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证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而且痛疼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在德国此类患者亦占相当的比例,我有幸于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在德国德累斯顿市工作,历时一年,诊治患者200余例,其中痛证患者近1/3。现将本人在德国治疗痛证患者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自古以来人类就尝试应用各种方法来缓解疼痛。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老化,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痛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报道,单在美国,就有3000—4000万人忍受着无法用普通止痛药物控制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针灸配合熨法治疗痛证,是指在针灸的间隔期或疗程结束后,配合运用熨法,这样往往能收到满意效果,且具有简、便、廉的特点,而深受患者的欢迎.此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脘腹冷痛等症. 相似文献
6.
跟痛症是足跟部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1],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跟骨及跟部的软组织长期受压、牵拉损伤引起。患病后多表现为足跟痛,行走困难,晨起疼痛明显,无法着地,活动后减轻,行走负重后加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且易反复,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自2004年10月~2007年10月,笔者采用温针灸阿是穴配合经验穴,治疗跟痛症患者126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雪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4):1-1
跟痛症是一种以足跟痛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其病因复杂,是中老年常见病及多发病,本文将对近10年针灸治疗该病的进展进行综述,说明针灸治疗该病具有方法多样,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跟痛症是以足底后跟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目前确切病因尚未清楚,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如行为学疗法、口服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中医中药疗法、小针刀疗法、封闭疗法、体外冲击波技术、神经阻滞疗法、手术治疗等,但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具有方法多样且疗效确切肯定,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本组 3 6例中 ,男 2 8例 ,女 8例 ;体力劳动者2 6例 ,非体力劳动者 10例 ;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64岁 ,平均44岁。全部病例均有沿坐骨神经通路处放射性疼痛 ,特别在环跳、承山、委中、绝骨等穴有明显压痛。严重者在咳嗽、喷嚏、弯腰或震动时均可引起剧烈掣痛。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小腿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缩 ,感觉轻微障碍。2 8例经 X线摄片检查 ,2 2例受损的椎间隙变狭窄 ,同时有肥大性关节炎症状。全部病例经过内、外科诊治后转来我科治疗 ,符合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1循经取穴 :坐骨神经痛的发病范围按经络分属足太… 相似文献
11.
12.
13.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领域--腹腔镜解剖.当今腹腔镜解剖研究主要集中在:①特殊的临近解剖结构的类型;②特殊的手术平面以及解剖标志物.了解系统腹腔镜解剖可以为外科初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手术过程,而这将使腹腔镜外科医生在练习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血气郁结痛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血气郁结痛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6次的总有效率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1.6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治愈时间在3次以下及3—6次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在7—10次以上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血气郁结病症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运用足疗及平衡针灸等反射疗法治疗急性痛症52例,表明足疗等反射疗法治疗痛症有简易、价廉、方便、有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针灸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两组,68例为针灸合中药熏洗治疗组,54例为扶他林外用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5%,对照组72.2%(P<0.01)。结论:针灸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痛证,是急诊中较常见、多发的一种病证。其表现为发病急,来势猛,病人痛苦重,急需临床处置。笔者通过针灸五输穴与生物全息疗法结合治疗急痛证,取效极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肾绞痛15例,急性胃炎5例,胆绞痛5例,急性胆囊炎7例,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9.
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跟痛症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跟癌症89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89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57例;年龄最小者35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6d,最长者2年。2治疗方法21温针灸取穴:昆仑透太溪,阿是穴。操作:刺昆仑透达太溪,针尖至皮下,针感传至足跟。 相似文献
20.
切脉针灸是源于《灵枢》的针法,近世由俞云教授将其整理总结并发扬推广。切脉针灸秉承"选穴施针是以脉定"的原则,近年来常用于肿瘤疾病、内科慢性病等的治疗中。笔者在师从俞云教授过程中将切脉针灸应用于急诊工作,取得较好疗效,兹将经验撷其精要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