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灰色小克银汉霉感染导致成人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 总结某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例灰色小克银汉霉感染致成人侵袭性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乏力1年余,加重伴发热1周”入院,肺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宽大、不规则、无分隔的菌丝,形态学鉴定为毛霉菌,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示灰色小克银汉霉,诊断为灰色小克银汉霉感染致侵袭性毛霉菌病,给予脂质体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卡泊芬净治疗后感染获得控制。检索出符合条件的文献37篇,加上本病例,共纳入44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52.5(18~79)岁;基础疾病主要为血液系统疾病(65.9%,29例),进行造血干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者14例;最常见的侵犯部位为肺、脑及皮肤,分别为36、9、9例;组织病理学、真菌培养、直接镜检及分子学检测阳性者分别为28、37、29、17例。41例患者接受了抗真菌治疗,其中8例联合手术治疗;30例死亡,病死率为68.2%,抗真菌治疗联合手术者生存率(62.5%,5/8)高于单独抗真菌治疗者(24.2%,...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胆道感染患者继发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某院诊断胆道感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胆道感染组50例与胆道感染继发血流感染组30例。记录患者胆汁病原菌情况,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基础性疾病、侵袭性操作、血培养送检时机、抗菌药物使用、胆汁病原体分布、胆汁病原体株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胆红素、肌酐、白蛋白等资料,归纳胆道感染患者继发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影响因素预测价值。结果 80例胆道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体1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0株占73.33%,革兰阳性菌33株占22.00%,真菌7株占4.67%,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屎肠球菌为主。胆汁病原体株数、AST是胆道感染患者继发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ST取cut-off值为50.20 IU/L时,AST预测继发血流感染的灵敏度85.70%,特异度50.00%。结论胆汁病原体2株以上及AST超过一定阈值的胆道感染患者,应密切关注继发血流感染可能,尽快经验性强化抗感染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体种类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培养分离的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94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109株,其中分枝杆菌4株,占3.67%;革兰阳性菌45株,占41.29%,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10.09%);革兰阴性菌34株,占31.19%,以大肠埃希菌最多(7.34%);真菌26株,占23.85%,包括马尔尼菲蓝状菌(13.76%)和新型隐球菌(10.09%)。革兰阳性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0.00%,对莫西沙星耐药率为2.44%;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为8.70%。结论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病原体包括一定的机会感染病原体,对常用的三线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出芽短梗霉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暗色酵母样真菌, 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正常免疫力患者中感染极其罕见。本文报告一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女性感染出芽短梗霉病例, 该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临床表现不典型, 行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查见出芽短梗霉生长, 行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明显好转。通过文献回顾, 发现全球报道亦少见, 共31例患者,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1例, 年龄4月龄~79岁, 2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无感染高危因素, 余有基础疾病、继发性免疫抑制、外伤、移植等病史。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主要与受累系统相关, 经抗真菌治疗好转及痊愈24例, 7例死亡。近来年真菌感染越来越常见, 出芽短梗霉所致真菌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 无免疫缺陷机体亦可能感染。通过mNGS检查可有效检测病原菌, 从而及时诊断, 缩短病程, 有效治疗。方法结果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7—2021年艾滋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以及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分布的差异。结果 3 677例艾滋病住院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 711株,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和定植分别检出1523、77、111株;三者病原体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以真菌为主,分别占比64.35%、36.36%、50.45%。社区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40.97%),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为主(28.57%),两者感染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艾滋病患者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与泌尿道感染中,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菌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58.33%),其次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44.44%)、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33.33%)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3.33%)。结论 艾滋病患者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及定植检出病原菌的构成,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传染性病原体感染及免疫功能状况,为精神病患者传染性病原体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治疗1 400例精神病患者,入院后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抗原或抗体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A、IgG、IgM、C3、C4)检测。结果 1 400例精神病患者中68例感染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率为4.86%,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39例、混合感染29例,分别占57.35%、42.65%,单一感染中以HBV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占35.29%,混合感染中以HBV+TP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占23.53%;HBV、HCV、HIV、TP感染者分别有49例、18例、5例、26例,感染率分别为3.50%、1.29%、0.36%、1.86%;传染性病原体感染患者IgA、IgG、IgM、C3及C4水平低于无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传染性病原体感染以HBV及HCV感染为主,混合感染者以HBV+TP两种病原体感染多见,传染性病原体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陆一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82-2083,2085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就诊于某科的深部真菌感染并采用伊曲康唑治疗的病例60例,总结其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拟诊真菌感染17例,临床诊断39例,确诊4例;60例患者中3例因不良反应而停药,1例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其余5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69.6%),无效17例(30.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易感因素包括粒缺、恶性肿瘤、化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感染病原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治疗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窦性心动过速、左心衰竭、肝功能损伤,停药后明显缓解。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安全、经济、应用方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二代测序(NGS)技术对合并肺炎的免疫缺陷宿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病原学的检出能力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9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肺炎的免疫缺陷患者(1例HIV感染者,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感染指标、病原学结果及疗效。结果 5例患者中4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GS技术检测出的病原菌为混合感染;5例NGS检测出的病原菌与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均一致。而普通痰培养及痰涂片检测出致病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NGS技术检测出的阳性率。结论 NGS技术检测可以提高合并肺炎的免疫缺陷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帮助患者做出精准的病原学诊断,但情况复杂时,需要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血流感染的试验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104例B.gladioli血流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采用WHONEN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B.gladioli生化表型结果不活跃,阳性期待值指标为亮氨酸(A-LLEUH)、黏杆菌素(C-CLST)、苯丙氨酸(A-LPHET)、色氨酸(A-LTRY)、多黏菌素B(C-PXB),阳性符合率100.0%;治愈101例治愈率为97.1%,自动出院2例占1.9%,死亡1例病死率为1.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14种抗菌药物呈低耐药性,耐药率在0~32.5%。结论手工鉴定方法很难做出正确的细菌鉴定结果;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有助于实验室细菌鉴定程序的标准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B.gladioli血流感染治疗的经验性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VRE血流感染患者62例设为VRE组,并选择同期确诊的万古霉素敏感肠球菌(VSE)患者108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菌株检测、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归纳VRE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62例VRE患者中VREfa血流感染者10例,VREfm 52例;发生血流感染科室以ICU和神经外科为主。VRE组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完全耐药,对红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90.00%,青霉素耐药率83.87%,庆大霉素(高浓度)耐药率77.42%,仅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与利奈唑胺耐药率相对较低;与VSE组抗菌药物耐药率对比,红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高浓度)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静脉导管、住院至血流感染时间、预防性使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VRE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针对VER血流感染因素作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加强VRE定植感染者的隔离管控,提高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预防VRE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普雷沃菌血流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拓宽诊疗思路。 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23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某医院普雷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普雷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来源、感染菌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 结果 共纳入23例确诊为普雷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共中男性15例(65.2%),女性8例(34.8%)。大部分患者血流感染前有相关诱发因素,如手术操作(11例,47.8%)、恶性肿瘤(10例,43.5%)、糖尿病(9例,39.1%)、导尿管置入(10例,43.5%)等。感染菌种共9类,主要为颊普雷沃菌(6例,26.1%)、二路普雷沃菌(5例,21.7%)和中间普雷沃菌(4例,17.4%)。感染来源主要为肝胆系统(6例,26.1%)、腹腔及胸腔(4例,17.4%)和泌尿生殖道(4例,17.4%)。所有患者均有畏寒、发热表现,血液炎症指标明显升高,4例(17.4%)并发感染性休克,18例(78.3%)患者经恰当的抗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 结论 当怀疑不典型病原菌普雷沃菌血流感染时,应尽早去除诱发因素,积极留取血液送培养,依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利于迅速控制感染,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患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院住院并从血液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KP)的383例K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耐药情况分为CRKP组(114例)和non-CRKP组(269例), 根据预后情况将114例CRKP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 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4例),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感染结局等, 并分析患者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KP对替加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CRKP组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及患者住院病死率均高于non-CRKP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前患有急性胰腺炎(OR=16.564, P<0.001)、低蛋白血症(OR=8.588, P<0.001)、感染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2.733, P=0.017)、输血(OR=3.968, P=0.001)、支气管镜检查(OR=5.194, P=0.014)、感染前30 d内手术(OR=2.603, P=0.010)和接受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OR=2.663, P=0.011)是发生CRKP血流感染(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前患有心功能不全(OR=11.094, P=0.001)、合并肺部感染(OR=20.801, P=0.010)、感染性休克(OR=9.783, P=0.002)、意识障碍(OR=11.648, P=0.001)和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OR=5.333, P=0.018)是BSI CRK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BSI分离的KP对替加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与CRKP BSI密切相关, 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意识障碍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导致BSI CRKP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 方法 总结某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例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 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男性, 50岁, 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2个月"入院, 取病变组织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示中间普雷沃菌, 诊断为中间普雷沃菌脊柱炎, 经开放病灶清除、置管冲洗+自体骨移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给予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静脉滴注, 奥硝唑冲洗治疗后感染获得控制。共检索出符合条件文献16篇, 加上本病例, 共纳入17例患者, 其中男性7例, 女性10例; 危险因素主要为糖尿病和使用皮质类固醇病史(占35.3%); 最常见的侵犯部位为腰椎(12例)、胸椎(6例)等; 病原学培养阳性13例; 分子学检测阳性3例, 染色镜检阳性1例。17例患者均接受了抗厌氧菌治疗, 其中14例联合手术治疗; 1例死亡, 病死率为5.9%, 5例存在部分神经功能损伤, 致残率为29.4%。抗厌氧菌治疗联合手术者生存率为92.8%, 3例单独抗厌氧菌治疗未行手术者均治愈。 结论 中间普雷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易误诊, 建议尽早送检mNGS明确病原体, 以争取救治时机,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某三甲骨伤专科医院骨与关节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菌种分布、临床特征及诊疗信息,为骨与关节NTM感染临床诊疗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诊断为骨与关节系统NTM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符合标准的病例,总结、分析菌种分布及不同类型感染者的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信息。结果 2016—2020年共确诊骨与关节NTM感染24例,其中,感染偶发分枝杆菌10例,脓肿分枝杆菌6例,龟脓肿分枝杆菌群、休斯顿分枝杆菌各3例,耻垢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各1例。1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涉及四肢各关节,最常见为膝关节、足关节感染,分别为9、7例。24例患者均出现脓肿及感染部位触压痛,少数出现局部皮温升高或全身发热情况。50.0%(12/24)患者有窦道形成,20.8%(5/24)患者出现肉芽肿。24例患者中,2例未进行外科手术,余22例均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抗菌药物加中医药内外结合辅助治疗,治愈时间中位数为129 d,治愈率为83.3%(20例)。1例患者检出病原菌后转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 方法 总结1例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PJI患者的诊疗过程, 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女性, 65岁, 身体质量指数(BMI)31.1 kg/m2, 左肱骨近端骨折后行"左肱骨头假体置换术", 术后10个月伤口愈合不良伴渗出, 左肩关节活动受限, 诊断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感染扩创病灶清除术及假体取出术, 组织、骨水泥、假体均培养出贪婪皮肤杆菌。检索并筛选出4篇文献, 共报道30例因贪婪皮肤杆菌引起PJI的患者(髋关节28例, 肩关节2例), 78.6%(22例)的人工髋关节假体(THA)手术采用直接前入路(DAA); 术前关节液培养阳性率为71.4%, 29例进行外科手术结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除一例患者反复感染, 行3次手术外, 其他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PJI常见于肥胖且采用DAA的THA患者, 少数病例也见于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术前受累关节穿刺微生物培养敏感性较高, 可为手术策略与抗感染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布鲁氏菌病性胸锁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 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23年2月呼伦贝尔市某医院布鲁氏菌科入院患者, 整理分析流行病学特点、首诊情况、临床表现、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 结果 14例布鲁氏菌病性胸锁关节炎患者,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3例, 14例均有明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14例)、发热(10例)、乏力(10例)、多汗(6例)、寒战(5例)。临床体征以关节红肿痛(14例)、脾大(4例)、淋巴结肿大(3例)为主。实验检查异常以炎性指标升高为主, 其中C反应蛋白升高14例,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0例, 另伴有血液系统损伤、肝损伤。14例患者均给予12周及以上足疗程联合抗感染治疗, 其中治愈13例, 手术治疗1例, 有效率100%。 结论 布鲁氏菌病性胸锁关节炎发病率较低, 易出现误诊漏诊, 临床应注意鉴别, 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MALDI-TOF MS)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B)同源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剔除同一患者或环境多次送检标本中的重复菌株, 收集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5月—2021年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痰标本及环境标本分离的46株AB, 使用VITEK-MS质谱仪检测菌株, 应用SARAMIS Premium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 通过MALDI-TOF MS和MLST聚类分析和比较, 46株AB中, 39株为MALDI-TOF MS的MS-a型, 其中, 22株为MLST的MT-A簇, 包括ST208型3株, ST540型3株, ST195型8株, ST369型5株, 以及ST136、ST436、ST1893型各1株; 16株为MT-B簇, 包括ST381型4株、ST469型11株和ST938型1株; 1株为MT-C簇(ST1821);MS-b型1株为ST381;MS-c型2株为ST369;MS-d型1株为ST195;MS-e型2株分别为ST540、ST369;MS-f型1株为STN1。 结论 作为AB同源性分析工具, MALDI-TOF MS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与MLST结果一致性低, 分辨特异性低, 不可取代MLST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期李斯特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23年山西某两所医院收治的18例妊娠期李斯特菌病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结果 18例妊娠期李斯特菌病孕妇发病时间为孕早期1例,孕中期3例,孕晚期14例(其中2例为双胎,均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7例,94.44%),同时伴阴道流血(5例,27.78%)、腹痛(4例,22.22%)、头痛(2例,11.11%)等;孕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降钙素原均升高;1例孕早期胎儿自然流产,3例孕中期胎儿全部死亡,16例孕晚期胎儿存活10例;所有孕妇均康复出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分离率较高的标本为孕妇宫腔分泌物(11例,61.11%)、全血(10例,55.55%),18例孕妇生产的17例新生儿中,4例(23.53%)咽部气管分泌物标本和3例(17.65%)全血标本分离出LM。13例胎盘经病理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炎者10例。15株L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唑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均为93.33%。 结论 妊娠期李斯特菌病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易漏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妊娠晚期胎儿存活率高,妊娠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LM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