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制定血液常规检测时实验结果复检标准,在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2928例血常规标本中,根据复检标准选出需要镜检复查的标本共300例,另随机抽出300例正常标本,进行血涂片染色人工镜检.结果 2928例血常规检测标本中有300例需要镜检复查,复检率占总检例数的2.4%;在300例需要镜检复检的标本中,镜检阳性的占267例,符合率为87%;33例镜检结果为阴性,假阳性有13%;300例正常标本镜检中有2例假阴性,假阴性率为0.66%.结论 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设立一个科学合理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对血液标本进行人工镜检是确保临床获得准确血液常规结果重要一环,它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质量,同时也能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种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方法一致性的研究,为选择最佳的血液筛查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以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利用科美生物免疫化学试剂盒检测2014年1月至9月我院所有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梅毒待检标本;其中可疑和阳性标本利用科华TP-ELISA和Murex TP-ELISA分别进行双孔复检;利用SAS 9.2软件对可疑和阳性复检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并对可疑和阳性结果分别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并对Kappa系数进行了U检验。结果科美生物免疫化学试剂盒检测所有标本中共754份可疑和阳性结果,其中171份为可疑结果,583份为阳性结果;科华TP-ELISA检测754份标本,阴性、可疑和阳性结果分别为85(11%)、19(3%)和650(86%),Murex TP-ELISA结果为173(23%)、29(4%)和552(73%)。2种方法针对可疑及阳性标本、阳性标本和可疑标本的Kappa系数分别为Kappa=0.480 0,95%CI=(0.409 6,0.550 5);Kappa=0.379 5,95%CI:(0.231 2,0.527 9);Kappa=0.010 8;95%CI=(-0.078 7,0.100 4)。结论 2种方法针对可疑阳性标本和阳性标本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仅针对可疑标本时2种方法的一致性可能是由机器造成的。针对可疑标本应采用其他更敏感特异的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对妇女、儿童的尿液分析复检规则进行建立。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尿液检查的妇女儿童标本1000份为研究对象,采用IQ200和优利特1500对尿液进行分析,随后采用全自动沉渣分析和人工镜检进行对比,总结复检规则与方法。结果对建立复检规则的1000份尿液标本中,阳性标本350份,阴性标本650份;其中RBC阳性标本228份,WBC阳性标本187份,CAST阳性标本13份。经复检规则验证后,标本的真阳性率38.0%,假阳性率14.0%,真阴性率29.0%,假阴性率5‰,复检率为22.0%。300份尿常规进行了复检规则验证,结果符合率93.3%,真阳性率35.0%、假阳性率8.0%、真阴性率55.0%、假阴性率6.7‰,复检率20.0%。结论对妇女儿童尿液进行复验规则制定能有效筛查出异常标本,结合人工审核后,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LT快速反应试条献血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中心血站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无偿献血标本1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0例,为未使用ALT快速反应试条初筛的标本;实验组500例,为经ALT快速反应试条初筛后的标本。对比两组标本初复检后的阳性率,判断ALT快速反应试条在献血前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对未采用ALT快速筛选的500例阳性标本进行ALT快速筛选后复检,评判ALT快速筛选降低报废率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标本初复检后,ALT阳性不合格标本3例,阳性率(初筛假阴性率)为0.6%,明显低于对照组初复检后阳性不合格标本30例,阳性率为6%,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献血前使用ALT试条初筛后能够有效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降低血液的报废率,对保证临床有足够安全的血液供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专家推荐的23条复检规则进行评估验证,并制定出适合本院患者人群使用的复检规则。方法对仪器检测的1 229份血液标本,同时推血片、染色、镜检,使用专家推荐的23条复检规则,并与之比对,根据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对23条复检规则进行适当的修改。结果按专家推荐的23条复检规则检测了700份标本,结果为真阳性率23.00%,假阳性13.28%,真阴性率61.00%,假阴性率2.71%,推片率36.28%;用修改后的20条复检规则检测529份标本,结果为真阳性率24.76%,假阳性率3.59%,真阴性率69.37%,假阴性率2.27%,推片率28.35%。结论根据所用仪器性能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适用的血细胞计数和涂片的20条复检规则,既能保证检验质量,又可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ELISA法检测血清HBV抗-HBc假阳性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抗-HBc假阳性的原因,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10例血清先用一种试剂初检,再用另外两种试剂复检,初检呈阳性反应而两种试剂复检均为阴性者判为假阳性。结果在406份标本中用科华公司的试剂检测到抗-HBc阳性标本348份,用英科兴创公司的试剂检测到抗-HBc阳性标本355份,二者符合率为98.0%。其中52份标本用两种试剂复查后抗-HBc均为阴性,假阳性占12.8%。结论用ELISA竞争法检测抗-HBc,由于非特异吸附和操作等多种原因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尤其对于抗-HBs和抗-HBc同时阳性的标本应该复查抗-HBc。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CM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探讨一种适合临床梅毒筛查的检测方法。方法:对5 710例临床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ELISA,CMIA,TRUST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TPPA确证实验。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LISA检测出阳性标本128例,阳性率2.24%,TPPA复检阳性126例(126/128);CMIA检测出阳性标本132例,阳性率2.31%,TPPA复检阳性126例(126/132);TRUST检测出阳性标本38例,阳性率0.66%,TPPA复检阳性37例(37/38)。结论:CMIA,ELISA,TPPA三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UST与CMIA,ELISA,TPPA三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减少漏检,提高诊断率,应联合使用TRUST与CMIA或ELISA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UF-100尿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干扰因素.方法 用UF-100筛查出RBC结果可疑标本,以相差显微镜复检分析干扰因素.结果 从1 527例尿液标本中筛查出336例RBC结果可疑标本,假阳性例数为296例(88.1%),假阴性例数为40例(11.9%),假阳性结果中最主要的干扰因素是草酸钙结晶,所占干扰比率为29.5%,假阴性结果中最主要的干扰因素是RBC高度异形性,所占干扰比率为6.3%.结论 UF-100与镜检的联合检测可以有效防止红细胞检测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镜检复查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存在的误差与错误。方法制定复检标准、内容、方法,对可疑标本涂片镜检。结果累计镜检2500份筛选的临床患者标本(占机测标本的25%),统计显示机测与镜检结果存在不符者占5.6%,99.3%的异常或与患者病情不符者被检出。结论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复查,且复检率应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在应用中如何建立合理的复检制度,提出适合我院实验室使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方法参照国际41条CBC和DC复检标准,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本实验室的复检标准及复检内容。用此标准对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1870例血常规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复检。结果分析1870份KX2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结果,需复检的标本为574例(30.48%),其中仪器文字、直方图、散点图的报警数为16例(0.86%),镜检阳性标本有9例。仪器没有此类报警的有1854例,其中有1例是镜检阳性。仪器结果正常不必复检的标本有1296例(69.30%)。①WBC计数在(15.19~26.24)×109/L范围内复检25例,其中出现中毒颗粒5/1870(0.26%),异形淋巴2/1870(0.11%),晚幼粒1/1870(0.053%),幼稚淋巴1/1870(0.053%)。在WBC复检计数范围中五种分类细胞比例失衡的有17/187(00.91%)。②WBC计数血片粗估与仪器结果一致。③RBC计数及形态复检前后一致。④PLT计数复检率33.68%,<100×109/L符合率79.73%,不符合率20.27%;>400×109/L,符合率95.45%,不一致的4.55%。⑤PLT形态复检与仪器相关报警一致。⑥仪器报警真阳性率为56.25%,假阴性率为43.75%,真阴性率为98.54%,假阳性率为1.46%。结论拟定的复检规则适合本实验室,提高了工作效率、报告单的准确性及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荧光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437份血清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同时用实时荧光PCR法对乙肝病毒定量检测,两种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6例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为阳性)标本中,检出HBV-DNA阳性率为94.4%,拷贝数为(4.13±1.57)×107/mL。在107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为阳性)标本中,检测出HBV-DNA阳性率42.1%,拷贝数为(3.76±1.94)×105/mL。在74例HBsAg、HBcAb为阳性标本中,检测出HBV-DNA阳性率为35.1%,拷贝数为(2.39±1.74)×104/mL。在41例HBsAb阳性标本中,有1例标本检出HBV-DNA阳性,阳性率为2.4%,拷贝数为(3.27±1.03)×103/mL。而在78例全阴标本中,也检测出2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2.6%,拷贝数为(3.55±1.46)×103/mL。结论 HBV-DNA在各种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中,均可检出,但检出阳性率相差甚大,而血清中未检测出HBVm者不能排除HBV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双联胶体金法(简称双联法)检测胃内容物潜血,为临床确诊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同时探讨检测过程中对于不同性状的胃内容物标本如何确定稀释倍数。方法对820例胃内容物标本同步使用双联法检测TF/Hb;单抗法检测Hb。查阅病历资料,以临床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同时观察标本在不同的稀释倍数时潜血检验结果的变化。结果双联法检测TF/Hb阳性例数(其中任何一项为阳性即为阳性)342例,检出率为41.7%,单抗法检测人Hb阳性例数301例,检出率为36.7%,检出率双联法优于单克隆抗体法( P <0.05)。双联法的假阳性例数14例,比例为4.1%;而单抗法的假阳性例数为8例,比例为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黏稠及半黏稠标本分别有半数标本应在检验前做1:10或1:5稀释。结论双联法可同时检测胃内容物中TF、Hb,提高阳性检出率,与单抗法互为补充,是筛检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更理想的新方法,同时部分标本需要达到合适的稀释倍数才能得到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标法与化学发光酶免分析( CLEIA)一步法联合应用,消除CLEIA检测HBsAg假低值结果。方法 CLEIA检测出HBsAg阳性的标本用金标法筛选出质控线明显低于检测线的10例标本,再用纯水做稀释剂稀释原标本血清,用CLEIA法检测稀释后的结果乘以稀释倍数作为最终HBsAg结果。结果经筛选的10例标本经稀释后结果明显高于原倍检测结果。结论金标法能够筛选CLEIA法中钩状效应的标本,用纯水作为稀释剂稀释原标本能很好的消除钩状效应带来的假低值,提高科美Chemclin 600检测HBsAg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李艳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82-82,84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抗-HBe与抗-HBc出现假阳性的因素,旨在找出一些克服办法。方法: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次检测出的78例抗-HBc阳性和72例抗-HBe阳性的血清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试剂进行复检,ELISA方法初检呈阳性反应而TRFIA复检为阴性者判为假阳性。结果:ELISA法检测出的78例抗-HBc阳性和72例抗-HBe阳性的血清标本,用TRFIA方法复检出抗-HBc阳性71例,抗-HBe阳性63例,以TRFIA方法为准,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抗-HBc和抗-HBe假阳性率分别为8.97%和12.50%。结论:有多种影响因素可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抗-HBc、抗-HBe出现假阳性,除了消除其影响因素外,对怀疑假阳性的标本,还应进一步采用更敏感的方法如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和化学发光等方法重新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快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筛查实验在住院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及时有效治疗UTI提供依据.方法 快速ESBLs筛查实验采用液体培养基添加头孢噻肟比浊法测定.UTI患者送检中段尿培养标本1160份,离心镜检分为可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502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103例),可疑念珠菌感染组(15例),可疑混合感染组(85例),可疑阴性组(431例).采用ESBLs快速筛查方法和ESBLs确认实验方法分别对其中的可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可疑混合感染组和可疑阴性组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在可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可疑混合感染组和可疑阴性组3组,ESBLs确认试验共检测到产ESBLs菌株阳性标本346例(33.21%),快速ESBLs筛查试验共检测到产ESBLs菌株阳性标本386例(37.04%),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69,P=0.066).在可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两者的符合率为84.03%,快速ESBLs筛查试验的假阳性率为23.91%,假阴性率为9.80%.在可疑混合感染组,两者的符合率为70.58%,快速ESBLs筛查试验的假阳性率为54.05%,假阴性率为10.42%.在可疑阴性组,两者的符合率为99.77%.结论 快速ESBLs筛查实验方法简单、宜行,并且快速,可以用来作为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标本细菌药敏实验的初步结果 指导UTI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2005-2016年某部队新兵尿液MOR/M-AMP(吗啡/甲基安非他明)检测假阳性现状、原因及规避措施,做出正确体检结论.方法 按规定对某部15928名新兵进行尿液MOR/M-AMP检测,对初筛阳性的新兵进行二次复检及自制问卷调查,对二次复检阳性的新兵采用随机抽查.结果 2005-2016年15928名新兵中共发现MOR/M-AMP假阳性150例,假阳性率0.94%,调查分析药物干扰占70.7%,食品干扰占11.3%,药物+食品干扰占6.7%,饮料干扰占8.0%,不明原因占3.3%;二次复检阳性标本15例,随机抽检2次均为阴性.结论 部分药物和饮食的干扰是导致MOR/M-AMP的检测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问卷调查、复检、随机抽检,并结合生化、免疫学指标等综合判断,才能作出正确的体检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李笋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99-100
目的探讨传染性疾病标志物在手术和输血前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5000份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所选标本均采用ELISA法对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根据试剂盒列出的操作方法进行。结果本文所选5000份标本中,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总的阳性例数为315例,总的阳性率为6.3%(315/5000)。HBsAg阳性例数为196例,阳性率为3.92%;抗-HCV阳性例数为92例,阳性率为1.84%;抗-HIV阳性例数为2例,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例数为25例,阳性率为0.5%。结论患者在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术中医务人员感染,并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2例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标本采用涂片、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62例胸水标本中,涂片阳性率为4.42%(16/362),PCR检测阳性率为24.31%(88/362)。胸水涂片、PCR检测102例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1.76%(12/102)和50.98(52/102);检测160例临床可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阳性率分别为2.50%(4/160)和22.50%(36/160)。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4,P<0.05)。10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标本涂片及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快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与涂片法相比较具有快速、灵敏、高特异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两种常用梅毒血清学试验比较,探讨TP-ELISA检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50例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TP-ELISA法和RPR法进行检测,阳性者再用TPPA法进行确证。结果10950例血清标本中RPR或(和) TP-ELISA阳性的血标本共580例。 RPR阳性248例TPPA复检阳性为200例,TP-ELISA阳性532例TPPA复检阳性为518例,RPR假阳性率为8.3%,假阴性率为54.8%,灵敏度为38.6%,特异性为56.4%。 TP-ELISA假阳性率为2.4%,无假阴性,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1.6%。结论 TP-ELISA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可作为住院患者首选的梅毒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血液病毒标志物两次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调查我站2002年1月~2003年12月常规血液检测的结果,并追踪随访2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采集其6个月后的血标本复检,对可疑标本用NAT作进一步的检测。结果 2次检测不一致率为1.37%,绝大部分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为假阳性。结论 两次检测并不能显著提高血液质量。应通过提高试剂总体质量和实施NAT检测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