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和/或脾功能亢进为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率为90.9%(10/11);11例患者共实施13例次手术,胃冠状血管及其分支结扎(断流)术2例次,脾切除 断流 脾肾分流术5例次;脾切除 大网膜包肾术4例次;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分流术2例次,随访1~4年,行分流术者预后效果良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性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断流加分流术是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指门辟脉主干和域分支完全、部分阻塞后,在其周围形成大量测支聆脉或阻塞后的再通.近几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现将我院1996-07~1998-10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门静脉海锦样变性10例报道如下.IM东、仪后与方法本组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8-72岁,平均43岁.其中住院患者8例,门诊患者2例.仪器为*见利m太9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患者常规禁食8-12h,取仰卧位和左侧卧位,作右助间助级下及剑突下多切面日查.先用…  相似文献   

3.
收集我院近11年内收治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vein,CTPV)患者共17例,其中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2例。  相似文献   

4.
巫贵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F0003-F0003
患者,男,72岁,因"腹胀7年,加重1月"入院.50余年前体检时发现脾大,未予在意.7年前始感腹胀,在院外曾疑为"肝硬化、肝癌"(具体不详).无肝病家族史.入院查体:无肝掌、蜘蛛痣及瘀点、瘀癍.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饱满,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15 cm,质硬,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317×109/L,肝肾功能正常,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阴性,甲胎蛋白阴性.胃镜:食管及胃底静脉轻度曲张.腹部CT:肝无异常,门静脉系统增粗,脾大.彩色多普勒:肝回声增强,门静脉呈蜂窝状,直径1.7 cm,双向血流,脾脏增大,脾静脉呈蜂窝状,直径0.9 cm,血流呈双向.临床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伴门静脉高压症、巨脾症.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疾病以门静脉高压最为常见,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少见。CTPV是因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狭窄或阻塞,致门静脉压力增高,引起门静脉旁、肝内及胆囊窝周围建立广泛侧支循环,以及阻塞门静脉再管化所致的疾病。因门静脉侧支循环血管在大体标本切面上呈海绵状血管瘤样改变,故称CTPV[1]。既往因检查技术有限,该病  相似文献   

6.
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经手术及CT、血管造影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左、右分支及其周围结构,观察病变区血流状态和分布情况,并测量血流参数。结果 门静脉海绵样性的声像图显示肝门区门静脉正常结构消失,其周围或管腔内有网格状无回声,并可在异常的网格状无回声内探及血流信号及连续状低速门静脉样血流频谱。4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全部正确,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措施,是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nlOU8transforr/lationoftheportalvein,CTP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DSA证实的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结果①7例中,原发性病变1例,继发性病变6例。②CT表现7例均显示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血管变细、闭塞,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重建后门脉系统侧支循环网。4例肝实质灌注异常,4例门静脉高压,以及6例引起该病变的原发病灶征象。结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熟悉MSCT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高帮助。  相似文献   

8.
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1例CTPV患者,观察门静脉系统的血流状况,结合二维超声,对CTPV的声像图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彩超结果与血管造影或CT相符合,CTPV的声像图特点是病变部位门静脉内径变细、闭塞或栓塞,其周围可见"蜂窝状"的管道回声,多普勒检查示"蜂窝状"管道内为门静脉频谱;继发改变有脾大、胃冠状静脉扩张。结论 CTPV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对CTP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樊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998-998,100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和分析36例CTPV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及周围相关脏器二维超声与血流状况.结果 CTPV患者的超声具有特征性表现,与血管造影或MRI或手术相符合,诊断准确可靠,继发改变为门静脉高压综合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客观反映CTPV的部位、性质及血流特点,时CTP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本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并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梁颖  米玉红  刘双 《中国医药》2014,(7):1051-1053
目的提高对罕见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和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40岁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超声、影像以及骨髓基因检测报告并回顾文献。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间断头晕、耳鸣、呕吐、皮肤黏膜绛红、脾大。血常规三系增高。易栓症提示血浆蛋白C、血浆蛋白S、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减低。超声提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脾静脉侧支静脉形成、门静脉阻塞、海绵样变性、胃底静脉曲张、肝脾增大。腹部CT:门静脉高压伴海绵样变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形成、肝大、脾大。骨髓基因检测报告JAK2、V617F 82%杂合突变、血液病基因分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结论CTPV伴MPD病例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对于临床难以解释的三系增高要警惕MPD的可能。MPD和CTPV是否为因果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疗效。方法18例肝硬化合并CTPV患者,行经典原位肝移植7例,其中包括肝硬化合并肝癌3例;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流术6例;脾切除加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食管下端切断吻合)5例。结果行经典原位肝移植7例患者,随访0.5~3年全部存活(1例因肝癌转移仍在治疗中),脾亢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彩色多普勒检查示CTPV完全消失。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患者,术后随访3~5年,l例死于肝功能衰竭,仍存活5例中1例反复发生肝性脑病、1例术后2年出现脾-肾静脉分流处血栓并再发上消化道出血,彩色多普勒检查示CTPV减轻。行脾切除加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食管下端切断吻合)5例患者,术后随访3~6年,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仍存活3例中均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彩色多普勒检查示CTPV加重或无改变。结论肝硬化合并CTPV的外科治疗,以原位肝移植为首选,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优于脾切除加断流术。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是指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后,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肝门部形成许多细小、相互扭曲成肿块状的静脉网,其作用是为狭窄、阻塞的门静脉主干或左右主支提供侧支循环。本文就我们近年来检出和收集的CTPV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快速容积扫描(LAVA)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TPV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及LAVA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彩超或DSA证实。结果MRI平扫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LAVA直观显示肝实质灌注异常及门静脉周围异常侧支静脉,还可显示腹部原发病变及其强化规律。结论磁共振平扫及LAVA对CTPV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5岁,洛巴族。以右上腹胀痛不适1年伴纳差为主诉入院。发病以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一过性寒战、高热,曾多次在外院就治,未明确诊断,右上腹胀痛无缓解,纳差及全身乏力加重,近期体重下降约15kg。无呕血、黑便,无巩膜黄染,既往无肝炎病和胆道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精神差,结膜苍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方法对21例CT-PV患者的上消化道钡餐、彩超、磁共振门静脉成像、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CTPV诊断主要依据为X线钡餐、胃镜、彩超、磁共振门静脉成像、门静脉造影。其中磁共振门静脉成像、门静脉造影是确诊的完全标准。结论对需手术者应选用断流术,门静脉压力〉30cmH2O以上者应加作脾、肾静脉分流术。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3岁。主因呕血3次(共约400mL)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98次/min,血压86/54mmHg,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腹平坦,左上腹见纵形长约6cm切口愈合瘢痕。血常规:白细胞9.9×10^9/L,中性粒细胞76.3%,血红蛋白43g/L。既往史:8年前曾患“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痊愈出院,3年前再次呕血约300mL。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及海绵样变性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随机收集80例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静脉期胆囊周围(胆丛)、胆总管周围及胃小弯侧等区可见圆形或条形与门静脉同样强化的血管影。肝血管瘤组未见上述表现。在门脉完全栓塞组中,胆囊周围侧支(胆丛)开放者11例,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15例,胃小弯侧支开放者13例;不全栓塞组上述侧支开放分别为2例、9例及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中胃小弯侧支静脉开放者18例,未见胆总管周围及胆丛侧支开放。结论胆丛和胆总管周围侧支为门脉栓塞后特有侧支循环途径,而胃小弯侧支在单纯门脉高压及门静脉栓塞后均可出现,不具特征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形成与阻塞程度有关,阻塞越重,发生机会越大。  相似文献   

18.
19.
许斌  张明满 《现代医药卫生》2013,(13):1991-1993
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vein,CTPV)是一种较罕见的小儿门静脉系统疾病,主要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致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从而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机体为减轻门静脉高压,在肝门区形成大量侧支循环血管丛,进而引起门静脉高压[1-3]。  相似文献   

20.
门脉海绵样变性,是指门静脉主干和它的分支发生完全或部分阻塞后,其周边形成大量侧支静脉或栓塞后再通。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加之二维彩色多普勒的普及应用,对它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诊断的34例报道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