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比较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标记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融合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PET/CT)、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18F-PSMA-1007 PET/CT及18F-FDG PET/CT显像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方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骨转移灶的诊断阈值和诊断效能的差异;采用加权Kappa检验分析两位医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0例患者阳性病灶共215个,前列腺癌原发病灶30个、骨转移灶185个。18F-PSMA-1007和18F-FDG PET/CT显像前列腺癌原发病灶、骨转移灶SUV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96和0.81、0.93。18F-PSMA-10...  相似文献   

2.
彭新华  朱研佳  朱磊  徐文贵 《海南医学》2022,(21):2806-2810
目的 分析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间的相关性,并评价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乳腺癌EGFR阳性表达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测量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分析EGFR表达状态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原发灶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对EGFR阳性表达的预测效能。结果 72例患者中EGFR阳性表达者29例,阴性表达者43例,EGFR阳性表达率为40.28%;EGFR阳性表达者SUVmax、TLG中位数分别为11.97、227.48,明显高于阴性者的7.00、27.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PET/MR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CSCC)的图像,探讨PET/MR在口腔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同时接受体部PET/CT与头颈部MR检查的OCSCC患者,对PET阳性病灶在PET/CT、PET/MR上的图像质量、融合准确度及病灶清晰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22例患者共有35个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22个、阳性淋巴结13个。PET/CT、PET/MR T1WI和PET/MR T2WI在图像质量及融合准确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显示阳性原发灶的清晰度方面,PET/MR T1WI和PET/MR T2WI均优于PET/CT(P<0.05);在显示阳性淋巴结的清晰度方面,PET/CT、PET/MR T1WI和PET/MR T2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监测肝细胞癌(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中肿瘤残余复发及肝外转移的临床价值,并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肝内病灶的检出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的18F-FDG PET/CT及CECT表现,两者的间隔时间≤2周。结果经病理或影像学、血清AFP水平监测等临床随访(>6个月)证实。结果 45例肝内残余复发,9例肝内未见残余复发;23例肝外转移,其中19例肝内残余复发并肝外转移,4例仅发现肝外转移。18F-FDG PET/CT及CECT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8.9%(40/45)、57.8%(26/45)、77.8%(7/9)、100%(9/9)、87.0%(47/54)、64.8%(35/54),18F-FDG PET/CT灵敏度及准确性优于CECT(χ2分别为12.621、8.205,P值均<0.01)。同时18F-FDG PET/CT对肝外转移病灶的灵敏度为100%(23/23)。结论在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中,18F-FDG PET/CT不但能早期诊断肝内肿瘤残余复发,并能有效地发现肝外转移;而且18F-FDG PET/CT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明显优于CE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增强CT及磁共振成像(MRI)三种诊断方法对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52例行增强CT检查,48例行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或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各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胰腺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患者SUVmax平均值分别为7.15±4.28、2.41±0.7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7%、98.00%、96.63%、97.37%、96.08%,各诊断效能值均明显高于增强CT及MRI诊断(P<0.05)。结论与增强CT及MRI比较,18F-FDG PET/CT在鉴别胰腺囊性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 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伴单发骨18F-FDG代谢异常患者发生骨转移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8例诊断为NSCLC并伴有单发骨18F-FDG代谢异常患者临床资料。通过PET/CT、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胸部增强CT检查均无证据表明有其他脏器转移,分析骨病变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及CT影像学特征、原发肿瘤SUVmax、临床肿瘤TNM分期。结果 经病理活检、MRI特征性表现及临床随访证实骨转移患者33例(27.97%),良性病变者85例(72.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对预测胃癌患者HER2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5月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分别测量胃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及总病变糖酵解量,并计算不同SUVmax阈值(40%×SUVmax、80%×SUVmax)对应的MTV之间的线性回归斜率,将斜率的绝对值视为原发灶的代谢异质性,即异质性指数(H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HI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45例患者中HER2表达阳性10例、阴性35例。MTV(P=0.043)及HI(P=0.048)在HER2表达阳性患者中明显低于HER2表达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V及HI最佳阈值分别为12.10 cm3及3.71,其预测HER2表达的准确性分别为62.2%及57.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分化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18F-FECH PET/CT双示踪剂显像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列腺疾病患者22例,其中前列腺癌治疗前13例,前列腺癌治疗后复查6例;前列腺增生3例。18 F-FDG全身PET/CT后3d内相同条件下行18F-FECH显像,测量原发及转移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结果前列腺癌治疗前组18F-FDG PET/CT仅61.5%(8/13)显示放射性异常浓聚灶,而18 F-FECH PET/CT显像检出病灶11例(11/13,84.6%),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8 F-FECH显像阳性率(7/7)高于18F-FDG(6/7)。18F-FECH发现骨转移病灶8例,18F-FDG仅显示5例。结论 18 F-FDG、18 F-FECH双示踪剂联合运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CNSL、19例胶质瘤和28例脑转移瘤患者的 18F-FDG PET/CT 影像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3种疾病的半定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比较。结果:PCNSL 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束带状异常放射性摄取浓聚,病灶内示踪剂摄取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但水肿少见。胶质瘤18F-FDG PET/CT显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取决于其病理类型,一般低级别胶质瘤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减低,SUVmax为2.2~4.3;高级别胶质瘤FDG摄取增高,SUVmax为9.3~17.2;病灶内示踪剂摄取欠均匀,且瘤周水肿范围较严重。典型脑转移瘤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病灶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周伴大片状水肿。PCNSL患者的SUVmax高于脑转移瘤患者(P<0.05),PCNSL与胶质瘤患者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SL 患者18F-FDG PET/CT 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18F-FDG PET/C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资料,比较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以病理学检查为标准,比较三种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及诊断价值。结果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906)大于常规超声(Kappa=0.566)和超声弹性成像(Kappa=0.662);18F-FDG PET/CT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常规超声,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18F-FDG PET/CT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为0.966,大于常规超声(0.787)及超声弹性成像(0.838,P<0.05)。结论18F-FDG PET/CT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且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比较PET、PET/CT和甲胎蛋白(AFP)对复发、转移病灶的检测效能,并分析病灶18F-FDG摄取高低和PET检测阳性率与肿瘤分化、个体荷瘤数量及AFP水平的关系。结果 4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经临床证实肿瘤复发转移者38例,18F-FDG 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7%、66.7%。肝内复发者17例,PET和PET/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8%和82.4%。肝外转移者36例,最常见部位为淋巴结(23例),其次为肺(17例)和骨(11例)。PET对肺转移灶及腹膜转移灶的检出率为70.6%、0.0%,而PET/CT均为100%;PET和PET/CT对其他部位肝外转移灶的阳性检出率相同(均为100%)。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移植术后复发的诊断灵敏度为73.0%,低于18F-FDG PET/CT(94.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5)。PET对单发病灶复发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多发病灶者(P<0.05),而PET的阳性检出率与HCC的分化及AFP水平的高低无明显相关(P>0.05)。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个体荷瘤数量密切相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及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灵敏地检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病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从影像图像中自动获取定量成像特征并无创诊断病变的技术。目前PET/CT影像组学在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均有研究,包括区分肺结节的良恶性、原发或转移,确定肺癌组织学亚型、侵袭性以及基因型,疗效评价、预测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本文对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在结直肠中分化腺癌患者术后探测及提示复发和转移灶中的应用。方法 对55例结直肠中分化腺癌患者进行 18F-FDG PET/CT显像及肿瘤标志物筛查,并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CT对于结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灶的诊断效能为:灵敏度95.74%(45/47),特异性75.00%(6/8),阳性预测值95.74%(45/47),阴性预测值75.00%(6/8),准确率92.73%(51/55),其中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CEA组、CA19-9组、CA24-2组及肿瘤标记物联合组灵敏度分别为68.09%(32/47)、28.57%(12/42)、40.00%(16/40)及74.47%(35/47),特异性为50.00%(4/8)、66.67%(4/6)、71.73%(5/7)及50.00%(4/8),阳性预测值为88.89%(32/36)、85.71%(12/14)、88.89%(16/18)及89.74%(35/39),阴性预测值为26.67%(4/19)、11.42%(4/34)、17.24%(5/29)及25.00%(4/16),准确率为65.45%(36/55)、32.65%(16/49)、44.68%(21/47)及70.91%(39/55)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结直肠癌术后中分化腺癌患者复发及转移灶的探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各项肿瘤标志物对病灶转移及复发均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更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8F-FDG PET/CT显像技术中DS和最大标准摄取值(ΔSUVmax)标准评估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PET/CT中心收治的13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进行化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测。随后所有患者均接受3-4个周期的化疗并于化疗结束后再次行18F-FDG PET/CT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成阴性组和阳性组。使用统计学方法评估中期疗效和预后因素。结果 ΔSUVmax标准的特异性为86.93%,阳性预测值(PPV)为71.14%,准确率为88.32%,均高于DS。DS标准两组之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没有显著差异,而ΔSUVmax标准两组之间的OS和PFS有显著差异。结论 DS标准和ΔSUVmax标准评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疗效果均有显著价值,但ΔSUVmax标准较DS标准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分期明确后于本院行局部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并且行术后18F-FDG PET/CT显像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根据显像结果对其进行再分期,分析分期改变率,并通过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再分期影响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共14例(30.4%)出现病理性18F-FDG 的摄取,其中13例证实为恶性病灶且分期上升,肝脏转移7例(53.8%),外周淋巴结转移5例(38.5%),腹膜转移1例(7.7%),意外发现其他类型肿瘤2例(15.4%),1例证实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性增生。PET/CT在诊断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方面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3%,阳性预测率为92.9%,阴性预测率为100%。秩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较早期I/II期结直肠癌病人而言,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对于晚期III期结直肠癌病人再分期改变率较高,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原发部位对于术后再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再分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于晚期III期病人意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訾刚  李辉  胡永全  袁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06-109, 1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和转移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女性病人56例。病人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应用半定量分析法和目测法判断结果。结果56例病人中,50例病人存在复发和/或转移,局部复发病灶的SUVmax从3.45至18.69,平均SUVmax为8.96。18F-FDG PET/CT诊断子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为98.0%,特异度为83.3%,诊断准确度为92.1%,阳性预测值为96.0%,阴性预测值为80.0%。CT分别为69.7%、78.9%、73.2%、86.7%、57.6%。两者各诊断效能指标比值比较,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与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的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且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和转移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放射性荧光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80例初诊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进行了18F-F DG P ET/CT显像检查,并在术后3~6个月内进行了复查,监测复发或转移情况。术前的TNM分期和术后的复发转移情况均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分期诊断中,18F-FD(G P ET/CT显像的T分期、N分期和M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86.59%、81.93%和1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34、0.793和1.000。术后的复发转移检测中,18F-FDG PET/CT显像在术后6个月内成功检出了22例(88.00%)的复发转移病例,其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100.0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中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MRI异机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HGG)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高级别脑胶质瘤(HGG)(n=3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n=20)和脑转移瘤(BM)(n=39)患者。所有患者同一天先后接受18F-FDG PET/CT和MRI双倍剂量增强扫描。采用视觉分析3组患者的病灶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标准化摄取值均值(SUVmean)、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SUVmax的比值(T/N),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两组间关系。评价异机融合18F-FDG PETCT/MRI在HG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增强特征、占位效应和病灶部位在HGG、PCNSL和B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分析中,PCNSL的SUVmax、SUV  相似文献   

19.
11C-CHO PET/CT 已被证实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虽尚不适用于前列腺癌原发灶定性诊断和转移淋巴结分期的一线诊断,但其能提高复发
前列腺癌及转移淋巴结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去雄激素治疗密切相关。本文作者对11C-CHO PET/CT对前列腺癌的原发灶和复发灶的定性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分期与再分期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以及11C-CHO PET/CT与PSA及去雄激素治疗之间的关联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癌及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经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孤立性肺癌26例、肺结核瘤20例。对其18F-FDG PET/CT的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孤立性肺癌组(n=26)和肺结核瘤组(n=20),比较分析两组结节的FDG摄取值(SUV)、病灶分布、形态学特征等。结果孤立性肺癌组及肺结核瘤组最大SUV值范围分别为1.37.7、1.46.5,两组SUV均值比较[(4.18±2.58)比(4.0±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均可发生在双肺各叶,两组病灶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征比较,孤立性肺癌组明显高于肺结核瘤组(P<0.01);两组病灶大小、毛刺征、空洞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孤立性肺癌与肺结核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