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结核潜伏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对6个月单用异烟肼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8年1月 — 2019年11月在全国17个县区内,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选取了991名潜伏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了解其对6个月单用异烟肼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在991名符合预防性治疗标准的密切接触者中,有633名(63.9 %)接受并进行了6个月单用异烟肼预防性治疗。其中男性(OR = 1.39,P < 0.05)、学生(OR = 2.26,P < 0.05)、收入中等(OR = 1.54,P < 0.05)的指示病例所对应的密切接触者治疗接受度较高。  结论  结核潜伏感染的密切接触者对6个月单用异烟肼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接受度主要受其指示病例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肺结核患者学生密切接触者结核潜隐感染(LTBI)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酶联免疫法)(QFT)对479例肺结核患者学生密切接触者的LTBI情况进行检测,同时收集性别、年龄、户籍、接触时间等信息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479例学生密切接触者的平均年龄为(20.8±1.4)岁,QFT试验结果阳性47例。同寝室室友以及同楼层寝室且同班级的密切接触学生QFT阳性率(30.0%和12.5%)显著高于一般接触者(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密切接触者发生LTBI的风险高于女生(OR=3.72,95%CI:1.06~12.99);累计接触时间≥80 h的学生密切接触者发生LTBI的风险高于累计接触时间40 h者(OR=3.33,95%CI:1.12~9.86)。【结论】LTBI与接触程度和接触时间显著相关,其中同寝室室友以及同楼层寝室且同班级的密切接触学生是LTBI的高风险人群,应当在现有学校结核病防控的基础上增加对密切接触者的早期LTBI筛查,并尽早向LTBI者提供预防性治疗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评价现行学生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方法,以期准确识别预防性服药人群,为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给予建议。【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在研究现场连续纳入2019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松江区、闵行区所有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组时同时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检测,并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问卷调查及基线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感染检测,随访2年,监测其结核感染状态转变及结核病发病情况。【结果】9名基线QFT阳性的密切接触者中,4名(44.4%)在2年随访时QFT检测结果转阴。300名基线QFT阴性的密切接触者中,5名(1.7%)在2年随访时QFT转阳,阳转对象中有1名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当取TST硬结平均直径≥15 mm为界值时,与QFT诊断一致率最高(94.0%),Kappa值为0.45(95%CI:0.32~0.59)。【结论】上海市在高于国家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仍须落实落细,强化日常防控措施,完善学校疫情处置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普陀区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18年12月密切接触者1,195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症状筛查、胸片检查、伽马干扰素释放试验及2年随访管理。肺结核患者基本信息来源于信息管理系统,密切接触者发病及影响因素来源于密切接触调查表。结果在2年的随访时间内,9名密切接触者发病,发病率为753/105,是普通人群的29倍。密切接触者中位发病时间是1.1年。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密度仅在痰检结果阳性与否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119,P=0.016),在不同年龄、性别、与指示病例关系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与患者接触时间的延长,密切接触者发病相对危险度有升高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3~6月:OR=1.395,P=0.153;6~12月:OR=1.819,P=0.230)。结论密切接触者的发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患者涂片阳性是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危险因素,非家属密切接触者发病风险同样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肺结核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攀枝花市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的2007年至2008年6月尚未完成治疗疗程的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肺结核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1475人,确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例,患病率为0.95%。密切接触者患病率,男性为1.58%,女性为0.38%(P〈0.05);居住在城市的为0.33%,居住在农村的为1.39%(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女性)、居住地(城市)是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患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肺结核患病率很高,男性密切接触者较女性容易患肺结核,农村密切接触者较城市容易患肺结核。  相似文献   

6.
结核潜伏感染是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来源,早期诊断和治疗结核潜伏感染者,可以降低其发展为结核病的风险,阻断结核病的传播.目前,结核潜伏感染尚未形成完善的策略和国家指南,高危人群的界定和干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掌握人群结核潜伏感染的高危因素,对寻找潜伏感染者和进一步开展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肺结核患者学生密切接触者结核潜隐感染(LTBI)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酶联免疫法)(QFT)对479例肺结核患者学生密切接触者的LTBI情况进行检测,同时收集性别、年龄、户籍、接触时间等信息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479例学生密切接触者的平均年龄为(20.8±1.4)岁,QFT试验结果阳性47例。同寝室室友以及同楼层寝室且同班级的密切接触学生QFT阳性率(30.0%和12.5%)显著高于一般接触者(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密切接触者发生LTBI的风险高于女生(OR=3.72,95%CI:1.06~12.99);累计接触时间≥80 h的学生密切接触者发生LTBI的风险高于累计接触时间<40 h者(OR=3.33,95%CI:1.12~9.86)。结论LTBI与接触程度和接触时间显著相关,其中同寝室室友以及同楼层寝室且同班级的密切接触学生是LTBI的高风险人群,应当在现有学校结核病防控的基础上增加对密切接触者的早期LTBI筛查,并尽早向LTBI者提供预防性治疗等。  相似文献   

8.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1):10-12,16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家属发生结核分枝杆菌(MTB)潜伏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开封市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113例肺结核患者的286名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家属MTB潜伏感染状况,并分析家属出现MTB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86名肺结核患者家属中有51例T-SPOT.TB检测阳性,MTB潜伏感染率为17.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与患者的关系、与患者共同居住、接触时间、患者有无临床症状等5个因素与肺结核家属的潜伏感染阳性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患者共同居住、接触时间≥10 h/d、患者有临床症状是肺结核家属发生MTB潜伏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的家属是发生MTB潜伏感染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与患者共同居住、接触时间≥10 h/d、患者有临床症状者。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421-1422
目的探讨佛山市耐多药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佛山市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38例作指示病例,并对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X线胸片与结核菌素试验,了解耐多药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有68例密切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7例(10.29%),稳定期肺结核4例(5.8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病与未患病者的年龄、性别、结核病健康知识、居住环境等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文化程度、体质指数、家庭成员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居住环境、性别、年龄、结核病健康知识为耐多药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耐多药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患病率高,农村人口、男性、老人及儿童、结核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低者极易发生肺结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10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肺结核筛查分析.结果 10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191人中,患肺结核39例,感染率为20.42%,传播率为39.00%;中心地区和边远地区患者家庭成员中的密切接触者感染肺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32),而非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者中感染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P=0.47),以文化程度为文盲者传播率最高(57.14%),密切接触者中以文盲感染率为最高(33.33%;中心地区与边远地区涂阳患者的卫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4,P=0.0000),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9.48,P=0.0000).结论 涂阳患者随地吐痰不良卫生行为是造成密切接触者高感染率的根本原因,加强对密切接触者检测力度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减少肺结核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防护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做好结核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125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结果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属、同事和同学对结核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平均总知晓率分别为65.80%、74.05%、70.53%,不同密切接触者的平均总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6, P=0.151)。125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环境控制(环境通风、环境物品消毒、患者痰液消毒)及个人防护实施人数百分率分别为96.00%、64.80%、59.20%,措施合格率分别为80.00%、74.90%、31.08%;不同类型接触者防护措施实施人数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2,P=0.002);实施防护措施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416)。结论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感染风险,应加强结核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及措施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的意义。方法对莱芜市2007—2011年间登记的2 487例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均进行痰涂片(夜间痰、晨痰和即时痰)检查和X线胸部拍片检查,对年龄≤15岁者进行PPD试验。结果 2 487例密切接触者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9例,检出率0.764%。密切接触者中患活动性肺结核的几率与所接触的涂阳患者的排菌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对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痰涂片和X线胸片检查,有助于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对此人群开展结核病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发病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制定结核病人的主动防治策略和高危人群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对接触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组的密切接触者发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密切接触者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接触者发病率高于女性;密切接触者是否咳嗽,是否发热,是否有过度疲劳经历,是否有情绪低落情况与接触者是否发病有关。结论密切接触者中,老年人、有咳嗽、发热、情绪低落、过度劳累等症状是发病重点人群;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早期调查,主动发现结核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长葛市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方法选取长葛市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诊断及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n=82)及其家属(n=478),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进行肺结核病识别,分析与患者不同关系的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478例肺结核病患者家属有84例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感染率为17.57%,其中,夫妻关系阳性率最高(28.13%),其次为祖孙关系(20.69%)。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诊断时间长、伴有临床症状、女性家属、家属无业/退休、家属未接种卡介苗、共同居住、确诊前2个月内接触及接触时间长均是造成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规范治疗肺结核病患者尽可能缩短排菌时间的同时,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做好病患家属的肺结核筛查及预防,以降低肺结核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严彩璇  刘桂芬  刘岚君 《中国校医》2020,34(4):F0002-F0002,F0003,26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认知干预在惠州市学校肺结核病密切接触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表法将学校2018年1月—2019年1月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20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认知干预,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联合认知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调查主动检查人数、发病情况、对肺结核的了解情况以及两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AS评分下降,肺结核知识评分上升,且观察组干预后下降或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筛查率高于对照,感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认知干预在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应用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主动筛查率和疾病的认知了解。  相似文献   

16.
董耀武 《中国校医》2020,34(1):31-32,37
目的 了解大学生肺结核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预后情况,探讨预防结核病在高校流行的防控措施。方法 对2017年天津某高校肺结核发病病例密切接触者116例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胸部X线检查,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及有咳嗽、咳痰症状者行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及血清结核抗体检查。结果 116例密切接触者中17例PPD实验结果强阳性,强阳性率为14.65%;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分枝杆菌涂片均为阴性; 血清结核抗体检查结果显示4例为阳性。在访视时限内复查和服药,未出现新发确诊病例。结论 该校目前尚未形成肺结核病疫情。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学校各部门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防控结核病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儿科就诊的MP免疫球蛋白M( MPIgM)检测阳性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20例,家庭中密切接触者220人,进行MP免疫球蛋白G(MPIgG)、MPIgM检测。结果 MPIgM检测阳性42例,阳性率为19.1%;MPIgG定量检测>16的126例,阳性率为57.3%;MPIgM或MPIgG检测1项阳性的共140例,总阳性率为63.6%。 MPIgM和MPIgG均阳性组患儿中,病程61~90d者的比例为43.10%,高于单MPIgG阳性组(28.57%)及单MPIgM阳性组的14.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52、3.148,均P<0.05)。 MPIgM和MPIgG均阳性组的复发频率为≥3次的比例高于MPIgM阳性组以及MPIgG阳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52、3.148,均P<0.05)。结论小儿MP感染与家庭密切接触者MP隐性感染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双亲MP隐性感染的患儿其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病情复发频率较高,肺外合并症发生较高,因此应加强对该类患儿的防治,以减少MP患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期间云南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总延迟时间的变化趋势,获得影响总延迟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减少总延迟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报告的云南省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病案资料。描述最终纳入研究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延迟特征。构成比的时间趋势检验用χ2趋势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组间患者总延迟的比较,估计生存概率并绘制生存函数曲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患者总延迟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云南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总延迟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与就诊延迟相似。总延迟中位数由2005年的94 d降至2020年的33 d,2020年患者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概率较2005年增长了2.359倍,不同特征患者的总延迟天数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年份外,女性、高年龄、农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复治患者也是发生总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云南省结核病防控措施的实行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总延迟天数下降,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疫情的发展。应侧重于降低总延迟天数较高的危险人群的就诊延迟, 寻求符合成本-效益的主动筛查方式,进一步控制结核病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