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清扫术(国内有多种命名,如颈清除术、颈廓清术等不一一列举)是由Crile氏于1906年根据1894年Halst-ed氏在治疗乳腺癌确立的手术原则而开创应用,至今已有95年的历史.国外虽然多年来用"Radical Neck Dissection"命名,并不能表达手术的含义和内容."颈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是由前一辈肿瘤专家提出的,这一名词应该是最确切的译名,它说明了手术的部位和目的.但由于这一名词较长,因而用的人不多.本文只用"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颈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一词应该是英文radicalneckdissection(RND)的最确切的译名,它说明了手术的部位和目的,应该比当前常用的颈清扫术、颈清除术或颈廓清术要明确。但由于这一名词较长,因而用的人不多。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译名,我们多用“颈清扫术”。这一手术于1906年由Crile根据1894年Halsted治疗乳腺癌确立的手术原则而提出的,至今已有92的历史[1]。至50年代经过不少头颈外科专家的完善,将手术标准化,强调了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副神经等完整切除的必要性[2]。到60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更加美观隐蔽的甲状腺癌颈清扫术手术切口。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清扫术的72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改良L型切口进行手术。其中22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患侧Ⅰ~Ⅵ区颈清扫术;另50例患者单纯行颈清扫术,清扫范围主要为Ⅰ~Ⅴ区淋巴结。颈清扫切口行于斜方肌表面发际前缘自乳突尖后向下行至锁骨上约1.5cm处循皮纹横行向前至颈前中部或与原甲状腺手术切口相连。其中根治性颈清扫术4例,功能性颈清扫术68例。结果72例患者共行83侧颈清扫术,均行改良L型切口。手术过程均顺利,术野暴露满意,手术时间为128~196min,平均145.3±23.8min。共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颈部积液6例、副神经损伤3例、乳糜漏2例。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颈部切口瘢痕隐蔽,外观影响小。术后随访6个月~4年,淋巴结复发率为0.0%。结论采用改良L型切口行颈清扫术暴露满意,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切口隐蔽,是甲状腺癌颈清扫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颈廓清术     
费声重 《耳鼻咽喉》1994,1(1):64-64,58
颈廓清术(neck dissection).国内的名称较多,如颈淋巴结清除术、颈淋巴清扫术、颈部大块廓清术、颈清扫术、颈清术等。此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一侧或两侧的颈部淋巴组织,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清扫术治疗晚期颈转移癌的远期效果及术后颈部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112例接受全颈清扫手术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N2、N3患者,利用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晚期颈转移癌全颈清扫术后5年颈部复发率为27.7%(31/112),其中N2、N3患者的术后5年颈部复发率分别为16.5%(13/79)、54.5%(18/33)。31例全颈清扫术颈部复发患者,Kaplan-Meier法统计术后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5/31)、9.7%(3/31)。单因素χ^2分析显示,临床N分期、病理颈淋巴结大小、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颈部非淋巴组织结构受侵情况与术后颈部复发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病理检查颈淋巴结大小与术后颈部复发明显相关。结论 颈部复发是晚期颈转移癌患者最常见的术后肿瘤复发原因。转移颈淋巴结大小是全颈清扫术后颈部复发根本和决定性影响因素。而临床N分期、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颈部非淋巴组织结构受侵情况对全颈清扫术后颈部复发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处理概念上的变化——分区性颈清扫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彬  屠规益 《耳鼻咽喉》1999,6(4):252-256
分区性颈清扫术是根据头颈部特定部位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规律而设定的非全颈性清扫,手术范围缩小而不影响根治性。有利于保留患者外观和术后功能。SND目前主要应用于是林巴结阴性和部分阳性的上呼吸消化道鳞癌患者,有多个淋巴结转移或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的患者应配合应用放疗。不同术式的分区性颈清扫适应于不同原发灶的转换。治疗结果显示SND治疗后的效果及手术区域颈部淋巴结复发率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相似。  相似文献   

7.
非常遗憾,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究竟是谁最早介绍了颈清扫术(颈廓清术),因为早在Crile之前,就有关于根治性颈清扫术的零星报道。  相似文献   

8.
“喉部分切除术与颈清扫术”这一题目是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笔者前拜读王天铎教授的文章“喉癌喉部分切除术的现状”(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 0 0 0 ,1 4(1 1 ) :5 3 1 )。王教授多年来在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肿瘤的临床治疗上 ,尤其在喉癌和下咽癌的处理上 ,有很多独特的经验和建树 ,总结成文 ,读来启发良多。但文中提到的两个问题 ,想与王教授商榷 ,也希望同道们发表意见 ,共同探讨。1 喉部分手术的命名问题和手术范围喉部分切除术自开展以来 ,国内外均无统一命名。王教授的文章对喉部分切除叙述很详细 ,手术的命名很多 ,…  相似文献   

9.
分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neckdissection,SND)是根据头颈部特定部位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规律而设定的非全颈性清扫,手术范围缩小而不影响根治性。有利于保留患者外观和术后功能。SND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和部分阳性(cN1)的上呼吸消化道鳞癌患者,有多个淋巴结转移或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的患者应配合应用放疗。不同术式的分区性颈清扫适应于不同原发灶的转移。治疗结果显示SND治疗后的效果及手术区域颈部淋巴结复发率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相似。  相似文献   

10.
颈清扫术在临床Ⅰ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清扫在临床Ⅰ期(cT1NOM0期)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1月-1999年11月130例临床Ⅰ期舌活动部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该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3l例(23.8%)只行原发灶手术,99例行原发灶手术加颈清扫术,包括择区性颈清扫(Ⅰ-Ⅲ区或Ⅰ~Ⅳ区颈清扫)20例和全颈清扫(Ⅰ~Ⅴ区颈清扫)79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颈清扫组的隐匿淋巴结率为12.0%(12/99)。全组病例随访5年以上,单纯行原发灶手术组、原发灶手术加择区性颈清扫组和原发灶手术加全颈清扫组的颈部控制失败率分别为25.8%(8/31)、15.0%(3/20)和7.6%(6/79)。单纯原发灶手术组和颈清扫组之间的颈部控制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后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清扫术可能提高临床Ⅰ期舌鳞癌患者的颈部控制率,本研究未能证实颈清扫术能降低其远处转移率以及能提高其生存率。是否需要对所有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原发灶切除加同期双侧颈清扫的安全性、适应证及手术难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01-2007-12间134例行肿瘤原发灶切除加双侧颈清扫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双侧颈清扫术方式分为:一侧根治性颈清扫加一侧功能性颈清扫(29例),一侧根治性颈清扫加一侧侧颈清扫(34例),双侧功能性颈清扫(14例),一侧功能性颈清扫例加一侧侧颈清扫(48例), 双侧颈侧清扫6例.结果:134例患者无一例手术死亡,并发症为创口出血3例,乳糜漏4例,咽瘘8例,咽瘘伴颈部清扫区感染1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5例,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脑梗塞1例.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同期双侧颈清扫是安全的,但要选择适当的清扫方式,以降低颈部淋巴结转移,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颈清扫术的变革与循证医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证医学要求用无可辩驳的科研实证来提高医疗质量。循证医学的本质,用一句俗话,就是“拿证据说话”。记得在一次全国性头颈外科会议上,讨论对临床N0(clinical N0,cN0)病变的处理时,有些医师反对对cN0病例一律做颈清扫术,一位有经验的医师说:“现在颈清扫术手术很安全,患者又愿意做,为什么不做?”有另一位头颈外科医师立刻提出:“拿证据来!”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保留耳大神经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提高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作用,并探讨耳大神经的解剖定位标志作用及合理手术操作流程。方法157侧保留耳大神经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观察患者耳枕部感觉功能变化情况;观察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处耳大神经与副神经解剖位置关系,测量115侧两者间距离;在相同清扫范围的条件下选取72侧,按是否遵循自定的手术操作流程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手术所用时间。结果术后耳枕部感觉功能保留或恢复满意;有17侧出现耳枕部皮肤较为突出的刺痛,约6~9个月感觉恢复正常。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耳大神经100%位于副神经下方颈外静脉上方,与副神经间距约0.1 cm~1.9 cm。不同手术操作流程的手术用时分别为(132.78±8.82)分钟和(89.44±9.54)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9年,手术清扫区域无肿瘤复发。结论保留耳大神经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行之有效的措施,耳大神经是术中重要的解剖定位标志并能形成合理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4.
颈根部手术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根部手术的方法及结果。方法 良性肿块 7例 ,恶性肿瘤 8例。对 15例颈根部手术病例的有关问题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3例 (7例良性肿块和 6例恶性肿瘤 )行颈根部“L”型切口 ,其中 1例术中劈开锁骨 ;2例通过颈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正中劈开行双颈、双颈根加纵隔的贯通性淋巴清扫术。良性肿块组中 1例出现颈乳糜瘘。恶性肿瘤组中锁骨下静脉破裂 2例次 ,前臂型臂丛永久性损伤 2例次 ,膈神经麻痹 2例次 ,颈乳糜瘘及气胸各 1例次 ,2例无手术并发症。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良性肿块组术后随访 3年无复发 ;恶性肿瘤组中 ,Ⅲ期及Ⅳ期各 4例 ,术后随访满 1年者 1例 ,满 2年者 5例 ,满 3年者 1例 ,满 5年者 1例 ,所有病例无复发和死亡。结论 正确掌握颈根部应用解剖及其手术方式 ,特别是对颈根部良性肿块的治疗具有肯定价值。通过对颈根部转移淋巴的清扫结果也初步显示其对恶性肿瘤治疗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头颈鳞癌颈部N_0的局限性颈清扫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头颈部肿瘤颈部N0的处理有不同意见。本文提供两组病例:一组为149例喉癌声门上型;一组为219例舌活动部癌。试图从这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讨论N0适宜治疗。方法:我科于1976~1990年外科或综合治疗声门上型喉癌149例;1960~1993年外科或放射治疗舌活动部鳞癌219例。这两类病种均易有颈淋巴结转移,均为T1~4N0病例。声门上癌颈部做上颈清扫术;舌癌大部做全颈清扫术。两组原发灶以手术或放射治疗。利用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及随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声门上型喉癌N0上颈清扫术后,病理无淋巴结转移者149例(病理有转移者立即做全颈清扫,不包括在这一组内),5年观察后有15例(10.1%)出现颈转移。和文献报告全颈清扫后复发率可以相比。219例舌癌患者116例做全颈清扫,病理阳性率为19.8%(23/116)。3年观察后颈部复发的病例如下:原发与颈部放疗者17.2%(10/58);颈部无治疗者16.1%(5/31);颈清扫病理阴性者12.0%(10/83)。统计学上无差别。结论:对N0患者,无需做经典性全颈清扫术。对声门上型患者,上颈清扫(Ⅱ组淋巴结)做为诊断措施可以解决问题,进一步可以考虑肩胛舌骨肌上清扫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颈清扫”(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这一名词已被人们接受。这一术式包括切除颈深淋巴结上、中、下群,作者认为称“颈淋巴结清扫”(jugular node dissection,JND)更为准确。为评价JND对喉或咽鳞癌分期的作用及疗效,回顾分析JND 66例,计有喉癌53例(其中声门上癌32例,声门  相似文献   

17.
颈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5年收治100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患者多以颈部肿块就诊,仅8例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95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5例患者术前经细针穿刺确诊。共9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行全身标准抗结核治疗6个月;余 5例患者予以全身标准抗结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手术方式主要有单纯颈淋巴结切除术31例、颈淋巴结清扫术53例和脓肿切开清创术11例,所有患者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复杂,细针穿刺活检阳性率不高,术后病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外科手术联合术后全身规范抗结核治疗可作为颈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两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处理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6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在切除原发灶同时 ,将术前诊断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 33例进行同期双侧颈清扫术 (同期清扫组 ) ;一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 43例行一侧颈清扫术 ,随诊中发现对侧转移再行 2期对侧颈清扫术 (分期清扫组 )。结果 :同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81.5 % (2 2 / 2 7) ,5年生存率 6 1.5 % (16 / 2 6 ) ;1例术后当天死于脑压增高。分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6 9.2 % (2 7/ 39) ,5年生存率 2 7.8% (10 / 36 ) ;1例术后当天呼吸道梗阻死亡。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双侧颈转移淋巴结同期清扫术 ,比双侧分期清扫术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中尽可能保留双侧颈内静脉 ,必要时行血管吻合重建颈内静脉 ,能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颈分区性清扫术后患者的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颈分区性清扫术 (selectiveneckdissection ,SND)、颈改良性清扫术 (modifiedneckdissection ,MND)及颈根治性清扫术 (radicalneckdissection ,RND)后患者有关的功能改变。方法1997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期间 ,采用SND、MND或RND治疗的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发出问卷调查表15 7份。调查内容共 7项 ,涉及颈清扫侧肩周功能状况 ,颈部皮肤感觉改变及外观改变。收到有效调查表 32份。共 32例患者 ,施行 4 3侧颈清扫术 ,其中分区性颈清扫术 2 3侧 ,改良性颈清扫术 11侧 ,根治性颈清扫术 9侧。结果 根据颈清扫侧统计 ,SND组的肩周功能失调率最低 ,为 3/2 3(13 0 % )、依次为MND组 4 /11(36 6 % )和RND组 6 /9(6 6 7% )。同样 ,3组颈部皮肤感觉减退率分别为 4 /2 3(17 4 % ) ,4 /11(36 6 % )和 8/9(88 9% )。SND组只有 4 /2 3(17 4 % )的颈部外观改变 ,而MND和RND组有外观改变的高达 10 /11(90 9% )和 9/9(10 0 % )。结论 颈分区性清扫术对患者的功能和外观损伤最小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简称颈清扫术)后颈淋巴瘘的发病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997年6月~2010年12月行各类颈清扫术患者323例(其中同时双侧颈清扫术18例)进行分析,术后总计9例发生颈淋巴瘘,总发生率为2.9%(9/305),其中左侧颈淋巴瘘发生率为2.6%(8/305),右侧发生率为0.3%(1/305),术前曾行放、化疗者各1例。其中4例日淋巴液引流量<200 ml者采用负压吸引、加压包扎、低脂饮食等保守治疗,3例日淋巴液引流量<500 ml而>200 ml者采用负压吸引、加压包扎和禁食、水等保守治疗(静脉营养支持),2例日淋巴液引流量>500 ml者采用手术治疗:缝扎胸导管或淋巴管瘘口,必要时利用临近肌肉和筋膜等组织填塞、固定。结果保守治疗的7例患者均痊愈,平均愈合时间为8.7(6~10)d,2例手术治疗均治愈,平均愈合时间8(8)d。结论颈清扫术后颈淋巴瘘经过合理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对于日引流量<500 ml的可采用负压吸引、加压包扎、低脂饮食甚至禁食、水等保守治疗,对于日引流量>500 ml的应尽快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