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142-143
目的分析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8月57例稳定性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7例稳定性心绞痛并高脂血症经治疗后,心绞痛及高脂血症总有效率分别为89.4%和94.7%。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效治疗高脂血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汤口服。结果 103例病人中临床治愈96例,死亡7例,临床治愈率为93.2%。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冠脉再通46例,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心源性休克2例,心律失常2例;对照组冠脉再通35例,出现并发症13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疗效好,且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31例,好转29例,无效2例,其中,总有效率94%.对照组31例,好转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心梗后左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强心益气、祛淤止痛,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消炎利胆汤与氨苄青霉素加甲硝唑等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81例,随机分为3组,中医治疗组用消炎利胆汤煎服,西医治疗组用氨苄青霉素加甲硝唑静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上两种方法同时施用,7d为一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病组的总有效率(93.1%)与中医治疗组(81.3%)及西医治疗组(64.4%)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0.01).结论消炎利胆汤与氨苄青霉素加甲硝唑疗法结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戴军 《北方药学》2012,9(4):66-66
本文将我科近十几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142例疗效分析报道如下。1一般情况男性106例,占76.07%,女性34例,占23.89%。年龄43~78岁,平均55.98岁。1.1合并症高血压病66例,占48.5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消炎利胆汤与氨苄青霉素加甲硝唑等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81例,随机分为3组,中医治疗组用消炎利胆汤煎服,西医治疗组用氨苄青霉素加甲硝唑静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上两种方法同时施用,7d为一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1%)与中医治疗组(81.3%)及西医治疗组(64.4%)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0.01)。结论:消炎利胆汤与氨苄青霉素加甲硝唑疗法结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朱创洲  马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220-12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符合寒凝心脉型论治.结果: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及治疗疗程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疗程方面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高怡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75-276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以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即对照组只采用西医治疗,而治疗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西医常规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要好于单一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MI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西医常规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治疗AMI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青年人AMI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血脂、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青年组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男性患者多,高血压发生率低,多有吸烟史、饮酒史、阳性家族史,发病时前驱症状少,但多数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心功能状态良好,ST段抬高常见,冠脉造影病变部位多位于左前降支,病变血管多为单支,并发症少,急性期病死率低。结论医师应当掌握青年AMI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时正确的诊断,在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积极而有效地治疗,以抢救更多的心肌,帮助其安全渡过急性期。  相似文献   

12.
黄标升 《哈尔滨医药》2011,31(3):167-16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冶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22例AMI病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冠脉再通18例,再通率为81.18%.1例因Ⅲ度房宣传导阻滞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溶栓过程中3例出血并发症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52例患者中32例发病6 h内溶栓,其中29例溶解,3例未通;20例患者发病612 h溶栓,14例溶解,6例未通;未溶解患者死亡2例,再通患者中1例因室颤死亡,1例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手段,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适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2例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左心衰,消化道症状,心律失常,肺心病,心源性休克,精神症状等,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 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很严重,必须积极而又慎重地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常规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PCI术后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CI术后血流情况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同时又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经应用溶栓治疗、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凝药物等相关治疗和处理后,19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7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高,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6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QT间期,QTc离散度(QTcd),JTc离散度(JTcd)QRS离散度(QRSd)的变化。结果显示除QTcmin,QRSd外QTcmax,QTcd,JTod在AMI后48小时内均显著增加;第2周显著降低(P〈0.01),其中溶栓治疗再灌注组国无灌注和非溶有下降更为显著(P〈0.01);第3~4周再灌注组明显回升(P〈0.01),无再灌注和非溶栓组则无变化,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成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55-55,5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AMI患者溶栓后RA。结果AMI溶栓后RA发病率40%,多发生在胸痛缓解、ST段下移之后持续2-120min。其中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发病率占10.9%,心动过缓低血压综合症(BHS)发病率占12.3%,新出现室早或室早增多发病率占10.9%,室颤发病率占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胸痛缓解、ST段下移后应重视RA的发生,严密监护心电变化,对致命性RA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强化降脂方案对患者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临床再通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80mg,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强化降脂治疗组LDL-C水平从124.96±7.98mg/dL降至86.14±3.47mg/dL,与对照组从124.18±8.24mg/dL降至103.62±3.68mg/dL相比,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脂组的心源性死亡率有减少的趋势(治疗组2例:对照组5例),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强化降脂组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10例:对照组19例,P<0.05;(4)两组比较,肌溶解、肝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80mg的强化降脂方案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方法收集2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老、中、青三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梗死部位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1)三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性显著(P〈0.05)。(2)中青年组典型胸痛者、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而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于老年组,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3)中青年组以前壁梗死、单支血管病变为主,老年组以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多突然起病,有典型胸痛;预后好,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冠状动脉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三支病变较少。(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症状多不典型;预后差,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冠状动脉血管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