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桡侧腕屈肌入路解剖型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采用经桡侧腕屈肌入路解剖型掌侧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的42例桡骨远端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即刻桡骨短缩距离、掌倾角、尺偏角,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屈伸度、旋转度、内收外展活动度以及Fernandez评分....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2011-02—2013—02采用DVRTM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3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20-82岁,平均52岁。左侧8例,右侧15例。致伤原因:跌伤12例,车祸伤6例,坠落伤5例。闭合性骨折21例,Ⅰ度开放性骨折2例。骨折按AO,ASIF分型:A3型3例,B2型2例,B3型5例,C1型8例,C2型3例,C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h~8d,平均5.6d。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Henry入路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应用Henry入路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28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9~15个月,平均12.1个月。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无伤口感染或坏死、排斥反应、腕管综合征、复位失败等并发症。X光检查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本组优14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总优良率85.7%。结论 Henry入路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Henry入路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应用Henry入路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28例。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9~15个月,平均12.1个月。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无伤口感染或坏死、排斥反应、腕管综合征、复位失败等并发症。X光检查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artland & 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本组优14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总优良率85.7%。结论 Henry入路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骨折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中保留旋前方肌的掌侧入路与Henry入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128例桡骨远端骨折,68例采用保留旋前方肌的掌侧入路手术(掌侧组),60例采用Henry入路手术(Henry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折显露时间、术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2012年4月用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15例。结果15例获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术后平均掌倾角、尺偏角、尺骨变异分别为(7.9±2.3)°、(21.5±3.4)。、(-0.20±1.21)mm,末次随访时平均掌倾角、尺偏角、尺骨变异分别为(7.80±2.24)°、(21.3±3。4)°、(-0.07±1.2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改良的Green—O'Bfien功能评分,腕关节功能:优1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开放复位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复位好、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是治疗桡骨远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2011年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5~75岁。骨折AO分型: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7月~2006年7月,笔者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6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8~50岁,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跌伤7例。损伤类型:Smith骨折8例,Baton骨折4例,colles骨折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3例,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骨块移位方向和骨折类型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24例)和背侧入路组(19例),对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6个月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桡骨掌倾角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2)。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950)。结论掌背侧不同入路联合斜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相当。临床治疗中应按患者适应条件、骨折情况等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采用腕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2004年6月-2008年2月,收治腕关节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22例,均采用掌侧人路T形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龄20~76岁,平均51岁。损伤原因:摔伤38例,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6例,运动伤4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按AO分类,B1型6例,B2型28例,B3型5例,C1型9例,C2型11例,C3型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腕掌侧(A组,n=43)及背侧(B组,n=19)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16例骨缺损破坏严重,行植骨填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愈合。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别。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计分法评价,A、B两组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8.4%和89.5%;放射学评价按Lid-strom评分标准评价,A、B两组桡骨关节面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4.1%和90.3%。A、B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有影响,各有优缺点,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远期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4.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其中5例做了植骨。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9(13.0±3.9)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9.6°±3.7°;尺偏角平均21.4°±2,3°;桡骨短缩≥2mm2例,其余皆〈2mm;关节面移位均〈1mm。用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14例,良5例,中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讲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腕掌侧入路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于桡骨掌侧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临床疗效根据Dinest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0例,良3例,可2例.结论 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实施掌侧入路T型锁定钢板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86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58个月。其间仅出现1例正中神经拉伤。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骨不连、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复查X线,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和桡腕关节面平整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21%。结论采用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好,术后并发症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体会,并观察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3±2.3)个月。依据Fernandez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3.75%。X线片复查结果显示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恢复良好。均未发生钢板断裂、松动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并发症低,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可有效保持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处于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LCP掌侧入路治疗52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15 ±9)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4~8(6±2)个月.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为0°~12°,尺偏角为10° ~28°.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0.70 ~1.20 cm.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评估标准进行评分:优27例,良18例,可7例,优良率达86.5%.结论 掌侧LCP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可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是恢复并维持桡骨远端高度和关节面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腕关节掌侧切口和解剖型钛板治疗AO/ASIF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腕掌侧切口和解剖型钛板治疗AO/ASIF C型桡骨远端骨折47例,其中C1型17例、C2型21例、C3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 3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5年(1~2.3年)的随访.患者中未发生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腕管综合征、肌腱激惹、正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未见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术后1年平均掌倾角为(7.5±1.8)°,尺偏角为(19.8±2.7)°.按照改良McBride评价标准评定:优1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3%.结论 经掌侧切口解剖型钛板治疗AO/ASIF 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小切口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PQ)T型钢板内固定和经Henry入路传统方法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将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20例)和传统组(20例),分别行小切口掌侧入路保留PQ的T型钢板内固定(微创组),和经Henry入路切断PQ的传统方法内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尺骨茎突高度、掌侧倾斜角度,及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手腕运动功能、握力、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y score,VAS)进行评估。结果微创组最终入组17例,传统组最终入组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类以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的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01)。两组术前尺骨茎突高度、背侧成角角度、桡侧成角角度无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的尺骨茎突高度明显短于传统组(P<0.001),而背侧成角角度(P=0.05)、桡侧成角角度(P>0.05)无差异。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手腕运动功能、握力、PRWE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术后1、3月微创组的疼痛更轻,术后3、6月微创组的PRWE评分更低,且微创组的旋转功能优于传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掌侧入路保留PQ的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术微创,疤痕较小,且能恢复良好的腕关节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