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IL-2和IL-18在肿瘤的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ELISA法检测了45名食管癌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IL-2和IL—18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与之相反食管癌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并且随着食管癌的进展,食管癌患者的血清IL-2水平降低(P〈0.05)而IL-18升高(P〈0.05)。结论:血清IL-2和IL—18的水平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反映食管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郑定容  周伟  杨庆殉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90-1491,1495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9(IL-9)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1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总疗程6个月,应用化学发光免疫进行血清IL-8、IL-4和IL-9水平测定.另选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IL-8、IL-4和IL-9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儿血清IL-8、IL-4和IL-9含量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IL-4和IL-9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血清IL-8、IL-4和IL-9含量可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2、IL-27在2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70例2型CRS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Function Assessment,NYHA)将入选患者分为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NYHA Ⅳ级组;另选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变化,抽取静脉血用于检测IL-22、IL-27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NYHA Ⅱ级组相比,NYHA Ⅲ级组、NYHA Ⅳ级组患者外周血IL-22、IL-27水平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IL-27水平在NYHAⅣ级组患者高于NYHA Ⅲ级组(P<0.05),在对照组和NYHAⅡ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与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和NYHAⅣ级组间患者外周血IL-2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22与IL-27呈正相关(r=0.75,P<0.01),IL-22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68,P<0.01),IL-27与LVEF呈负相关(r=-0.64,P<0.01).结论 IL-22和IL-27参与了2型CRS的发生、发展,这两种细胞因子可能共同促进了2型CRS的病理、生理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树雨  牛淑丽 《海南医学》2014,25(4):529-530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中IL-33和IL-6水平,探讨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33和IL-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IL-33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33水平与MM分期呈负相关,MM患者IL-33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显著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6水平与MM分期呈正相关,MM患者IL-6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显著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进展过程中IL-33和IL-6分泌改变可能导致免疫失衡而使疾病逐步恶化,其有助于病情监测和为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离2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结果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7.72±18.25)ng/L和(25.31±46.38)ng/L,较正常对照组(5.95±2.72)ng/L显著增高(均P<0.01);重度AD组血清IL-12、及IL-10水平分别为(62.23±65.45)ng/L和(17.10±8.08)ng/L,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重度AD组血清IL-10水平较轻中度AD组(9.28±2.41)ng/L明显增高(P<0.01).结论 AD患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的脑免疫病理性损伤有关.检测AD患者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D患者的免疫应答程度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动期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1β、IL-2的变化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的作用.方法:16名活动期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16名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静脉滴注3天后即刻、24h、96h抽取静脉血,并置于-70℃冰箱冷冻待用.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2.结果:治疗前活动期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1β、IL-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L-1β、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中高浓度的IL-1β、IL-2在活动期多发性硬化周围免疫细胞激活的病理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甲基强的松龙在治疗活动期多发性硬化时的免疫调节机制是通过下调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2来抑制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IL-15、IL-18、IL-21和NK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4例为血清固定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NK细胞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15、IL-18、IL-21。检索全网数据库,纳入有关NK细胞与梅毒血清固定相关性且符合既定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梅毒血清固定组外周血IL-18、IL-21水平和NK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两组IL 1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Meta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明显减低[SMD=-0.64,95%CI(-1.08,-0.21),P<0.001]。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IL-18、IL-21和NK细胞水平降低,可能与血清固定的形成相关,有望成为血清固定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痛风患者不同阶段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37、IL-1β及IL-18水平,探讨IL-37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0例初发痛风患者(痛风组,急性发作期和完全缓解期)、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7、IL-1β及IL-18的水平,比较痛风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和完全缓解期各指标的表达差异,以及痛风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及完全缓解期与其他两组各指标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急性发作期患者IL-37水平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L-1β和IL-18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痛风组患者急性发作期的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37的水平仅略高于完全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患者急性发作期IL-37、IL-1β及IL-18水平均高于高尿酸血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缓解期仅IL-37水平高于高尿酸血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痛风组患者急性发作期的IL-37水平与其ESR、CRP、IL-1β、IL-18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IL-37可能作为一个抑炎因子参与了痛风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IL-8、IL-18以及IL-20的水平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入住广东省中山市大涌医院的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中IL-8、IL-18和IL-20的浓度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8、IL-18和IL-20的含量(单位:ng/L)分别为(92.33±15.28)、(123.27±22.98)、(55.38±13.29),对照组分别为(55.17±7.88)、(44.11±9.22)、(17.92±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IL-8、IL-18和IL-20的浓度变化与病变类型、累及血管的数量以及冠脉狭窄程度等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8、IL-18以及IL-20水平变化分析可以在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UVB(ultraviolet B)和高温联合暴露对大鼠血清IL-1、IL-2水平以及溶菌酶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中期(3个月)和长期(6个月)UVB和高温联合暴露组,在310nm波长紫外灯和40℃高温下每天暴露2h,对大鼠体重、脏器系数、血清IL-1、IL-2及溶菌酶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长期UVB和高温联合暴露组雌、雄性大鼠体重增长量均较中期UVB和高温联合暴露组下降(P<0.05);长期UVB和高温联合暴露组雌、雄性大鼠的双肾脏系数、脾脏系数、肝脏系数、肺脏系数均低于中期UVB和高温联合暴露组(P<0.05);长期UVB和高温联合暴露组雌、雄性大鼠血清IL-1水平低于中期UVB和高温联合暴露组(P<0.05),血清IL-2、溶菌酶水平均高于中期UVB和高温联合暴露组(P<0.05).结论 随着UVB和高温联合暴露的时间延长,大鼠体重增长速度、脏器重量及血清IL-1水平降低,血清IL-2和溶菌酶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清IL-1β水平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IL-6、TNF-α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激活现象,IL-1β可能作为一种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 7.5 %高渗氯化钠溶液 (HTS)对人血浆IL - 2和IL - 6的影响 ,探讨其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将 40例ASAⅠ -Ⅱ级择期手术病人分为A、B两组 (每组 2 0例 ) ,A组 (实验组 )在麻醉前输入 7.5 %氯化钠溶液 (HTS) 4ml/kg,B组 (对照组 )在麻醉前输入等量的复方氯化钠溶液 ,随后均以复方氯化钠溶液维持循环稳定。分别于输高渗盐水或等量的复方氯化钠溶液前 (T1)、后 1.5h(T2 )和 2 4h(T3 )取血测定IL - 2和IL - 6。结果 :A组病人在T3 时IL - 6上升 (P <0 .0 5 ) ;IL - 2也有上升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渗氯化钠溶液可以通过升高IL - 2和IL - 6促进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 ,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6、IL-8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各型肝炎患者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尤以重型肝炎最明显。IL-6和IL-8水平与血清胆红素含量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在急性肝炎的急性期、慢性肝炎的活动期、重型肝炎的肝坏死期,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与恢复期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HBV-DNA阳性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P<0.01)。结论说明IL-6和IL-8在介导肝组织内炎症反应及肝细胞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IL-6和IL-8高水平的存在,可促进肝炎的慢性化和纤维化,加重肝炎的病程。IL-6和IL-8水平与病毒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拉米夫定快速抑制病毒复制从而降低血清中HBV DNA含量来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代表Th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因子IL-2和IL-4能否恢复。方法7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每日1次,每次100mg,疗程1年。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第3、6、12个月抽血检查HBV DNA、肝功能、乙肝二对半、IL-2和IL-4。结果完全应答组拉米夫定治疗期间IL-2升高,IL-4降低,且治疗期间各时间点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治疗期间IL-2升高,IL-4降低,但前者仅治疗第3、6个月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仅治疗第3个月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治疗期间IL-2、IL-4含量同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含量和病毒含量这二者之间的改变有一定的联系。结论拉米夫定通过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能够恢复代表辅助性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因子IL-2和IL-4。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白塞病 (Behcet’sDisease ,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12 (IL - 12 )、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的水平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BD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B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IL - 12和IL - 4的水平。结果 ①BD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 - 12、IL - 4水平及IL - 12 /IL - 4比值均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BD活动组与缓解组及缓解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IL - 12水平和IL - 12 /IL - 4比值明显升高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而血清IL - 4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活动期BD患者的Th1型及Th2型免疫反应均增强 ,但存在Th1细胞优势活化状态 ,破坏了体内Th1/Th2正常平衡。血清IL - 12水平可作为观察BD病情活动的良好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的免疫状况和微波治疗对其免疫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生物学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4例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微波治疗前后和20例正常人的血清、组织液的IL-1、IL-2和SIL-2R水平。结果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血清IL-1、IL-2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而SIL-2R水平则显著性升高(P<0.01)。微波治疗后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血清、组织液的IL-1、IL-2水平升高(P<0.01),SIL-2R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存在细胞因子免疫紊乱,微波治疗能够改善其全身和局部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7.
检测结核性胸水与癌性胸水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水中IL - 6、IL - 8和TNF -α水平对鉴别结核性胸水和癌性胸水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3例结核性胸水和 2 1例癌性胸水中IL - 6、IL - 8和TNF -α的含量。结果 :结核性胸水中IL - 6、IL - 8和TNF -α的含量分别是 :5 11.0 5± 88.82 ,4 34.2 4± 6 5 .5 2和 5 5 8± 117.34,明显高于癌性胸水 (IL - 6 2 6 9.2 3± 12 7.6 3,IL - 82 14 .38± 6 8.5 2 ,TNF -a 2 5 4 .85± 71.32P <0 .0 5 )。结论 :测定胸水中IL - 6、IL - 8和TNF -α的水平对鉴别结核性胸水和癌性胸水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过程中血清TNF-α、IL-1 β、IL-6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从压力负荷增加到心肌肥厚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腹主动脉部分结扎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IL-1β、IL-6的浓度,电子天平称量左心室重,计算心重指数(左心重mg/体重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升高,且与心肌肥厚程度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方法 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ICH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血肿周嗣IL-10、IL-18的表达.结果 (1)ICH组大鼠12h脑组织IL-10表达即开始上升,7d明显升高,14d达高峰,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H组大鼠12h脑组织IL-18表达即开始上升,7d达高峰,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ICH组IL-18与IL-10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1).结论 ICH后血肿周围存在着IL-10、IL-18介导的炎性反应,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接近于一个相对动态的平衡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