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贵刊1985年第1期李浚川同志“妊娠与症病在《金匮要略》中的鉴别”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颇受启发。李文认为:该条经文主要是阐述妊娠与症病的区别,桂枝茯苓丸是为攻下症结而设。如果抛开本篇内容不论,仅从原文字面上孤立地理解李文的观点,似乎讲得通。但是,如把此条文置于全篇之中深入地  相似文献   

2.
桂枝茯苓丸方证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对这段经文所论方证,古今医家颇有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1.认为此段经文主要论述症与胎的鉴别,用桂枝茯苓丸是祛瘀下症。2.认为此段经文主要论述症病妇人妊娠的证治,用桂枝茯苓丸是下症保胎。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未道明  相似文献   

3.
枝枝裁等丸出自《金匾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对这段经文所论方证,古今医家颇有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①认为此段经文主要论述症与服的鉴别,用枝枝花警丸是祛瘀下症。②认为此段经文主要论述症病妇人妊娠的证治,用桂技在冬丸是下症保服。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未道明仲景原义,故提出第三种看法:此段经文确是论述症病妇人妊娠的证治,但用挂枝花等丸是下症去胎,而非下症保胎。现简述如下。原文“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服动在济上者,为症病害~句,论述了症病妇人妊娠漏下不止的证候,这是显而…  相似文献   

4.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原文是:“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原文经旨奥秘,颇准理解,以致有曰:桂枝茯苓丸,乃下症保胎药也。如《金匮要略选读》说:“本条论述……妇人宿有症病,现复受孕成胎(者)。……症积不去,漏下不会停止,只有去其宿症,才能使新血得以养胎,故用桂枝茯苓丸,……  相似文献   

5.
马大正 《河南中医》2005,25(7):11-12
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症并治》中,为开章第一方,也是《伤寒论》中的主方之一,以治太阳中风表虚证。药有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金匮要略》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可见桂枝汤并非专治风寒表虚证,还可以治疗妊娠病。此外,《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中有治疗产后“头微痛,恶寒,时有热,……干呕汗出”的方剂,名为阳旦汤。原书方缺,后人认为此方即桂枝汤,《千金》认为系桂枝汤加黄芩一味,为桂枝汤证出现内热者设。由桂枝汤衍化而出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相似文献   

6.
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曰:“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三》曰:“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两条精炼的原文阐述了当归芍药散的主治。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所论述的四十四种疾病,无论从病机、证候、方药都进行了多层次的鉴别,从而对疾病作出了正确的诊断,给予了恰当的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仲景对疾病的辨证过程,即是对疾病进行多层次鉴别诊断的过程。今就该书《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中论述呕吐的二十条原文(原文编号依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金匮要略选读》为准)进行分析、整理,以展现张仲景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一、对呕吐病与症的婆别诊断原文三条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日胃反。”原文二十条又云:“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相似文献   

8.
黄汗作为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涉及黄汗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水气病”,原文共有5条.内容涉及黄汗的主要有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以及鉴别等,是后世有关黄汗病论治的主要依据.把黄汗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痛风、黄疸、风水等疾病进行区分,并把黄汗病分初期(表虚湿浸)、中期(湿郁伤阳)、晚期(久病入脉)进行辨证论治,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竹叶汤方证,见《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将第九条。原文为:“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端而头痛,竹叶汤主之。”对本条,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一直沿用“本条论述产后中风兼阳虚的证治……但面正赤,气喘,则为虚阳上越之象”的解释.笔者认为《金匮要略讲义》的这一解释,与原文精神相差颇殊,下面谈谈个人的不同认识。1“症”无虚阳上越及阳虚之症面色变化,是虚阳上越证的常见征象之一。虚阳上越之面色特征,在《金匮要略》中有两处提到。一是原文第一篇第三条“设做赤非时者死”;一是原文第十七篇三十四条“其人面少赤…  相似文献   

10.
“烦”是临床常见症状,张仲景《伤寒论》涉及“烦”的条文多达76条,外感六经病均可见此症;《金匮要略》有48条原文中出现,另外属明显省文者约32条,涉及40余种杂病,贯穿全书。两书方证可互参者有22处。但历代医家对烦症研究较少,现代学者也只侧重对《伤寒论》中烦症的研究,而缺乏对《金匮要略》的整理,  相似文献   

11.
严艳 《江西中医药》2007,38(2):23-24
通过对《金匮要略》肺痿原文及后世诸医家论述的分析,认为《金匮要略》所言虚热肺痿的病机是指肺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2.
“脉证”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指通过脉象判断疾病证侯、确立治法的思维方法,是仲景辨证施治的特色之一。《伤寒杂病论》对此论述颇详,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各篇均冠以“某某病脉证并治”,且原文中通过脉象阐释病证者,《伤寒论》398条原文中有148条,《金匮要略》414条原文中有141条。由此可知,通过脉诊确定病因病机的辨证思维方法在仲景辨证体系中极其重要。现就《伤寒杂病论》中“脉证思维”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首次提出了"妊娠""郁冒""脏躁""转胞""阴吹"等病名,论述了妊娠病、产后病及一些妇科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创立了妇科外治法;并提出了正常妊娠与妊娠疾病之鉴别.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展开的各个篇章,白底黑字明明白白是以病为基础的。病在《金匮要略》中更加容易理解,散开来有四五十种之多,而《伤寒论》的六经,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于称辨证,很多人几乎忘记了它原来也是病的概念。六经篇名称病,但是原文中或称证,如太阳证、少阳证等,更多的是方证的表述,此亦为大家所熟知和常用,如原文所称的桂枝、柴胡证。仲景的书中尚未使用现在的“症”字,但具体症状的描述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5.
王应  贾成祥 《中医研究》2014,(11):66-67
清代高学山在其学术著作《高注金匮要略》一书中《血痹虚劳病脉症治第六》篇中多次使用“忘血”一词,而《金匮要略》原文及后人对本书批注或校订时均写作“亡血”.就这种文字上的差异及高氏所谓“忘血”的含义予以分析,得出“忘血”与“亡血”辞异义同,并非高学山使用有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不能饮食”见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及“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等篇,涉及原文十余条。张仲景根据“不能饮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性质和发病机理,明确指出了此症的鉴别、治疗和预后,认为其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湿、食引起,虚证则因脾胃阳虚。在处方用药上,以寒温并用、化积导滞、温中健脾、清热和胃、化痰去湿为原则,并在辨治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始终重视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7.
莫将狐蜮病与白塞氏综合征等同近年来不少杂志著文,在个案介绍或临床报导时将白塞氏综合征与狐病等同,或认为《金匮要略》之甘草泻心汤方是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的经验方。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妥,这里特就《金匮要略》原文剖析如下:其一,从病程上来分析,狐病是急性病,而...  相似文献   

18.
桂枝茯苓丸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是为妊娠宿有癥病以致漏下不止而设。我们在临床上习用此方治疗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十七条原文云:“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以下简称第十七条)历代注家对本条解释主要为以下二种: 一、认为是指脏腑相合,在治疗时,应当脏病治腑。如《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以下简称“补正”)注释本条曰,“‘五脏各有所合’,此云病在脏者,当随其所合脏腑而攻治耳,……渴系肾脏之病,而猪苓汤利膀胱,肾合膀胱故也。”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从之。二、认为是指有形与无形之邪相合,在治疗时,应当审因论治。如《金匮要略心典》(以下简称“心典”)注释本条  相似文献   

20.
正当归贝母苦参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由于方义深奥,叙证简略,历代用之不多。《医宗金鉴》甚至认为方证不合,必有脱简,一些医家则认为“小便难”是大便难之误。现代用之亦甚少,有人用本方治疗妇女浮肿、小便难而属于血虚热郁者2例,虽无一味利尿药而收肿消尿利之效,在实践中证明了原文无误。笔者认为,本方选药精炼,是润燥并用的典范,适用于燥湿并见的病机特点。当归养血润燥,贝母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