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常见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5113株,革兰阳性菌占17.7%,革兰阴性菌占8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分别占该菌种的21.3%、33.8%、17.7%、1.0%;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吡肟DDDs排序一直保持在前2位,美罗培南、亚胺培南DDDs排序逐渐后退直至停用,氨曲南DDDs每季度逐渐增加;氨苄西林/舒巴坦DDDs后3个季度平均比第一季度下降73.6%;头孢噻肟DDDs第四季度比前3个季度平均下降86.4%;全年米诺环素DDDs最低,为28个治疗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日均费用最高,为798.0元/d.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用药频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氨曲南用药频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各种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对医院内细菌的耐药率有较大影响,应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2.
薛越  孙红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138-2138
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又称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类.因其独特的抑菌和杀菌机制,抗菌肽被认为是当今最具有潜力的抗生素替代品,在医药卫生、水产养殖以及农业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然而,近年发现细菌对抗菌肽会产生耐药性,本文就细菌对抗菌肽耐药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1850株病原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及相关仪器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常见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表面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0.49%、16.54%、7.14%及5.57%。此外,上述常用病原菌对我院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详细、全面分析,有利于为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从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后 ,耐药的病原菌日趋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首先发现耐青霉素的淋球菌及葡萄球菌 ,1970年发现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以后随着不同抗菌药物的应用 ,发现有耐庆大霉素的铜绿假单胞菌、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及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等。近来 ,对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耐头孢他啶的革兰阴性 (G- )菌 (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VRE)备受关注。有些病原菌可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或高度耐药 ,如鲍曼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maltop…  相似文献   

5.
对1995~1996两年间我院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发现在这两年度中引起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而细菌耐药性没有显著性的变化。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后,认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受经济因素干扰较大,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ICU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2009年1月-2010年6月入院患者(对照组)的病原菌构成、耐药率与AUD的相关性,前瞻性干预ICU 2010年7月-2011年12月入院的患者(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通过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比较两组优势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AUD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分离病原菌201株,干预组196株,两组以革兰阴性菌占绝对优势,对照组67.6%、干预组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干预组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15.3%、11.7%,较对照组的20.9%、14.9%呈明显下降;干预组肠杆菌科菌和非发酵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30.0%,较对照组>40.0%有显著下降;两组筛选出9种优势菌株的耐药率大多与AUD呈正相关关系,对照组有鲍氏不动杆菌(P<0.01)、溶血葡萄球菌(P<0.05)两组呈显著正相关;干预组有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组呈显著正相关(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 细菌耐药性与AUD有关,降低AUD,能有效扼制细菌耐性的增长,是控制细菌耐药切实可行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医院细菌耐药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7-1998年两年间我院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仍是引发感染的主要细菌;与1997年相比,1998年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细菌和克雷伯菌的平均耐药率明显增加,特别是克雷伯菌,平均耐药率增加1.4倍;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革兰阴性菌交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总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 医院感染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问题不容忽视,如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  相似文献   

8.
肖锦晖 《现代预防医学》1999,26(3):F003-F004
兴化市结核病控制工作于1980年开始,1985年开始结核病的系统治疗管理,1994年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为实现(199—2000年全国结核防治规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互资料来源1983~1996年全市结核病人登记请况及统计分析。1979年、1985年、1990年全国三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在本市抽样点结果为依据。1985~1996年上报《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统计表》中,初治菌阳病人转归情况。2防治策略和措施2.1领导重视和支持,是搞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关键1983年市政府批准建立结防所,与防疫站为一体。1982年以来,市政府发文3份,卫生局发文17份,明…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菌新药不断涌现,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强,造成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分析和研究细菌的耐药机制和产生的原因,进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细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因为对感染性疾病的过度恐惧 ,人们针对微生物采取了“过度的”杀灭措施 ,而微生物也通过各种机制来抵抗这种作用 ,导致了此涨彼消的恶性循环。因而有必要对细菌耐药性进行深入研究 ,以使人类能处于主动地位。1 概 述1 .1  有关概念 不只细菌会产生耐药性 ,真菌、支原体等微生物也存在耐药性问题。这里主要讲细菌。抗生素是抗感染药物最重要的一类 ,其含义较狭窄。这里使用“抗生素”代表“抗菌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感染药物”等概念。消毒剂也属于药物 ,但一般只用于环境和物品的药剂 ;而抗生素用于人体 ,通过血液吸收和运输…  相似文献   

11.
常见细菌耐药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院2001年1~12月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培养分离的1143株病原菌的种类、感染部位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G^ 菌245株,占21.43%;G^-菌730株,占63.87%;真菌168株,占14.70%。G^ 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耐药率较高,G^-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高。结论 临床医师要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A MR)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全球各国积极行动,采取系统性措施遏制细菌耐药.此文从耐药细菌发生过程、危险因素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表明A MR的发生和传播与抗菌药物使用、感染控制息息相关,提示控制A MR必须同时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感染控制,两者相互协同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某院临床标本细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院各种临床标本的细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统计分析该院1998—2003年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并经鉴定的细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6年共检出细菌4632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2759株(59.56%),革兰阳性(G^+)球菌1873株(40.44%)。G^-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3.27%-25.20%)最低,对氨苄西林耐药率(71.57%~92.11%)最高;G^+球菌对万古霉紊耐药率(0)最低,对青霉素G耐药率(77.96%~100%)最高。结论临床感染菌不断增多,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并对用药频度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本院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类抗菌药;微生物送检率为52.28%,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占56.2%,革兰氏阴性杆菌占25.41%。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与细菌耐药性呈正相关,医院应多方面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凡琴  刘书亮  李娟  黄婷婷 《卫生研究》2012,41(3):476-479
目的了解中国市售酸奶中常用乳酸菌菌种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对14株嗜热链球菌、12株嗜酸乳杆菌、9株保加利亚乳杆菌、8株双歧杆菌共计43株乳酸菌进行了22种抗生素的药敏性检测。结果 43株乳酸菌对甲氧苄啶、萘啶酮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达氟沙星及多粘菌素E均耐药;对卡那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多西环素及头孢噻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或中度敏感。多重耐药乳酸菌检出率100.0%。结论市售酸奶中乳酸菌的耐药性已较为严重,应加强其耐药性连续监测及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38株分离自重症监护室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及联合药物体外抗菌活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以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胶试剂盒及VITEK Ⅱ细菌分析仪鉴定到种;采用乳胶凝集试剂盒鉴定MRSA。以微量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等5种抗菌药物对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进行。结果38株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和78.95%。利福平分别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联合,联合抑菌指数(FIC)<1者占13.16%~31.58%;左氧氟沙星分别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联合,FIC<1者占2.63%~36.84%;各组联合药物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ICU病区MRSA感染者治疗时,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制定个体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磷霉素(FOS)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某院重症医学科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经微生物室筛选出MDR-PA 50株,采用琼脂稀释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制作含FOS琼脂平板,药物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和250 μg/mL;在含药平板上粘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药敏纸片,常规培养。结果 FOS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无协同作用(均P>0.05),与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有协同作用(均P<0.05)。FOS+美罗培南组合、FOS+环丙沙星组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S+美罗培南组合、FOS+阿米卡星组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S+环丙沙星组合、FOS+阿米卡星组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MDR-PA,FOS与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有协同作用,FOS+美罗培南和FOS+环丙沙星组合协同作用优于FOS+阿米卡星组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单用及其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防突变浓度(MPC)的变化。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8株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MPC,并计算耐药频率。结果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单用对上述8株铜绿假单胞菌MPC/MIC分别为8~32、8~16;两药分别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联合使用,MPC/MIC则降为2~8、2~4、1~2、1~2、4~8和1~8,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MPC/MIC下降2~16倍,且其耐药频率也大幅下降。结论联合用药能使耐药突变选择窗变窄,使MPC/MIC降低,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和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结膜囊细菌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白内障患者82例(164眼)作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的未手术眼为研究对照眼。术前3 d,手术眼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术前 30 min,患者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在以下时间采集双眼结膜囊标本,行细菌培养:入院时(T0);手术眼应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 d后(T1);患者全身应用抗菌药物30 min后(T2)。结果手术眼和对照眼T0、T1、T2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2.68%(35/82)、0(0/82)、0(0/82)和43.90%(36/82)、8.54%(7/82)、0(0/82)。结论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均可降低结膜囊细菌量。由于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副作用大,不建议在常规白内障手术前应用。  相似文献   

20.
某院近10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其耐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某院近10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205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5株病原菌中真菌329株,占27.30%;细菌876株,占72.70%。革兰阳性(G^ )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红霉素、庆大霉素及革兰阴性(G^-)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G^ 球菌和G^-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及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10年来,医院感染病原菌由G^-杆菌向G^ 球菌变迁,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趋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