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7.0 T MRI分析14~22周胎儿标本脑外侧沟的基本形态变化规律。方法:收集46例14~22周胎儿标本行7.0 T MRI扫描,于T2WI轴位图像上对双侧外侧沟进行识别,并勾画其整体边缘轮廓,分析外侧沟在此时期随孕龄增长的基本形态变化。结果:轴位观察时,妊娠中期胎儿外侧沟形态于基底节区、丘脑层面最典型。外侧沟整体发育过程表现为由浅到深、表面开口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即由皮质表面宽大而表浅的凹陷发育变化为狭窄并深入的缝隙。其中14~15周外侧沟呈浅波浪状,16~17周呈浅梯形状,18~19周呈深梯形状,20~22周呈π状。14~22周胎儿双侧外侧沟均未发生迂曲、折叠或发出次级分枝;右侧半球外侧沟凹陷程度与岛盖闭合速度较左侧略快。结论:胎儿外侧沟的整体形态发育变化与邻近岛盖皮质的发育、聚拢程度紧密相关;妊娠中期胎儿外侧沟尚处于发育的初始阶段;7.0 T MRI可清晰显示此时期胎儿标本外侧沟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部功能连接情况.方法 选取9例Ⅱ~Ⅲ级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及8名年龄分布相同的健康志愿者在静息状态下进行MR扫描,选择双侧苍白球作为种子点,分析其脑部功能连接情况,并采用两样本t检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正常健康对照组中,双侧颞极、双侧海马、双侧丘脑、扣带回后部、右侧枕中区、右侧顶上回等部位存在着功能连接.帕金森病患者的双侧小脑半球、左侧海马、双侧颞上回、后扣带同、左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下回、左侧顶上回等部位存在功能联系,与对照纽相比,帕金森病患者的双侧小脑、双侧颞叶、左侧额叶、左侧运动前区、左侧顶叶等部位存在着功能连接增强,双侧丘脑的功能连接减弱.结论静息状态下,帕金森病脑部存在着功能连接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胎儿标本与宫内MRI图像分析其脑沟的发育,并探讨两种图像间的区别与联系.方法 20例20~30周胎儿标本3.0T MRI常规序列扫描.100例超声检查怀疑存在病变的宫内胎儿,1.5T MRI HASTE序列扫描后,从中选取30例MRI及生后随访未有异常的胎儿图像.将相同孕龄的标本与宫内胎儿图像在对应的横、矢、冠方位上进行对照分析.显示不同孕龄时期脑沟在宫内与标本MRI上的发育及显示状况.结果 标本与宫内胎儿图像在显示脑沟的发育上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24孕周后,脑裂、主要脑沟均可显示,且前者在显示信息的清晰性、丰富性与准确性上优于宫内胎儿图像.结论 标本与宫内胎儿图像可以很好的显示胎儿脑沟的发育变化,同时研究标本胎儿图像对宫内胎儿图像的分析与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半傅立叶(half-Fourier)快速采集弛豫增强(rapid acquisition with relaxation enhancement,RARE)磁共振成像序列分析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方法 用半傅立叶RARE成像方法检查25例12-38孕周的宫内正常胎儿大脑。根据胎龄评估脑回的成熟度、灰白质的分界情况、脑室与脑横径比率和蛛网膜下腔的大小。结果 在12-23孕周,胎儿脑表面光滑,大脑皮层分为2,3层。在24-26孕周,中央沟内见数个小的浅沟,所有胎儿的大脑皮层都可分为未成熟的皮质、中间带和胚胎基质3层。在27-29孕周,脑实质不同区域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沟形成,胚胎基质基本消失。从30孕周开始,整个大脑皮层均可见脑沟形成。但是,33孕周之前,脑皮质并未折叠(infolding),岛盖(opercular formation)也未形成。23孕周之前,脑室较大,然后逐渐缩小。在整个孕期内,覆盖于脑皮质表面的蛛网膜下腔轻度扩大,在21-26孕周最明显。结论 半傅立叶RARE MR成像可准确评价胎儿大脑随着孕龄有规律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新生儿正常CT 表现及常见病理表现。正常表现:新生儿脑的化学组成与成人不同,形态亦不同。胎儿第40周始具成人脑的形态,30周以前未形成脑沟,在第28周左右仅见到外侧裂和中央裂。特别是额、颞叶发育迟于枕叶,CT 上见额、颞叶萎缩表现,这种表现持续到婴幼儿期。颞叶未发育,则外侧裂宽和颞叶表面蛛网膜下腔轻度扩大,易误诊为蛛网膜囊肿和硬膜下水瘤。婴幼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场强MRI对不同孕龄胎儿标本脑组织的显示能力.方法 108个14~40周胎儿标本进行3.0 T MR扫描,并从中选取扫描图像清晰的11个14~27周标本行7.0 T MR扫描.选取不同场强与方位的MR图像,分析MRI对发育中的皮质脑沟、层状结构及基底核团的显示情况.结果 在3.0 T MR胎儿标本T_1WI上,14周时皮质层状结构即可显示;16周后脑沟可以较准确辨认;20周后基底核团可以较清晰辨认,三者都随孕龄增大而逐渐清晰.相同胎龄的胎儿标本在7.0 T MR T_2WI上,脑沟、层状结构及基底核团的显示较3.0 T T_1WI图像更加清楚,尤其优于显示发育早期阶段的脑沟.结论 3.0 T MR胎儿标本T_1WI可以较好地显示发育中的胎脑结构;7.0 T MR T_2WI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皮质脑沟、层状结构与基底核团的发育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正常胎儿主要器官及胎盘的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 对36例孕20周以上正常胎儿行MR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从胎儿头颅、躯干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等多体位观察胎儿各系统主要器官,包括脑、肺、心脏、肝、脾、胃肠道等和胎盘的解剖和MRI表现.结果 36例胎儿MRI检查结果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孕20周以后大脑三层结构在SSFSE上已经可以辨别,皮质与脑室周围的生发层呈稍低信号,中间白质为高信号.双侧侧脑室在25周前呈生理性扩大状态,枕角明显,25周后逐渐缩小;孕20周时,两侧大脑皮层光滑,无明显沟回形成;孕23周时,仅见双侧侧裂池初具形态;23~ 30周,两侧大脑皮质主要沟回逐渐形成;30~ 37周,两侧脑皮质脑沟、回形成明显增多.呼吸循环系统:两肺呈高信号,纵隔内心脏、大血管及两肺纹理呈低信号.消化系统:胃泡、胆囊呈高信号,肠管不扩张时呈等低信号,部分肠管内见低信号胎粪影.肝脏、脾脏呈等低信号位于上腹部两侧.泌尿系统:双侧肾脏呈卵圆形等低信号,膀胱呈囊性高信号位于盆腔内.骨骼、肌肉系统:脊柱、四肢呈低信号,肌肉呈等信号.胎盘信号从均匀、稍高信号向不均匀、稍低信号过渡,胎盘边缘也从平滑向分叶状过渡.结论 快速MRI能清楚显示胎儿各主要器官正常解剖和发育变化,同时可以对胎盘成熟度进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正常胎儿主要器官及胎盘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对36例孕20周以上正常胎儿行MR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从胎儿头颅、躯干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等多体位观察胎儿各系统主要器官,包括脑、肺、心脏、肝、脾、胃肠道等和胎盘的解剖和MRI表现。结果 36例胎儿MRI检查结果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孕20周以后大脑三层结构在SSFSE上已经可以辨别,皮质与脑室周围的生发层呈稍低信号,中间白质为高信号。双侧侧脑室在25周前呈生理性扩大状态,枕角明显,25周后逐渐缩小;孕20周时,两侧大脑皮层光滑,无明显沟回形成;孕23周时,仅见双侧侧裂池初具形态;23~30周,两侧大脑皮质主要沟回逐渐形成;30~37周,两侧脑皮质脑沟、回形成明显增多。呼吸循环系统:两肺呈高信号,纵隔内心脏、大血管及两肺纹理呈低信号。消化系统:胃泡、胆囊呈高信号,肠管不扩张时呈等低信号,部分肠管内见低信号胎粪影。肝脏、脾脏呈等低信号位于上腹部两侧。泌尿系统:双侧肾脏呈卵圆形等低信号,膀胱呈囊性高信号位于盆腔内。骨骼、肌肉系统:脊柱、四肢呈低信号,肌肉呈等信号。胎盘信号从均匀、稍高信号向不均匀、稍低信号过渡,胎盘边缘也从平滑向分叶状过渡。结论快速MRI能清楚显示胎儿各主要器官正常解剖和发育变化,同时可以对胎盘成熟度进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MRI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头部MRI并诊断为ACC的胎儿,孕周23+1~38+1周,中位数孕周29周,采用三维容积内插快速T1WI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分析MRI表现。结果:64例ACC胎儿中,胼胝体完全缺如者有49例,胼胝体部分缺如者15例。所有的ACC均伴有侧脑室形态异常或扩大。伴颅内其它畸形的胎儿28例。结论:胎儿MRI可以明确诊断ACC及其类型,是否伴发颅内其他畸形,对于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产前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胎儿透明隔腔异常及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的MRI影像征象。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5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孕妇1891例的临床资料,均行系统超声检查、72 h内行胎儿MRI检查。孕妇年龄18~45岁,孕22~36周,总结分析影像学资料。结果胎儿头颅MRI诊断透明隔腔异常及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共263例,超声提示透明隔异常158例。其中孤立性透明隔异常胎儿102例,透明隔异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胎儿161例,包括胼胝体完全缺如93例、胼胝体部分缺如36例、前脑无裂畸形15例(无脑叶型3例、半脑叶型6例、脑叶型5例、变异型1例)、脑裂畸形8例、脑损伤9例。结论胎儿透明隔异常及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MRI影像具有特征性,胎儿MRI不仅可以印证超声诊断,还可以检出超声不能检出的发育畸形,从而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率,降低临床处置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MR三维梯度回波(3D flash)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扫描图像进行脑表面三维重组,对两种方法显示脑表面结构的能力、价值与限度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比较和探讨。方法 对30名正常人行头颅3D flash和DWI检查。通过容积重组显示脑表面解剖结构。同一组医生对两种方法重组图像进行评价和评分,并比较结果。结果 基于3D flash重组的各脑表面结构清楚显示,平均得分均在2.50分以上。基于DWI的重组图像能够较好地显示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额上回、中央前沟、中央沟、中央后沟、顶间沟及额上沟等结构,平均得分2.60~2.75分,缘上回、角回、额中回、额下回、颞上回、外侧沟和额下沟等结构显示较差,平均得分1.67~2.48分,颞中回、颞下回、颞上沟及颞下沟等显示很差,平均得分仅0.88~1.27分。比较两种方法的平均得分,基于3D flash重组优于基于DWI的三维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基于3D flash重组能够显示真实的脑表面主要脑沟、脑回和脑裂,对脑解剖形态的研究和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基于DWI的三维脑表面重组能比较满意地显示顶叶、额叶的主要表面结构,扫描和重组快速,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大脑白质空间异质性发育规律。方法获取40例胎龄为36~41.57孕周正常新生儿颅脑T_1WI和DTI数据。分别采用全脑分析方法TBSS及纤维追踪方法绘制全脑白质及特定白质结构FA的变化曲线。结果新生儿大脑白质发育存在空间异质性:顶枕部白质FA值高于额部FA值,顶枕部白质FA值随孕龄变化速率快于额部。结论白质纤维FA值变化符合髓鞘及大脑功能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3.
高场MRI在超声疑诊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对超声疑诊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 产前例行超声检查后疑诊有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19例孕妇,年龄20~37岁(平均28岁),孕龄22~38周(平均29周),24 h内行MR检查, T2WI采用半傅立叶单激励快速自旋回波(HASTE) 快速扫描序列, T1WI采用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励( FLASH)序列.将超声、MRI结果与尸体解剖或随访结果对照.结果 19例孕妇共检出胎儿19个,MRI证实超声疑诊的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14例,3例为单纯侧脑室轻度扩张,2例考虑脑白质发育不良,合并Dandy-Walker综合征1例,胼胝体脂肪瘤1例,检出超声漏诊合并Dandy-Walker综合征1例及脑小畸形1例.结论 MRI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显示明显优于超声,有助于明确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分型及合并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小儿颅脑CT检查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时期颅脑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正常CT表现与成人不尽相同,而发病情况与CT表现也有别于成人。本文综合有关文献,着重叙述小儿常见颅脑疾病的CT表现与诊断。正常CT表现新生儿脑CT表现与儿童及成人不同。新生儿脑质密度低于较大儿童,几乎不能区分基底节和白质,这与脑含水量有关。新生儿脑的水分占重量的90%,儿童占75%,而成人则占70%。脑的CT均值在新生儿为29H,生后20周为35H,以后则无变化。有人研究表明,儿童期大脑CT值随年龄而升高。脑的形态于胎儿第40周始具脑的形态,第30周以前未形成脑沟,第28周仅见外侧裂和中央裂。额、颞叶发育迟于枕叶,一直持续到婴儿期,CT可见额、颞叶小,而外侧裂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 FLAIR序列对脑挫裂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脑挫裂伤的MR表现。结果:脑挫裂伤病变单发性3例,多发性19例。发生于颞叶2例,顶叶1例,双额叶3例,颞、顶叶3例,额、顶叶3例,额、颞、顶、枕复合伤10例。MRI表现为出血性改变8例,FLAIR序列表现为混杂高信号或低信号的病灶;非出血性病灶14例,FLAIR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常规T2WI发现病灶共58处,FLAIR上共发现病灶77处。结论:FLAIR序列对脑挫裂伤病变显示优于FSE序列T2WI,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伪影式软组织改变(例如:皮肤裂伤,皮肤皱褶,皮下积气,蓬乱的发团,发辫,橡皮筋,缎带、装饰品,亚麻);2.动脉沟(例如:脑膜血管,颞浅动脉颞中支、上颌动脉颞深支,眶上动脉);3.导静脉,静脉湖,板障血管,窦沟;4,裂,软骨结合,缝,缝间骨(Wormian): (1)小脑软骨结合(2)冠状缝(3)无名软骨结合(4)蝶间软骨结合(5)顶骨内缝(6)人字缝(7)枕骨大孔侧裂(8)外侧顶间裂(9)蝶骨侧缝(10)枕骨正中裂(11)假缝(12)额缝(13)枕乳枕突缝(14)顶裂(15)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联合Omniview技术建立胎儿胼胝体的正常值范围以及分析胼胝体与枕额径及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将胼胝体正中矢状面按其前后径线作五条垂直线分为6个部分,分别为膝部、前体部、前中体部、后中体部、峡部和压部。两名超声医师分别对Omniview图像上胼胝体径线值进行测量,行组间及组内重复性检验。胼胝体与枕额径的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各孕周各径线数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Omniview技术测量胼胝体各径线值,组间及组内重复性较好。胎儿胼胝体各径线值随枕额径的增加而增加,与枕额径呈线性正相关。胼胝体膝部、前体部、前中体部、后中体部、峡部、压部、前后径与枕额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4、0. 60、0. 64、0. 67、0. 70、0. 81、0. 95。胼胝体的厚度及前后径线值与性别无关。结论 建立胼胝体不同亚区正常值范围,可以为精准评估胼胝体发育提供正常参考值,有利于我们对胼胝体预后评价。因此,细化分区测量胼胝体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成人大脑中央沟在冠状面MRI上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大脑中央沟在冠状面MRI上的准确定位。方法:随机选用成年男性头部标本30例、活体健康成年男性6例,以经连合间线中点的垂线为基线,获得4mm层厚的颅脑MR冠状面图像;将头部标本开颅取脑,重要脑回着不同颜色,切制与MR扫描一致的脑断层标本。将脑断层标本与颅脑MRI相对照,统计有关结构的出现率,以确定中央沟在冠状面MRI上的定位。结果:在中央沟首次出现的断面上,背仙是丘脑的出现率左侧为93%、右侧97%,锥体束的出现率左侧为20%、右侧13%;在胼胝体压部后缘断面上,中央沟几近消失,大脑外侧面中央沟出现率两侧均为33%。结论:中央沟首次出现在背侧丘脑显现而锥体束尚未出现的1-2个断面上;在锥体束出现的断面上,外侧沟上方可以3大髓突辨认额上回、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中央前、后回之间为中央沟;至胼胝体压部后缘断面,中央沟大多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0T MRI定量评估胎儿股骨发育的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67例胎儿骨骼发育正常、胎龄(GA)24~39周的单胎妊娠的胎儿MRI资料,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图像测量胎儿股骨的二维径线(股骨干长度、股骨近端骨骺软骨横径、前后径和高径,股骨远端骨骺软骨横径、前后径和高径),观察股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检验胎儿股骨二维径线与GA的相关性。结果 孕24~39周各胎龄相关性观察结果显示,胎儿股骨干长度(r=0.848)、股骨近端骨骺软骨横径(r=0.524)、前后径(r=0.572)、股骨远端骨骺软骨横径(r=0.509)、前后径(r=0.562)、高径(r=0.597)均与GA呈中~高度正相关(P均<0.001);股骨近端骨骺软骨高径(r=0.496)与GA呈低度正相关(P<0.001)。胎儿股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为孕32周,孕34周以上为100%。结论 3.0T MRI可较好地评估GA 24~39周胎儿股骨生长发育及解剖结构,股骨干长度是评价的最佳指标,可为评价胎儿股骨疾病及其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胎儿主要器官的正常解剖及MR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胎儿主要器官的正常解剖及MR表现。方法对47例胎儿行快速MR成像检查,使用序列为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观察主要正常器官的解剖和MR表现,包括脑、肺、心脏、肝、脾、胃肠道、肾脏、膀胱、骨骼、脊柱和皮下脂肪,并按不同的胎龄分组观察。结果47例胎儿MR检查结果表明:孕20周时,胎儿各主要器官均已发育。20周左右,大脑皮层光滑,无脑回、脑沟,之后脑回、脑沟逐渐缓慢形成;肺、气管、支气管均呈高信号,心脏、大血管及肝脾呈低信号,胃肠道、肾孟肾盏、膀胱呈高信号,肾实质为等信号,骨骼、肌肉呈低信号;脊柱20周已形成,皮下脂肪20周可见,随胎龄增长逐渐增多。结论快速MR成像能清楚显示胎儿各主要器官的正常解剖和发育变化,胎儿主要器官的解剖和MR表现与新生儿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