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评价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于2007年12月~2009年8月间采用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500例。结果:临床显效366例(73.2%),好转95例(19%),无效39例(7.8%),有效率92.2%。结论: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技术安全、疗效可靠、痛苦小、疗程短,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门诊原发性早泄患者通过阴茎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定为龟头表面过度敏感,并自愿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24例,行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随访分析。结果:经过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治疗的原发性早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总有效率达94.8%,随访观察时间0.5~5年,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治疗原发性早泄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手术指征、方法及疗效.方法:距冠状沟上1.5cm处依次切开皮肤、肉膜、筋膜,充分显露背神经分支,保留1~2支,其余均予以切断、残端电灼.结果:对1316例原发性早泄患者术后随访1 ~3.5年,射精潜伏期达5min以上918例,3~5min 250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48例,有效率88.7%.结论:本术式创伤小、安全、疗效满意,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一种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改善阴茎背神经敏感性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原发性早泄(PE)患者实施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术中保留正中(12点)、两侧(3点及9点)主干神经共3支,其余全部切断。术后采用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及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评价PE患者的勃起功能,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手术后CIPE测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阴茎背神经敏感性均较术前有明显减弱(P〈0.01);手术前后IIEF评分差别不大;显效39例(60.94%),有效18例(28.12%),无效7例(10.94%),总有效率为89.06%。结论: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改善阴茎背神经敏感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阴茎高敏感性早泄患者时使用阴茎背神经切断术的效果。方法:收集阴茎高敏感性早泄患者共63例,患者均接受阴茎背神经切断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平均射精潜伏时间、性交满意度、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评分。结果:63例患者中,30例(47.6%)患者显效,23例(36.5%)患者好转,10例(15.9%)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4.1%;患者在手术后的平均射精潜伏时间为(3.3±1.2)min,明显长于手术前的(1.2±0.4)min;手术后的性交满意度为(56.3±16.8)%,显著高于手术前的(10.2±3.7)%;手术后的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评分为(24.9±4.6)分,显著高于手术前的(13.4±4.1)分。结论:在阴茎高敏感性早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阴茎背神经切断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延迟射精潜伏时间,恢复患者的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梁秀军 《中国性科学》2011,20(7):9-9,17,19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早泄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010年采用显微镜下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早泄病例50例,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愈20例,好转26例,无效4例(50例患者均无龟头麻木及勃起异常及水肿),性伴侣满意度90%。结论:手术显微镜下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比肉眼直视下手术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阴茎感觉末梢神经调整手术对早泄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病人,行阴茎感觉末梢神经调整手术。手术拆线后一个月性交,观察治疗后射精潜伏期,CIPE-5评分,GPSEP潜伏期和振幅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双方总满意率为94.16%,治疗后射精潜伏期明显延长,CIPE-5评分显著增加,GPSEP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结论:阴茎感觉末梢神经调整术,微创,痛苦小,安全性较高,效果满意,是治疗早泄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茎背浅静脉麻醉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包皮过长或者包茎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其中54例患者采用阴茎背浅静脉麻醉为观察组,其余54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出现水肿、血肿、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上述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阴茎背浅静脉麻醉应用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减少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感,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99年8月至2005年6月在泌尿外科门诊应用盐酸丁卡因胶浆治疗早泄1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30例,年龄26~48岁,平均34.6岁;病程0.5~6年,平均2.6年。所有病例性欲正常,性生活频率2~4次/周,平均2.6次/周。重度早泄(阴茎在插入阴道前射精)30例,中度早泄(阴茎能插入阴道,射精潜伏期小于1min)56例,轻度早泄(射精潜伏期小于2min)44例。1.2方法性生活前10分钟先洗净龟头(尤其是包皮过长者),将盐酸丁卡因胶浆(西安利君精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薄而均匀地涂抹于龟头、冠状沟,尤其是系带处。10次为1疗程,可用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晚期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0例,采取单纯睾丸切除术,观察组患者20例,采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治疗后随访半年至3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对于晚期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使患者的症状缓解,延长患者生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性科学》2015,(12):22-25
目的:探讨原发性早泄(PE)患者龟头敏感神经检测结果,以及龟头敏感神经检测对诊断原发性早泄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6例原发性早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56例性功能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Sensiometer数字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仪检测龟头3点、6点、9点和12点方向,并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分年龄段比较VPT结果,年龄小于30岁共236人,记为组1;大于或等于30岁、小于40岁共153人,记为组2;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共97人,记为组3。组1中3、6、12点与组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1中9点与组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1中3、6、9、12点与组3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2中3、6、9、12点与组3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四位点VPT检测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PE患者VPT检测的各点数值有逐渐增大趋势,龟头敏感度有不同程度减低。VPT检测可考虑作为PE诊断筛选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早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近年新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结果:经1~8个疗程治疗,从治疗前平均射精潜伏期不足1min延长到治疗后平均射精潜伏期7.2min,而在连续治疗3个疗程(6周)后多数病人射精潜伏期可延长到10min以上,几乎所有的病人在服药1周之内就立刻报告有不同程度的控制射精能力的改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早泄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果,充分说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以及现代替代医学在早泄治疗方面的实用性、有效性和确切性.  相似文献   

13.
早泄为临床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但要给早泄下一个完整确切的定义却颇为困难。当然严重的早泄易于诊断,一般是指在性生活时,勃起的阴茎尚未纳入阴道、正当纳入或刚刚入就已射精,阴茎随之而软缩。关于早泄形成的原因尚无可靠的资料。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早泄绝大多数是精神性的,属于精神生理方面  相似文献   

14.
早泄在临床上属于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病因复杂,常与其他男科病伴发,治疗起来较为棘手。中医对本病认识较早,将其称之为"鸡精"。李曰庆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是"心神不宁,相火妄动",兼夹肝郁、肾虚、血瘀、湿热等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对本病的辨治经验丰富,见解有独到之处,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身心同治,男女同调,疗效确切,现对其具体思路做一浅析,以供同道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5.
This review discusses treatment options for men with premature ejaculation (PE), a common sexual dysfunction characterized by short ejaculatory latency, decreased sexual satisfaction, and distress.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including embarrassment and the belief that PE is a normal part of aging, that it has no effective treatment, or that it will resolve itself, few men with PE seek treatment. Although several treatment options exist (eg, behavioral, cognitive, and sex therapy methods; desensitizing drugs; off-label use of antidepressants, 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 or à-blockers), the majority of men with PE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ir results. New pharmacologic drugs develped specifically for the treatment of PE are undergoing evaluation in clinical trials. For example, recent clinical research studies have revealed on-demand administration of one such drug, dapoxetine, which achiev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ejaculatory latency, control over ejacul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sexual intercourse. In addition, partners of men who received dapoxetine likewise reported improved satisfaction with sexual intercourse. Future studies may reveal that integration of pharmacologic drugs with psychologic and/or behavioral therapy techniques may be the optimal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PE. PE is a treatable condition, and new drugs in development may provide benefits over thos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