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吸虫病和钉螺输入三峡库区的途径与方式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和钉螺输入三峡库区的途径与方式,为库区血吸虫病的监测与预警提供参考.方法问卷调查巴东、秭归流动人口265人及搬迁到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移民1 584人,并进行血吸虫病血清学(IHA、COPT)筛查;调查巴东、秭归耕牛情况、造纸厂原料及园林花木的来源与数量;库区"高移后靠"居民现况调查;收集统计年鉴、库区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资料.结果未发现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耕牛.库区湖北段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湖北省内血吸虫病流行区,血清学阳性率为0.57%(1/175),外迁移民血清学阳性率为1.01%(12/1186).引进的园林花木中未发现钉螺,亦未见从流行区购入芦苇造纸;"高移后靠"移民生活、卫生有较大改善,但生产安置不到位.未来宜优先发展柑橘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旅游业.结论流动人口、库区移至流行区移民将成为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牛也可作为传染源.尚不能排除钉螺随花木、造纸原料芦苇输入的可能;发展柑橘业有利于血吸虫病防治,但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旅游业使传染源、钉螺输入可能性加大.  相似文献   

2.
钉螺冷驯化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实验室内研究钉螺的冷驯化现象,比较不同降温速度对钉螺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采集安徽贵池湖滩钉螺,比较经长期、快速冷驯化处理的钉螺与未经冷驯化处理的钉螺死亡率差异.比较不同的降温速度下钉螺死亡率差异.结果经3周的冷适应后,钉螺的耐寒能力提高.不同降温速率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从不同温度下直接暴露于同一低温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钉螺存在长时间冷驯化现象,但未发现钉螺的快速冷驯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云南钉螺星割裂状分布,以坝区为主.钉螺面积以田居多,其次是灌溉沟.坝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小的灌溉沟和稻田埂,山区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高埂壁.春季是钉螺交配高峰期,钉螺平均寿命为10.59月.钉螺孳生环境比较稳定,扩散不明显.感染性钉螺则散在性分布在各类环境中,坝区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沟道,山区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高埂壁.全年均可查见感染性钉螺,但每年有1个高峰,阳性螺点的疫源性也相对稳定.云南感染性钉螺生存期平均逸蚴量为673条/只,阳性钉螺的寿命,从首次逸蚴算起,平均为171.6 d.感染性钉螺有转阴现象.根据云南钉螺生态学特征查灭螺工作可逐片、逐块推开,做到查1块、灭1块、巩固1块,且以春、秋2季各开展1次灭螺最好.云南钉螺孳生环境比较稳定,钉螺调查以历史有螺区为主,兼顾毗邻地带,不宜盲目扩大.阳性螺点灭螺应适当扩大范围,最好扩大到阳性螺点所在的整个自然片,阳性螺点实施灭螺后要经常开展监测或进行巩固性灭螺.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省近年来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阳性钉螺分布的电子地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安徽省现有钉螺面积27890 hm2,阳性钉螺面积544 hm2.湖沼型流行区钉螺呈片状分布在长江的江、洲滩及其支流水系、湖泊,有螺面积和阳性螺面积分别占全省的89%和81%.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江滩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山丘型流行区钉螺呈点状分布在较大的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钉螺和阳性螺环境数多,分布广.距居民点较近,对居民威胁较大;沟渠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钉螺复现与新发现主要分布局部湖滩地区与少数山丘内陆地区.结论 总体上全省阳性钉螺分布呈下降趋势,钉螺分布呈徘徊之势.形势不容乐观.为压缩钉螺与阳性钉螺分布.有必要提高查灭螺质量与加大螺情监测,加大对阳性螺点和重点易感环境打击力度,并采取环境改造和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日本血吸虫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安徽省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日本血吸虫的相容性,探索有螺无病地区形成的原因.方法 采集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6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0只.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本省日本血吸虫毛蚴进行钉螺群体感染,两组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20和1:40.以相同方法感染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作为对照.感染后将钉螺置于室内22~24℃温度下饲养90d.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和死亡情况.结果 在1:20组和1:40组中,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均未能被日本血吸虫成功感染,而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均感染成功.至观察期结束时,无论是自然死亡率还是感染后死亡率,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均显著低于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均P<0.05),而后两地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当地钉螺与日本血吸虫不相容可能是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钉螺感染日本血吸虫后酸性磷酸酶(ACP)含量的变化.方法 以软组织挤压法获取感染性钉螺与阴性钉螺血淋巴细胞涂片,分别对2组钉螺血淋巴细胞进行ACP组织化学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其活性变化.结果 感染性钉螺淋巴细胞中ACP含量增加,明显高于阴性钉螺.结论 ACP可能在钉螺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的防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西钉螺与云南、湖南钉螺Cyt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 收集广西靖西、云南洱源和湖南岳阳三地钉螺,提取其基因组DNA, PCR法扩增线粒体Cytb基因并测序.用Clustal W(1.82)软件对所测得的Cytb基因序列进行排序,用MEGA3.1计算其碱基组成、转换及颠换;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同时结合三地钉螺分布和孳生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CR扩增获得Cytb基因大小为580bp.三地钉螺Cytb基因序列富含碱基A和T,A T平均含量为61.2%,表现出较强的碱基组成偏倚.三地钉螺Cytb基因578bp的同源序列中检测到165个变异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28.5%.其中广西钉螺与湖南钉螺Cytb基因序列的变异位点为17个,约占2.94%;广西钉螺与云南钉螺Cytb基因序列的变异位点为160个,约占27.7%.广西钉螺与湖南、云南钉螺Cytb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1、0.405.采用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广西钉螺与湖南钉螺同属一个支系,云南钉螺单独形成另一支系.结论 广西钉螺与云南钉螺存在较大基因差异,进化速率较大,保守性较小,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广西钉螺与湖南钉螺基因差异较小,相对保守,进化速率不太大,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贵池区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区近3年有螺环境调查数据,绘制感染性钉螺分布电子地图,并进行分析.结果 贵池区现有钉螺面积2934.88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0.76hm2.湖沼型流行区有螺面积占89.52%,呈片带状分布,感染性钉螺面积占99.92%,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其中以湖滩分布为主;内陆环境点多、散,且环境复杂.钉螺分布以三类流行村为主,主要沿长江、秋浦河、升金湖和九华河流域分布,主要植被是杂草,与居民点距离大多较近,无新发现及复现钉螺.结论 贵池区感染性钉螺分布明显减少,钉螺分布呈徘徊态势,形势依然严峻.要提高查螺质量,加大螺情监测和血防执法工作,重点打击感染性螺点和易感环境,结合综合治理,压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面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钉螺新发现、复现规律,为制订有效的螺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查阅历史资料及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2006-2009年安庆市的新增钉螺资料.结果 2006~2009年全市新增钉螺面积14340 117m2,新发现钉螺环境150个,复现钉螺环境数117个,两者钉螺面积比值为2.21:1.钉螺新发现和复现均以内陆、湖滩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邻近有螺区钉螺扩散引起.钉螺复现环境数的74.4%( 87/117)可归用于邻近有螺区钉螺扩散.钉螺复现距钉螺消灭年份最短的1年,最长的是35年,平均是10年.结论 螺情受自然、社会经济诸多因素影响,易出现反复,血防工作应加强螺情监测与灭螺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10.
1985年作者曾对中国株日本血吸虫成虫和钉螺间的共同抗原性进行了探讨,报告了对中国株的日本血吸虫感染率高的钉螺与中国株日本血吸虫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共同抗原性。本研究采用免疫电泳法观察山梨株日本血吸虫成虫分别与山梨的带病钉螺(O. h. nosophora)、中国的湖北钉螺(O. h. hupensis)、菲律宾的湖北钉螺夸氏亚种(O. h. quadrasi)、中国台湾的邱氏钉螺(O.h.china)和台湾钉螺(O.h.formosana)等五种钉螺间的共同抗  相似文献   

11.
室内用日本血吸虫毛蚴人工群体感染钉螺(感染钉螺毛蚴比为1∶20)是获得感染性钉螺、生产血吸虫尾蚴的常用方法.因受温度、毛蚴的数量和时龄等因素的影响,人工群体感染钉螺的尾蚴获得率较低,还有部份钉螺不能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不能获得感染性钉螺.这些未被感染的钉螺经一段时间的饲养,仍能保持较好的活力,为降低感染性钉螺培育成本,对这部份钉螺进行了毛蚴2次感染,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西昌市梯田沟渠钉螺分布特点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索西昌市沟渠和梯田钉螺分布特点,为控制钉螺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0个自然村开展沟渠钉螺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在1个自然村开展梯田壁钉螺调查,观察钉螺分布与进水口距离、田壁高度的关系.结果 10个自然村共有沟渠439条,有螺沟347条,占79.04%.共查螺8 406框(每框=0.11 m2),有螺3 542框,有螺框出现率42.14%,平均活螺密度1.41只/框.钉螺主要分布于有草的土质沟渠中.梯田进水口处钉螺占全部钉螺的79.00%,5 m内占全部钉螺的94.53%;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壁下部,占全部钉螺的97.56%.结论 钉螺主要分布于有草的土质沟渠中,以及梯田的进水口附近和田壁下部,这是西昌市查灭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近年来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06~2012 年全省钉螺调查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空间数据库,分析感染性钉螺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 2006~2012 年全省查出的感染性钉螺环境主要分布在疫情控制县区;与2006 年相比,2012 年全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县数、环境数、感染性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9.3%、92.7%、91.4%、95.2%和95.5%;7 年间重复查出的感染性钉螺环境数占总感染性钉螺环境数的27%.结论 7 年间,由于积极防制和自然等因素,全省的感染性钉螺分布显著下降,但发生感染性钉螺的环境仍难以预测,需加大钉螺调查和控制的力度,才能确保实现2009~2015 年中长期血防规划.  相似文献   

14.
血水草生物碱对钉螺生殖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水草生物碱对钉螺生殖腺的影响,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的作用机理.方法用血水草生物碱浸泡钉螺48 h,解剖钉螺,取雌、雄生殖腺以常规方法制作电镜切片,用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血水草生物碱浸泡后,钉螺卵细胞明显萎缩,精原细胞固缩.结论血水草生物碱对钉螺的生殖腺造成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近年来在室内和现场开展日本血吸虫毛蚴与钉螺感染率关系的计量研究结果.不论在室内、水沟或河道,对一定量的钉螺,毛蚴数量愈多,钉螺的感染率愈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但以定量毛蚴与1、5、10只钉螺的感染作对比分析,则可见钉螺的感染率随钉螺的递增而递减. 钉螺的感染率与毛蚴投放处的距离和水体大小成反比.现场上1次不发现感染的、多次投放可以发现感染;但当钉螺与毛蚴都减少到很少程度时,多次投放也可能不发现感染.  相似文献   

16.
钉螺水体沉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玻璃筒和玻璃水槽中模拟不同流速水体,对各期钉螺作水体沉降试验,钉螺在静水中呈水面漂浮和水中沉降两种状态;在动水中呈水表漂流、水中沉降悬移、水底推移滚动和扬起悬移等4种运动状态.钉螺在水中沉速与钉螺大小、水温高低呈正相关;钉螺沉降轨迹角度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与钉螺大小呈负相关.钉螺沉降水平悬移平均速度接近平均水流速度.用所测各期钉螺的平均沉速推算不同深度和不同流速水体的钉螺沉降悬移距离,与实测平均悬移距离无明显差异.最小钉螺的最低起动流速在8—16cm/s之间,最低扬动流速在24—32cm/s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垸内钉螺面积分布现状及分布特点,提出防治对策,为进一步有效消灭垸内钉螺面积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湖南省血防工作统计年报表及2011年湖南省垸内钉螺面积核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洞庭湖区垸内有螺单元环境类型以沟渠为主,新发钉螺面积60.5hm2,复发钉螺面积546.1hm2,现有钉螺总面积2 754.6hm2,2011年达灭净标准垸内钉螺面积398.6hm2,占总面积的14.47%.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药物灭螺和沟渠硬化.结论 洞庭湖区垸内虽有新发、复发钉螺面积,但有螺总面积呈下降趋势.可以采取药物灭螺和沟渠硬化、精养鱼池等防治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减少垸内钉螺面积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模拟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条件下钉螺生长繁殖情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三峡建库后的生态环境下钉螺生长发育情况.方法模拟建坝后的生态环境(淤积洲滩、灌溉沟渠),观察钉螺生长繁殖情况1年.结果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在上述两种环境下均能较好地生长繁殖.年均存活率,肋壳钉螺为74.10%~79.71%,光壳钉螺为82.63%~83.85%;并检出肋壳、光壳幼螺.结论三峡建坝后形成的淤积洲滩和移民点灌溉沟渠,适合光壳、肋壳钉螺生长、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19.
应用ETM+遥感图像监测山区钉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ETM 遥感卫星图像中植被指数与山区钉螺分布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建立钉螺分布的遥感预测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现场测量江宁县 2 0 0 0年各钉螺孳生地经纬度 ,在ERDAS 8.5软件支持下将ETM 卫星图像中的 3、4波段合成为江宁县植被指数图层 ,利用ArcView8.0软件制作钉螺分布Vector图层 ,提取各钉螺孳生地植被指数 ;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图层中植被指数与钉螺分布间的关系。 结果 山区各钉螺孳生地活螺框出现率与该钉螺孳生地缓冲区内最小NDVI值及平均NDVI值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3 5 6、0 .3 44,P <0 .0 5 ) ;钉螺密度与各钉螺孳生地缓冲区内最大、最小及平均NDVI值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418、0 .43 3、0 .44 8,P <0 .0 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山区各钉螺孳生地活螺框出现率与平均NDVI(Nmean)有关 [Y1=160 .62Nmean(R2 =0 .67,P <0 .0 1) ] ;山区钉螺密度与平均NDVI值有关 [Y2 =9.65Nmean(R2 =0 .5 3 ,P <0 .0 1) ]。 结论 ETM 遥感卫星图像可以监测山区钉螺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以采自中国湖北、江苏、四川省三地现场钉螺和饲养在泰国玛希伦大学实验室的菲律宾钉螺为研究种群,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研究各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实验共观察7个酶中的14个等位点,并以杂合子、多态位点百分比和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衡量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中国大陆钉螺种群的变异程度较高.湖北省钉螺与菲律宾钉螺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44,湖北省与江苏省钉螺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3.以UPGMA相似性聚类分析而构建的分校图谱显示中国大陆钉螺存在多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