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峰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4):362-363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对促进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105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4例,对照组51例,观察术后72—96h的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缘坏死率、切口Ⅰ期愈合率和住院天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引流量平均为70ml,皮下积液、积血率为3.7%(2/54),明显低于对照组120ml和15.6%(8/5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缘坏死率为3.7%(2/54),切口一期愈合率为90.7%(49/54),而对照组为15.6%(8/51)和70.5%(36/5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住院天数为16d,明显低于对照组(23d)。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使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积血率、皮缘坏死率,并能显著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在手术创面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只按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连续3d观察留置于胸壁皮下引流胶管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创面变态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的引流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发生皮瓣下积液2例,无皮瓣坏死,无创面变态反应;对照组皮瓣下积液9例,局部皮瓣坏死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减少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的护理对切口愈合率的影响。方法对6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放置的负压引流管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结果51例患者引流通畅,颜色、引流量符合拔管要求,于2~3天内顺利拔出;4例出现腋窝切口皮下积液,延缓引流管的拔出时间,挤压局部通过引流管排出积液;7例出现皮缘不同程度的坏死,经及时处理后均痊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术切口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毫米波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8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红外线治疗,每天1次,直至出院;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毫米波治疗,每天1次,直至出院。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3 d时皮下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肿胀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数据。 结果术后第1天2组患者切口引流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组术后第2、3天切口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术后拔管时间、皮下积液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患侧上肢肿胀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毫米波可有效减少乳腺癌术后创面渗液,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肢肿胀,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血、积液和皮瓣坏死是术后早期常见和主要的并发症。我科近4年选择横梭形切口入路,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丫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及皮瓣固定,有效防止皮下积血、积液的发生和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庄春柳  张翠君  郑汉旗  黄步英 《护理研究》2008,22(16):1458-1460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在手术创面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只按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连续3d观察留置于胸壁皮下引流胶管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创面变态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的引流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发生皮瓣下积液2例,无皮瓣坏死,无创面变态反应;对照组皮瓣下积液9例,局部皮瓣坏死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减少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金葡素在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8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发生切口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0例,对术后皮下积液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抽液方法;Ⅱ组44例,采用注射器抽去皮下积液后注入金葡素,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及切口愈合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Ⅱ组患者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Ⅰ组,且切口愈合程度优于Ⅰ组。结论采用皮下注射金葡素的方法在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的负压引流方法在乳腺癌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01/2008-12乳腺癌患者各100例,随机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压力值设定在200~300 mm Hg;对照组采用负压球引流,对比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降低(P〈0.05),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能有效减少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肤坏死的发生,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求预防或降低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评价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甲乳外科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随访至术后1年,对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伤口愈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上肢运功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德国pfm医疗公司)(实验组),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传统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14例,皮瓣坏死6例,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3例,皮瓣坏死1例.2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用于乳腺癌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吸引球引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负压吸引球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经随机分组,就切口Ⅰ期愈合率,皮瓣坏死率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应用负压吸引球提高了Ⅰ期愈合率,降低了皮瓣坏死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结论:负压吸引球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制动式垫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制动式垫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比较两组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患肢水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引流总量为(276.59±163.10)ml,与对照组的(431.72±265.1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3,P<0.01);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1);观察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1);两组患者患肢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2,P>0.05)。结论应用制动式垫枕能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但预防患肢水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重度糖尿病足坏疽(DFG)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随机选取60例符合Wagner分级3~5级的DFG患者,使用VSD技术治疗创面,即VSD治疗组,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年前采用创面常规引流方法治疗DFG的患者62例进行对照分析,即常规治疗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转归(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结果 VSD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30.5±6.8)d与(53.8±5.5)d,t=2.636]、换药次数[(15.0±4.7)次与(29.5±6.1)次,t=2.374]、治愈率[96.7% (58/60)与87.1% (54/62),x2=9.93]、平均住院时间[(20.1±3.5)d与(36.5±4.6)d,t=2.564]、总住院费用[(20 155.6±153.8)元与(41465.5±146.6)元,t=2.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SD治疗重度DFG疗效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是治疗DFG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改良术式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实验组 12 0例患者采用改进的新方法(即电刀操作为主 ,双管双负压引流 ,无压力包扎 ) ,对照组 187例患者仍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即普通手术刀操作为主 ,单管负压皮下引流 ,纱垫衬垫加压包扎 ) ,对 2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实验组皮瓣坏死率为 5 .0 0 % ,对照组为 5 0 .80 % ,两者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采取以电刀操作为主、双管双负压引流、无压力包扎等改进措施 ,能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人乳腺癌术后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5例,应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进行引流。对照组55例,使用传统负压引流瓶引流。分析两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缺血坏死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三间隙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7)行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患者(n=48)行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采用Wexner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7 d、30 d的肛门功能,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7d、30 d的患处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创面感染、肛瘘形成、肛门缺损或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 93±7. 63 min vs. 25. 49±6. 31 min)(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4. 69±4. 63 ml vs. 16. 93±3. 27 ml)、创面愈合时间(27. 59±4. 27 d vs. 22. 61±6. 59 d)、住院时间(16. 27±6. 41 d vs. 12. 95±5. 63 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的Wexner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9. 26±1. 58分vs. 7. 88±1. 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7 d(4. 69±1. 63分vs. 4. 28±1. 37分)、30 d时(2. 73±0. 67分vs. 2. 51±0. 58分)两组Wexner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1 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6. 75±1. 22分vs. 6. 05±1. 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30d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 05±0. 41分vs. 2. 33±0. 34分、2. 25±0. 25分vs. 1. 17±0. 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创面感染(4. 26%vs. 2. 08%)、肛门缺损或畸形发生率(2. 13%vs. 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肛瘘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 38%vs. 2. 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较于传统切开挂线术,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确切,术后疼痛缓解快,恢复迅速,肛瘘形成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保乳手术的120例按随机及患者意愿原则分为保乳手术组及改良根治手术组,手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术后辅助化疗及放疗,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者行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24~84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乳房外形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术后两年间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①保乳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均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②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后遗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及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5年总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保乳组的乳房外形美容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保乳组对其乳房外形满意度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保乳组患者在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感方面明显弱于改良根治手术组(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效果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乳房重建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本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住院的4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进行乳房重建,对照组给予转移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进行乳房重建,对比两组手术的疗效。【结果】研究组重建的乳房未见明显萎缩,质地柔软,色泽外形接近正常乳房,腹部供区恢复良好未见腹壁薄弱的现象发生。研究组手术时间为(6.1±0.7)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2±1.1)d与对照组(5.9±1.9,14.7±2.3)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未见术后腹部供区的皮下积血等腹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进行乳房重建效果确切,减少了腹部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同时不影响肿瘤的治疗,达到患者对于胸部塑形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超声刀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超声刀和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对比 ,探讨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我院 2 0 0 1年 6月~ 2 0 0 4年 2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 10 5例 ,47例采用电刀 ,为电刀组 ;5 8例采用超声刀 ,为超声刀组。主要观察指标有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 2 4h引流量、放置引流管时间 ,以及术后并发症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观察对比。结果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较电刀组有明显缩短 (P <0 .0 5 ) ;超声刀组平均节省手术时间 4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超声刀组较电刀组显著减少 (P <0 .0 0 1) ,超声刀组平均减少出血量 94.2ml。超声刀组术后 2 4h引流量较电刀组显著减少 (P <0 .0 0 1。超声刀组引流管放置时间较电刀组明显缩短 (P <0 .0 0 1)。超声刀组与电刀组术中输血例数、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均无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整个手术过程 ,包括剥离皮瓣、乳腺切除和腋窝清扫均可使用超声刀来完成 ,无 1例发生腋血管、肩胛下血管、胸背神经、胸长神经的损伤 ;而电刀组不适合作腋窝清扫。结论 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 ,术中视野清晰 ,术后引流量也明显减少 ,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未见增多 ,有减少趋势 ,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护理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恢复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实验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包扎皮辩护理,实验组采用不加压皮瓣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前3 d引流量、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愈合、皮肤损伤程度及舒适度评分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1期愈合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前3 d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24 h及72 h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术野以外皮肤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肤水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加压的皮辩护理可取得与传统加压包扎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感觉舒适、便于观察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