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患者男,16岁。主述:左上肢无力,左前臂内侧及第4、5指发凉,发麻,感觉减退和左手内在肌进行性肌萎缩来我院就诊。检查:上胸椎侧弯且凸向左侧左手内在肌萎缩,以第一骨间肌和小鱼肌较严重,桡侧腕屈肌。外展拇短肌肌力约Ⅲ级,前臂内侧和左手尺侧1.5指皮肤感觉减退。左手指夹纸试验阳性,拇指对掌  相似文献   

2.
现将3例因新兵训练不当引起臂丛神经损伤报告如下:1 病案摘要例1 男,19y,新入伍战士,右利手,因左上肢抬举困难2w入院。缘于2w前做俯卧撑训练,连续做了20个后感左上肢酸痛、麻木,次日出现左上肢无力,抬举困难。查体:左肩关节局部无红肿热痛,左岗上肌、三角肌萎缩,三角肌、岗上肌肌力Ⅰ级,肱二头肌肌力Ⅳ级,左上肢针刺觉减退,左上肢肌腱反射正常。肌电图示:左三角肌收缩时运动单位数量减少,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颈椎X线片示:C6、7轻度骨质增生。经维生素B1,维生B12及针灸等治疗,病后30d,三角肌肌力Ⅳ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5 2岁。以左前臂麻木、酸胀痛伴左侧肢体无力、肌萎缩进行性加重月余于 1995年 10月 2 4日入院。查体 :体温36 .8℃ ,脉搏 80次 /分 ,呼吸 2 0次 /分 ,血压 16 / 11k Pa。营养中等。心、肺、肝、脾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 :左上肢深浅感觉减退 ,肌萎缩 ,较右侧小 1.5 cm,左侧肌力 级 ,左肱二头肌反射消失 ,肱三头肌反射、挠骨膜反射迟钝 ,右上肢、双下肢肌力正常 ,病理征 (- )。辅助检查 :颈椎拍片为颈 5、 6椎间孔变窄提示颈椎骨质增生 ,头颅蝶鞍片正常。肌电图示左右桡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 ,左正中神经近端运动传导…  相似文献   

4.
血管穿刺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国华  周君琳  胡云龙 《河北医药》2002,24(10):838-839
2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先后收治了 3例因肾功能衰竭行血管穿刺血液透析疗法而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2 2岁。因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在左肘部行肱动脉穿刺血液透析后发现左前臂肿胀、疼痛 12h来诊。查见左前臂明显肿胀 ,有张力性水泡 ,屈肌触痛 ,桡动脉搏动减弱 ,手指掌侧感觉减退 ,手指呈屈曲位 ,被动伸指时疼痛加重 ,手指末梢血运正常。诊断为左肘部肱动脉破裂合并左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急诊在臂丛麻醉下行左肘部肱动脉探查、前臂切开减张术。术中见左前臂屈侧深筋膜下及肌间隙内有大量凝血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肌肉肌腱转位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晚期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使用联合肌腱转位术来实现功能重建,男26例,女10例;年龄15~57岁,平均27.4岁;左侧16例,右侧17例,双侧3例。根据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和恢复情况,分期分别行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关节功能,尺侧腕屈肌腱移位或背阔肌移位重建屈肘关节功能,旋前圆肌腱移位重建伸腕功能,屈腕肌腱转位重建伸指功能。术后一年,对肩外展功能、屈肘功能和伸腕伸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全部肩外展重建患者肩外展肌力Ⅲ级以上,全部屈肘功能重建患者屈肘肌力Ⅲ级以上,11例伸腕伸指功能达到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1%。结论分期分类行联合肌腱转位术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的功能重建的优良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2岁,司机。以右手伸指不能二月余为主诉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右肘桡骨头部略饱满,压痛,无放射痛,前臂旋转无障碍,可伸腕。右手指总伸肌、拇长伸肌及拇长展肌功能丧失。血运佳,肘关节X线片无异常,肌电图显示桡神经深支明显损伤。臂丛麻醉下行桡神经深支探查,肘关节后下方入路,显露旋后肌下缘未见由旋后肌钻出的桡神经  相似文献   

7.
腕管内滑膜肉瘤正中神经受压较少见,我院自建院以来,仅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8岁,于1991年1月因右手桡侧三个手指疼痛、麻木,近几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于1991年3月来我院就治。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正常,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自如,右腕部饱满,压痛+,并向桡侧三个半手指散,屈腕试验+.Tined 征+,右大鱼际肌萎缩,右指无力,右前臂中下1/3正侧位片(腕关节)回报,骨质未见异常症象。于1991年—04—20日在臂丛麻醉下行腕管探查术,当切开腕横韧带时,可见于正中神经周围有一基底较宽,与正中神经广泛粘连的肿物,表面凸凹不平并侵入肌间隙误诊为滑膜炎性组织增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10月 ,采用背阔肌双极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5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8~ 40岁 ,平均 2 6岁。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2例 ,上臂丛神经根性撕脱损伤 2例 ,肌皮神经不可逆损伤 1例。术前检查肱二头肌肌力均为 0级 ,背阔肌肌力 5~ 5级。随访时间 6个月~ 4年。1.2 手术方法 采用Brones等[1 ] 报道的背阔肌皮瓣主移位法并略加改进。全身麻醉 :侧卧位。术前完成背阔肌双极移位的切口设计 ,先测量从喙突下肱二头肌短头起点到肘部肱二头肌腱止点的长…  相似文献   

9.
病例报告:患男,35岁.因左腕掌侧切割伤后手部感觉运动障碍6个月.于1992年3月5日入院。受伤时曾在当地医院行清创正中神经吻合术。体格检查:左手掌桡侧感觉丧失.拇指对掌不能.尺鱼际肌萎萎缩,里猿手畸形,腕部正中神经Tinol征阳性.其远侧为阴性.3月11日于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左腕部神经探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前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阻滞情况、运动及感觉阻滞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前臂手术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首次阻滞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时间、手术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同神经的感觉阻滞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前臂手术中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麻醉阻滞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前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Ⅰ~Ⅱ级,根据其麻醉阻滞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以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以传统盲探异感法进行普通静脉留置针与硬膜外导管置入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阻滞成功率为92.0%,对照组为80.0%,且观察组麻醉阻滞操作以及阻滞起效时间、术后麻醉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应用中,作用效果较为突出,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性,9岁、体重18公斤,拟于左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平卧位,头偏向对侧略后仰,于斜角肌肌间沟进针约1.2公分后上肢出现异感,遂推注1.1%利多卡因 0.2%布比卡因混合液13毫升(内加20万分之一肾上腺素)。注药后左上肢及肩、颈部均无麻醉效果,但十余分钟后左肋缘下开始出现麻痹区并很快向上下扩散,注药后15分钟测试,向上扩散至胸_2脊神经支配区,向下扩散至胸_(11)区神经支配区,内至腹中线,外至左腋中线,麻醉界限清楚,作用完善。患儿除有左眼裂缩小,左鼻腔阻滞之轻度霍钠氏征外,余无异常情况,左胸壁呼吸动度亦未见减弱。该麻醉区广直持续二小时方逐渐减退。患儿当日末手术,五天后在腋路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改善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不全的现象.方法 80例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及联合臂丛神经阻滞(B组)的方法,记录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A组,B组臂丛阻滞的完善率分别为82.5%和97.5%.结论 肌间沟与肘部尺神经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完善了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训练伤性肘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显微镜下神经外膜或内膜松解,将尺神经前置并埋于前臂屈肌群内,神经入出口处保持一定宽松度,术后用石膏托将肘关节固定于45°屈肘位。结果随访时间为6 ̄24个月。手术部位皮下未扪及神经,叩击无放电感,明显肌肉萎缩者症状无加重,爪形手畸形有所恢复;轻度肌肉萎缩者肌力明显改善,无肌肉萎缩者手部活动灵活度功能恢复,尺侧手指皮肤感觉异常消失。结论显微外科神经松解并将其前置埋于肌膜下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0~1997年共收住自伤误伤致手腕不全离断患者24例,经充分手术准备,及时手术处理及正确护理,伤肢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手术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32岁,农民。以自伤致左腕破损左手感觉活动障碍二小时急诊入院。入院体检:精神紧张,体温37.4℃,呼吸24次/分,脉搏84次/分,血压13/8kPa。术中探查:左腕关节掌侧皮肤伤口5cm,皮缘齐,拇长屈肌腱两处断离成孤立一段,掌长肌腱,指浅深屈肌腱,左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尺动脉静脉断裂。2 手术过程患者仰卧手术台,予左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左上臂上段上止血带,常规冲洗,消毒铺巾…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11岁。因右前臂无痛性包块渐长5年于1989年8月入院。查体:右前臂中段明显增粗,中段前内侧可触摸到一鸡蛋大小包块.包块边界不清,中等硬度,固定。指压包块,环指和小指麻木、酸胀感。X线片示右前臂中段内侧软组织肿胀。尺骨中段局部骨皮质增厚,无骨膜反应及骨质破坏。实验室检查无异常。于1989年8月在臂丛麻醉下行右前臂包块切除术。术中发现包块位于指浅屈肌深面,表面灰白色,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无包膜,广泛浸润周同软组织,指深屈肌中段完全被肿瘤组织侵润。瘤组织与尺神经粘连,其深面紧  相似文献   

17.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而肩关节脱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复位及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也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一种盲式的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对于有些对解剖定位欠佳者来说,阻滞效果要差一些。且盲探操作易损伤神经和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肩关节脱位及肱骨外髁颈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健侧C7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46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采用健侧C7神经根、膈神经、副神经、肋间神经移位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肩外展、屈肘、屈指和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46例平均随访(4.60±1.25)年.肩外展>30°占59.1%(26/44).屈肘恢复的总有效率为73.9%(34/46);屈腕指动作恢复有效宰为45.7%(21/46),其中肌力≥M3者13例,优良率为28.3%(13/46).手部感觉恢复有效率为54.3%(25/46).肋间神经修复胸背神经,38例有不同程度肌力恢复,占82.6%(38/46).其中肌力≥M3者29例,有效率为63.0%(29/46).结论 健侧C7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头皮针替代注射器针头法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90例,采用斜角肌间沟复合夜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将患者随机分为头皮针法组(A组)和注射器针头法组(B组),各45例。两组用药为0.894%罗派卡因10 ml+2%利多卡因15 ml+0.9%生理盐水配制成30 ml。并记录并发症发病情况及感觉神经阻滞效果。结果 A组在并发症发病情况及感觉神经阻滞效果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针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针头法。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 1996年以来 ,利用背阔肌皮瓣转位行屈肘功能重建 13例 ,其中 4例在手术方式上作了简化操作更新设计的应用。经 6个月~ 2 a的随访 ,全部病例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4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9~ 3 7岁 ,平均3 3岁。 1例为上臂撕脱性离断伤再植手术后 ,3例为臂丛神经上中干不全损伤 (陈旧性 ) ,手术前检查其肱二头肌及肱肌肌力均为 0级 ,背阔肌肌力正常。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 ,患侧向上。以腋窝顶点与髂后上棘连线内侧 3 cm为轴线设计梭形切口 ,逐层切开分离 ,保留约 4 cm宽梭形皮肤 ,背阔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