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电纺丝素纳米纤维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纳米纤维,建立SD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静电纺丝素纳米纤维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创面予以静电纺丝素纳米纤维敷料覆盖,对照组创面以无菌纱布覆盖.观察大鼠烫伤创面大体愈合情况,苏木精-...  相似文献   

2.
高文婷 《浙江实用医学》2023,(4):271-277+292
目的 探讨萝卜硫素对糖尿病小鼠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只C57BL/6小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萝卜硫素组(0.95g/kg)、贝复济组(0.8g/kg),每组再设置7天和14天,共8组,每组各6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小鼠在高糖高脂饲养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所有组别小鼠背部两侧进行直径约8mm圆形皮肤创伤,构建糖尿病溃疡小鼠创面模型。qRT-PCR法检测小鼠创面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0与抗氧化应激因子SOD、CAT、HO-1 mRN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CD3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炎症通路蛋白NF-кB、氧化应激通路蛋白Nrf 2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萝卜硫素对HaCaT细胞迁移的影响;CCK-8法检测萝卜硫素对HaCaT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萝卜硫素组和贝复济组糖尿病溃疡小鼠创面愈合速率增加(P<0.05),显著下调TNF-α、IL-6水平(P<0.05),上调IL-10、SOD、CAT、HO-1m RNA水平(P<0.05),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负载不同配比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纳米微球的脱细胞人工真皮,用于裸鼠皮肤缺损的修复,探索PDGF-BB和IGF-1联合用于创面修复的最佳配比。方法 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被不同配比的PDGF-BB和IGF-1制成纳米缓释微球,并使纳米微球结合于脱细胞人工真皮。将负载纳米微球的脱细胞人工真皮移植至裸鼠创面动物模型中,通过记录创面愈合速度和愈合时间,检测局部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白介素-2(IL-2)的蛋白表达,观察PDGF-BB和IGF-1不同质量配比(1∶4、1∶2、1∶1、2∶1、4∶1)组(n=5)的纳米微球脱细胞人工真皮对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作用效果,另设空白对照组。结果 当纳米微球脱细胞人工真皮负载PDGF-BB和IGF-1的质量配比为2∶1时,小鼠皮肤修复创面愈合速度较其他配比组及空白对照组更快(P<0.05),愈合时间更短(P<0.05),局部组织中α-SMA和IL-2蛋白表达量更高(P<0.05)。结论 脱细胞人工真皮结合含PDGF-BB和IGF-1的纳米微球用于创面修复时,PDGF-BB和IGF-1的最佳配比为2∶1。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89-92+96
目的 探讨纳米银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炎性因子及EGF、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烧伤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结果 ①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在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IL-1β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患者EGF、VEGF表达水平在治疗后第1、7、14天呈上升趋势,在第14天达到峰值,在第14天之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在上升过程中观察组各时间点EGF、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下降过程中观察组各时间点EGF、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米银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创面治疗,其对创面修复速度明显更快,创面愈合率更高,且可更大程度地预防感染,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刘兵  陈诚  胡以信 《西部医学》2012,24(12):2289-229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电烧伤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电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积极完善术前检查,给予常规治疗和创面处理,对照组创面采用碘伏油纱包扎和传统方法换药,观察组采用VSD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清洁时间和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皮片成活优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增加幅度更大(P<0.05)。结论 VSD应用于电烧伤创面治疗中,可有效促进创面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SCs)对小鼠创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裸鼠建立创面损伤模型后分为三组,实验组给予基底膜基质(Matrigel)复合hASCs注射治疗,细胞组给予hASCs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磷酸液缓冲液(PBS)注射治疗,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裸鼠都造模成功,无动物因麻醉或手术而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细胞组术后7 d与14 d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的SOD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细胞组术后14 d的血清VEGF、EGF及bF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与细胞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SON染色结果为实验组创面完全愈合,表皮修复情况良好,可见部分炎性细胞浸润,呈复层上皮排列;细胞组已修复部分的表皮修复情况良好,表皮呈复层上皮排列,仍有部分创面未能愈合,肉芽组织生长良;对照组尚未愈合的创口周围...  相似文献   

7.
探讨干细胞因子(SCF)/ 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信号调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ADSCs。将其分为ADSCs 组、ADSCs+SCF(4 ng/ml,24 h)组和ADSCs+SCF+c-Kit siRNA(4 ng/ml,24 h)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Kit、p-AKT、AKT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细胞克隆形成检测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法检测迁移情况。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复制背部直径为2cm 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6 只糖尿病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小鼠于创面周围以皮内注射方式注射1×106个未处理的ADSCs,实验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经SCF(4 ng/ml)预处理24 h后的ADSCs。10 d后处死各组裸鼠,计算创面愈合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检测真皮层与表皮层间的厚度,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SCF 诱导c-Kit的表达呈时间、浓度依赖性(p <0.05)。SCF促进ADSCs的增殖、迁移,c-Kit siRNA抑制ADSCs的增殖、迁移(p <0.05)。SCF促进p-AKT的表达,c-Kit siRNA抑制c-Kit、p-AKT 的表达。实验组糖尿病裸鼠创面愈合率更高,真皮层与表皮层厚度大(p <0.05)。结论SCF/c-Kit 反应轴激活PI3K/AKT 信号通路,促进ADSCs 增殖、迁移。SCF 预处理能够促进糖尿病裸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磺胺嘧啶锌软膏、湿润烧伤膏3联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将5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磺胺嘧啶锌软膏及湿润烧伤膏涂抹包扎,对照组采用碘伏纱布湿敷包扎,观察总有效率和换药次数。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3联外用药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作用于糖尿病溃疡动物模型创面的疗效.方法 建立糖尿病溃疡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凡士林纱布组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动态观察凡士林纱布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溃疡面积、愈合时间及动态愈合率的影响.结果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溃疡的面积变化、愈合时间及动态愈合率与凡士林纱布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显著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对1型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 Bcl-2)及B淋巴细胞瘤相关X蛋白(Bcl-associated X protein, Bax)表达的影响及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制作具有稳定性状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并将其应用于1型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将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A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B组:壳聚糖治疗组;C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治疗组;D组:对照组。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及VEGF、HIF-1α、Bcl-2及Bax等因子的表达。结果:制作出具有稳定性状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其封包率为28.29%,24 h后降解率为25.5%,无突释效应。通过创面用药干预,C组在第21天创面愈合率最高,而D组最低,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VEGF及Bcl-2的灰度值在第3~15天增长达到最高峰后开始回落,C组从第11天开始,D组从第7天开始,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1天C组的VEGF和Bcl-2表达最高,两者在D组表达最低。HIF-1α和Bax灰度值均从第3天的最高峰开始回落,C组降速最快,D组降速最慢,第21天C组的HIF-1α和Bax灰度值最低,两者在D组最高,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研究能制作出性状稳定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制剂,其缓释给药途径能对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的修复起到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翠萍  张力  江志雄 《广西医学》2020,(12):1539-1544
目的研究壮药拔毒生肌膏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复济组、拔毒生肌膏组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1周后,对各组大鼠建立创面模型;24 h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外敷生理盐水纱条,贝复济组、拔毒生肌膏组分别外敷贝复济纱条及拔毒生肌膏纱条。分别在干预后3 d、6 d、12 d,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测定血清溶菌酶水平、血清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于光镜下观察大鼠创面形态变化。结果 (1)假手术组创面愈合快速,而模型组干预后3 d及12 d的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拔毒生肌膏组、贝复济组创面组织水肿和出血较早消失,且肉芽组织较快生长;与模型组比较,贝复济组干预后3 d及6 d的创面愈合率均升高,拔毒生肌膏组干预后6 d及12 d的创面愈合率均升高(均P<0.05)。拔毒生肌膏组各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贝复济组干预后12 d的创面愈合率低于假手术组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新型静电纺丝纳米支架敷料对皮肤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CS)/聚己内酯(PCL)纳米支架敷料.选取健康大鼠,制备皮肤损伤创面,分为实验组(应用新型静电纺丝纳米支架敷料)及对照组(应用凡士林油纱).观察两组创面在术后第3、5、7、10、14天的愈合形态并计算愈合率,于术后第7、14天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神经肽K物质对小鼠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烫面创伤模型,检测小鼠创面K物质含量;将小鼠分为3组分别对小鼠创面给予K物质、K物质拮抗剂和生理盐水,用药第5、9天后分别进行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分析,检测转化生长因子a(TGF-a)、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浓度,并体外测定K物质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的影响。结果:在小鼠创伤模型中K物质含量为155ng/g,对照组为127ng/g;给予K物质后能够加速小鼠创面的愈合,而给予K物质拮抗剂使小鼠创面愈合减慢;体外细胞实验表明K物质能促进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K物质能加速小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治疗组(简称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对照组(简称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4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水肿及第5、10天大鼠创面组织中IL-8、TNF-α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5、10天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明显提高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降低大鼠创面水肿情况,降低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减轻创面水肿的机制可能与降低创面中的炎症因子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纳米银护创液作用于糖尿病溃疡动物模型创面的疗效。方法建立糖尿病溃疡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纳米银护创液组,动态观察两组的溃疡愈合面积、愈合时间及动态愈合率。结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纳米银护创液组溃疡的面积变化、愈合时间及动态愈合率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纳米银护创液联合使用比单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更能显著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疡愈涂剂对免疫抑制小鼠皮肤伤口愈合作用和对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氢化可的松处理小鼠造成免疫抑制状态,采取全厚皮切除术,复制愈合迟缓伤口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疡愈涂剂高、中、低浓度组。治疗组伤口外用疡愈涂剂,一次性无菌敷料贴包扎,隔日换药。观察小鼠创伤后3、7和10天伤口面积; HE染色观察创面的组织学变化;放免法检测创面白细胞介素1(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用药后7天和10天与模型组比较,疡愈涂剂能够明显缩小免疫抑制小鼠创面面积(P<0.01,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疡愈涂剂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用药后3天时疡愈涂剂各浓度组IL-1β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7天时无明显差异,10天时高、中浓度组明显下降(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疡愈涂剂各浓度组3天时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天时明显升高,10天时疡愈涂剂中、低浓度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疡愈涂剂能促进免疫抑制小鼠皮肤伤口愈合,其机制可能是早期促进创面炎性反应来启动创面的修复,中晚期抑制炎性反应,促进肉芽组织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深Ⅱ度为主的混合性烧伤创面(以后简称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Ⅱ度烧伤病人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rhEGF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rhEGF喷涂创面后行包扎,对照组直接行包扎治疗,分别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rhEGF对Ⅱ度烧伤创面有明显促进表皮生长作用,加速创面愈合,结论:rhEGF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银离子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银离子换药组(观察组)和传统换药组(传统组),观察组28例(32处创面)用银离子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传统组28例(29处部位)外敷凡士林油纱条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换药次数、换药费用、痊愈时间、愈合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创面平均痊愈时间(24.63±6.11)d,明显短于传统组[(30.13±7.30)d,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传统组(P<0.05);换药费用观察组稍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能促进表皮生长,加速创面愈合,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且可显著减少换药次数,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创面愈合包括连续而又相互重叠的3个阶段,即炎症期、肉芽组织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早期炎症期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向伤处迁移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中期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等形成肉芽组织,填补组织缺损,并由表皮细胞增殖、迁移重建上皮屏障。后期则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泌并沉积基质。目前研究认为[1],生长因子参与调控创面愈合的全过程。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特定的高亲和性受体结合而启动其活性,然后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压疮(PU)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LBP高剂量组[100 mg/(kg·d)]、LBP中剂量组[75 mg/(kg·d)]和LBP低剂量组[50 mg/(kg·d)]。采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制备PU大鼠模型并给予LBP进行治疗2周。观察各组大鼠创面的治愈率。采集血清进行IL-6、IL-1β、TNFα和VEGF水平检测。采用RT-qPCR方法对皮肤创面组织中IL-6、TNFα和VEGF的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LBP可以增加PU大鼠创面组织愈合率,并随剂量增加愈合率增高,具有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LBP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清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高VEGF水平,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LBP治疗后PU大鼠创面组织中IL-6和TNFα的mRNA明显下降,而VEGF mRNA升高,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P在PU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了抗炎和促进毛细血管增生的作用,为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