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 SPK)治疗1型(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终末期肾病的五年临床疗效差异, 探讨T2DM合并终末期肾病是否可成为SPK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实施SPK的受者, 根据基线相同原则, 按照糖尿病原发病将62例受者分为两组:T1DM组(30例)和T2DM组(32例), 分析术前资料和术后5年随访资料。结果在入选研究的T1DM组和T2DM组受者中, 男性性别、术前血红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年龄[(31.8±5.2)vs(49.5±5.7)岁(P<0.001)]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1.8±1.3)vs(25.0±3.8)kg/m2(P<0.001)]比较, T1DM组均低于T2DM组。与T2DM组相比, T1DM组胰岛素用量更高, 无C肽释放... 相似文献
2.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21,(4)
目的评估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小剂量肝素静脉持续泵入预防移植胰腺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46例胰肾联合移植(SPK)受者。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肝素分为两组,非肝素组27例受者术后第1天开始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肝素组19例受者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肝素纳静脉泵入,连续泵入5~7 d之后改为100 mg/d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统计两组术后移植胰腺血栓发生率、移植胰腺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抗凝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肝素组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5.3%(1/19);非肝素组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14.8%(4/27),肝素组移植胰腺丢失2例,非肝素组移植胰腺丢失共4例,肝素组比非肝素组移植血栓形成和移植物丢失明显减少(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肝素静脉持续泵入预防SPK术后血栓形成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受者115例, 回顾性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 将受者分为肠梗阻组19例和非肠梗阻组96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患病时间、透析方式、透析时间、糖尿病性胃肠病史、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手术时间、出血量、免疫抑制剂方案、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对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的影响。将筛选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受者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受者中, 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19例(1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存在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无肠道准备、低蛋白血症的受者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 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无肠道准备是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 相似文献
4.
5.
2019年, 第一届胰腺移植国际共识大会制定了第一个胰腺移植临床实践指南, 并于2021年正式发表。指南涉及49条关于胰腺移植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专家组评审意见, 认为所有类型胰腺移植均可显著改善受者术后远期生存、生活质量以及减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进程, 优先将供者肾脏分配给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 SPK)受者是合理的, 同时提出了涉及胰腺移植供受者选择、免疫方案、手术技术以及术后预防方案等临床实践的110条专家推荐意见。本文通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对推荐意见进行重新归类整理, 以增进理解, 提高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受者, 根据该受者多器官功能受损表现, 结合皮肤病理活检报告、血液供者来源游离DNA检测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相关性蛋白因子等检测, 诊断aGVHD, 并给予相应预防感染、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抗炎等治疗。该受者治疗效果不佳, 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病例提示aGVHD在实体器官移植中发生率低, 但风险极高, 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叶移植术在终末期肺疾病受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科接受肺叶移植的1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供肺气道分泌物或组织培养病原体阳性11例(78.6 %);单侧肺叶移植2例,双侧均为肺叶移植2例,一侧肺叶移植而另侧为普通肺移植的双肺移植10例;术中需要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者11例。14例受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保留ECMO 5例,术后撤除ECMO的时间是1 d(1~11 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是4.5 d(0~182 d),术后ICU停留的时间是11 d(2~186 d);1例因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要二次开胸止血;14例肺叶移植受者中,10例存活至今,2例死于残端瘘,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肺叶移植对特定的终末期肺疾病受者(特别是大供肺小胸腔)来说,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2,(2)
上睑凹陷是指上睑区眶下缘处的凹陷, 影响眼部美观。临床上对上睑凹陷诊断和治疗在不断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对上睑凹陷研究更加趋向于精确填充、改进手术方法、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从手术入路考虑, 可将矫正上睑凹陷与切提眉术、重睑成形术、眼袋修复术同时进行, 在直视下操作可将风险降到最低, 通过1次手术即可矫正眼周多种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肾移植术后与术前、透析依赖的ESRD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Elsevier数据库中检索,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0月, 其中12项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分别进行了三项认知功能分析:肾移植术前与术后认知功能;肾移植术后与透析依赖的ESRD患者认知功能;肾移植术后与健康人群认知功能。结果 ESRD患者的肾移植术后一般认知状况(SMD=0.49, 95%CI:0.05~0.92,P=0.03,I2=0%)、执行功能(SMD=0.47, 95%CI:0.25~0.69,P<0.01,I2=25%)、记忆力(SMD=0.79, 95%CI:0.58~1.00,P<0.001,I2=0%)均显著提高。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与透析依赖ESRD患者比较, 肾移植患者的一般认知状况(SMD=1.24, 95%CI:1.10~1.39,P<0.01,I2=91%)、执行功能(SMD=0.61, 95%CI:0.48~0.73,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CNSC)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10月237例allo-HSCT的临床资料。结果 237例受者中,CNSC发生率为10.5 %(25/237),发生时间中位数为移植后82 d(-4~810 d)。CNSC原因分别为药物相关性脑病6例,CNS感染5例,不明原因抽搐4例,代谢性脑病3例,免疫相关性脑病3例,原发病中枢复发3例,以及脑血管疾病1例。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癫痫发作,共11例。CsA相关性脑病头颅磁共振检查主要表现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代谢性脑病主要为脱髓鞘改变;海马区病变多为免疫相关性脑病或CNS感染所致。脐血移植、HLA不全相合移植及血小板植入延迟是发生CNSC的高危因素。在恶性血液病受者中,CNSC组非复发死亡率为42.9 %(9/21)高于无CNSC组的15.3 %(27/176)(χ2=9.511,P=0.005)。CNSC组移植后1、3年总体存活率(OS)均低于无CNSC组(56.6 %比77.8 %、37.1 %比65.7 %,P=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SPK)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11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行SPK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资料统计截至2019年12月1日,随访观察9~37月,人、肾、胰腺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1%。11例患者术后1月血肌酐(101±28)μmol/L;末次复查血肌酐(96±24)μ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6±0.5)%。至资料统计截止时间,10例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新发移植肾肾病(血肌酐71~202μmol/L)。术后并发胰腺血栓形成2例,其中1例经肠系膜下静脉自脾静脉中取出血栓,胰腺功能恢复;另1例行移植胰腺切除。胰腺门静脉扭转1例,胰腺排斥反应1例,胰周脓肿1例,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愈合不良5例。9例患者术后空腹、餐后血糖均正常,1例患者午餐后血糖稍高,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可。结论:SPK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疗效确切,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积极防治围手术期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受者治疗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2003年11月至2019年6月22例肝肾联合移植受者手术、免疫抑制剂应用以及远期随访数据。结果 22例肝肾联合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内死亡5例,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77.3%、72.4%、66.9%、66.9%。围手术期死亡与移植肾延迟恢复、肺部感染呈正相关(P=0.000和P=0.039),与原发病、术前是否透析治疗、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无明显相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参照单纯肝脏移植受者,用量低于单纯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升高。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与供肾冷缺血时间及远期移植肾功能不全无明显相关(P=0.053和P=0.074)。术后1个月停用激素受者与术后3个月停用激素受者比较,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2例受者远期发生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并加用西罗莫司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肝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死亡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肺部感染明显相关,其免疫抑制剂应用可以参考单肝移植,如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可以得到良好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21,(10)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移植肾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 可作为复发性或新生的疾病存在于移植肾中, 威胁着移植物的生存。现以复发性和新生的MN的鉴别为重点, 就移植肾MN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成人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发生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感染的报道比较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肝肾联合移植受者术后水痘感染并成功诊治的病例。该受者于肝肾联合移植术后39个月出现全身皮疹,以躯干为著,头面部、四肢散在,含红色基底水泡,丘疹、水泡及结痂同时存在,伴咽痛及发热,外周血VZV-DNA定性(PCR法)示阳性。经给予静脉应用阿昔洛韦(0.25 g,每日2次)、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皮疹消退,好转出院,7个月后复查VZV-DNA结果示阴性。对于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水痘受者,应给予及时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输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及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胰岛移植对于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及合并低血糖感知障碍、严重低血糖发作的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综述通过回顾2000年"Edmonton方案"提出后国内外胰岛移植的迅速发展, 详细地总结描述了胰岛移植领域的临床研究, 包括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预后效果及研究热点, 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帮助基础和临床研究者进一步探究和评价胰岛移植。 相似文献
17.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例Ⅰ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患者接受胰肾联合移植,平均年龄43.46岁,2例合并视网膜病变,双目失明,病史2~22年。胰腺移植于右髂窝,胰腺外分泌经膀胱引流,肾脏移植于左髂窝。免疫抑制方案开始四联用药,以后三联用药继续治疗。结果 8例虱其中7例术后即不需要应用胰岛素,空腹血糖可维持在正常范围,1例术后应用胰岛素40d后停用。1例 相似文献
18.
19.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2,(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及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进行腹腔引流是防止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主要方法, 在国内外已经实践多年。但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兴起, 术后腹腔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争议不断。本文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是否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如何放置腹腔引流管以及何时拔除腹腔引流管的争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0岁以上受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150例胰肾联合移植(SPK)受者资料, 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21例)、50~60岁组(44例)和<50岁组(85例), 通过比较三组受者一般资料术后排斥反应、围手术期移植物血栓、再手术比例、平均住院时间、再住院比例、术前、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术后1年内巨细胞病毒血症、术后1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术后1年肾小球滤过率(eGFR)、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 分析60岁以上受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60岁组有21例, 占总例数的14%, 最大年龄为67岁。术前心血管事件比例分别为:≥60岁组14.3%(3/21)、50~60岁组34.1%(15/44)、<50岁组7.1%(6/85), 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两两比较发现50~60组受者术前心血管事件高于<50岁组受者(P=0.000 6)。三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分别为:4.8%、4.5%、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三组移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