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胸壁筋膜平面阻滞(thoracic fascia plane block, TFPB)是一系列不同胸壁筋膜平面内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的总称, 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围手术期区域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文章主要介绍TFPB的解剖学基础, 总结几种常用TFPB的解剖定位、操作实施方法、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麻醉与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情况, 旨在为复合麻醉和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对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共88例,分为两组:选择性阻滞组46例,接受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传统阻滞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选择性阻滞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屈肘、屈腕肌力均明显优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膈肌麻痹程度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而主观满意率明显优于传统阻滞组(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可起到更好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可早期开展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辅助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上肢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辅助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地佐辛辅助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Ramsay镇静评分、术后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的氧饱和度均较稳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围术期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较稳定,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围术期血压、心率波动较大,差异显著(P0.05)。神经阻滞前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神经阻滞即刻、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手术结束时,实验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实验组术后VAS评分(1.6±0.5),对照组为(2.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在CCS集中于腋动脉外侧,位置关系固定,使用较少的局麻药即可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近年来,CCS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应用于患儿区域麻醉。患儿CCS臂丛神经解剖位置表浅,易于超声定位,但血管、神经、胸膜等结构距离较近,超声引导增加了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CCS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及超声定位、阻滞方法及药物用量、患儿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有赖于准确的神经定位、进针和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入,在超声或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有可能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2].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目前最先进的以超声技术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及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椎板后阻滞(retrolaminar block, RLB)是一种新颖的脊柱旁阻滞方法, 目前主要应用于胸部和脊柱手术的麻醉与镇痛。由于RLB操作既简单又安全, 有望代替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PVB)以满足围手术期的镇痛需求。超声引导下RLB不仅能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 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 还可以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文章通过对RLB的解剖基础、作用机制、超声定位方法、临床应用及其不足之处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再次阻滞在长时间上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行长时间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三组,每组30例,首次麻醉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再次麻醉时随机分为神经刺激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和全麻组。记录再次麻醉后、术毕、术后4小时和术后6小时的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再次麻醉后超声引导组、全麻组术中麻醉效果优于神经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小时超声引导组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全麻组和神经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并发症比较超声组和全麻组优于神经阻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再次阻滞在长时间上肢骨科手术中尤为适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骨科上肢手术中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臂丛神经的常见阻滞入路包括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和腋路,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深入,超声引导正逐渐成为以上各位点臂丛神经阻滞的标准技术~([1])。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阻滞就是一种新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阻滞位点在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不同于传统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2])。本研究对该新入路的局部解剖进行了复习,对阻滞方法进行了实践和总结,并对其麻醉效果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与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和超声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成功率、麻醉操作时间、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各臂丛神经的起效时间.结果 对照组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起效时间较观察组短(P<0.05).对照组有5例Homer's综合征,1例误入血管.结论 超声引导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均是可行有效的区域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上肢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将40例行上肢手术的婴幼儿分为2组,各20例。A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围手术期患儿的HR、MAP、ETCO_2、SpO_2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组呼吸、循环功能较B组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患者苏醒较B组快而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镇痛完善,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的穿刺针导引器,并在体外和临床上验证其效果。方法自制一个穿刺针导引器,其主要部分是一个双层的扇形不锈钢薄片。选择80例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自由手组和导引组,每组40人。由四位麻醉医师实施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入路),每位医师完成20例,10例用自由手技术,10例用穿刺针导引器引导技术。记录穿刺针的主观可视性、阻滞完成时间、临床效果以及麻醉医师和患者对臂丛神经阻滞的满意度。结果导引组的针的主观可视性显著优于自由手组(P<0.05);导引组的阻滞完成时间明显短于自由手组(P<0.01);麻醉医师使用导引技术的满意度高于使用自由手技术(P<0.05)。结论使用穿刺针引导技术更容易完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前臂手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为一种盲探式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对于肥胖患者解剖定位难度较高,且盲探操作易损伤神经和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在可视条件下能否提高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相对于传统盲探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优越性和实践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20例(超声引导组),同时选择同期采用盲探异感法臂丛神经阻滞(盲探臂丛阻滞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各生理指标、生命体征变化、神经阻滞效应和并发症。结果 超声引导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成功率均优于盲探臂丛阻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盲探臂丛阻滞组的并发症高于超声引导组,但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有助于使麻药准确注入至最佳位置,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唇腭裂在小儿先天性疾病中占很高比列,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对喂养和伤口愈合有很大影响. 内容 总结分析颌面部神经阻滞对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镇痛、术后苏醒、颌面部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以及对术后应用镇痛药物各方面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颌面部神经阻滞镇痛方式、应用药物研究现状的总结归纳,探讨颌面部神经阻滞用于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为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镇痛提供有效的依据,完善小儿镇痛. 趋向 颌面部神经阻滞是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较为理想的一种镇痛方式,超声的引进使小儿术后镇痛得到进一步完善.但目前仍缺乏一种绝对满意、安全的颌面部神经阻滞方法,相关内容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刺激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由于是盲探式操作,临床上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也时有发生。本研究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在60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使用效果,旨在提高上肢手术的麻醉技术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上肢手术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且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的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注药20分钟后神经阻滞效果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囊周神经(PENG)阻滞是一种新型的神经阻滞区域麻醉方法。它最早在髋关节手术麻醉和围术期镇痛方面应用,现在已逐渐应用于下肢截肢手术、大隐静脉曲张结扎剥离术以及大腿内侧肿物切除术等下肢手术。由于PENG阻滞能操作简单且几乎完善地将闭孔神经阻滞,产生良好的围术期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需求和相关不良反应,且不影响下肢肌力,使得近几年国内外不少专家对其研究热度日益高涨。该文针对PENG阻滞的解剖基础、B超引导下麻醉技术分析及其应用于下肢手术中的效果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上肢神经阻滞和静脉局部麻醉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实践中,尽管臂丛神经阻滞可采用多种人路以满足上肢区域麻醉的需要,但有时仍需应用一些不常见的技术,如选择性上肢神经阻滞和静脉局部麻醉(IVRA),来阻滞非源自臂丛的神经或弥补臂丛神经阻滞不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上肢手术患者62例,接受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1:1混合液。给药后30min内测定各末梢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统计阻滞完善率,评价术中麻醉效果,记录麻醉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局麻药用量为(26.7±3.9)ml。桡神经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P<0.01)。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完善率高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麻醉总有效率为93.5%(58例),持续时间为(7.8±1.9)h。结论实时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临床麻醉中臂丛神经阻滞有肌间沟、锁骨上、腋路3种入路,锁骨上法适用于肘部、前臂和手的手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前臂和手的手术,对肘部效果不确定,对肩部手术不适用,只有肌间沟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最广,麻醉范围遍及肩及整个上肢。近年来,笔者在麻醉过程中据手术部位不同,用异感定位法来确定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范围,效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