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3年我院行急诊PCI的中年(50~69岁)和老年(≥70岁)AMI患者755例,记录围术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点及死亡原因。结果:老年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病死率显著高于中年AMI患者(P0.05)。与死亡的中年AMI患者相比,老年AMI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P0.05)。死亡的老年AMI患者冠脉病变主要累及多支血管、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中年AMI患者(P0.05)。老年和中年AMI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均是心源性休克(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病死率高,死亡的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患病率高,冠脉病变主要累及多支血管、狭窄程度严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AMI)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急诊入院的AMI患者分为观察组(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组)和对照组(急诊常规护理组),对比相关观察指标及疾病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进行PCI前的各项耗时均短于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再行PCI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入院的AMI患者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使患者快速进行PCI,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AMI患者76例,分为急诊PCI组42例,未再灌注治疗组34例。同时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1、7、28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即刻两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d、7d和28d急诊PCI组BN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PCI治疗能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4月收治行急诊PCI的AMI患者70例,记录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总结并分析护理方法。结果 70例患者PCI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4例,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6%;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术中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 h~12 h 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6.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湘西自治州医院2000~2002年146例AMI患者发病24 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 结果 141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6.6%,病死率2.7%,平均住院13 d。 结论 对于胸痛超过12 h但小于24 h,仍然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病人,急诊PCI仍然安全有效。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早期进食与延迟进食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早期消化道并发症和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因A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97例按电脑数字随机法分为...  相似文献   

8.
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预防再狭窄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其在临床的应用成为冠心病PCI新的里程碑.特别是急诊PCI使AMI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1].但是目前基层医院尚不能完全具备急诊PCI的条件.而同时又有很多患者由于延误诊治,失去急诊PCI的机会.因此,探讨DES在AMI延迟PCI中的作用具有特别的意义.有研究显示国产DES(Firebird,上海微创公司)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DES(Cypher,美国Cordis公司)相似[2].但国产DES在AMI延迟PCI中使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AMI患者728例,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AMI患者发生AKI的影响。结果 728例AMI患者中发生AKI共152例(20.9%)。AKI组与非AKI组比较,年龄、糖尿病史、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心率、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基础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入院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基础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A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37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中256例接受急诊PCI,统计分析显示未接受急诊PCI患者的AKI发生率显著高于急诊PCI患者(39.3%比19.5%,P0.01)。结论 AKI是AMI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急诊PCI能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K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刘胜强  娄闯  袁博  任晖 《心脏杂志》2015,27(4):437-439
目的 比较急诊与限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120例AMI患者,包括行急诊PCI治疗42例和行限期PCI治疗38例;而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或PCI术)4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AMI后1个月、6个月随访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HRV资料及心脏超声检查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MI后1、6个月时,与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PCI治疗组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LVEF均显著提高,而且急诊PCI治疗组患者较限期PCI治疗组患者进一步提高,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急诊与限期PCI都可以改善提高AMI患者的HRV及心功能,尤以急诊PC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PCI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门冬酸钾镁)治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组(即A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即B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PCI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12.9%vs24.7%,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预防性应用能有效减少AMI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至2006年2月于我院循环科就诊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作24h内(其中6例>24h但<48h)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100支梗死相关血管的121处罪犯病变共置入121枚支架,97例患者急诊PCI成功,成功率为97%,病死率为1%。结论发病<24h的AMI患者急诊PCI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应用品管圈缩短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准备时间的成效。方法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急诊重症室CCU于2016年5月起实施品管圈活动,选择2016年4月1日~2016年5月12日期间于我院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6年7月8日~2016年8月11日期间于我院行PCI治疗的AMI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入院治疗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急诊PCI患者D-to-B的时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PCI的D-to-B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临床应用有助于促进AMI急诊介入治疗的高效开展,有效缩短急诊D-to-B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接受急诊、易化、延迟介入治疗(PCI)的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组织血液灌注进行评价。探讨AMI患者行PCI最佳时机和方法。方法69例AMI患者分急诊PCI(A)、易化PCI(B)、延迟PCI(C)三组。术后7d、30d行超声心动图及99 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近期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灌注,观察1年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扩张后即刻造影结果管腔残余狭窄率<10%,手术成功率100%。(2)超声心动图30d时A、B两组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容积指数(LVESVI、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C组(。3)SPECT显像放射性缺损面积(MIA),A、B两组低于C组,A、B两组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均优于C组。结论(1)直接PCI、易化PCI可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近期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2)延迟PCI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在不同心肌冉灌注疗法中的差异,以及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113 例 AMI 患者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组(n=74)和静脉溶栓组(n=39),采用荧光免疫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血浆NT-pwBNP水平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NT-proBNP水平在急诊 PCI 组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 AMI 患者早期应用急诊 PCI 术较静脉溶栓治疗显著降低血浆 NT-proBNP水平,血浆 NT-proBNP 水平对判断 AMI 再灌注治疗的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65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58.8%,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6.8%;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2±6.3)%,直接PCI组为(53.8±6.7)%。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30例接受急诊直接PCI的AMI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一致。检测PCI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时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结果 PCI前患者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急诊PCI后1周时,患者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急诊PCI后2周时,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继续下降,但不很明显。结论 AMI时患者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增高,急诊PCI 1周后浓度明显下降,至两周时继续下降,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李荣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390-4392
目的 对比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静脉溶栓、一般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90例老年AMI患者分为急诊PCI组170例,静脉溶栓组37例,一般治疗组83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ACE,包括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发生率.结果 急诊PCI升高LVEF值;明显降低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急诊PCI老年AMI能安全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灌注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8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被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41例,应用抽吸导管后再行PCI),直接PCI组(45例,直接行PCI),观察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PCI后血栓抽吸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PCI组(4.9%∶11.1%,P0.05),ST段回落率(66.67%、75.61%)、LVEF[(54.02±8.93)%∶(49.23±9.12)%]均优于直接PCI组(P均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