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参元丹胶囊(SYD)对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拮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发心肌缺血的方法,观察SYD的抗缺血作用及其对内皮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病理模型组比较,SYD有抑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升高的趋势;明显降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ET/一氧化氮合酶(NOS)比值的升高;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并有抑制5一羟色胺(5一HT)升高的趋势。结论中药复方制剂SYD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能够调整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血管舒/缩物质水平及神经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通心络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3次/d,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缺血持续总时间、缺血总负荷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前缺血发作次数24 h内(6.64±1.43)次、缺血持续总时间(38.44±14.01)min、缺血总负荷(50.62±20.30)mm·min,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通心络组治疗后缺血发作次数、缺血持续总时间、缺血总负荷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安全、有效.对常规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桂胶囊有效成份处方对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0.35 U/kg)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给药组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第Ⅱ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结果:参桂胶囊有效成份处方能明显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抑制大鼠血清LDH、CK升高.结论:参桂胶囊有效成份处方组具有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怀牛膝总皂苷(ABS)对垂体后叶素诱发(Pit)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组以及ABS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尾静脉注射Pit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TnT、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ABS能够明显降低血清cTnT含量,显著升高NO、6-Keto-PGF1α水平,降低ET、TXB2含量。结论:ABS能调节血管内皮物质的释放,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缺氧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通心络超微粉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观察缺氧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通心络超微粉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和通心络小剂量组。缺氧模型组与通心络组大鼠灌胃后置于常压低氧舱内,每天7h,每周6d,共计5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动脉血气分析,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检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含量,硝酸酶还原法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大鼠动脉血PaO2显著降低(P<0.05);血浆ET-1与血清vWF水平显著升高,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心络超微粉可明显升高血氧分压(P<0.05),降低血浆ET-1与血清vWF水平(P<0.05),升高血清NO水平(P<0.01)。光镜下可见缺氧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结构改变明显,透射电镜下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变,而通心络组病变减轻。结论缺氧可造成大鼠血管内皮结构破坏和功能损伤,通心络超微粉对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结构破坏和功能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未寒 《当代医学》2007,(2):111-112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21例,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与对照组(21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通心络组TIB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比单用西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王未寒 《当代医学》2007,(3):111-112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21例,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与对照组(21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通心络组TIB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比单用西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通心络胶囊干预组.观察左冠脉前降支穿刺、结扎、再灌注前后大鼠的左室收缩内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等指标.结果假手术组LVSP、±dp/dt max 等指标与前降支结扎前均无显著性变化.模型组再灌注后的不同时段较冠脉前降支结扎前均有明显降低,且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通心络胶囊组虽与假手术组比较存在差异,但再灌注后不同时段与结扎前比较无均无明显差异、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受损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对垂体后叶素引起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结扎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作用以及对血瘀证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法、冠状动脉结扎法及血瘀证大鼠模型法观察心脉通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结果:心脉通胶囊能明显减轻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缩小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范围、减轻血瘀证模型大鼠的血液粘度.结论:心脉通胶囊具有对抗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对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血瘀证大鼠有一定的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夹闭气管法造成小鼠缺氧和静注垂体后叶素导致大鼠缺血模型观察槲皮素(Que)对心肌缺血的影响。Que(Smg/kg.ip)能显著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亦能明显改善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时心电图的改变.提示Que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STE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一1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CRP和ET-1下降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P〈0.01);LVEF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LVEDD、LVESD缩小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通过抑制STEMI患者的血管局部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hs—CRP和ET-1水平,从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电针夹脊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夹脊组、电针内关组、电针阳陵泉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中NO、ET、IL-1β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内关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明显升高(P〈0.05),电针夹脊组大鼠血清中ET含量明显降低(P〈0.01),电针夹脊组和电针内关组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电针夹脊组改善ET含量作用明显优于电针内关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能促进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舒血管物质NO的释放;电针夹脊穴能抑制缩血管物质ET的释放;电针夹脊穴和内关穴均能抑制致炎因子IL-1β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蒺藜皂苷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注射用蒺藜皂苷(GSTT)对垂体后叶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和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二种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GSTT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心率减慢的影响及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可减轻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率减慢程度(P<0.01 ,P<0.05)和S-T段抬高程度(P<0.05),GSTT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异丙肾上腺素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PK和LDH活性(P<0.01)。结论:GSTT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心络胶囊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通心络胶囊组术前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7d,术后继续服药0.5年;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前、术后24h、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采肘静脉血,检测hs-CRP、IL-6mRNA、内皮素(ET)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6个月后再次行CAG检查,了解再狭窄情况及再次冠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IL-6mRNA表达、hs-CRP、ET较术前降低,通心络胶囊组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hs-CRP的变化与IL-6mRNA表达的变化一致。术后6个月,两组FMD均明显升高,通心络胶囊组升高更明显(P〈0.01)。随访期间,通心络胶囊组心绞痛发生率、再次PCI、累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保护、改善内皮功能,从而减少随访期间心绞痛发生率、再次PCI、累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脉安胶囊对大鼠急性脑梗死损伤大脑皮层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脑脉安胶囊低剂量组、脑脉安胶囊中剂量组、脑脉安胶囊高剂量组、西药组、假手术组、缺血24 h模型组共6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3只于24 h断头取脑,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区细胞损伤程度,3只取出大鼠脑组织,提取脑组织中总RNA进行RT-PCR扩增BDNF mRNA特异性片段,分析各组BDNF mRNA的变化。结果缺血24 h模型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明显缺血性形态学改变如细胞水肿等,BDNF mRNA扩增产物相对光密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脑脉安胶囊各剂量组及西药组皮层区神经细胞水肿减轻,BDNF mRNA扩增产物相对光密度均较缺血24 h模型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脉安胶囊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从而发挥其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L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40min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GP1(100mg/kg)组、GP2(50mg/kg)组和丹参(100mg/kg)组。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肌酸激酶(CK)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IR组MDA、CK及ET显著增高,而SOD及NO则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P<0.01)。GP能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血清CK及血浆ET值,明显提高心肌SOD与血浆NO水平(与IR组比,P<0.01),促进NO/ET比值恢复平衡,。结论:GP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ET释放,提高SOD活性及促进NO生成,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栝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和心电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栝蒌薤白半夏汤对该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心电图Ⅱ导联的ST段变化,采血测血浆ET和血清NO。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ST段抬高值和ET明显升高,NO明显下降,栝萎薤白半夏汤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大鼠ST段抬高和ET的升高,提高NO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栝蒌薤白半夏汤能调节心肌缺血大鼠ET和N0分泌的失衡,防止心肌损伤。可能是其保护心肌缺血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6只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通心络治疗组(TXL)和空白对照组(SHR)各8只,另取8只8周龄雄性Wistar Kyoto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20周龄时超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前向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左室瓣环处侧壁内膜下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的比值(Ea/Aa)、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e)、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室间隔的平均声学强度(AII1)、峰-峰强度(PPI1)及其心包校正的声学强度(CAI1),左室后壁的平均声学强度(AII2)、峰-峰强度(PPI2)及其心包校正的声学强度 (CAI2)。结果① TXL组大鼠E/A、Ea/Aa较SHR增大(P<0.05),较WKY减小(P<0.05);TXL组大鼠DTe、IVRT较SHR缩短(P<0.05),较WKY延长(P<0.05);② TXL组大鼠AII1、AII2、CAI1、CAI2较SHR大鼠减小(P<0.05),较WKY增大(P<0.05);TXL组大鼠PPI1、PPI2较SHR减小(P<0.05),较WKY增大(P<0.05)。结论通心络可抑制压力负荷导致的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