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铂类方案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紫衫醇和卡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IMRT治疗。治疗后评价是否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主要病理反应(MPR)率、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完成率均达100%,观察组的R0切除率为91.67%,pCR率为40.00%,MPR率为61.67%,ORR为86.67%,DCR为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后,两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加紫杉醇加卡铂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可提高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背景 仅有少量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总体疗效不令人满意。因此,选择有效的预后观察指标十分重要。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预测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回顾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收集患者免疫治疗第8周LDH水平。随访截至2021-08-31,记录随访结果。观察死亡情况、患者疾病缓解情况,并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基线LDH水平患者PFS、OS生存曲线以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PFS、OS的影响因素。 结果 44例患者中基线LDH低水平(基线LDH<200 U/L)者28例,基线LDH高水平(基线LDH≥200 U/L)者16例。基线LDH低水平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基线LDH高水平患者(χ2=8.522,P=0.013)。44例患者中病情进展(PD)8例,无PD患者36例。PD患者?LDH(治疗过程中LDH的变化)高于无PD患者(t=2.394,P=0.021)。截至2021-08-31,9例(20.5%)患者存活;中位PFS为6(2,11)个月;中位OS为11(7,18)个月。基线LDH低水平与基线LDH高水平患者PFS、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90、12.327,P值分别为0.009、<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DH水平是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后PFS的影响因素〔HR=2.686,95%CI(1.274,5.664),P=0.009〕;基线LDH水平〔HR=17.440,95%CI(2.254,134.962),P=0.001〕、血红蛋白〔HR=0.005,95%CI(<0.001,0.120),P=0.001〕、单核细胞计数〔HR=0.066,95%CI(0.008,0.525),P=0.010〕是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后OS的影响因素。 结论 基线LDH可作为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预测指标,且基线LDH低水平者有更好的PFS及O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术前新辅助免疫化疗(nICT)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nICT后pCR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nICT后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CR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通过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共纳入131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其中33例(25.20%)达到pCR。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临床TNM分期、预后营养指数(PNI)、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和癌胚抗原(CEA)是影响nICT后pCR的独立因素。校准曲线表明预测和实际达到pCR的一致性良好,该模型的AUC为0.81(95%CI:0.719~0.896),DCA显示该列线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临床TNM分期、PNI、LMR和CEA这4个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新生儿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97例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患儿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儿分为开胸手术组(75例)和胸腔镜手术组(22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手术组有1例(4.5%)患儿食管两盲端距离大于4.0 cm,且远端偏细,中转开胸并行Ⅰ期改良Livaditis食管吻合术。胸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胸手术组延长[分别为(143±48)min和(120±40)min],但呼吸机通气时间较开胸手术组缩短[分别为(55±22)h和(65±19)h],第一次经口喂养时间较开胸手术组提前[分别为(3.2±1.1)d和(3.9±1.3)d,均P < 0.05];两组红细胞输注例数、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胸手术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胸腔镜手术组(分别为20.0%和9.1%,P < 0.01),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中开胸手术组2例患儿死亡,胸腔镜手术组无死亡。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相对于常规开胸手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GnRH-a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术后联合应用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6例为手术+GnRH-a组,其余46例为单纯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复发率、疼痛缓解率和不孕患者的妊娠率.结果 手术+GnRH-a组术后2年复发率(7.1%)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26.1%);手术+GnRH-a组术后疼痛缓解率(92.9%)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65.2%);其中79例不孕症患者,手术+GnRH-a组术后2年妊娠率(66.7%)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37.8%).以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术后联合药物GnRH-a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在Ⅱ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9月~2008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Ⅱ期局部晚期宫颈癌行新辅助动脉插管化疗的116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介入化疗后8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选择同期单纯手术治疗的Ⅱ期非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介入手术组与单纯手术治疗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介入化疗后宫颈局部及宫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Ⅱ期宫颈癌患者近期有效率为74.14%,组织学完全缓解率为4.65%.介入化疗后手术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病理高危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介入化疗后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单纯手术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缩小局部晚期宫颈癌肿瘤体积和改善宫旁条件,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管状胃重建食管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应用管状胃重建食管的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2例行传统胃代食管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管状胃手术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传统胃代食管手术组的28.6%(P < 0.05)。结论 对于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应用管状胃重建食管并固定、包埋于原食管床上,能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其操作技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79-181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对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内镜下剥离电切术治疗效果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食管平滑肌瘤患者98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食管穿孔、局部肿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内镜下剥离电切术的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治疗术后是否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症患 者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因EMT合并不孕症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术 后是否联合使用GnRHa分为单纯手术组和GnRHa组,追踪随访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妊娠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对于中重 度EMT,GnRHa组妊娠率较单纯手术组妊娠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GnRHa组停用GnRHa后6月、12月、24月、36月 妊娠率较单纯手术组术后在相应四个时间点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单纯手术组,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 娠率比自然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GnRHa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联用GnRHa并不能提高轻度 EMT患者的妊娠率,但可明显提高中重度EMT患者的妊娠率;单纯手术术后及联用GnRHa停药后半年内是妊娠的“黄金时 间”,妊娠率占3年累计妊娠率约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将2001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35例行PTGBD治疗的伴发MODS的AAC患者,依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分成早期手术组(4 d内手术,n=16)和晚期手术组(4 d后手术,n=19)。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例患者PTGBD均获成功,术后24 h内腹痛缓解,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5 d内白细胞下降到正常。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10.5±2.4)d,明显少于晚期手术组(17.1±3.2)d,(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1周器官功能恢复率75.0%(12/16)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47.4%(9/19),(P〈0.05)。结论 PTGBD治疗伴发MODS的AAC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时机以发病4 d内为最佳,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方法在治疗胸段食管异物中的可行性。方法:73例患者分成34例经典手术组(经典组)和39例双镜联合手术组(双镜组)。经典组做20 cm长皮肤切口,经第5肋间进胸,游离、切开食管取出异物;双镜组经右胸做4个肋间小切口,经口放置胃镜,在胃镜光源引导下游离、切开食管,取出异物。出现主动脉食管瘘患者,在经典组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再开胸行食管异物清除、食管修补和动脉止血,而在双镜组用胃镜取出异物同时行TEVAR,再在电视胸腔镜辅助(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行食管修补。结果:CT诊断食管异物的准确率为100%,诊断食管肌层损伤准确率为90.41%。经典组手术时间100(90,135) min,术中出血量200(150,300) mL;双镜组手术时间90(90,110)min,术中出血量200(150,300) mL,2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组术后发生食管瘘11例,肺炎6例;双镜组发生食管瘘1例,肺炎4例,2组间发生食管瘘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肺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出现主动脉食管瘘(经典组1例,双镜组2例),经典组患者经TEVAR后死亡,而双镜组患者经胃镜清除异物和同时行TEVAR术后顺利康复出院。对发生食管瘘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法、病程、年龄是发生食管瘘的高危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92.538、11.973、1.783。结论:双镜联合手术可减少清除食管异物手术的并发症。【关键词】食管异物;双镜联合;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管状胃成形对预防或缓解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方法:将93例确诊食管癌行胸段食管癌切除和胃食管吻合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传统手术组47例和管状胃手术组46例,术后观察胃食管返流症状情况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有16例(34.04%)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烧灼感、嗳气和反酸等临床症状,而管状胃手术组有6例(13.04%),组间比较,P<0.05;管状胃手术组反流次数、反流百分率和最长反流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够明显预防或缓解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症状,在保证手术疗效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控制性食管旷置与食管切除术对胸段食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共28例食管穿孔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控制性食管旷置治疗的患者11例,接受食管切除治疗的患者1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特点无明显差异。食管旷置组手术时间较食管切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用食管反流量表(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对比两组术后情况,发现食管旷置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反流程度较食管切除组明显降低,RDQ评分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食管旷置是治疗胸段食管穿孔的有效手术手段,且其较食管切除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反流情况更轻,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食管正常者、食管炎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膳食摄取水平,阐明膳食因素与ES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食管正常者(对照组)、食管炎患者(食管炎组)和ESCC患者(ESCC组)各72例作为调查对象,比较3组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膳食情况和膳食与ESCC的关系。将是否食用腌肉、腌肉食用频率和1年中腌肉食用时间分别纳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3组调查对象癌症家族史和一级亲属中ESCC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和食管炎组比较,ESCC组患者摄入水果少(P<0.01),摄入酸菜(P=0.003)及玉米(P<0.01)多。ESCC组患者食用腌肉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与对照组比较,每年食用腌肉3~6个月和≥6个月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5.78,95% CI:1.36~24.64;OR=6.87,95% CI:1.25~37.87)。与食管炎组比较,食用腌肉频率≥每周1次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6.48,95% CI:1.65~25.49);每年食用腌肉3~6个月和≥6个月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8.70,95% CI:2.07~36.55;OR=44.38,95% CI:5.34~368.65)。结论:过多食用腌肉可能增加食管正常者和食管炎患者患ESCC的风险,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降低患ESCC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一期输尿管镜(ureterorenoscopy, URS)联合经皮肾镜(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NL)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3年期间,URS联合PNL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患者资料。一期手术26例作为一期手术组,分期手术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清石率、并发症、手术时间等,评价一期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比、结石同侧比、结石形态、大小、位置及肾积水、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一期手术。一期手术组PNL一、二次清石率为88.5%(23/26)、92.3%(24/26),对照组为84.0%(21/25)、100.0%(25/2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各有3例发生并发症。一期手术组平均总手术时间、平均总住院费用、平均术后总住院时间、平均支架管体内留置总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一期URS联合PNL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与分期手术清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并显著减少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管状胃重建食管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应用管状胃重建食管的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2例行传统胃代食管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管状胃手术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传统胃代食管手术组的28.6%(P<0.05).结论 对于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应用管状胃重建食管并固定、包埋于原食管床上,能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其操作技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0月间接受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EVL治疗的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出血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静脉曲张总体消失率为52.63%,1年内再出血率为31.6%,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轻度的胸骨后烧灼样不适及吞咽困难,可自行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纯套扎治疗曲张静脉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黄永柱 《河北医学》2013,19(3):363-364
目的:探讨姑息切除手术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行放化疗治疗的10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有无行姑息切除手术分为单纯放化疗组50例(对照组)、姑息切除手术联合放化疗组52例(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术后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一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年生存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4.01,P〈0.05)。结论:无法根治切除的晚期食管癌患者行姑息切除术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适当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奚宝珊 《中国厂矿医学》2013,26(4):326-327,330
目的探讨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的核心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食管鳞癌(ESCC)中mRNA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ESCC临床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外科手术切除的ESCC标本79例,包括鳞癌组织及其配对切缘相对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采用相对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上述鳞癌和癌旁组织中MCP-1的mRNA水平,据其结果(鳞癌/癌旁)分为3组: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和正常表达组。分析3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率的差异,从而评估MCP-1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MCP-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RNA水平存在异常表达,高表达43.0%,低表达20.2%;MCP-1的异常表达与瘤块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与患者的生存率也密切相关(P〈0.05)。结论 MCP-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RNA水平呈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外泌体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PD配体1(PD-L1)的表达与卡瑞利珠单抗(PD-1)单抗免疫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95例晚期ESC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D-1治疗。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43)与无效组(n=52)。分析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分析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对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效组年龄、低分化例数占比、癌胚抗原(CEA)、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高于有效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分化、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为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预测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689~0.863)、0.7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