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和Rigidfix与Intrafix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方法29例前(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ACL),股骨端应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应用Intrafix固定,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结果全部随访,平均9.2个月(6—12个月)。治疗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4.5±1.2)分,治疗后为(9.4±2.9)分,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和Rigidfix与Intrafix重建(ACL)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12月,对27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术.手术注意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的开口选择,隧道开口处软组织的清除.重建韧带固定股骨侧22例应用羟基磷灰石挤压螺钉固定,5例应用小钢板进行股骨皮质外固定.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术前膝关节评分为(54.0±1.7)分,术后为(87.0±2.0)分.结论 采用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重建韧带强度大、血管化时间短等特点,为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一种有效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瑞  徐斌  徐洪港 《安徽医药》2013,17(1):55-57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及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及跟腱辅以endo-button系统及生物型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5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5年,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术前患者术前平均56.4分(Ly-sholm),3.0分(Tegner),术后80.3分(Lysholm),6.2分(Tegner)。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强度好,植入后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胭绳肌腱为移植物,以可吸收界面螺钉为固定材料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ACL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22~43岁,平均32.4岁。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证实为ACL完全断裂或大部分断裂。取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为移植物,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在关节镜下进行ACL重建,将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折叠成4股,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移植物股骨端和胫骨端,术后定期随访。手术前后所有患者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0~48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所有患者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tysholm评分:术前评分平均(36.5±3.7)分,术后最终评分平均(93.5±3.6)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胭绳肌腱及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行关节镜下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结果32例患者术前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Lysholm评分分别为100%、90.6%、(51.2±14.2)分,术后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Lysholm评分分别为9.4%、12.5%、(87.2±16.8)分,术后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 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对于恢复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的稳定型、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七股胭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可行性,评估其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加三股股薄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进行12个月随诊。观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12个月随访,膝关节评估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59.3±2.8)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1.2±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用七股胭绳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疗效可靠,方法简单,手术费用低,术后功能康复快。  相似文献   

7.
endo-button系统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瑞  徐洪港  刘敬军  徐斌 《安徽医药》2009,13(5):519-521
目的探讨利用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辅以endo—button系统治疗45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所有患者随访0.5—4.5年(平均2.4年),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术前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平均为52.7分(lysholm)、2.6分(Tegner),术后为78.6分(lysholm)、5.7分(Tegner);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前平均57.6分(lysholm),3.1分(Tegner),术后79.4分(lysholm),5.4分(Tegner)。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强度好,植入后以endo—button系统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朱伟  孙俊英  朱礼贤  顾联 《江苏医药》2012,38(10):1201-1203
目的探讨利用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ACL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患者37例,ACL股骨髁部应用Endobutton系统方法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ACL在胫骨和股骨侧的断裂残端保留。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提高[(91.7±4.2)分vs.(53.6±4.8)分](P<0.05)。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ACL具有近期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江苏医药》2012,38(10)
目的 探讨利用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ACL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患者37例,ACL股骨髁部应用Endobutton系统方法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ACL在胫骨和股骨侧的断裂残端保留.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提高[(91.7±4.2)分vs.(53.6±4.8)分](P<0.05).结论 自体半腱肌、股薄肌、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ACL具有近期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髌腱-骨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静力重建。结果随访2~38个月,24例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伸屈度0°~107°,平均(96.8±2.11)°。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髌前疼痛,1例术后半年关节反复肿痛,关节镜下证实重建肌腱股骨端断裂,1例并发膝关节伸直型僵直,经关节镜下松解后有效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患膝评分由术前(45.45±1.18)分提高到术后(80.77±1.42)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取材方便,肌腱强度符合重建材料要求,患膝不稳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肌腱同时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的患者,切取健侧腘绳肌肌腱及双侧腓骨短肌肌腱分别对折成四股。关节镜下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股骨端应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 19例均获随访,平均27.6个月(966个月)。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其中新鲜伤11例,陈旧性损伤8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予以修复。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120°,无伸膝受限。Lyshlom评分(90.6±3.5)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一期同时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肖勍  李清  顾晓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71-172,17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异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追踪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X线检查、Lysholm评分以及Tegner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征和旋转移位试验均为阴性.术后X线检查无退行性改变,术后Lysholm评分和Tegner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胴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确切,与异体肌腱疗效相当。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性价比更高,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关节镜下应用四股胭绳肌保留残端进行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设计不受前交叉韧带残端干扰,安全准确的定位器。关节镜下不切除原ACL残端,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51例患者(51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8.1±2.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发生;术后均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00°-135°,平均123°。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i62.3±6.5)分,终末随访时为(92.3±5.1)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定位器,可以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能有利于重建韧带血供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近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及腘绳肌腱对陈旧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自觉症状、关节功能等,用Lysholm中的八项评分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14例患者重建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良好,1例差,优良率93.3%。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的可靠术式,能够近期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成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31例,均给予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0~17个月,平均随访(12.4±3.5)个月,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指征、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的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2.1~3.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2.7±0.4)个月,住院时间为24~67d,平均住院时间为(39.2±10.6)d。23例(74.2%)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优,7例(22.6%)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良,1例(3.2%)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可,总体优良率为96.8%。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4.0±0.5)分]明显低于术前VAS疼痛评分[(8.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发生腕关节炎,1例患者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未见桡神经损伤、早期桡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治愈率,固定牢靠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胫骨侧单重固定与双重固定在关节镜下以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比较胫骨侧单重固定与双重固定的临床疗效,在末次随访时检查患者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前抽屉试验、关节活动范围、在30°及90°位胫骨的位移度、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结果:膝关节活动范围双重固定组(137±21)°大于单重固定组(123±23)°(P<0.01),在30°及90°位胫骨的位移度,双重固定组均小于单重固定组(P<0.05),双重固定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94.3±6.9、IKDC评分86.3±9.8,单重固定组Lysholm评分89.2±7.8,IKDC评分81.7±10.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Tegne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侧移植物附加Suture Disc纽扣钢板固定的双重固定临床效果优于单重界面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双股双隧道建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单束重建法重建后交叉韧带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44岁,平均31.2岁;右膝7例,左膝8例。前外侧束定位于距上顶点12cm,距关节软骨7~8mm。屈膝70°前抽屉拉紧并固定。对18例PCL患者行保留残端双股双隧道重建,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33.4岁;右膝10例,左膝8例。股骨双隧道位于PCL原附着区,前外侧束定位距上顶点12cm,关节软骨7~8mm;后内侧束采用临近法定位于PCL印记内,前外、后内骨隧道内口骨壁2mm。术中保留PCL胫骨止点残端纤维及周围滑膜组织,移植物采用自体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屈膝70°前抽屉拉紧并固定前外侧束,伸直位固定后内侧束移植物。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采用单束单隧道重建15例患者随访32.6(42—24)个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的18例患者平均随访30.4(39~24)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束重建组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1.4±3.6)分和(93.3±2.8)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0°、60°时,单束重建组的胫骨后移距离是(5.8±0.4)和(5.2±0.6),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是(3.4±0.3)和(3.9±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90°时,两组胫骨后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股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符合解剖重建,较单束重建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与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ACL及44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情况,随访3、6.9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结果两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髌韧带与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疗效相同。ACL重建中等长重建、牢固固定及早期康复锻炼对疗效更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