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证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历史回顾我院近3年中住院5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证型构成为阴虚阳亢17.7%、痰湿壅盛12.8%、肝肾阴虚11.7%、阴虚夹痰湿8.7%、气滞血瘀8.3%、肝火亢盛8.3%。合并的靶器官损害心58.8%、脑53.1%、肾9.3%、血管40.1%。其中痰湿夹血瘀型最易损害心血管,阴阳两虚型最易损害脑血管。结论:提示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和脑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辨证分型与靶器官损害(TOD)的相关性。方法:历史回顾岳阳医院近3年来554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卡方检验对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证型构成中,阴虚阳亢证33.6%,肝火亢盛证18.1%,痰湿壅盛证16.3%,肝肾阴虚证11.7%,血瘀阻络证9.4%,痰瘀互结证7.6%,阴阳两虚证3.4%。在靶器官损害中,心脏损害占58.8%,脑损害占52.2%,血管损害占40.8%,肾脏损害占9.4%。其中痰瘀互结证最易发生心脏损害(P<0.05),肝肾阴虚证最易发生脑和大血管损害,阴阳两虚证最易发生肾脏损害(P<0.01)。心脏的损害中,各病发生率大小为左室肥厚>心绞痛>心衰>心梗,其中瘀血阻络证最易发生心肌梗塞(P<0.05),痰瘀互结证是引起心绞痛、左室肥厚的主要证型,而阴阳两虚型最易引发心功能不全。结论:在阴阳失调的基础上,痰湿、血瘀的形成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心、脑、肾、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特别是高血压心脏损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吴立旗  徐凤芹 《中医药研究》2010,(12):1409-14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危病人不同证型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的差异性,为高危高血压病人辨证分型标准化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59例住院原发性高危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用相关检验对中医证型构成比及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虚阳亢证在所调查病例中比例最高(34.4%),肝火亢盛证病人吸烟量、饮酒量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阴阳两虚证病人合并冠心病比例最高(56.5%),痰湿壅盛证病人合并脑血管病比例最高(37.7%),肝火亢盛证病人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比例最高。结论中医证型有可能预测高血压心、脑、肾、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特别是高血压心脏损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本研究设定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8例,并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同时收集受试者高血压相关临床资料,运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的关系:CRP水平随着高血压分级水平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但各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随着危险分层的升高逐渐升高(P<0.05)。2)C反应蛋白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内在联系:1)CRP水平与患者腹型肥胖、吸烟等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无相关性(P>0.05)。2)在心脏、脑、血管、肾等靶器官损害组,其CRP水平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P<0.05)。3)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CRP水平随证型的演变而变化,具体为痰湿壅盛型组>阴虚阳亢型组>阴阳两虚型组>肝火亢盛型(P<0.05)。4)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靶器官损害的联系:肝火亢盛型组、阴虚阳亢型组以脑损害为主,痰湿壅盛型组以血管损害为主,阴阳两虚型组则心脏、肾损害为主。结论:高血压患者CRP水平不仅与危险分层以及靶器官损害情况相关,而且与高血压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同时不同中医证型出现不同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5.
徐玥瑾  张铁忠 《新中医》2008,40(5):41-4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与中医证侯分型关系.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1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杓型和非杓型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与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0.05);阴阳两虚型平均脉压差和平均脉压指数均较其他证型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平均收缩压高于痰湿壅盛型(P<0.05);阴阳两虚型在心、脑靶器官损害方面较其他类型严重(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在中医证候分型分布上有差异,预后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将5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应用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按Sokolow—lyon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型、阴阳两虚证型病人心室肥厚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讧型,阴阳两虚证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发病率较高,心脏靶器官的损害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健 《江苏中医药》2015,47(12):29-31
目的:基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探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与辨证分型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35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肾损害常见的证型构成为阴虚阳亢33.19%,痰湿壅盛36.17%,肝火上炎11.49%,阴阳两虚3.4%,其他15.74%。其中痰湿壅盛及阴虚阳亢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最为密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头如裹、口干、失眠、夜尿频几个症状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最为密切;合并的靶器官损害心血管39.57%、脑33.19%、眼底51.06%,合并眼底病变与早期肾脏病损害关系密切。结论: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密切的关系,提示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证可能是高血压病早期肾损的特征性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及颈动脉硬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337例EH患者尿MA水平及颈动脉超声、心超的检测,同步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采集相关病史,结合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4种常见中医证型尿MA的阳性率以痰湿壅盛(33.3%)、阴阳两虚(46.7%)显著增高,阴阳两虚与痰湿壅盛证的颈动脉硬化及左室肥厚的发生率高于肝火亢盛与阴虚阳亢证(P0.05)。结论:EH患者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尿MA水平更高,可能更易发生颈动脉硬化及心、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住院病人中筛选出无心、脑、肾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164例,节律正常者292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与阴虚阳亢分型关系密切(P<0.01)。结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的主要病机。提示中医辨证治疗。需抓住阴虚为本,阳亢为标,以调整阴阳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河源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辨证分型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河源市中医院内科住院3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中医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对不同证型进行分析。结果:河源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辨证分型特点:阴虚阳亢痰湿雍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肝火亢盛在合并脑病变方面概率高于其他型,而在合并心、肾病变方面概率低于其他型。结论:河源市高血压患者辨证分型以阴虚阳亢为主。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群丽  刘福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59-86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痰湿壅盛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组(P0.05),阴阳两虚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组(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形态特点及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 120例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形态特点,血脂及靶器官损伤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血压形态分布中,痰湿壅盛,阴虚阳亢反杓型多见。有差异,且有统计意义(P0.05),与血脂相关性分析中,痰湿壅盛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较其他各型高,有差异,且有统计意义(P0.05),在靶器官损伤中,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在靶器官损伤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有差异,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其血压形态特点及血脂、靶器官损伤不同。因此根据辨证,分析病情,判断高危人群,做好顽固性高血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中国北、中、南3个地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计、填写调查问卷,将筛选出的首次发现、未经降压药干预治疗的4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录入FileMaker数据库软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结果:通过两阶段聚类法,得出结果为聚7类最佳,分别为心肾气虚、肝阳上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痰热(痰湿壅盛亚型)、瘀血阻络及其他。以各证型聚类内百分比较高者作为代表症状,各证型的分布情况为肝阳上亢(24.1%)、痰湿壅盛(27.1%)比例较高,心肾气虚(10.1%)、阴阳两虚(8.4%)、瘀血阻络(9.0%)型比例较低。结论:聚类分析结果与现行的高血压4型分类标准比较,除了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湿壅盛型相符之外,还涵盖了气虚及血瘀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找出其与糖脂代谢、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问卷的形式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证候判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检测患者空腹血糖(GLU),采用酶法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采用抑制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200例高血压患者证候分布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最高;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TC、LDL-C水平最高;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阳性率最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证候分布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最易合并糖代谢紊乱,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最易合并脂质代谢紊乱,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早期预防高血压病合并糖脂代谢及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6,(12):1576-1577
目的:探讨重度高血压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重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237例重度高血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其中单一证型者156例(65.8%)。各证型分布分别为:痰湿壅盛证58例(37.2%)、阴虚阳亢证49例(31.4%)、肝火亢盛证28例(17.9%)、阴阳两虚证21例(13.5%)。兼夹证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中医证型)81例(34.2%)。不同证型重度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关系分析中,均可见肝火亢盛证高血压患者的BMI、TC、TG、LDL-C水平高于其它三种中医证型患者。同时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吸烟、饮酒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种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平均年龄最小,小于其它三种中医证型患者;而四种中医证型的性别构成之间尚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度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痰湿壅盛证为主,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血管重构变化,并与正常人对照,探讨其规律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5例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35例(对照组),全部对象在治疗前接受中医辨证分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规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等部位,检测动脉血管重构指标及血流速度指标。结果:10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肝火亢盛证24例(22.9%)、阴虚阳亢证37例(35.3%)、痰湿壅盛证16例(15.2%)、阴阳两虚证28例(26.7%)。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内膜增厚数和平均斑块形成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颈动脉血管重构计数指标比较中,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颈动脉各部位血管重构计量指标比较中,对照组的大部分LCCAIMT、RCCAIMT、LB IFIMT、RB IFIMT、LICAIMT和R ICAIMT等内膜-中膜厚度指标均明显低于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均P<0.05),而各证型高血压患者组间比较中,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等证型组的上述指标也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组(均P<0.05)。在颈动脉血流速度指标比较中,对照组的大部分PSV、EDV、PSV/EDV和V等血流速度指标均明显高于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而PI和R I多数指标明显低于前者(均P<0.05)。各中医证型上述指标组间比较中,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等证型高血压患者的PSV、EDV和V等部分指标也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组,PI和R I少数指标明显低于前两者(均P<0.05),而各组间多数PSV/EDV指标无明显区别(均P>0.05)。结论:各中医证型高血压常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血管重构和血流速度异常表现,特别是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病人,对后者控制血压的同时,进行辨证施治有可能改善颈动脉血循环和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6,(1):37-38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颈动脉IMT、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及与其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将26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及高血压病中夹瘀,并将上述分型患者的血脂、颈动脉IMT、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型高血压患者均有脂代谢紊乱,而痰湿壅盛、高血压病中夹瘀的较其它证型更严重;痰湿壅盛、高血压病中夹瘀的颈动脉IMT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比较增厚;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高血压病中夹瘀的血清HS-CRP水平较其它证型患者升高;高血压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标准,但各证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脂、颈动脉IMT、血清HS-CRP可作为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辩证分为4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痰湿壅盛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阴虚阳亢型昼夜收缩压节律明显异常,阴阳两虚型双重昼夜节律异常。结论: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多为高血压的早期正盛邪实阶段,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缘  潘涛 《河南中医》2013,33(6):838-840
高血压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瘀、虚等,病位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常见“阴虚”与“阳亢”并存,可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四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RAAS系统、血管内皮功能、靶器官损害等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血压病为西医病名,一般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而临床则以“风眩”作为诊断病名。近年来研究认为,高血压病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的疾病,其性质是本虚标实。而病变演变规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虚实间杂。我们根据卫生部1993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自己临床将高血压病中医分为4型:即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目的是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其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靶器官损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来自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