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开明 《成都医药》2004,30(3):172-172
骨巨细胞瘤是潜在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壮年四肢长管状骨,以膝关节附近最多,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手术后容易复发,给治疗造成困难,我院自1986年以来共收治8例骨巨细胞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发生率为骨肿瘤的8.63%,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75%见于20~40岁,具有复发和恶变的趋向.我院自2003~2005年共发现10例患者,年龄18~40岁,男6例,女4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将具有代表性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真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1953年由Jaffe首先描述并定下标准。发生在上颌骨少见,仅占全身同样病的2.3%~5.6%。早期正确诊断和确定肿瘤细胞的病理学类型对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本文报告2例上颌骨巨细胞瘤,对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7例骨巨细胞瘤的14个标本进行了流式细胞计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二倍体3个,低异倍体6个,三倍体3个,高异倍体2个,同一肿瘤两个标本属于同一DNA干系的2例;S期细胞百分数属同一范畴的4例,增殖细胞指数属相同范围的3例,证明了骨巨细胞瘤异质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杨英年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73-174,177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7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mpanaeci分级选择治疗方案,17例患者(A组)采取扩大刮除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10例患者(B组)采取手术切除后肿瘤关节置换,术后随访24个月,评价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为17.65%,B组未见复发病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STS肢体功能评分为(20.8±3.6)分,B组的评分(24.8±3.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后的复发率相对较高.手术切除后肿瘤关节置换的肿瘤清除效果显著,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巨细胞瘤的MR表现,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骨巨细胞瘤发生于股骨远端8例,胫骨上端2例,腰椎1例。MR典型表现为多囊融合的囊实性占位。结论MR对骨巨细胞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NA倍性在骨巨细胞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3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包埋组织分别按照Jaffe分级、Ennecking分期、术后有无复发、有无转移等进行分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标本组DNA的倍性,观察各组之间DNA倍性的差异。结果:标本组中14例为整倍体,16例为异倍体;DNA倍性与Ennecking分期和是否复发存在相关性,异倍体的比率随Ennecking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1),并在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P<0.05);DNA倍性与Jaffe分级以及有无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DNA倍性与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呈现出相关性,可以用来评估骨巨细胞瘤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985年9月至2010年11月,应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病理Ⅰ、Ⅱ级骨巨细胞瘤患者55例,经5~10年随访,按Mankin HJ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经5~10年随访,除3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8个月、9个月肿瘤复发,行高位截肢术外,其余52例中随访5~7年28例,7~9年20例,9~10年4例,均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按Mankin HJ标准评价,49例(94.5%)的肢体功能完全恢复,且基本上从事原来工作。结论对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强调手术过程中刮除的精细操作和骨水泥填充时的再灭活作用,可以使囊内切除手术达到邻界切除手术的效果。远期随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维甲酸受体β(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RARβ表达进行检测:男56例,女24例。病理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临床分期T1 20例、T2 20例、T3 22例、T4 18例。复发性膀胱癌46例。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RARβ均为强阳性。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Rβ阳性表达28例,阳性率为35.0%。RARβ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结论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可作为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田亚宾  张春涛 《中国药事》2017,31(8):877-881
循环肿瘤细胞是原发肿瘤脱落后进入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大量研究证明:其与肿瘤的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和分析循环肿瘤细胞的特征、数量及变化,可用于肿瘤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由于其微创、非侵入的获得方式,同时能够实时地评价肿瘤的动态,作为液态活检的一种方法备受关注。目前,市场上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众多,主要包括分离富集和检测鉴定两部分。基于不同的原理,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尚平  周文泉 《江苏医药》1997,23(6):383-384
用125I标记分析法对2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4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了EGF、EGFr含量测定。表明EGF、EGFr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P<0.05)。肿瘤组织各病理分级组之间EGF、EGFr含量随病理分级增高,有明显增高趋势,但经统计学处理,尚未观察到有显著性差异(P>0.05)。25例病人术后随访,1年内肿瘤复发的5例患者中,4例肿瘤组织中有EGFr较高水平的表达,表明EGFr与肿瘤复发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4.
徐晓敏  李华 《药学进展》2021,45(8):563-573
T细胞作为机体适应性免疫的主力军,可以攻击病原体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发挥作用。其表面存在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能够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呈递的抗原多肽,并将抗原结合信号转换为胞内酪氨酸磷酸化信号,引发下游信号通路来激活T细胞。在临床上,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 cell receptor-engineered T cell,TCR-T)疗法有望在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突破。简要阐述TCR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的异同,以便更好地理解TCR-T的工作原理,从而为设计更好的T细胞治疗产品提出新的策略,以求其在实体瘤临床治疗中得到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敏  张鹏 《天津医药》2003,31(12):764-766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糖类抗原72-4(CA72 -4)、CA12 -5、CA19-9、癌胚抗原(CEA),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A24-2,用比浊法检测 β2 微球蛋白(β2 MG)。结果:15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6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明显升高,阳性率与年龄大小无关(P>0.05)。随病期增加,阳性率增高。CA72 -4、CA24 -2和CA19 -9在腺癌、β2 MG在低分化腺癌、β2-MG和CA72 -4在黏液癌、混合型癌阳性表达率较高。根治术后阳性指标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β2-MG、CA72-4、CA24 -2、CA12-5、CA19 -9、CEA动态检测是诊断胃癌、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对垂体肿瘤术后视网膜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28例(56眼)垂体肿瘤患者术前行PERG检测,比较手术前后视网膜功能情况.结果 术前PERG正常45眼,其中术后视功能改善33眼(73.33%),无变化10眼(22.2%),恶化2眼(4.4%);术前PERG异常11眼,其中术后视功能改善3眼(27.3%),无变化7眼(63.6%),恶化1眼(9.1%).两组之间比较,术后视功能改善者(x2=8.168,P<0.0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视功能恶化者(x2=0.376,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RG可以作为预测垂体肿瘤术后视网膜功能变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与临床美丽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50例OSCC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cyclin D1的表达情况,采用SABC法根据染色指标计数,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cyclinD1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呈现低水平表达,在OSCC组织中过表达。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cyclinD1的表达与生存期显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yclinD1的表达可作为OSCC辅助性的预后指标。结论:cyclinD1的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性的预后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维甲酸受体功能、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以维甲酸受体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维甲酸受体的研究文献,针对其功能、分子机制以及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维甲酸受体通过转录调节、翻译调节和磷酸化调节与其他多条信号通路相互联系、共同调节。维甲酸受体在肿瘤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维甲酸类似物在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分化、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方面效果显著。结论维甲酸受体的调节过程极为复杂,因此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尼妥珠单抗近期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接受尼妥珠单抗治疗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后4周的RECIST 1.1疗效评价、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治疗前和疗效评价时的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和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cell carcinoma-related antigen,SCC-Ag)水平。结果 160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33.13%(53/160),靶向治疗前CR+PR患者血清TK1、CYFRA21-1高于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患者(P<0.05),SCC-Ag基线水平低于SD、PD患者;靶向治疗后CR+PR患者TK1、CYFRA21-1水平降低,PD患者TK1、CYFRA21-1水平升高,SD患者TK1水平降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TK1、CYFRA21-1、SCC-Ag变化率与影像学评效一致性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265,0.357,0.39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683,0.66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K1较治疗前升高≤26.5%的患者PFS长于升高>26.5%的患者[22.524个月vs 18.793个月,P=0.002],CYFRA21-1较治疗前升高≤35.7%的患者中位PFS长于升高>35.7%的患者[22.381个月vs 20.130个月,P=0.030],SCC-Ag较治疗前升高≤39.3%与升高>39.3%的患者中位PFS比较无显著差异[20.773个月vs 18.947个月,P=0.078]。结论 TK1、CYFRA21-1、SCC-Ag水平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尼妥珠单抗治疗的近期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雄激素受体表达与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膜瘤雄激素受体 (AR)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0例脑膜瘤组织中A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良性、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组织中A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9 2 % (8/ 2 4 )、5 6 3% (9/ 16 )、80 0 % (8/ 10 )。恶性脑膜瘤A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典型性和良性脑膜瘤 (P <0 0 5 )。AR阳性脑膜瘤PCNA标记指数 (LI)显著高于AR阴性脑膜瘤 (P <0 0 1) ,脑膜瘤AR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AR过度表达与脑膜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病理级别有关 ,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