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本文将我科1985年4月~199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共22例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护理 (1)将患儿放入母婴同室病房,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保持在50%一60%。(2)保持病室内安静,避免强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且出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起病时出生后日数,以及血培养、脑脊液(CSF)培养结果分成不同组,比较不同组新生儿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81例新生儿居前4位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88.89%)、意识改变(37.04%)、吃奶差(24.69%)、前囟张力增高(23.46%),早发型组(起病日龄≤出生后7 d)吃奶差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起病日龄>出生后7 d)(P<0.05);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E.coli)和B族链球菌(GBS)为主;E.coli组CSF葡萄糖含量比GBS组更低(P<0.05);CSF培养阳性尤其是CSF和血培养均阳性的新生儿CSF压力和蛋白含量均更高(均P<0.05);6例新生儿在起病24 h内行第1次腰椎穿刺术的结果为CSF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内,其中4例新生儿在第1次腰椎穿刺术48~72 h后复查CSF白细胞数明显增高;79例新生儿完善了头颅MRI或CT检查,发现7例(8.86%)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CSF和/或血液中检出病原菌。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新生儿出现发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即使CSF常规、生化正常也不能排除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应及时进行CSF复查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儿、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该院新生儿科2009年7月-2015年7月诊断的6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依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7周)和足月儿组(37~42周),对两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差、食奶差、抽搐、嗜睡、易激惹、颅缝增宽、肌张力低下或增高;足月儿以发热、反应差、抽搐多见;早产儿以肌张力低下多见;早产儿多为院内感染,足月儿多为社区感染;早产儿组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较足月儿组降低,蛋白水平较足月儿组升高。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缺乏特异性,早产儿表现更为隐匿,临床工作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积极完善具有感染高危因素患儿的脑脊液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胡永艳 《现代保健》2012,(13):124-125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2008 年1 月-2011 年6 月收治的30 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死亡病例,其中1 例自动出院( 占3.3%),6 例好转( 占20.0%),23 例痊愈( 占76.7%),合计30 例.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一旦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确诊,立即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关注点。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三大特点。近年来,其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病残率下降并不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比较多见,此类患儿基本包含在新生儿病房非治愈出院的人数中,以出院结局为分组因素,将非治愈出院的患儿与治愈出院患儿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可造成非治愈出院患儿的相关因素,为预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病历,按照诊断标准及研究信息要求,整理出相关资料,共计患儿168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儿一般情况(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日龄、发病时间等)、围生期相关因素(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母亲病史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应、吃奶、惊厥、肌张力、原始反射等)、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蛋白、血培养等)和治疗相关(抗生素使用、住院天数、呼吸机支持等)资料;根据患儿出院时转归情况将患儿分为治愈出院组和非治愈出院组,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临床资料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理论频数小于1,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能满足t检验要求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均以ɑ=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非治愈组患儿40例,出院原因依次为:病情严重,有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可能性大14(35.0%)例;经治疗后脑脊液指标部分有好转,但未正常,有合并症,住院时间较长21(52.5%)例;合并疾病未治愈,好转出院4(10.0%);入院姓名有误,临床治疗好转,疗程不足,因改名字1(2.5%)例。在一般情况方面(日龄、胎龄、出生体质量及住院时间),孕期因素(母孕期感染、合并妊娠高血压及高龄产妇因素),围产期因素(胎膜早破、低出生体质量、羊水污染、宫内窘迫及剖宫产娩出),临床症状(吃奶差、发热、母乳喂养及惊厥病史),神经系统查体(反应异常、颈强直及反射异常),实验室检查(在PCT升高、Hs-CRP升高及白细胞计数异常),超声影像学(脑膜异常、脑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及超声结果异常),两组患儿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临床表现方面(高颅压表现及肌张力增高),非治愈组患儿比率较治愈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检查,非治愈组患儿在Hs-CRP、脑脊液细胞数、葡萄糖及蛋白方面明显高于治愈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非治愈组在血培养阳性率及PLT减少比率方面,较治愈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非治愈组患儿在脑脊液细胞数升高、细胞数明显升高、葡萄糖降低及蛋白升高比率方面均高于治愈组患儿,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检查方面,超声检查提示脑室扩张患儿比率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率,非治愈组患儿阳性率明显高于治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从治疗结局出发,分析未治愈患儿相关资料,在发现查体方面颅内压及肌张力增高表现与不良结局存在相关性,在辅助检查方面血小板计数减低及血培养阳性与不良结局存在相关性,在脑脊液检查方面细胞数及蛋白明显升高和葡萄糖降低与不良结局存在相关性,在影像学检查方面超声提示脑室扩张及MRI异常结果与不良结局存在相关性,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研究发现,对于以上特点患儿,在积极干预治疗的同时,预测其不良结局可能性大,需要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改善治疗措施,避免医疗纠纷和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6.
一、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16岁,因发热、头痛、呕吐一天,意识不清2小时,于2001年11月13日入院。查体:浅昏迷,烦躁不安,心肺听诊无异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光反应灵敏,四肢能动,病理征(一),颈部抵抗。脑CT:脑实质饱满,脑沟消失,呈水肿样改变。腰穿:脑脊液为黄色脓性,细胞数16.00×10~9/L 单核5.5%,多核94.5%,蛋白++,糖0.2mmol/L。血BUN:13.03mmoL(2.9~8.19mmoL),Cr 125.80mmol/L(44.4~106.00mmoL)Ua 671.20mmoL(202~416mmol/U),LDH 1103.50u/L(114.00~240.00u/L),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28-1029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别予以头孢曲松钠和美罗培南治疗,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36例确诊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临床主要症状为高热、惊厥、前囟饱满、喷射状呕吐、呼吸暂停等。CSF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为(22.5~602.50)×106/L,糖定量为0.34~4.11μmol/L,蛋白定量为0.2~12 g/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4.7~39.15)×109/L。治疗1个月后,美罗培南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头孢曲松组(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结合临床表现、CSF培养及PCR检测进行诊断;美罗培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脊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21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7年6月,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收治的未患颅内感染性疾病的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进行脑脊液电解质、气体分析测定。观察组临床治愈后再复测。结果 1)观察组治疗前脑脊液PCO2、HCO-3、BE、乳酸(Lac)、C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Na+、C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前与临床治愈后脑脊液pH、PCO2、HCO-3、BE、Lac、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Na+、C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脑脊液的pH、PCO2、Lac同动脉血上述酸碱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存在脑脊液酸碱失衡及Cl-的减低,脑脊液气体分析、Cl-测定可作为诊断、评价治疗效果的直接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化脑)临床特点差异,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2014年入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42例新生儿化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对比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42例化脑患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和气促,体征以反应差和肌张力改变为主。化脑病人有69.1%血C反应蛋白(CRP)增高,其中10倍以上增高的达43.0%。与足月儿化脑相比,早产儿化脑具有出生体重低、胎膜早破时间≥18h比例高、发病日龄小、发热病例少、易合并颅内出血的特点。足月儿化脑血CRP(18.1mg/L)高于早产儿化脑(1.88mg/L),而脑脊液蛋白定量(1.0g/L)低于早产儿化脑(1.85g/L)。结论新生儿化脑早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当足月儿出现发热、血CRP明显增高,早产儿有宫内感染病史,且表现为反应差、气促、肌张力异常时,需警惕化脑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脊液16SrRNA的PCR检测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至12月期间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40例,采用PCR法检测脑脊液16SrRNA,同期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结果 PCR检测阳性13例,阳性率为32.5%(13/40),明显高于脑脊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12.5%(5/40),(χ2=4.32,P<0.05.5例PCR检测和脑脊液细菌培养同时阳性.结论 PCR检测能提高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的阳性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5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某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56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抽取脑脊液进行普通培养和高渗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扩散法。结果共获需氧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42株(26.92%),以大肠埃希菌(11株,26.19%)、不动杆菌属(5株,11.91%)、肺炎克雷伯菌(4株,9.52%)、变形杆菌(4株,9.52%)为主,检出产ESBLs菌12株(28.57%);革兰阳性(G^+)球菌103株(66.03%),以表皮葡萄球菌(56株,54.37%)、溶血葡萄球菌(7株,6.80%)为主;其他菌种11株(7.05%)。2003-2005年G^-杆菌占全部检出菌的比率为35.14%,高于2000-2002年的检出率19.51%(X^2=4.83,P〈0.05)。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较敏感;G^+球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较敏感。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G^-杆菌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学龄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注意抑制功能及与其多动症行为得分的关系,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罹患多动症的风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郑州儿童医院招募3~5岁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采用GO/NOGO实验评估53例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男33名,女20名)和45名对照者(男24名,女21名)的注意抑制功能,并通过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评估被试者的多动症行为得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注意抑制功能与多动症行为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GO试次和NOGO试次中,化脓性脑膜炎组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GO:(2 260.6±654.2)ms vs.(1 105.8±499.4)ms,P<0.01;NOGO:(2 220.2±693.6)ms vs.(1 017.3±454.9)ms,P<0.001]。化脓性脑膜炎组的多动症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13.1±4.1)vs.(10.9±4.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化脓性脑膜炎组的NOGO反应时与多动症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320,P=0.03)。结论 学龄前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的注意抑制功能存在缺陷,该缺陷可能与多动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学龄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注意抑制功能及与其多动症行为得分的关系,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罹患多动症的风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郑州儿童医院招募3~5岁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采用GO/NOGO实验评估53例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男33名,女20名)和45名对照者(男24名,女21名)的注意抑制功能,并通过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评估被试者的多动症行为得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注意抑制功能与多动症行为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GO试次和NOGO试次中,化脓性脑膜炎组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GO:(2 260.6±654.2)ms vs.(1 105.8±499.4)ms,P<0.01;NOGO:(2 220.2±693.6)ms vs.(1 017.3±454.9)ms,P<0.001]。化脓性脑膜炎组的多动症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13.1±4.1)vs.(10.9±4.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化脓性脑膜炎组的NOGO反应时与多动症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320,P=0.03)。结论 学龄前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的注意抑制功能存在缺陷,该缺陷可能与多动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4.
化脓性脑膜炎(PM)指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该病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常常引起患儿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及语言等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文章收集了近十年来PM患儿语言认知研究的相关文献,重点讨论了心理卫生评估量表、神经心理学实验等研究方法与实验范式在PM患儿的语言发展和语言智商检测中的运用,分析了文字的形音识别、语言理解等方面儿童语言研究方法的优劣,将为我国PM患儿的语言研究和康复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探讨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6例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入院后根据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感染9例,大肠埃希菌及肺炎杆菌感染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各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住院3~25 d,平均住院天数12 d;好转23例,死亡3例.结论 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的多有明确的病因,临床表现不特异,脑脊液及颅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根据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以帮助临床医生尽快制定预防及干预策略,从而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 1月—2017年12月北京地坛医院125例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入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患者中有50例(40.00%)于12个月随访期内死亡。低蛋白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不明、非AIDS指征性疾病是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访期生存率明显下降、死亡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结论 低蛋白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不明、非AIDS指征性疾病是导致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因此,具备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在入院早期应当给予重视及积极的重症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CRE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16-2018年CRE感染新生儿68例(CRE组),随机选取同期同病房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CSE)感染新生儿50例(CSE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组新生儿68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0例(88.24%),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10.29%),产酸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1.47%)。CRE组医院感染38例(55.88%),CSE组医院感染6例(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PICC置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住院时间长均为新生儿感染CR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日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为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CRE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应针对新生儿CRE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CRE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