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苷磷酸化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骨肉瘤组织中TP/PD-ECGF与VEGF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骨肉瘤MVD.结果:TP/PD-ECGF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TP/PD-ECGF和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TP/PD-ECGF和VEG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因素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肺转移显著相关.结论:TP/PD-ECGF与VEGF是骨肉瘤血管形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并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可联合作为评价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研究癌组织中P-AKT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初步探讨P-AKT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机制,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可供参考的新方法。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61例NSCLC及20例肺良性瘤样病变周围正常组织中P-AKT、MVD、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肺癌及正常组织中P-AKT、MVD、VEGF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各因素相互关系,分析NSCLC中P-AKT、MVD、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中P-AKT蛋白阳性表达44.3%(27/61),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20;P<0.05),其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AKT蛋白表达阳性组的MVD值为27.19±1.33高于P-AKT阴性组的23.83±3.06(P<0.05),并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NSCLC组织中P-AKT的表达明显增高,其过表达与VEGF相关,P-AKT对肺癌血管生成的调节可能与上调VEGF有关。  相似文献   

3.
原发胃肠恶性淋巴瘤中VEGF和MVD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原发胃肠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原发胃肠恶性淋巴瘤患者肿瘤组织(肿瘤组)和距离肿瘤5 cm癌旁组织(对照组)中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组VEGF强阳性表达率以及MVD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在原发胃肠恶性淋巴瘤中有较高的表达,在原发胃肠恶性淋巴瘤中VEGF的表达和MVD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 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 NOS活性和 VEGF的表达以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探讨了 NOS活性在肺癌组织 VEGF诱导肿瘤血管形成途径中的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 60例 NSCLC组织和 10例正常肺组织中 NOS的活性 ,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VEGF和 CD3 4的表达 ,并用 CD3 4的阳性染色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 MVD) ,同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 NOS活性、VEGF的阳性表达和 MVD值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NSCLC中 ,VEGF与 NOS的活性与 MVD值均呈显著正相关 ( P<0 .0 1)。  相似文献   

5.
Tiam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它们与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用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71例NSCLC癌组织和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的Tiam1和VEGF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MVO).结果 Tiam1和VEGF在71例NSCL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67.6%,在肺良性病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8.8%,两者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Tiam1、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脑转移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NSCLC和肺良性病变的MVD值分别为47±10和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m1、VEGF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Tiam1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NSCLC的血管生成、侵袭、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两者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ESM-1和VEGF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例4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和10例正常淋巴结中ESM-1和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ESM-1和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82.9%和65.9%,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SM-1和VEGF可能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作为潜在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畸胎瘤源性生长因子(PCDGF)和血管内皮因子(VEGF)在老年男性肺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肺鳞癌标本、20例不典型增生、20例鳞状上皮化生、20例炎症肺组织中PCDG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CD105抗体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CDGF、VEGF在老年肺鳞癌、不典型增生、鳞状上皮化生、炎症肺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加(P<0.01);PCDGF和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VEGF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MVD值在PCDGF与VEGF强阳性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非强阳性组(P<0.01);PCDGF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a=0.861,P<0.01)。结论 PCDGF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而破坏肿瘤细胞的基底膜、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参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及转移。联合检测PCDGF、VEGF和CD105蛋白的表达可能作为判断老年男性肺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及微血管密度(MVD)在人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7例鼻咽鳞癌(A组)及15例正常鼻咽组织(B组)标本中VEGF、Ang-2及MVD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A组VEGF和Ang-2表达阳性率高于B组(94.6% vs.26.7%和91.9% vs.40.0%)(P<0.05);A组MVD也明显高于B组(35.97±5.35 vs.12.91±1.76)(P<0.05).有远处转移及TNM分期高的患者VEGF、Ang-2及MVD高于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低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Ang-2及MVD三者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Ang-2及MVD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分期及转移相关;VEGF及Ang-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方智芸  阮水良  沈海燕  季霞  杜瑛媛  许建秋  姚秀娟 《江苏医药》2021,47(9):906-908,912,封3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的表达.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4例IC患者在发病后第1、3、7天时血清VEGF、PD-ECGF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发病初期和恢复期时结肠组织VEGF、PD-ECGF阳性指数以及微血管密度(MVD).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肠病变组织MVD与VEGF和PD-EC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发病后第3天,血清VEGF和PD-ECGF水平较发病后第1天升高(P<0.05);发病后第7天血清VEGF和PD-ECGF水平较发病后第3天下降(P<0.05).发病初期结肠病变组织VEGF和PD-ECGF阳性指数以及MVD较正常组织升高(P<0.05);恢复期结肠病变组织VEGF和PD-ECGF阳性指数以及MVD较发病初期降低(P<0.05).IC患者结肠病变组织MVD与VEGF和PD-ECGF阳性指数呈正相关(rs=0.847和0.838,P<0.05).结论 IC患者VEGF、PD-ECGF的表达在发病初期升高,恢复期下降,且与结肠黏膜微血管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病理切片中VEGF及Bcl-2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血管新生与Bcl-2蛋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EnVison)检测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35例对照组骨髓病理切片中的VEGF,Bcl-2表达情况,并用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 Antigen,FVIⅡ)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转化为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Bcl-2蛋白阳性表达、MVD、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对这3者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MVD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Bcl-2蛋白阳性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Bcl-2蛋白阳性率与MVD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由于VEGF的表达,诱导产生更多的Bcl-2蛋白来降低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从而增加急性白血病的恶性程度,再加上本身促血管生成的作用,血管生成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χ2检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原发灶大小有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结论:VEGF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代先慧  蒋捍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34-1636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NSCLC组织和15例远离肿块无癌细胞浸润的肺组织(距肿瘤病变>5 cm)标本EGFR、VEGF的表达.结果 EGFR、VEGF在124例NSCL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66.1%,在15例远离肿块无癌细胞浸润的肺组织(距肿瘤病变>5 cm)均无表达.Ⅲ期NSCLC组织的VEGF表达率为80.4% (41/51),高于Ⅰ-Ⅱ期的56.2% (41/73)(x2=4.24,P<0.05);淋巴结阳性的NSCLC组织VEGF表达率为78.2% (50/64),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的53.3%(32/60)(x2=4.77,P<0.05),VEGF和EGFR表达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等无关.EGFR与VEGF呈正相关关系(r=0.93,P<0.05).结论 EGFR、VEGF在NSCLC组织中过表达;VEGF可能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EGFR与VEGF在NSCLC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aims to research the expression of spleen tyrosine kinase (Syk)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k and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and p53.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yk and p53 protein in 39 cases of NSCLC (23 cases of lung squamous cell cancer, 16 case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tumor-surrounding normal lung tissues. The positive rate of Syk was 46.15% (18/39) and 100% (39/39) in NSCLC and tumorsurrounding normal lung tissues,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yk in NSCL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umor-surrounding normal lung tissues (P = 0.000). The Syk ex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53 expression in NSCLC specimens (P = 0.02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Syk expres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differentiation degree, tumor size and 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Syk was aberrantly expressed in the NSCLC and migh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umor growth and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D133和B7-H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及B7-H4在NSCLC患者胸水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NSCLC手术标本、25例癌旁组织及24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CD133及B7-H4的表达。结果 CD133和B7-H4在NSCLC胸水中均见表达。肺癌组织CD133表达率49.51%(51/103),B7-H4表达率66.99%(69/103),均高于良性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P<0.01)。CD13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并且与B7-H4表达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CD133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结论 CD133与B7-H4在NSCLC中过度表达,可能参与肿瘤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过程;CD133可能是NSCLC患者独立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与化疗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8例N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并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与VEGF表达相关因素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在NSCLC中,血清VEGF阳性率为30.8%(24/78)。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化疗疗效密切相关,但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无关。VEGF阳性组的生存期与阴性组相比接近统计学意义(P=0.0741)。结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VEGF,可能有利于协助预测转移、评价化疗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生物钟基因Per2(Circadian gene P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Per2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er2阳性表达率为71.7%,低于正常肺组织中的95.0% (x2 =4.683,P<0.05),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8.3%,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15.0%(x2=11.295,P<0.01).非小细胞肺癌中Per2的表达缺失与分化程度及TMN分期相关(x2 =4.413,6.179,均P<0.05),而VEGF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x2=6.524,P<0.05).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1,P<0.01).结论 Per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降低,而VEGF则呈高表达,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相反的作用,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取65倒手术切除乳腺癌蜡块标本,另取乳腺癌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5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总阳性率为78.46%(51/65);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等无关,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VEGF可促进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在乳腺癌的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VEGF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球形肌动蛋白交联蛋白Fase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的表达及与BTC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5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Fascin、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Fascin蛋白及VEGF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56例BT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21%和60.71%,2种组织间Fascin、VEGF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Fascin及VEGF表达均增高.Fascin及VEGF阳性表达率在复发患者均高于初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BTCC组织中Fasei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76 9,P<0.01).结论:Fascin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的新参考指标,Fascin及VEGF协同促进BTCC的浸润及转移,两者为临床开展肿瘤防治新途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VEGF c-erbB-2对非小细胞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VEGF、c—erbB-2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辅助化疗的临床预测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15AB法检测35例根治术后行含铂类辅助化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VEGF、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同期单独手术的21例ma期患者作对照,分析两项指标在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化疗组中的表达以及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对预后和辅助化疗的预测作用。结果c—erhB-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2.85%,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53.57%,在单纯手术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生存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化疗组中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单纯手术组中,将VEGF、C-erbB-2两项指标分为两项全阳性、两项全阴性、两项中任一项阳性3组,3组生存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化疗组中将VEGF、c-erbB-2两项指标分为两项全阳性、两项全阴性、两项中任一项阳性3组,3组生存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c—erhB-2蛋白表达是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预测c—erbB-2蛋白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化疗不敏感,将VEGF、c—erbB-2两项指标作组合分析,能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预后和术后化疗的疗效作出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