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频电磁场(ELF—EMF)指频率在0~100Hz(美国)或30~300Hz(欧洲)的电磁场,按其波长和能量范围,属非电离辐射。其中尤以工频(50~60Hz)ELF—EMF对生物效应的研究备受关注,现就近年对ELF—EMF的生物效应在流行病学和实验...  相似文献   

2.
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低频电磁场是否对人体或生物存在不良影响,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课题。本文综合近年国外相关的研究报告,较系统地叙述了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或生物体的致癌、致突变作用,生殖毒性和对心脏、内分泌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效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肿瘤,尤其是儿童白血病以及神经行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生殖功能、子代发育、免疫学和血液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极低频电磁场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0,17(4):256-257
极低频(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0.1~300Hz)电磁设备日益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电磁污染(第四公害),它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近年来,EL F电磁场作为生物电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多数是对50 或60Hz工频电磁场的研究,现分以下5个方面简述.  相似文献   

5.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关于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包括跨膜信号传递、酶活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方面。此外,就该领域的研究前号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丽  刘学成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91-2092
极低频电磁场(ELFEMF)通常是指频率低于300Hz的电磁场。在日常接触中,主要是指工频电磁场(50—60Hz电磁场),主要来源于高压输电线、家用电器。有材料显示,工频电磁场暴露可导致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高,据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于2001年将其列为“可疑致癌物质”。随着电力应用的日益增多和家用电器的广泛普及,接触ELFEMF人数越来越多,ELFEMF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的健康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使人们对环境极低电磁场暴露的健康效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流行病学研究和整体动物研究两个方面,对极低频电磁场暴露的健康危害进行了评价,提示环境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肿瘤的危险度,以及其他非肿瘤性健康效应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微弱的,甚至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8.
极低频电磁场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电力设备和设施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极低频电磁场强度日益增大,极低频电磁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近些年来,对极低频电磁场与白血病、脑肿瘤、乳腺癌及其他肿瘤的发生的关系,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该文综述了这些研究结果,并分析了极低频电磁场对肿瘤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电磁辐射已广泛应用于广播、通讯、军事和医疗等科学领域。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电能和电器”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纵横交错的输变电线路和大量电器所产生的电磁场也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长期接受低强度极低频电磁场的公众卫生学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孕期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出生缺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ELF-EMFs)是频率在300Hz以下的交变电磁场,主要由电力供应设备和各类家用电器产生.该频段的波长很长,本质上是一种感应场[1].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极低频电磁场与人体健康的研究,发现极低频电磁场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均可能产生影响,但是有关孕期ELF-EMFs与出生缺陷的研究还存在争议.本文从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2方面对孕期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出生缺陷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极低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ELF-EMF)指频率在100 kHz以下的电磁场.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ELF-EMF在生活中广泛存在.自WERTHEIMER等[1]报道接触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显著相关以来,ELF-EMF的非致热效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WHO确认了短期、高水平接触ELF-EMF的健康影响,但也指出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ELF-EMF与致癌性有因果关联[2].  相似文献   

12.
极低频电磁场对雄性小鼠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极低频电磁场 (ELFEMFs)对雄性小鼠生殖的影响。方法  94只昆明种清洁级雄性小鼠分别暴露于 5 0Hz,0 .2、3.2、6 .4mT电磁场下 ,持续 2周或 4周 ,观测小鼠睾丸重量、睾丸组织学变化 ,计量其精子数、精子活动率及精子头部畸形率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睾丸不同倍体细胞的百分比、DNA含量以及各时相的细胞百分比。结果  6 .4mT电磁场暴露 4周后 ,小鼠睾丸重量为( 76 .0 6± 32 .2 5 )mg ,比对照组 [( 111.4 4± 19.99)mg]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电磁场暴露各组小鼠睾丸组织学无明显改变 ;电磁场暴露 4周组小鼠精子数量均下降 ,其中 0 .2mT和 6 .4mT暴露组分别为 ( 4 .87± 0 .94 )× 10 6 ml和 ( 4 .30± 1.89)× 10 6 ml,与对照组 [( 6 .6 7± 0 .70 )× 10 6 ml]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电磁场暴露各组小鼠精子活动率均下降 ,0 .2、3.2、6 .4mT电磁场暴露组小鼠 2周和 4周的精子畸形率分别为 ( 7.4 16± 3.35 2 ) %、( 6 .86 2± 2 .94 7) %、( 8.112± 4 .6 15 ) %和 ( 10 .2 6 7±3.836 ) %、( 11.0 2 7± 7.0 5 9) %、( 8.814± 3.6 78) % ,与对照组 [( 4 .0 98± 2 .0 2 8) %、( 3.714± 1.830 ) % ]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6 .4mT电磁场暴露 2周组小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自行研制的极低频电磁场和超声波装置驱鼠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驱鼠装置,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驱鼠效果观察。结果超声波对鼠类摄食活动有明显影响,低频电磁场对鼠血象有明显影响。室外和仓库内驱鼠实验表明,该装置有明显的驱鼠效果。结论装置性能可靠,技术成熟,有良好的驱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进行频率为12Hz、强度为0.9mT交变极低频电磁场暴露,每天暴露8h,连续15d,对照组不进行电磁场暴露。结果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频率为12Hz、强度为0.9mT的极低频电磁场可能具有增加抗氧化酶活力,使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应用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环境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电网和赣西电网高压输电线路的工作人员(巡线工、检修工及运行工)285人为观察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1.8±3.67)岁,高压工龄10~26年;对照组选择线路周边的非高压区周边居民257名进行横断面调查,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2.6±2.7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27.36%与对照组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12.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场的暴露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极低频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极低频电磁辐射是指电力传输线、电力设施 (配电所、电灯、电线等 )或电器 (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电热毯、电吹风、洗衣机、微波炉等 )产生的频率在 0~ 30 0 Hz的电磁辐射。近十几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 ,长期暴露于极低频电磁辐射可导致儿童白血病和成人脑瘤及乳腺癌发病率增高 [1 ] ,所以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对极低频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在实验动物和细胞、分子水平上开展了很多研究。1 极低频电磁辐射对动物肿瘤发生率的影响L oscher等用 DMBA诱发小鼠乳腺癌 ,用 5 0 Hz0 .2~ 1m T、10 m T、5 0 m T、10 0 m T电磁场每天辐射 …  相似文献   

19.
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脑和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小鼠脑和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小鼠经 5 0Hz、0 .2mT或 5 0Hz、6 .0mT电磁场暴露 2周 ,采用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0 .2mT和 6 .0mT电磁场暴露后 ,脑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 5 .6 0±1.4 7) %和 ( 4 .73± 0 .4 8) % ,与对照组 [( 2 .90± 0 .75 ) %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肝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 4 .19± 2 .0 8) %和 ( 3.38± 0 .6 5 ) % ,与对照组 [( 1.84± 0 .76 ) % ]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脑细胞G0 G1期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 80 .2 1± 1.6 8) %和 ( 79.5 4± 0 .5 6 ) % ,肝细胞G0 G1期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 79.4 2± 1.80 ) %和 ( 80 .4 7± 1.79) % ,与对照组 [分别为 ( 76 .85± 0 .83) %、( 73.36±3.10 ) %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与此同时 ,S期和G2 +M期的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结论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可能诱发小鼠脑和肝细胞周期改变 ,并可能进一步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电磁场引起的生物效应与磁场作用剂量的关系,观察了极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小白鼠腹腔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场引起的生物效应与磁场强度和磁场作用时间有关,并试从物理量子效应的角度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