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CHF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选取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检测GDF-15及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随访2年,记录观察组随访期间发生的心力衰竭相关不良事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CHF的诊断价值及CHF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29.3(1250.1,2200.3)ng/L vs 839.7(725.0,880.5)ng/L,P0.05];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与NT-proBN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r=0.682,0.326,P0.05)。血清GDF-15和NT-proBNP诊断CH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23和0.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者联合AUC为0.829,两者联合优于GDF-15或NT-proBNP单一指标(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0%,两者联合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GDF-15水平对CHF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与NT-proBNP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9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GDF-15浓度,根据GDF-15中位数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的中期生存率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生存率评估采用生存分析法。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F-15浓度对ACS患者的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CS患者GDF-15浓度为921.56±462.20 ng/L,共随访患者95例,平均随访时间33.76±6.29月,死亡4例。生存分析提示GDF-15高浓度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GDF-15低浓度组(P=0.039)。GDF-15评估ACS患者中期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SE=0.074,P=0.017,95%CI0.708~0.998),而GDF-15在预测ACS患者中期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SE=0.068,P=0.000,95%CI 0.672~0.938)。结论 GDF-15可反映ACS患者的中期预后,作为一个有潜力的新标志物,能更好地帮助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转化因子-15(GDF-15)在心衰中的预后价值,并与NT-proBNP比较。方法测定102例住院心衰患者的GDF-15和NT-proBNP血浆浓度。平均随访16.6个月。临床终点为心源性死亡、心脏移植和心衰再住院。结果心源性事件组的GDF-15[1588.86(1146.12,2719.01)pg/ml]较非心源性事件组[1125.81(780.40,1841.13)pg/ml]明显升高(P0.01)。GDF-15的判断心源性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2(95%CI:0.518-0.765;P0.05);NT-proBNP为0.778(95%CI:0.676-0.879;P0.01),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Z=1.667,P=0.095)。GDF-15取1135.44pg/ml时,为划分心源性事件的最佳阈值点。单因素COX模型分析,Log GDF-15、LogNT-proBNP均为心源性事件的预测因子(P均0.05)。但多元回归分析,仅LogNT-proBNP[B(SE):1.804(0.452),P=0.000]是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GDF-15有判断心源性事件的价值,与NT-proBNP无统计差异,但GDF-15不能独立于NT-proBNP判断心源性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21岁,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缺血性(心肌梗死后至少40 d以上)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情况分为两组,一组为eGFR<60 ml.min-1.1.73 m-2(CKD组),另一组为eGFR≥60 ml.min-1.1.73 m-2(对照组),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共筛选242例患者,除外41例不符合入选标准者,对201例进行随访,14例(7%)失访,经过2~41个月[平均(20±9)个月]的随访,共36例(19%)发生全因死亡,包括CKD组21例(30%)和对照组15例(13%)(P=0.003)。结论 CKD增加CHF患者死亡率。合并CKD的CHF患者,积极处理CHF的同时应高度重视CKD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肾功能评价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远期生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54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周期为730 d,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将546例患者分为两组:非终点事件组337例(69.0%)和终点事件组169例(31.0%)。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对CHF全因死亡的预测能力;选择各指标的最佳切点值进行分组,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各组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肾功能指标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CHF患者546例,其中资料完整者392例,未完成随访者154例。eGFR、SCr和BU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1、0.633和0.706,最佳切点值分别为58.61 ml/(min·1.73 m2)、113.75μmol/L和7.41 mmol/L。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GFR降低组、SCr升高组和BUN升高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更高(P0.001)。校正年龄、性别、心功能等因素后,BUN是CHF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43,95%CI:1.007~1.082,P0.001)。结论 eGFR、SCr和BUN对CHF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中BUN是CHF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215例院内死亡CHF患者为院内死亡组,根据1:1配比,选取同时期没有发生院内死亡的CHF患者为存活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Pearson或点二列相关系数分析PTA与CHF患者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CHF患者院内死亡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CHF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院内死亡组PTA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Pearson或点二列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TA与性别、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血红蛋白(Hb)、脑钠肽(BNP)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结果显示,Alb(OR=1.091,95%CI=1.037~1.147)、Hb(OR=0.883,95%CI=0.850~0.918)、PTA(OR=1.072,95%CI=1.022~1.288)降低和BNP(OR=1.005,95%CI=1.002~1.007)升高为CHF患者院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PTA预测CHF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0.828、85.12%、72.56%、76.28%。结论 院内死亡CHF患者PTA明显降低,为院内死亡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院内死亡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中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长期预后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120例,根据3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40例,生存组8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慢性心衰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更高,心率、肌酐、钠尿肽水平更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钠尿肽、BMI、肌酐是慢性心衰患者随访3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钠尿肽、BMI、肌酐对慢性心衰随访36个月全因死亡事件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95%CI:0.703~0.885,P<0.01)、0.674(95%CI:0.574~0.774,P<0.01)、0.792(95%CI:0.704~0.879,P<0.01),钠尿肽+BMI+肌酐三者联合的AUC为0.899(95%CI:0.845~0....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GDF-15血浆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并探讨GDF-15与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CHF患者115例,对照36例。CHF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衰组(n=69)和非缺血性心衰组(n=46),按左室射血分数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n=31)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组(n=81)。ELISA检测血浆GDF-15水平。结果 CHF组血浆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的加重而增加。GDF-15水平与NYHA分级(r=0.638,P=0.00),LA(r=0.250,P=0.002)、LV(r=0.295,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r=-0.233,P=0.004)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有NYHA分级(标化的相关系数B=0.616,P=0.000)、年龄(标化的相关系数B=0.173,P=0.013)和CREA(标化的相关系数B=-0.140,P=0.046)与GDF-15独立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表明:GDF-15与BNP均司用于诊断慢性心衰,但GDF-15与BNP比较,其在诊断心衰各亚组(缺血性、非缺血性、收缩性和舒张性)的价值无统计学差别。联合GDF-15和BNP两种指标后与单独BNP比较,发现仅在收缩性心衰诊断中有统计学差别(P=0.046)。结论 CHF患者血浆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NYHA分级严重程度相关。GDF-15是良好心衰标志物,GDF-15与BNP均可用于诊断慢性心衰。其升高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多次入院血压变异性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发生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患者, 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多次入院血压变异性指标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 包括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及血压变异系数。结果共纳入1 006例心衰患者, 平均年龄(69.3±13.5)岁, 其中411例(40.8%)为女性, 670例(66.6%)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随访1.54年(中位数)后, 全因死亡发生率为47.0%。在所有心衰患者中, 校正混杂因素后, 多次住院的入院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 全因死亡风险可分别增加10%和11%(收缩压标准差:HR:1.10, 95%CI:1.01~1.21, P=0.029;收缩压变异系数:HR:1.11, 95%CI:1.02~1.21, P=0.017);多次住院的入院舒张压平均值每增加1个标准差, 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5%(HR:0.75, 95%CI:0.65~0.87, P<0.001)。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中, 不论是否校正混杂因素, 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月普宁华侨医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43例,根据有无MAU分为非MAU组89例和MAU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老年CHF患者MAU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Gal-3水平对老年CHF患者MAU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缺血性心肌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体质指数、收缩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者所占比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所占比例、使用利尿剂者所占比例、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者所占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Gal-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Gal-3水平是老年CHF患者MAU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5,95%CI(1.07,2.86),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Gal-3水平预测老年CHF患者MAU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最佳截断值为13.1μg/L,灵敏度为49.3%,特异度为92.3%。结论血浆Gal-3水平是老年CHF患者MAU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老年CHF患者MAU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不同实验室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出院后2年的全因死亡情况并分为生存组69例、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进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实验室指标对CHF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Ⅳ级比例及入院当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高于生存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NLR、CRP/Alb、Hcy是CHF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OR(95%CI)=2.922(1.327~6.430)、313.403(2.452~40 051.011)、1.395(1.073~1.812),P <0.05];经ROC曲线分析,NLR、CRP/Alb、Hc...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对射血分数(EF)保留型及中间型心力衰竭(HFpEF和HFmrEF)患者易损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51例,其中射血分数保留型(HFpEF)85人,射血分数中间型(HFmrEF)66人;选取同期住院非心力衰竭患者15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因素,对心力衰竭组患者随访结果作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评价血清白蛋白对易损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心力衰竭患者(t=-6.431,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OR值为0.162(95%CI 0.098~0.268,P0.001),提示血清白蛋白是HFpEF和HFmrEF患者的保护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与HFpEF和HFmrEF患者易损期的预后有关,其中单因素COX分析HR=0.351,95%CI(0.188~0.655),P=0.001,多因素COX分析HR=0.439, 95%CI(0.225~0.858),P=0.016,均有统计学意义,低白蛋白组和高白蛋白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11.881,P=0.001)。结论血清白蛋白可能是HFpEF和HFmrEF患者的保护因素,血清白蛋白越低,易损期的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心力衰竭类型对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肾脏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肾功能不全[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 60 ml·min-1·(1.73 m2)-1]合并心力衰竭随访时间≥ 2年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组(LVEF < 40%)、射血分数轻度减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组(40% ≤ LVEF < 50%)及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组(LVEF ≥ 50%)。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CHF患者115例,以患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55例,存活组60例。另选同期住院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CHF患者67例为对照组,以便建立logEPO和血红蛋白(Hb)的回归方程。对CHF患者进行全因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的随访观察,测定血EPO,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高龄患者多、心功能(NYHA)Ⅱ级比例低、Hb降低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升高(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贫血的CHF患者病死率增高(RR=2.50,95%CI:1.38~4.54,P=0.002)。ROC曲线评估EPO和BNP预测CHF患者死亡的最佳界值分别为44.4 U/L和752 ug/L(P=0.036,=0.000)。年龄、Hb、BNP和NYHA对CHF患者全因死亡有独立预测价值;而男性、BNP和Hb水平对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有独立预测价值。贫血的CHF患者EPO是独立于Hb的全因死亡的强预测指标(RR=2.86,95%CI:1.18~6.94,P=0.020)。结论贫血是CHF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EPO是贫血C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ility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 ST2)对不同类型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符合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标准的患者177例。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把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型HF(HF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组(LVEF 40%) 47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型HF(HF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 EF)组(40%≤LVEF≤49%) 49例、射血分数保留型HF(HF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组(LVEF≥50%) 81例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 ST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计算不良事件最佳辅助诊断切点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校正混杂因素分析s ST2水平对1年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三组间性别、糖尿病患病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LVEF、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螺内酯用药史、s ST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F-mrEF组s ST2水平显著高于HF-pEF组(P 0. 05),HF-rEF组s ST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95%CI):2. 23(1. 37~2. 54)]、SBP[OR(95%CI):1. 38(1. 19~1. 60)]、DBP[OR(95%CI):1. 41(1. 27~1. 57)]、糖尿病[OR(95%CI):1. 41(1. 26~2. 13)]、高s ST2[OR(95%CI):1. 14(1. 07~2. 65)]可增加CHF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结论 s ST2可以是不同类型CHF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一般s ST2水平越高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包积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的影响。方法:以683例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进行半定量分析。对其中118例心包积液患者和472例无心包积液患者进行随访,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心包积液对心力衰竭的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病例中,40例失访,226例死亡。肾小球滤过率[OR=1.013,95%CI(1.005,1.026),P=0.02],收缩压[OR=1.02,95%CI(1.00,1.03),P=0.015],左室射血分数[OR=1.08,95%CI(1.04,1.12),P0.001]和糖尿病[OR=2.53,95%CI(0.99,6.44),P0.001],为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心力衰竭生存率随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而增加,与是否存在心包积液无关。结论:心包积液存在不增加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入选126例CHF患者,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随访住院期间、30天和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即心血管病死亡、新发心衰/心衰恶化再入院).结果随BNP水平分级递增,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数(LVIDdI)明显增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减低,各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通过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BNP是独立于年龄、LVMI、LVIDdI、LVEF等危险因素的CHF预后因素,可预测30天和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r分别为0.769,0.831,P<0.01).BNP预测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78~0.924,P<0.01).结论 BNP水平与CHF患者左室重构有一定相关性,能很好地对C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CHF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出血评分联合应用对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出血的预测效能。方法 225例CAD患者按照PCI治疗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31例)和未出血组(194例),比较两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及出血评分(HAS-BLED出血评分和CRUSADE出血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AD患者PCI治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DF-15、HAS-BLED出血评分、CRUSADE出血评分单独及联合对CAD患者PCI治疗后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女性比例、血清GDF-15水平、HASB-LED出血评分、CRUSADE出血评分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DF-15水平[OR(95%CI)=13.408(3.130~57.442),P=0.000]、HAS-BLED出血评分[OR(95%CI)=2.394(1.313~4.364),P=0.004]、CRUSADE出血评分[OR(95%CI)=1.065(1.010~...  相似文献   

19.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寻找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分析CHF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6例作为CHF组,另选取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CHF患者分为A组(发生心血管事件,n=36)和B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n=60)。比较对照组与CHF组受试者、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CHF患者血清sST2、MMP-2及MMP-9水平,并比较A组及B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红蛋白、血钠、肾小球滤过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sST2、MMP-2、MMP-9水平;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LVEF及血清NT-proBNP、sST2、MMP-2、MMP-9水平对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1)CHF组患者血清sST2、MMP-2及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NYHA分级Ⅲ、Ⅳ级CHF患者血清sST2、MMP-2及MMP-9水平高于NYHA分级Ⅱ级,NYHA分级Ⅳ级CHF患者血清sST2、MMP-2及MMP-9水平高于NYHA分级Ⅲ级(P0.05)。(3)随访期间CHF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5%(36/96);A组与B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率,心率,收缩压,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者所占比例,血红蛋白,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及LVEF低于B组,血清NT-proBNP、sST2、MMP-2及MMP-9水平高于B组(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OR=1.208,95%CI(1.043,1.399)〕及血清NT-proBNP〔OR=1.332,95%CI(1.087,1.634)〕、sST2〔OR=1.560,95%CI(1.059,2.300)〕、MMP-2〔OR=1.385,95%CI(1.037,1.852)〕及MMP-9〔OR=1.461,95%CI(1.208,1.767)〕水平是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5)ROC曲线显示,LVEF及血清NT-proBNP、sST2、MMP-2、MMP-9水平预测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8、0.671、0.819、0.760、0.782。结论 CHF患者血清sST2、MMP-2及MMP-9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有关,三者均是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且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预测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长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2-04-2016-05因急性心衰发作入住我院的患者279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定义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检测这些患者基线血样中GDF-15浓度,分析其对急性心衰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年内死亡组与生存组的GDF-15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1)。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692,最佳预测值为4 526.0ng/L,敏感性为53.1%,特异性为80.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GDF-154 526.0ng/L的高水平组全因死亡率明显升高(P0.001),约为低水平组的3倍。Cox比例风险回归(向前逐步)模型提示,GDF-15为急性心衰患者1年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HR:1.554,P=0.018)。结论:GDF-15用于评估急性心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