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2009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可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多重耐药酵母菌,且具有如下特点:实验室传统的形态和生化检验方法难以将其鉴定,临床分离株通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致死率高,在环境物体表面和定植人群中能长时间存在。该菌目前传播机制以及消毒措施尚不明确,30多个国家陆续有其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事件的报道,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威胁。我国已有18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报道。为提示耳念珠菌医院感染传播的风险,帮助医疗机构完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本文就耳念珠菌感染以及其医院感染防控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种新型的多重耐药真菌,它能引起侵袭性感染,病死率高,用传统的酵母菌鉴定方法难以识别。2009年首次在日本发现,后陆续在全球各地相继被报道。耳念珠菌可定植于患者皮肤,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在患者间进行传播,造成医院感染的暴发。预防和控制耳念珠菌的传播需要公共卫生机构的通告、接触预防措施的落实、彻底的环境清洁与消毒、感染控制的评估、追踪接触者及筛查定植者,是微生物记录的回顾性分析及病例的前瞻性监测。本文对目前世界上耳念珠菌感染的流行、耐药性、毒力及推荐的预防与控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主动筛查结合加强干预在重症监护病区(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效果,为CRE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年6月1日-2017年4月30日入住ICU的患者为干预组,患者转入/入院时进行CRE主动筛查,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未开展CRE主动筛查的ICU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细菌培养;两组患者均进行医院感染实时监测,CRE培养阳性者均采取接触隔离措施;采用χ~2检验比较主动筛查前后CRE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共监测2327例ICU住院患者(其中干预组1596例,对照组731例),干预期间CRE主动筛查率为68.23%(1089/1596),患者主动筛查CRE的定植率为4.22%(46/1089);以直肠的CRE定植率10.90%(41/376)最高,病原体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最多,占84.78%(39/46);研究期间CRE医院感染率为0.99%(23/2327),医院感染病原体以CRKP为主,占86.96%(20/23);采取主动筛查干预措施后,干预组的CRE医院感染率(0.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CRE医院感染率1.64%。结论 CRE定植以CRKP为主,直肠中CRE定植率较高,采取主动筛查能够有效控制重症监护病区CRE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和分析ICU念珠菌感染情况。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检测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ICU所有危重患者痰液、血液等标本中的念珠菌。对5年ICU念珠菌感染情况、阳性检出标本来源分布、小同菌属分布情况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8--2012年ICU共入住危重患者4 529例次,其中念珠菌感染76例,平均感染率为1 68%;ICU念珠菌感染主要从痰液标本中检出,共52株(68.4%),血液检出9株(11.8%),尿液检出8株(10.5%);5年间ICU检出念珠菌呈现每年递增趋势,菌属分布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36株,47.4%),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葡萄牙念珠菌;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平均耐药率最高(19.7%),其次为伏立康唑,耐药率为15.8%。结论ICU的念珠菌感染患者例数及患病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且多为白色念珠菌,并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定植情况。方法 2014年5—8月,于每周一对某院ICU医务人员进行MRSA的主动筛查,监测MRSA的定植情况,对MRSA检出阳性医务人员使用莫匹罗星进行治疗并继续采样;并调查同期ICU住院患者临床标本MRSA阳性情况。结果共调查160名医务人员,共采样317份,其中MRSA检出阳性人员7名,定植率为4.38%。主要检出于ICU护士(4名)、外科医生(2名)及ICU医生(1名);经莫匹罗星治疗后仅有1名ICU护士仍为阳性。而同期ICU住院患者临床标本MRSA检出阳性率为4.54%(2/44)。结论应加强对ICU医务人员MRSA定植情况的主动筛查,主动筛查是减少MRSA医源性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采取主动筛查干预措施,早期发现多重耐药菌(MDRO)定植患者,并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MDRO交叉传播。 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5月入住ICU的240例患者鼻前庭和直肠拭子进行培养筛查,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收集主动筛查前后(2011年9月—2012年8月和2012年9月—2013年8月)ICU患者临床培养MDRO分离株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有56例鼻腔MRSA定植,定植率23.33%。其中入ICU时筛查MRSA已定植者22例,占39.29%;住ICU期间新增定植者34例,占60.71%。105例直肠拭子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定植,定植率43.75%。其中入ICU时筛查已定植者72例,占68.57%;住ICU期间新增定植者33例,占31.43%。实施主动筛查前后ICU患者MDRO检出发病密度分别为28.56‰、1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及95%CI为2.08(1.582~2.743)]。结论ICU住院患者MDRO定植率较高,实施以主动筛查为基础的MDRO综合防控措施,可降低ICU MDRO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藏区某院新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首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患者相关环境污染及患者感染情况,分析传播风险。方法 从2021年11月15日检出的首例CRAB患者入住ICU开始至第60天期间,对入住ICU>48 h的所有患者进行CRAB主动筛查;在首例CRAB感染患者入住ICU第30天高频开展诊疗活动2 h后未消毒前、第60天消毒后未开展医疗活动前的环境分别采样,CRAB显色培养基培养。结果 主动筛查的13例患者中1例CRAB阳性,该病例于11月19日由三级医院ICU转入该院ICU,入住ICU第40天出现发热、吸痰需求增加并检出CRAB,药敏谱与首例病例相似,且安置于首例病例邻床。采样环境标本64份,CRAB阳性9份,阳性率14.06%,其中高频诊疗活动后洗手池、门把手、床栏等8个采样位点CRAB阳性,常规消毒后洗手池水槽检出CRAB。结论 在民族地区基层ICU CRAB防控工作中,对入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高风险患者入科即采取集束化防控措施是可行的;应重点关注洗手池、门把手、床栏等区域污染及洗手池水槽消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下呼吸道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与控制。方法对2013年10月27日—12月27日该院ICU5例XDRAB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传播途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5例患者痰标本和环境物体表面采样均分离出XDRAB,分离的菌株及其耐药谱基本一致,推断为同一病原体污染环境导致的XDRAB医院感染暴发。消毒前采集标本54份,26份阳性,ICU门把手、床单、电话等均检出XDRAB。通过调查,确定室内环境及仪器设备的污染、清洁消毒措施执行不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足等是造成此次XDRAB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针对感染环节,积极落实防控措施,之后多次采样均无XDRAB检出,亦无新发感染病例。结论 ICU内环境污染是此次XDRAB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下简称心外ICU)聚集性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事件,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ICU 2019年6月-7月检出CRE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给予控制措施,评价防控效果。结果该病区在2019年6-7月出现5例患者检出CRE共9株,其中4例患者为医院感染,1例患者为CRE定植,CRE医院感染例次率高于4-5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株CRE中8株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谱一致),1株为大肠埃细菌。CRE来源分析77.78%(7/9)来自于心外ICU本身。共采集标本60份,包括水池区域24份、A床床单元16份、B床床单元8份、C床床单元4份、护理移动掌上电脑(PAD)和标本传输物流系统各4份。共10个位点的标本检测出CRE,其中CRE显色平板培养出9株CRE,麦康凯平板培养出2株CRE。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结合针对性加强清洁消毒,复查未检测出CRE。控制后的5个月CRE检出及感染数量下降,效果显著。结论CRE显色平板结合麦康凯平板在CRE流行病学调查中可更有效且全面的培养出CRE,通过环境采样明确具体定植位点,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可高效去除CRE在环境中的定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主动筛查结果,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869例综合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主动筛查其出入ICU时MDROs阳性率,分析MDROs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4例患者入ICU时检出MDROs阳性率为41.89%,出ICU时增至500例检出MDROs阳性率为57.54%(P<0.01);细菌种类均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O)为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患者来源、导尿管的使用、入住非感染控制护士管理的床位为MDROs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DROs极易在ICU传播,住院时间、患者来源、导尿管的使用、入住非感染控制护士管理的床位与MDROs定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9年6月19日-7月10日某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后检出CRKP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例检出CRKP病例中,5例为医院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为定植。共采集177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吊塔和洁地巾)检出CRKP,其余标本均未检出。采取控制措施后,至2019年7月底PICU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通过P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有效控制CRKP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NGS及传统病原学培养方法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3年6月8—22日5例检出CRAB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微生物采样及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mNGS结果回报所需时间短于培养所需时间[(3.92±1.05)d VS (6.24±0.25)d,P<0.001]。5例患者的标本培养分离出CRAB,mNGS检测结果显示均检出OXA-23耐药基因,经专家综合判断4例患者为医院感染,1例患者为标本污染。依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的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此事件考虑为医院感染暴发。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暴发时环境中CRAB检出率为51.30%(59/115),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手与呼吸机表面,实施多学科联合感染控制措施后,医生手卫生依从率及呼吸机消毒落实率分别由40.83%(49/120)、33.33%(16/48)提高至82.61%(95/115)、83.33%(30/36)。患者预后良好,后续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的传播方式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3例不同部位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环境采样结果,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分别为盆腔气性坏疽、肝脓肿、血流感染,1例在在负压层流手术间和负压层流病房的回风口(栅栏+过滤网)培养出产气荚膜梭菌生长,余2例环境卫生学结果正常。结论 针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需严格执行环境清洁消毒与隔离,气性坏疽患者感染部位产气荚膜梭菌可远距离播散、污染环境,推荐采用独立非层流的感染手术间,其他部位感染者可实施单间、同病种隔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的同源性,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12月某三甲医院ICU患者、环境中连续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耐药表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10株CRKP菌株,其中9株分离自5例患者的临床感染标本,1株分离自气压治疗仪面板。10株菌均携带产KPC酶基因;MLST分型均为ST11型;共有5种PFGE带型,其中5株带型完全一致,为流行菌株,1株菌株与流行菌株带型仅相差1条条带,其余4株菌带型相近,但与流行株带型差异较大。气压治疗仪面板分离的1株CRKP菌株与患者来源的4株CRKP菌株耐药表型、PFGE型别及ST型别完全一致,考虑为仪器共用造成的医院感染。分离自同一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引流液、血标本的CRKP菌株PFGE带型完全一致,推测CRKP可能通过腹腔感染入血。结论 PFGE和MLST对明确医院感染细菌传播路径,个体细菌感染路径以及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从切断感染途径方面入手指导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指标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上的应用。方法 搜集2018年4-1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出院患者医院感染信息及DRG分组、病例组合指数(CMI)等DRGs相关指标,通过CMI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调整前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确定各ICU发生医院感染人数较多的DRG组,有针对性地提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CMI调整前,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38.78%),新生儿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5.14%),经CMI调整后,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12.37%),急诊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2.11%)。各ICU发生医院感染出院患者居前三位的DRGs组共14个,占全部DRGs的7.37%;而14个DRGs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共198例,占全部医院感染患者的57.89%。结论 DRGs指标体系有助于不同类别或医院间感染发病率的比较分析,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暴发原因, 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21年6—7月某院神经内科ICU检出CRKP的患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并采取控制措施, 评价防控效果。 结果 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7例, 罹患率为12.28%(7/57), 与2019、2020年同期罹患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 手标本CRKP检出率为6.67%(1/15), 为1名保洁员手; 环境物体表面CRKP检出率为5.45%(3/55), 分别为19床床头柜、19床输液泵、1号床手持电脑(PDA)。在采取集中隔离CRKP感染患者, 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病区清洁与消毒, 加强手卫生监管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后, 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此次可判定为一起CRKP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推测CRKP感染患者未采取集中隔离措施、环境消毒不彻底及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此次暴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感染暴发, 调查原因, 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是控制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咽拭子联合肛拭子作为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入院筛查的有效性,为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地区某院2022年8月1日—12月31日入住ICU 24 h内进行咽拭子联合肛拭子MDRO入院筛查的患者作为试验组,2021年8月1日—12月31日入住ICU 24 h内进行咽拭子MDRO入院筛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DRO的入院筛查阳性率、医院感染情况、菌株种类,以及试验组MDRO联合入院筛查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共纳入91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42例,对照组475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MDRO入院筛查阳性率分别为7.40%、3.37%,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71%、5.68%,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消化系统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68%、2.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咽拭子联合肛拭子的入院筛查方式对预测患者MDRO医院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P<0.01,95%CI:0.802~0.993);试验组咽拭子联合肛拭子MDRO入院筛查灵敏度为7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为AB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18年8月某三甲医院综合ICU微生物学培养标本中检出AB患者的临床资料,就AB检出情况、药敏结果,以及AB下呼吸道定植、感染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AB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抗AB感染治疗(治疗组)与未采取抗AB感染治疗(对照组)的疗效。结果 共检出AB 106株,定植占51.89%(55株),医院感染占43.40%(46株),检出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92.45%(98株)。AB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30%,对多粘菌素及替加环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6.23%、66.98%。下呼吸道AB定植和感染患者痰涂片白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痰培养生长状况、肺炎症状体征、感染指标及肺部影像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7例下呼吸道AB感染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81.8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ICU AB主要来自下呼吸道,多为定植菌,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仅对多粘菌素及替加环素较敏感。下呼吸道AB痰涂片、痰培养生长状况、肺炎症状体征、感染指标及肺部影像学有助于判断感染或定植,其感染患者中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并不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一起护理带状疱疹患者所致医务人员水痘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省烟台市某三级医院2018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内临床诊断为水痘的医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原因。结果 2018年12月17—19日,该院ICU共报告4名医务人员罹患水痘,其中有3名护士、1名护工,潜伏期内均看护过2床的带状疱疹患者,且距发病最长潜伏期内未接触过其他水痘和(或)发热出疹病例,判断为一起护理带状疱疹引起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过积极采取隔离、接种疫苗、培训等措施,处置及时,未出现后续病例。结论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水痘的传染源不容忽视,治疗护理时严格执行空气隔离、接触隔离、标准预防等措施,可有效防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成人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定植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 为CRE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8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6月CRE肠道定植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相关文献, 应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 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结果的稳定性, 采用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 其中英文11篇, 中文5篇, 总样本量2 1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成人肠道CRE定植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3.1%(95%CI: 14.8%~32.5%)。以不同研究设计类型、发表年份, 以及研究调查的地域、科室和感染部位分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 亚组间的合并效应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RE定植发展为医院感染中,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占比96.0%(95%CI: 86.8%~100%), 定植病例中血流感染发病率为18.2%(95%CI: 10.3%~27.6%)。CRE定植病例30天病死率为32.6%(95%CI: 20.5%~45.9%), CRE感染病例30天病死率为36.9%(95%CI: 16.0%~60.2%)。 结论 近年来CRE定植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 需对高危科室进行主动筛查和重点干预, 以降低CRE定植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