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常出现骨骼、肝、脾、淋巴结等部位浸润,但引起枕部皮肤浸润者较少见。现报告一例:男性,44岁,农民,住院号2639。因发热、四肢酸痛一个月于1989年6月11日入院。查体T36.5℃,P70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13.33/9.33kPa)两例腹股沟均能触及多个0.5×0.5cm大小的淋巴结,皮肤,粘膜无黄染,胸骨压痛明显,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及。血象:Hb100g/L,WBC108.8×10~9/L,原淋0.270,幼淋0.110,成熟淋0.280,PC270×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原淋0.450,幼淋0.110,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2岁,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月余,不规则发热半月于1991年9月7日入院。体检:贫血貌,西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触及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质中,无触痛,胸骨下端压痛(+),左上臂及肩胛区皮肤散在出血点,心肺听诊正常范围,肝肋下3.5cm,脾肋下6cm。实验室检查:Hb64g/L,WBC18×10~9/L,N18%,L6%,原淋+幼淋76%,PL4.0×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极度活跃,原淋+幼淋占86.5%,FAB分类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1型。其中约27%原始细胞镜下见其前部增大,后为狭长伪足样尾部,外形有如手  相似文献   

3.
张维仪  徐酉华 《四川医学》1993,14(12):762-762
我们对20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心电图和心脏B型超声检查中,发现4例有心电图和/或B超异常改变,现报告如下。例1,男,4 3/12岁,双下肢疼痛,发烧进行性面色苍白1~+月来院检查,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1型入院,经Vcp方案治疗8个疗程缓解出院,继后巩固和维持治疗,于一年半后病情复发再度入院。血象:红细胞2.66×10~(12)/L,血红蛋白82g/L,白红胞28×10~9/L,淋巴细胞占0.70,其中幼稚淋巴细胞0.22,中性粒细胞0.08,骨髓检查:原淋+幼淋为51%,用HOAP方案病情再度缓解。1月后出现高热,病情恶化,出血明显,心音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对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自身骨髓移植治疗,其中1例行自身骨髓单克隆抗体体外净化,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病例简介 例1:女:12岁,学生。1988年8月因发热、面苍、齿龈出血2个月住院。查末梢血WBC16.6×10~9/L,幼淋12%。BM:原淋 幼淋86.8%,确诊ALL(L_2),未做免疫分型。予COAP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同年11月获CR_1。随后以6mp、MTX、CTX、Ara-C等强化治疗。1989年12月BM:原淋 幼淋80%,脑脊液压力2.16kPa(220mmH_2O),细胞数0.28×10~9/L,淋巴细胞90%,予COAP方案2个疗程,MTX鞘注9次,至1990年1月获CR_2,同年3月10日开始行自身骨  相似文献   

5.
病例例1:男,21岁。因乏力,浅表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1987年2月3日入院。贫血面容,双侧耳后、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大者2×3cm,质硬,活动性差。心率100次/分,节律规整,无杂音,肝肋下1.0cm,脾肋下8.0cm,质中等硬度。RBC2.8×10~(12)/L,Hb83g/L,WBC40.2×10~9/L。淋巴肉瘤细胞达40%以上。骨髓象:增生活跃,原淋0.36,幼淋0.51红系,粒系均明显受抑。心电图正常。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弥漫型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诊断:非何杰金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采用VAP方案化疗,2月9日静注长春新碱2mg,并开始口服强的松每日45mg。10日上午10时30分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13岁。因发热、乏力 2 0天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于 1992年 9月 17日入院。体检 :体温37 5℃ ,血压 11 7/ 6 6kPa( 88/ 5 0mmHg) ,贫血貌 ,颈部淋巴结肿大 ,左右各 3~ 4个 ,豌豆大小。心肺无明显异常。肝肋下 3 5cm ,脾肋下 2cm。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5 9g/L ,红细胞 1 9× 10 12 /L ,白细胞0 65× 10 9/L ,分类见少数原淋细胞 ,血小板 4 1×10 9/L ,网织红 0 0 0 2。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分类 :原淋占 0 69,幼淋 0 2 2 8(图 1)。诊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2 型 )。经VP方案 ( 2 8天 )及VMP( 1周 ) ,配合M…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4岁,浙江籍,住院号262864,3月前反复高热、咽痛在外院多次就诊无效。1990年1月检查外周血:白细胞32.9×10~9/L,中性7%,淋巴8%,幼稚细胞85%,血小板15.3×10~9/L,血红蛋白93g/L。骨穿示:原淋巴细胞34%,幼淋巴细  相似文献   

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于2002年10月初体检时,胸片提示“前纵隔增宽”,当时患者无胸闷、咳嗽、发热、乏力等自觉症状,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32×109/L,血小板33.7×109/L,血红蛋白132g/L。CT示:①前纵隔肿瘤呈浸润性生长,②左侧斜裂胸膜增厚。为进一步确诊,患者于11月6日至上海某医院住院检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3.7×109/L,中性0.17,淋巴0.80。骨髓象检查: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原淋+幼淋90.5%)。给予MVP(甲氨蝶呤+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1次,无明显骨髓抑制、感染等,于12月2日出院。为进一步诊治于12月4日入住我院血液科…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2岁。1月前头昏、发热、月经量多;近来因牙龈肿胀出血,贫血入院。查体:T37℃,P80次/分,R20次/分,BP14/8kPa,贫血貌,心肺(-),肝脾未扪及。化验:Hb52g/L,RBCl.61×10~(12)/L,plt4.5×10~9/L,WBC9.8×10~9/L,N 0.56,L 0.31,分类不明细胞0.13,BT2分30秒,CT4分,周围血发现中、晚幼红细胞。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0.17∶1,粒系,淋巴系严重受抑,红系增生极度活跃,占56.5%,以中、晚幼红为主,原红、早幼红比例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AL)引起心脏损害者并不少见,而伴严重心律失常者报道甚少,现将我们收治的169例急性白血病中伴严重心律失常5例,综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文5例年龄19~56岁,平均36岁,男性4例,女性1例。细胞类型:急非淋(ANLL)3例,急淋(ALL)2例。Hb80~95g/L,WBC3.5~110.2×10~9/L,原+早(幼)49~85%,PT40~205×10~9/L。骨髓穿刺:增生  相似文献   

11.
<正> 例1 男,19岁。皮肤,鼻及牙龈出血,头昏,乏力1月,1983年6月28日住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黄豆至核桃大。皮肤有出血点,胸骨压痛。心肺(-),肝肋下7.5cm,脾肋下9.5cm。胸透:上纵隔淋巴结肿大。Hb105g/L,WBC189.60×10~9/L,L96%,其中原淋31.5%,幼淋39.5%,PC31×10~9/  相似文献   

12.
自身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已在国内广泛开展。最近我院成功地对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进行了自身骨髓移植治疗,其中1例进行了自身骨髓单克隆抗体体外净化。1 临床病例例1 女、12岁,1988年8月因发热、面苍、龈血2月住院,当时WBC16.6×10~9/L,幼淋占12%,BM原淋+幼淋86.8%,确诊ALL(L_2)未做免疫分型。予COAP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于同年11月获CR_1。随后以6MP、MTX、CTX、Ara-C等强化治疗,翌年12月BM原淋+  相似文献   

13.
溶血性贫血是多种多样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溶血现象却实属罕见,对其原因和及时的诊断抢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血液科收治的一例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李某,女,26岁,已婚,农民.于1994年3月3日收入院.住院号:558054.入院前1月出现头晕,乏力,牙龈肿痛,未诊治.10天前牙龈肿痛加重,到当地医院诊治,查血常规:Hb93g/L,RBC3.46×10~(12)/L,Hct 0.33L/L,WBC 11×10~9/L,BPC 80×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为0.75,淋巴为0.25.诊为“牙龈炎”,给予青霉素80万”,肌注,每日两次,共3天,无好转,再次就诊,查血常规用Hb100g/L,RBC 2.84×10~(12)/L,Hct 0.311/L、WBC 47.9×10~9/L,分类不明原始细胞占 0.88,中性杆状核为0.05,淋巴为0.07,继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血常规:Hb 85g/L、BPC113×10~9/L,WBC 36.6×10~9/L,中性分叶核0.04,原始单核细胞0.48,幼单核细胞0.40,单核细胞0.01,淋巴0.07,骨髓穿刺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单核系细胞占0.90,其中原单占0.40,幼单占0.50.胞体异常不规则,核折叠凹陷,核染色质细致,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_(5b)型”.骨髓组化POX原始白细胞阴性1.00,AKP阳性5/5、积分15.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收入住院.既往体健,无黄疸及解酱油  相似文献   

14.
李某,男,55岁,住院号:125525。患者69年元月起乏力,多汗,纳差,左上腹胀满。脾大肋下1cm。Hb108×10~9/L,WBC150×10~9/L,见早幼粒4.5%,中幼粒8.5%,晚幼粒4%,有核红1%。Bpc45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12.6/1,粒系91%(其中中幼粒36%)。Ph′染色体阴性。69年3月11日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给马利兰每天4~6mg治疗48天,WBC降至9.2×10~9/L,改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因齿龈肿痛、出血伴低热2周,于1989年1月31日入院。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21×10~9/L,白细胞10.5×10~9/L,分类:原粒0.21,原+幼单0.6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早幼粒0.27原+幼单0.52,嗜酸粒0.08,未见尼曼-匹克细胞,诊断为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予HOAP、HP方案治疗后,3月25日骨髓完全缓解,但全片(2.5 cm×3cm)见尼曼-匹克细胞8个,并接受巩固强化治疗,2疗程后,于1989年6月4日出院。1989年8月18日再次入院强化治疗时,除白细胞偏低(1.6×10~9/L)外,血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其中12岁~20岁18例,21岁~25岁26例,36岁以上6例。急粒16例(1例合并绿色素瘤),急淋28例,慢粒4例,慢淋2例。 末稍血象:治疗前白细胞总数最低者为0.8×10~9/L4例,最高为150×10~9/L36例,另外有45~60×10~9/L40例;其中幼稚细胞大于90%者占26例,20%~30%者占14例,其他占10例(包括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11岁,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个月,自体骨髓移植(ABMT)术后,白血病复发,干1991年12月7日入院。1991年5月,因乏力,面色苍白,查HB44g/L,WBC12.1×10~9/L,PLT58×10~9/L,骨穿显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幼粒细胞93.6%,确诊ALL-L~2,T淋巴细胞型。用COAP方案(7天/疗程)化疗8疗程,1990年9月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7岁 ,2 0 0 2年 10月 2 3日因发烧、咽喉不适、左侧颈部肿块来我院就诊 ,血常规 :HGB 111g/ L ,RBC 3.38×10 1 2 / L ,WBC 33.6× 10 9/ L ,GR 12 .4 % (4.2× 10 9/ L ) ,L Y79.7% (2 6 .8× 10 9/ L) ,MO7.9% (2 .6× 10 9/ L) ,PL T12 7× 10 9/ L ,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淋巴细胞形态无异常。10月 2 4日骨髓象检查 :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早幼粒以下各阶段均可见 ,细胞分布大致正常、形态未见异常 ;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以晚幼红较多见 ,细胞形态未见异常 ;巨核细胞 10 / 2× 2 ,血小板簇可见 ;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细胞的手镜形改变可见于多种急慢白血病,但最多见于急淋。近年来国外研究渐多,但国内报道则较少。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女患,30岁。因低热、头昏、乏力一个月,加重一周而就诊。体检:重度贫血貌。体温37.8℃,脉搏108次/分,血压85/58mmHg。肝肋下2cm,脾肋下3cm,双颌下和双腋下可触及1×1cm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血象:红细胞1.1×10~(12)/L,血红蛋白30.0g/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45×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7%,原始淋巴细胞25%,幼稚淋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并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已有报道,均于CGL确诊后1—3年内并发,我们收治1例CGL存活9年后并发NHL,报告如下: 兰××,男,30岁,1985年元月发现左腹包块入院,查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脾大入盆腔。血象:Hb 110g/L,BPC 400×10~9/L、WBC 123×10~9/L、原粒0.01、早幼粒0.06、中幼粒0.14、晚幼粒0.12、杆状粒0.20、分叶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