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热带无爪螨、屋尘螨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了解其安全性。方法:46例临床诊断哮喘患儿均对热带无爪螨、屋尘螨过敏。观察组21例联合注射标准化热带无爪螨、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25例单独注射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观察每次注射后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免疫注射热带无爪螨505次,屋尘螨726次,全身不良反应每注射发生率为3.9%(48/1 231),轻度全身不良反应为93.7%(45/48);重度发生3次,占6.3%(3/48),占总注射次数的0.2%(3/1 231);局部不良反应每注射发生率为31.0%(381/1 231),轻度局部不良反应占91.3%(348/381);全身不良反应中4例(80%)首次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剂量均为维持剂量。对照组完成848次屋尘螨注射,全身不良反应每注射发生率为3.3%(28/848);局部不良反应每注射发生率为29.7%(252/848)。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观察组和对照组局部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例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为轻度,患儿对标准化热带无爪螨、屋尘螨提取液联合免疫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屋尘螨(house dust mite, HDM)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specific immunotherapy, SC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变应原过敏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变态反应门诊, 确诊为HDM诱发的变应性鼻炎并应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3年及以上标准化SCIT, 且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共372例进行分析, 年龄5~55岁、中位数年龄13岁、(19.4±14.7)岁;男性216例, 女性156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14岁)和低龄组(≤14岁);根据过敏原数量将其分为单一过敏原组(仅对屋尘螨过敏的HDM组)和多重过敏原组(包含尘螨在内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 多重过敏原组再分为HDM+1组、HDM+2组、HDM+3组、HDM+4及以上组。各组患者在治疗前(T0期)、接受SCIT治疗1年时(T1期)和3年时(T2期)建立档案, 分析比较平均鼻炎症状评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评分(T...  相似文献   

3.
陈莉娜  刘瀚旻  薛德厚  兰贵超  钟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72-4873,4878
[目的]观察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其安全性. [方法] 97例临床诊断为屋尘螨过敏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接受了33周皮下注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剂量递增阶段及维持治疗阶段每次注射后速发及迟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并予相应处理,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 [结果] 97例患儿共注射了2 431次,共37例287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1.8%).其中速发不良反应25例230人次(9.46%),迟发不良反应19例57人次(2.34%);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分别为234人次(9.62%)和53人次(2.18%).局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红肿,20例出现哮喘相关症状,无1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剂量递增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分别有214人次及73人次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不良反应发生少、程度轻、耐受性好,严格掌握指征及执行操作规范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郑洋  范芸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6):756-758
目的 对上海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特征及常见变应原分析,为支气管哮喘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某医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过敏性疾病相关因素调查并进行常见9种变应原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例特征及变应原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变应原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支气管哮喘病例1 944例,病例年龄1~70岁,以46~60岁所占比例最大,占27.62%。夏季发病病例所占比例最大,占37.86%。检出变应原阳性1 497例,阳性率为77.01%,其中单项阳性894例(45.99%),2项及以上阳性583例(29.99%)。阳性率最高为户尘螨,阳性率为56.94%,其次为屋尘,为46.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OR=1.799)、其他过敏性疾病(OR=2.121)、有毒有害颗粒接触史(OR=2.406)、潮湿环境及霉变物质接触史(OR=2.751)均为支气管哮喘变应原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上海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以夏季居多,变应原以户尘螨及屋尘为主。哮喘家族史、其他过敏性疾病、有毒有害颗粒接触史、潮湿环境及霉变物质接触史为支气管哮喘变应原阳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成本—效果比分析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制定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专病门诊确诊尘螨过敏的中—重度持续性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和皮下注射免疫治疗2年,随访对比分析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取得了明显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SLIT组儿童依从性优于SCIT组;SCIT组治疗成本平均为425.00元/月,总有效率为94.57%,成本—效果比4.49;SLIT组治疗成本平均为266.80元/月,总有效率为82.85%,成本—效果比3.22;在对比相对高成本、高有效率与相对低成本、低有效率基础上,舌下免疫治疗成本—效果比优于皮内免疫治疗。结论在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中,SLIT组成本—效果优于SCIT组,且SLIT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舌下免疫治疗可以作为治疗尘螨过敏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优选方法,而SCIT组治疗期间,可以有效减少药物使用,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宠物变应原存在于皮屑、毛发、唾液、尿液等, 可引起特应性个体发生Ⅰ型变态反应, 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症状, 且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近年, 我国居民家庭饲养宠物显著增多, 使宠物相关过敏反应的发生相应增加, 宠物变应原致敏也是其他过敏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宠物过敏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从流行病学、变应原组分、临床表现、诊断和管理、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 以期为宠物过敏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150例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26.7%;单因素分析影响感染的有8个因素,与性别、肝硬化病因无关,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实施侵入性诊治措施(OR=4.341)、并发症(OR=3.987)、预防应用抗菌药物(OR=3.125)、年龄大(OR=2.152)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起肝硬化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从多个方面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确定危险因素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并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41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麻醉持续时间等因素中筛选并确定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及麻醉持续时间>3h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22.16%、17.47%、1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吸烟史(OR=2.393,P<0.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2.110,P<0.005)以及麻醉持续时间>3h(OR=1.904,P<0.001)为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根据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对该并发症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呼吸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对策,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370例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易感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2种并发症、住院天数>20 d、使用抗菌药物>20 d、糖皮质激素使用>20d、有侵入性操作是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危险性最高(OR=6.768),其余依次为有侵入性操作(OR=5.439)、住院天数长(OR=5.018)、有多种并发症(OR=4.620)、长期使用抗菌药物(OR=3.814)、高龄(OR=2.932).结论 呼吸科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慢性鼻-鼻窦炎与变态反应相关性。方法分析202例佛山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前血清变应原检测(TIgE、SIgE)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并与非鼻窦炎病例对照组198例进行比较。结果①主要变应原分布:屋尘螨(SPT阳性率22.3%,SIgE阳性率21.3%),粉尘螨(SPT阳性率23.8%,SIgE阳性率22.3%);②慢性鼻-鼻窦炎实验组与佛山地区非鼻窦炎对照组屋尘螨、粉尘螨SIgE、SPT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佛山地区慢性鼻-鼻窦炎的病因与变应性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全身麻醉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5月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全身麻醉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25例全身麻醉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发生率为9.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创/侵入操作(OR=4.875)、过滤器使用(OR=5.784)、内窥镜片重复使用(OR=3.879)、疾病史(OR=3.012)与全身麻醉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主要与手术中的细节操作有关,应加强术中操作和医疗器械使用的无菌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病原菌分布及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VAP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97例机械通气≥48h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析VAP病原菌分布,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病率为31.5%(62/197);VAP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占54.4%、革兰阳性菌占31.2%、真菌占1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OR=2.746)、侵入性操作(OR=5.720)、机械通气(≥7d, OR=3.740)、长期使用抗菌药物(OR=3.927)、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4.646)、使用抑酸制剂(OR=2.570)、APACHE II评分(OR=1.809)均为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具有很高的VAP发病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基础疾病多、有侵入行操作、长期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抑酸制剂、低蛋白血症、APACHE II评分高均为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因输血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调查, 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对收治的9 825例输血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 对因输血发生不良反应者的临床特点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别采用单因素描述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9 825例接受输血疗法的患者中共有108例发生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含白细胞全血和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分为1.42%和1.40%;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危险因素按照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过敏史(OR=5.897)、原发性血液病(OR=4.216)、体质量指数≥ 25 kg/m2(OR=3.267)、输血史(OR=2.430)和年龄≤ 18岁(OR=1.985), 而白细胞滤除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保护因素(OR=0.891)(P均 < 0.05或0.01)。
结论 应当针对存在高危因素者加强防范和监测, 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15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细菌耐药性、治疗药物及预后等临床因素, 采用χ2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可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然后将单变量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 15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 检出MRSA 50例(32.89%),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检出102例(67.11%)。MRSA组留置导尿管、留置引流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比率明显高于MSSA组(χ2分别为8.272、11.972、4.998、4.776, P均<0.05)。MRSA组血流感染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MSSA组(34.00%vs 13.73%)(χ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TBICU)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为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TBICU收治的212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94例)和存活组(118例),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12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中, 有94例死亡(44.34%), 其中有43例患者在入住TBICU后7 d内死亡, 占所有患者的2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农村(OR=3.210,95%CI:1.565~6.585)、入住TBICU前未抗结核治疗(OR=4.662, 95%CI:2.292~9.484)、APACHE Ⅱ评分≥15分(OR=3.143, 95%CI:1.481~6.673)、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17.195, 95%CI:5.407~54.677)是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住TBICU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城市社区居住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居住在上海市长宁区的6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1 498例,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过去1年的跌倒发生情况和可能与跌倒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入户调查。对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过去1年的跌倒发生率为28.9%,非卒中发作跌倒发生率为27.8%。以非卒中发作跌倒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增加(OR=1.045)、有后遗症(OR=1.747)、服用镇静安眠药(OR=1.599)、视力不良(OR=1.732)、听力不良(OR=1.846)、睡眠质量不良(OR=1.775)、使用拐杖(OR=2.297)、使用轮椅(OR=2.284)、经常感觉心情不好(OR=1.888)等25个危险因素,经χ2检验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睡眠质量、使用拐杖、担心跌倒而限制活动和平衡能力或日常生活能力,认为跌倒可以预防是保护因素。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高,多种因素均能增加患者的跌倒风险,可根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时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6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次发作急性脑卒中患者367例, 发病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 按是否诊断为PS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 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液学指标、影像学资料、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病耻感水平评估结果, 分析P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后6个月PSD发生率为49.6%(182/36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病变部位、饮酒史、月收入、文化程度、血清皮质醇、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8(SSCI-8)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卒中亚型是PS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 病变位于额叶(OR = 3.245, P = 0.011)、基底节区(OR = 2.820, P = 0.007)、小脑半球(OR = 4.594, P = 0.010)和血清皮质醇(OR = 1.174, P<0.0...  相似文献   

18.
乙肝传播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成组设计综合分析乙肝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从湖南省7所省、市级医院中随机抽取乙肝患者159例、对照组316例,对问卷调查结果做乙肝传播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输血、献血、母亲乙肝、共用浴巾、避孕套使用情况和不安全注射等变量在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输血次数(OR=3.859)、母亲乙肝(OR=31.080)、共用剃刀(OR=4.702)、共用浴巾(OR=4.241)、避孕套使用情况(OR=7.231)和不安全注射(OR=5.822)。结论母亲乙肝、少用或不使用避孕套、不安全注射、共用浴巾、输血是乙肝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多瘤病毒(BKV和JCV)感染相关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2月共53例行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移植当天开始监测患者外周血与尿的HCMV、BKV和JCV核酸载量,每周一次至100 d。分析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结果 51例患者发生病毒感染,感染率为96.23%。其中,HCMV感染率为54.72%(29/53)、BKV感染率为77.36%(41/53)、JCV感染率为28.30%(15/53)。肺部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分别为54.72%、58.49%和20.7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发生aGVHD(OR=24.61,95%CI:2.30~46.24)、预处理采用全身照射(OR=33.39,95%CI:1.57~79.13)及使用ATG(OR=24.77,95%CI:1.16~52.58)是影响HCMV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LA全相合(OR=0.003,95%CI:0.00~0.10)可降低发生HCMV血症的风险;预处理采用全身照射(OR=15.10,95%CI:1.14~39.27)是影响BKV尿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供受者血型相合(OR=0.07,95%CI:0.01~0.64)可降低发生BKV尿症的风险。结论移植术后应尽早监测受者血及尿中HCMV及多瘤病毒感染情况,以期及时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0例泌尿外科住院病历,将合并尿路感染者作为观察组,按1∶1选择同期无尿路感染泌尿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χ2t、检验;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80例患者中合并尿路感染60例,发生率为6.82%;单因素分析9个变量是影响尿路感染危险因素(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按OR值的大小,依次为年龄大、有创诊治措施、合并其他疾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结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予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