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除呼吸道症状以外,常伴有纳差腹胀、大便不调等消化道症状,舌苔往往厚腻,有湿邪侵犯中焦的特点。中医认为脾胃与肺关系密切,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脾共司水液代谢。同时从国家及各地区发布的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中也可看出,针对脾胃的治疗贯穿始终,与《温疫论》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在治肺的基础上应当重视脾胃的治疗。结合《温疫论》中相关论述及现有的报道和临床资料,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疾病分期,探讨从脾胃角度防治COVID-19。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在度过急性阶段后处于的亚急性或慢性疾病阶段称为急性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综合征(PACS)。PACS患者常伴有血栓形成,因此,防治血栓形成已成为治疗COVID-19和改善PACS患者症状的重要方向。中医认为PACS血栓形成的主要病机是寒、湿、热、瘀互结所致的瘀血阻络,其治则以活血化瘀为主,以清热、补虚、燥湿为辅。因此,通过阐述COVID-19后存在的炎症、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活化、血液黏稠度升高致血栓形成的相关机制,明确中医药防治COVID-19后血栓形成的作用靶点,为中医药防治急性后新冠肺炎综合征血栓形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底首发于湖北省武汉市,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等传播方式在全国迅速传播。中医药在防治和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肺系及脾胃系,病位在肺与脾,本文意在指出COVID-19发展阶段,从"肺脾同治"理论出发,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基于《脾胃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认为《脾胃论》实由当时的汴京大疫催生而成,其中从内伤出发、重视扶正思想对防治疫病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脾胃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免疫等,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虚弱、阴火刑肺密切相关,补脾胃、泻阴火可用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COVID-19)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简称2019-nCoV)引起的以发热、咳嗽、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型肺炎。我国最早的COVID-19患者被发现于武汉,患者从感染到发病通常在14天内,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截止至2020年2月23日,COVID-19患者累计77049例,导致不少于2445位患者死亡。与SARS相比,COVID-19进展快,危重患者多存在肺损伤、肝功能异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终发展至多器官衰竭、休克。危重COVID-19患者的病理变化机制目前仍未阐释清楚,有学者从COVID-19引起的炎症瀑布揭示COVID-19患者肝功能异常。COVID-19病理发展变化最终需要详实的解剖和病理研究证实。COVID-19给我国造成的危害不亚于2003年我国爆发的SARS。在当前COVID-19防治工作中,仍未形成全球公认最佳疗效的治疗指南,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救治措施的均有报道。本文将COVID-19的最新中西医防治方法和措施予以汇总,为COVID-19防治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婧  王文清  施春阳  方建国 《中草药》2020,51(5):1106-1112
对2019年底于中国武汉发现并蔓延到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的疾病范畴、病邪性质和疾病发展进行阐述,鉴于中医药在历年来"瘟疫"中的应用,分析了中医药在此次COVID-19疾病中的治疗优势,即"扶正祛邪,以不变应变"和"辨证施治,以变应变",减少因激素等药物带来的后遗症,降低患者病死率等。并提出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发挥其对COVID-19未感染者的预防优势;早期介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控制疾病向重症发展;根据"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指导临床辨证分型,发挥中医药防治COVID-19的个体化优势;关注COVID-19中药防治中的合理用药问题;收集临床真实世界数据,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获得中西医结合防治COVID-19数据库等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中医诊疗,归纳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主要在肺,或兼在脾胃,病性以湿为主,治疗上应注重宣降肺气,兼顾脾胃。该治疗思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有相关研究指出其重症化可能和"炎症风暴"即"细胞因子风暴"有密切关系。本文以中药对白介素类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为切入点,通过检索CNKI等数据库,综述近十余年关于中药对白介素类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的研究,并思考中药在防治COVID-19炎症风暴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治疗COVID-19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参附汤防治COVID-19的潜在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检索参附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和Cludterirofiler对药物与疾病相同靶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选择最佳的结合靶点。结果:参附汤共筛选出51个潜在主要成分和相应靶点126个,其中23个靶点与COVID-19密切相关;靶点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参附汤主要作用于癌症途径,单纯疱疹感染,甲型流感,乙型肝炎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参附汤中的主要成分靛蓝二聚体(bisindigotin)与SARS-CoV-2的ACE2和3CL水解酶有较好的亲和作用。结论:参附汤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等对COVID-19发挥潜在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加味小青龙汤合达原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比较常规治疗和加味小青龙汤合达原饮治疗COVID-19的中医证候疗效、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评价加味小青龙汤合达原饮治疗COVID-19的临床效果。应用TCMSP数据库收集加味小青龙汤合达原饮中活性成分,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工具预测其潜在靶点;利用Pubchem,Immport等数据库获取COVID-19相关的疾病靶点,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与网络构建;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其重要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经加味小青龙汤合达原饮治疗后,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症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加味小青龙汤合达原饮治疗COVID-19的相关靶点共34个,其中核心靶点有EGFR、RELA、RELA、ICAM-1、MMP9等。主要通路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 加味小青龙汤合达原饮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治疗新型冠...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2月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蔓延。目前数据显示,COVID-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基础病的患者病情较为严峻,病死率相对较高。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于COVID-19的防治及患者基础疾病的兼顾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特色及优势。本文结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拟从COVID-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三个方面,探讨COVID-19爆发形势下合并基础病患者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医学对疫病的认识、中医运气学说对疫情的影响以及中医防治疫病的方药特点,探讨古代中医抗疫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工作的临床指导价值。认为结合运气学说可推知COVID-19起因与2019年己亥岁末水火相克有关,推算COVID-19的大规模扩散将于2020年3月得控,6~8月消灭;防治疫病的高频中药,以芳香开窍药、清热解毒药、祛风补虚药并举,组方思路因疫病分期不同而各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湖北省定点医院防治2019冠状病毒病(COV1D-19)2 132例临床资料分析为例,探讨COVID-19发生相关因素,为其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纳入的COVID-19患者性别、年龄、流行病学、吸烟史、基础疾病、首发症状、实验室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相关因素.结果:(2 132例COVID-19病例分型以普通型为...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导致的疫情现已进入关键阶段。自中国各地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疫情后,海外亦出现流行,并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典型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但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作为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对肠道微生物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认识不谋而合,对防治肺系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COVID-19的内在联系,强调维持肠道微生物稳态对COVID-19防治的重要性,有助于充分拓展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武汉地区爆发,迅速蔓延至全国。目前国外确诊病例快速增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COVID-19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中医药疗法取得了较好的前期临床观察效果。穴位刺激法在治疗肺系疾病,改善肺功能、呼吸困难、促进后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确切疗效,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且操作简单、节省时间,避免有创操作,降低感染风险,在防治COVID-19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本文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经络和疾病的关系以及穴位刺激的作用机制等方面,探讨穴位刺激法防治COVID-19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6.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及陕西省等地方COVID-19诊疗/防控指南推荐血必净注射液用于COVID-19的临床治疗。为探究该制剂抗COVID-19的理论依据和作用特点,本文对血必净相关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实践进行总结梳理。由于血必净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溃散内毒等功能,对包括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提示本品用于COVID-19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炎症水平,降低患者咳嗽、发热等体征。且其抗炎机制与皮质类固醇不同,不会带来激素类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除此之外,对应COVID-19病程中的主要疾病症状,血必净能在抑制呼吸道病毒的同时,延缓肺部病理改变,保护病毒引发或抗病毒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抑制并发细菌感染,提升机体免疫力,减少心血管损伤等方面均发挥一定的作用。从中医角度讲,血必净药性猛烈,不宜在疾病早期使用,更适用于COVID-19重症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疗。这与各诊疗/防控方案定位亦较为相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COVID-19中医、藏医(以下简称中藏医)病因病机,挖掘与对比中藏医抗COVID-19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文献法,总结中藏医疫病相关古籍文献,探析COVID-19中藏医病因病机;收集国家卫健委及全国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COVID-19中藏医防治方案,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Gephi),挖掘、对比中藏医抗COVID-19用药规律,分析防治COVID-19中藏医核心药物和配伍规律等特点。结果:中医发展历史上出现众多瘟疫古籍文献,其中明末清初最多,中医认为疫戾之气为COVID-19病因,寒湿犯肺,郁而化热,湿热交结,疫毒闭肺,热入营血等是主要病机;藏医瘟疫古籍诸多,其中伏藏古籍文献最为特色,藏医认为COVID-19是由八邪失衡,激发“巴巴达”,与人体固有的“生”(类似于微生物)相争而引发。复杂网络分析发现,中药防治COVID-19药物中加权度较高的有石膏、甘草、杏仁、陈皮等,边权重较高的有杏仁-葶苈子、麻黄-杏仁、麻黄-甘草等,主要以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为核心药物;藏药组方中加权度较高的有牛黄、天竺黄、诃子、藏木香等,边权重较高的有牛黄-红花、牛黄-天竺黄等,主要以清肝热、肺热等功效为核心药物。甘草、红花、草果、沉香等近10首药物是中藏医共用药物,其中牛黄和乌头种类(中药附子,藏药铁棒锤)药物在两者组方药物中加权度较高。结论: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和复杂网络分析法,探析COVID-19中藏医病因病机和用药规律,为COVID-19中藏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辨治本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结合温病学说,认为COVID-19病因在于湿毒,内外湿邪同气相感,聚而成毒,与疫疠毒邪相合,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根据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肺系及脾胃,认为病位在肺与脾;主要病机为湿毒壅阻机体,气机不畅;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虚,病重患者热深厥亦深,瘀血阻络,肺失宣肃,久病及肾,热、瘀、虚特点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19.
黄芩性味苦寒,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历代医籍中记载了含黄芩的方药具有治疗疫症的功效。含黄芩方药临床治疗病毒感染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爆发以来的临床实践证明,我国的中医药防控措施及治疗手段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本文收集了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防治COVID-19推荐使用的中药处方及制剂,对含有黄芩的方药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防治COVID-19的配伍原理、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含黄芩方药治疗COVID-19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为深入认识黄芩作用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为防治COVID-19和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马鞭草-虎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从而找出马鞭草-虎杖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探索治疗COVID-19的新策略。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马鞭草-虎杖药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标,通过Uniport数据库查找其作用靶标对应的基因;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出COVID-19的相关疾病基因,通过Venny网站得出药物与疾病的交集基因,将交集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制作“疾病-通路-靶点-成分-药物”网络图。利用微生信制作相应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图。采用AutoDockTools及Vina软件将关键活性成分与治疗COVID-19的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检索出马鞭草-虎杖药对有22个有效活性成分、752个靶点基因,同时获得COVID-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