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等微创技术相继被应用到乳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利用低温冷冻肿瘤组织的技术,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其具备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文章介绍了冷冻消融系统的组成与作用机制、引导方式、适用禁忌和治疗优势,同时对冷冻消融在小乳腺癌、进展期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乳腺恶性肿瘤治疗及联合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基于能量治疗的肿瘤消融技术应用愈加广泛。其中,冷冻消融技术是通过对探针的快速冷却,有效破坏肿瘤组织。然而,留在原位的肿瘤碎片还会释放出大量抗原,激活免疫细胞,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因冷冻消融参数条件设置的不同,会影响所触发的免疫反应,且因诱发产生的免疫反应的强度和可持续性不足,难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瘤的生长。综述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机制,包括直接细胞损伤、血管损伤和免疫调节,其中免疫调节对肿瘤治疗的良好预后产生重要影响;阐述影响免疫调节效果的冷冻消融因素,探寻冷冻消融治疗后产生免疫反应的最佳条件;概述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并且探讨联合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各级支气管及伴随结构的病理变化,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对各级支气管及伴随血管、淋巴管、神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将10只健康家猪分为2组,进行经皮穿刺正常肺组织氩氦刀冷冻消融,分别于消融后3 d(A组)、28 d(B组)各宰杀5只,观察冷冻消融后各级支气管和伴随血管、淋巴管、神经的病理表现.结果表明:(1)随着支气管腔的变小,冷冻对支气管的损伤加重;对主支气管、二级支气管的损伤较轻;主支气管、二级支气管消融后28 d恢复较好.(2)氩氦冷冻消融对大血管无明显影响,可致小血管损伤.(3)氩氦刀冷冻消融对于淋巴管、神经有损伤,且神经损伤在28 d时未完全恢复.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对主支气管、二级支气管及大血管影响较小,是一种可以耐受、安全的肺部肿瘤微创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临床上除了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常规治疗之外,肿瘤微创消融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青睐,它以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身体损伤小等优点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之一,尤其以微波、射频、冷冻消融为主的温度消融已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对组织无选择性,导致肿瘤靠近大血管、胆管、尿道、神经等重要组织时成为消融禁区,随着临床研究发展,开始应用新的非热消融肿瘤技术——不可逆电穿孔(IRE)。本文在简要阐述不可逆电穿孔的发展历程后,主要从不可逆电穿孔原理装置、动物实验、临床应用以及与其他温度消融疗效的比较,得出不可逆电穿孔在临床消融肿瘤中的不可或缺性,最后分析不可逆电穿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将冷冻球囊导管应用于心房颤动消融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并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技术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而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消融的基石。综合国内外的临床研究,文章介绍了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基本原理、治疗过程,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了第一、二、三代冷冻球囊导管临床性能。最后,对冷冻球囊导管在心房颤动治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该研究旨在探讨射频消融在大尺寸肿瘤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以提高射频消融技术在临床治疗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基于射频消融的原理,分析“降滚”现象对大尺寸肿瘤完全消融的限制,并探讨大血管散热引 起的消融不完全问题,从而引出在射频消融中应用数学建模仿真来判断消融损伤程度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该研究基于相关 研究现状,强调数学建模仿真在射频消融中的作用,即术前模拟以预测消融效果,指导临床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创新之处 该研究总结了优化消融器械设计、模拟仿真等措施以改进治疗效果,并展望了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方向,如引入 肿瘤联合治疗和智能化技术,以提高射频消融的精准性和完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围术期并发症,并分析房颤早期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2~70岁,平均年龄60.5岁。行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分析围术期发生的并发症。随访冷冻球囊消融术后早期(3个月内)房颤复发的情况,并分析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2例(6.7%),1例于左上肺静脉冷冻复温后发生,1例于左下肺静脉冷冻复温后发生。无心包积液、膈神经麻痹等事件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7例(23.3%)患者在术后早期复发房颤,研究显示左心房内径是房颤患者行冷冻球囊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高,围术期及近期随访安全性良好。左心房内径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超声相关的消融治疗包括超声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消融术(射频和微波热消融、冷冻消融、酒精消融等)和超声波直接作用的无创消融治疗术(高强度聚焦超声、超声空化消融术等)。近年来,以超声热学效应为主要治疗机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作为一种无创性消融术发展迅速,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3]。超声空化效应最初被认为是难以控制的不利因素,现逐渐演变为超声治疗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超声空化消融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利用超声作用于机体内在的微气泡(内源性)或输入的微泡(外源性)发生强烈的空化效应,毁损机体组织、血管从而实现了直接消融治疗的目的,与HIFU不同的是,超声热效应在其治疗中的作用很小或可忽略。目前,应用超声空化效应进行消融治疗主要为组织毁损术和血管毁损术,动物实验显示在肿瘤治疗、溶解血栓、创伤止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4-10]。本文对超声空化消融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各级支气管及伴随结构的病理变化,探讨微波消融对各级支气管及伴随血管、淋巴管、神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只健康家猪分为2组,进行经皮穿刺正常肺组织微波消融,分别于消融后3d(A组)、28d(B组)各宰杀5只,观察微波消融后消融损伤区形态及各级支气管和伴随血管、淋巴管、神经的病理表现。结果①随着支气管腔的变小,微波对支气管的损伤加重;对主支气管、二级支气管的损伤较轻,各级支气管消融后28d呈恢复表现。②微波消融对于肺组织中的大血管有轻度损伤,对小血管损伤较重。③微波消融对于淋巴管、神经均有损伤,且神经损伤未恢复正常。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肺部肿瘤是一种可以耐受且对大支气管、大血管影响轻微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据KaufmanCS〔AmJSurg ,2 0 0 2 ,184 (5 ) :394 - 4 0 0〕报道 ,对乳腺纤维腺瘤可用冷冻消融治疗。用 2 .4mm冷冻针治疗直径大于 4cm良性纤维腺瘤。在超声引导下放置冷冻针。按纤维腺瘤大小设计治疗方案 ,用 2次冷冻周期和解冻。施术时对皮肤表面的温度、针温度、冰球大小和患者舒适度严密观察。随访 12个月 ,做超声和平片。5 0例经活检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 ,在局麻下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直径在 7~ 4 2mm(平均 2 1mm)。病灶冷冻完全。术后暂时反应是局部组织肿胀和瘀癍。术后患者轻度不适 ,很少需用退热净或布…  相似文献   

11.
热消融技术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影像导航是热消融治疗精确定位的必要保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肿瘤热消融治疗中影像导航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多模态影像配准与融合技术、电磁/光学跟踪技术、导航系统和消融机器人技术.多模态影像配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精度高、鲁棒性好、速度快、全自动的非刚性配准,而定位精度更高、作用范围更广的电磁跟踪将是肿瘤热消融影像导航中跟踪系统的发展方向.商业化电磁/光学跟踪系统和导航系统主要为国外厂商垄断,国内需加大研究力度,争取自主研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国内对消融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已具备一定基础,下一步需提高精度和安全性,争取早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影响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使用微波消融治疗的大肝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效果以及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使用微波消融治疗后,肿瘤完全消融率为78.3%。结论对于大肝癌患者而言,使用微波消融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肿瘤具体位置、直径、甲胎蛋白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肝癌患者使用微波消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肿瘤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实现了精准地将非常高剂量的射线传递到肿瘤局部,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降到最低。SABR除了对肿瘤的直接杀伤作用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SABR的作用相当于原位疫苗接种的效果,导致受照射局部肿瘤释放大量肿瘤相关抗原和损伤相关模式分子等,促进了机体抗肿瘤T细胞反应,使肿瘤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增加,并可能诱发抗肿瘤的远端效应。然而,肿瘤周围微环境通常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单独SABR的免疫调节作用很难奏效,因此,在SABR的同时引入免疫调节剂的联合治疗方案非常具有说服力。免疫调节剂可解除肿瘤周围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与SABR发挥协同作用,这种协同关系已在实验室模型中得到广泛证实,目前多项早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在临床和技术上都面临重要的挑战。传统开放式手术对肛门损伤严重,容易导致肛门狭窄、缺损畸形、大便失禁等后遗症,给患者的身体、心理及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该文介绍了肛瘘微创治疗的方法及相关医疗器械,从技术角度对现有的微创肛瘘治疗方法进行了分类,主要介绍了内镜肛瘘治疗技术、可吸收生物支架技术及激光消融技术在肛瘘微创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可以为肛瘘的微创治疗及相关医疗器械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左心房行肺静脉隔离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脉冲电场消融(PFA)是一种采用高电压短持续时间的脉冲电场,以不可逆电穿孔机制对组织造成损伤的新消融技术。针对PFA在房颤治疗领域的应用,首先介绍了PFA的原理,然后根据临床实验的结果,阐述了PFA的优势,如:非热效应;在实现心肌组织有效损伤的同时,降低对心肌邻近组织(如肺静脉、食道、膈神经、血管等)的损伤风险;消融速度快;低接触依赖性等。介绍目前主流的PFA系统及临床应用,以及这些系统对应的消融导管的特点。最后,针对目前PFA应用于房颤治疗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展望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肿瘤性疾病。手术一直是传统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多数病人发现该病后均属中、晚期,无手术指征,仅有10%~20%的患者可以接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肝癌的治疗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射频消融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肿瘤局部间质消融方法,其机理是在超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过程中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保护措施及其解剖基础。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行1射频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52例,观察术后结节大小、血流信号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术后超声随访结节的体积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缩小(P<0.05)。结论 加强隔离带技术可以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降低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8.
影像引导下的肿瘤消融具有靶向、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因此日益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认可和欢迎。影像引导技术是肿瘤消融成功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影像引导技术有传统超声、CT、MRI等,传统超声简便、廉价、无放射辐射,能实现实时监测。CT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好,可以显示病变周围的结构关系。MRI软组织分辨能力好,空间分辨率高,对温度变化敏感。另外,一些新的成像技术如弹性成像和影像融合技术等近几年也开始展开研究。本文就上述影像引导肿瘤消融技术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治疗盆腔转移性肿瘤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冷冻消融术在盆腔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术中直视下或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消融。结果表明30例中术后CT显示25例瘤体未完全冷冻灭活,5例完全冷冻灭活,随访最短4月,最长39月。1年生存率80%(24/30),3年生存率13.3%(4/30)。其中5例完全性冷冻者,1年生存率100%(5/5),3年生存率80%(4/5);不完全性冷冻者最长生存22月。完全性冷冻者术后经CT增强扫描,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区为一低密度区和无血管区,1月后肿瘤坏死区逐渐吸收缩小,5~6月后完全吸收形成纤维化疤痕点。不完全性冷冻25例中冷冻范围达70%以上者19例,冷冻范围达50%左右者6例。术后发热反应3~10天,为肿瘤吸收热;会阴部皮肤冻伤1例,臀部化脓2例。骶尾部转移瘤冷冻后一过性大小便失禁2例。难治性盆腔转移瘤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消融手段,若能完全冷冻灭活局限性肿瘤组织可显著提高生存率。不完全性冷冻范围大于70%以上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推广经皮激光消融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该文介绍了经皮激光消融技术,分析了国内外经皮激光消融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与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医用激光的分类及其生物学效应以及经皮激光技术在肿瘤消融上的应用,在肿瘤消融上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经皮激光肿瘤消融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