17(1):25-26
大黄牡丹汤的临床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01)徐惠琴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全方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组成。专为清热解毒,逐瘀泻火,散结消痈所设,先贤用其治肠痈。笔者将此传统方药,随证加减化裁,施用于内、外科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9.
大黄牡丹汤是张仲景专为肠痈脓未成而设,千年沿用,屡获卓效,此方以大黄、丹皮两药统领方名,其旨彰明较著,义在荡热逐瘀。笔者在临床中活用此方治疗妇科疾病,常获佳效,现撷取3案,以兹佐证。例1:输卵管阻塞吴×,32岁,1989年5月20日初诊。患者婚后9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下法为主,治疗几种常见的急腹症,取得一定效果。现将这方面的几点不成熟体会介绍于后:一、下法在几种急腹症中的具体运用(一)急性阑尾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肠痈”。根据《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脓未成,可下之……大黄牡丹汤主之”的记载,对于单纯性或早期化脓性阑尾炎,我们每以本方为主,加红藤、败酱草、赤芍、白花蛇舌草等。大黄剂量10~15克,生用后下,服药后常有轻度腹泻,腹痛与体征往往随利而减。便通后去芒硝,用制大黄,再服五至七帖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