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角度丢失、脊椎评分及伤椎活动度等情况,分析短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52.28±15.7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0.12±18.63)min,术中出血量(80.12±10.98)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0.36±20.64)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脊椎JOA评分及伤椎活动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具有较好的短期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骨折创伤小,且手术能够保留脊柱运动单元的完好无损,近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应用的短期疗效.方法 对27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测量其伤椎高度恢复的比例以及后凸角度的纠正情况.结果 术前骨折椎体高度(57.6±16.5)%,节段后凸角度(20.8±9.4)°;术后骨折椎体高度(93.8±11.9)%,节段后凸角度(5.9±7.4)°.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有条件地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有利于后路术中复位以及纠正后凸畸形,并且增加了内固定系统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韩丹  何志勇  罗季阳  李轩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91-91,9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6-18个月回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47.3%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89.7%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 选择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54例,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测量其伤椎高度恢复的比例以及后凸角度的纠正情况.结果术前骨折椎体高度(57.5±16.4)%,节段后凸角度(20.7±9.5).;术后骨折椎体高度(93.5±11.5)%,节段后凸角度(5.9±7.4)°.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有条件地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有利于后路术中复位以及纠正后凸畸形,并且增加内固定系统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及椎体复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术前,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有利于矫正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强化钉棒系统内固定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严重丢失现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3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经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12个月随访预防丢失情况理想,术后12个月融合率94%.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创伤小,可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少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跨伤椎2节段4钉固定,B组为伤椎置钉3节段6钉固定,观察2组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2组手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的丢失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腰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并减轻其后凸畸形,且远期丢失率低,后遗腰痛轻微,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两组,不置钉组(52例)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置钉组(56例)行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Cobb's角,生活质量及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结果:置钉组与不置钉组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提高,Cobb's角明显下降,且置钉组与不置钉组在伤椎高度比和Cobb's角上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项得分均明显升高,置钉组在仅躯体疼痛这一项,评分明显高于不置钉组.随访12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固定方式更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即时效果.方法 收集了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例共62例.A组共35例,采用跨阶段固定;B组共27例,采用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测量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节段后凸角度变化和骨折椎体高度、骨折椎体复位率的组间差异.结果 所有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间骨折椎体高度、骨折椎体复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2±2.8)vs(98.6±1.9),P<0.05],节段后凸角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1.0)vs(8.1±1.3),P>0.05].结论 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有助于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具有较好的即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程伟峰  王笑山 《吉林医学》2011,(30):6387-6388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54例,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测量其伤椎高度恢复的比例以及后凸角度的纠正情况。结果:术前骨折椎体高度(57.5±16.4)%,节段后凸角度(20.7±9.5)°;术后骨折椎体高度(93.5±11.5)%,节段后凸角度(5.9±7.4)°。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有条件地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有利于后路术中复位以及纠正后凸畸形,并且增加内固定系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高德勇 《中外医疗》2014,33(7):62-63
目的研究并分析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融合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纯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组(非融合组)与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并融合组f融合组),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两组术后1周、3个月、1年、固定物取岛1年后Cobb角变化与伤椎高度压缩百分比。结果非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45)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79.3±45.8)mL,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3±0.46)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8.2±55.4)mL,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复查x光片,在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与Cobb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与固定物取出1年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脊柱融合术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必然的联系,建议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同时进行植骨融合的方式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应用经伤椎单侧与双侧置钉短节段GSS系统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收治并行伤椎置钉短节段GSS系统固定的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病例71例,根据所行术式分为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GSS系统固定组及经伤椎双侧置钉短节段GSS系统固定组,其中单侧组41例,双侧组30例。回顾各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的X线表现等指标,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出血量、输血量均较单侧组多,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5、0038、0.004),余指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内比较术后1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双侧置钉短节段GSS系统固定组内固定最优,稳定性好,但与单侧比较手术时间较长及出血量较多、输血量较大,各有优劣,当视情况而选择最优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水平、疗效、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伤椎前高压缩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总有效率和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缩小Cobb角,优于单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程坚  陶波  孙成群  高峰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22-1223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通过术前、术后摄X线片,对比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s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损伤神经、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切口愈合甲级。术后随访10~24个月,29例患者获得随访,均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椎体高度的丢失少于椎体的1/4,cobb角由术前平均18°恢复到术后平均3°。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分,均有1~2级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3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治疗方法均采取在伤椎及上位椎部分采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在椎间植骨或是置入椎间融合器。结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术后2周和术前对比,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均存在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个月比术后2周后的各项观察指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取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具有复位好,在矫正后凸畸形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应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34例.经过6~24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的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VSA疼痛评分平均0~1分,经局部理疗后完全缓解,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至少降低1级或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术后X线检查均获得了骨性愈合,伤椎的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及断裂.结论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较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手术能更好的维持伤椎的复位高度,减少内固定松脱及断裂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鲜文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607-1609
目的研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 a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术后恢复,促进骨折愈合,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钉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型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87例。测量手术前后,术后,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结果:共7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A组38例,B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无明显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前高压缩比和 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出血量, 疼痛评分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附加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经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61例,其中附加伤椎置钉固定(A组)25例,传统四钉短节段固定(B组)36例。分别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后凸角、术后后凸角(1周内及最后随访)。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术前Frankel分级,术前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组间可比性。两组均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A组平均随访(16.8±2.75)月,B组平均随访(17.40±3.31)月;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脊柱后凸均得到明显纠正(P<0.05),A组在矫正后凸角优于B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在复位后角度丢失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术后断钉,A组无断钉情况出现。结论后路附加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有助于骨折椎体复位,有效预防矫正后角度丢失,减少内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