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陶瓷样异种骨的制备及复合骨髓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为寻找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将市售新鲜猪肋骨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得类似人骨的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系统的陶瓷样异种骨(CXB)。用CXB与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混合培养;用CXB与自体红骨髓(BM)复合移植于兔的骶棘肌内,经相差显微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CXB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附着及增殖无不良影响,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CXB加BM植入肌内后第2周开始成骨,并随时间而增加。至24周时有明显的新骨形成,其新骨生成过程与羟基磷灰石(HA)加BM复合移植相似,但其降解快,形成典型的松质骨结构早,而单纯植入CXB则无新骨形成。探讨了复合移植的成骨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兔体外循环(CPB)模型研究CPB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GC)的理论依据及其作用的受体机制。结果显示,在CPB期间血浆GC浓度显著升高、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GR)水平显著降低,同时伴有血浆磷脂酶A_2(PLA_2)、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显著升高;在CPB中应用琥珀酸钠氢化考的松(20mg/kg)能进一步提高血浆GC浓度、降低胸腺GR水平,却能显著抑制血浆PLA_2、LPO的升高。表明CPB能引起GR水平下降,从而引起GC效应的降低;CPB中应用大剂量GC,能在GR减少的情况下维持和提高GC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肝部分切除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作者为验证肝部分切除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探讨其发生机制,将18只BUF大白鼠接种了7316A肝癌细胞,并分为三组:A组施行单开腹;B组行70%肝切除;C组行单开腹并加转化性生长因子(TGF-β)治疗。术后测量肿瘤体积;取A组及B组术后5天的血清和脾粘着细胞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及CCL-64细胞培养中;将TGF-β也加入MLR和7316A肝癌细胞培养中。结果表明,B组及C组大白鼠,肿瘤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P<0.01);B组的血清及脾粘着细胞明显抑制MLR及CCL-64细胞增殖(P<0.05);TGF-β也显著抑制MLR,但对7316A肝癌细胞增殖无作用。提示肝部分切除后的血清中存在着TGF-β生物活性,TGF-β抑制了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从而造成了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生物环境。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细胞酶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人正常前列腺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进行细胞酶学观察,目的是探讨BPH 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结果腺细胞ACP和LNase 活性减弱;基质中的细胞ACP、5’Nase、SDH 活性和PAS反应增强,而βGase 活性减弱。说明BPH 形成过程中基质中的细胞的增生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癌病人树突状细胞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以肝癌病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抗肝癌免疫。方法 自肝癌病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0;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PBMC中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检测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BEL-7402,LOVOey HOS-86  相似文献   

6.
卡介苗激活杀伤细胞抗膀胱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BCG抗膀胱肿瘤的作用机理,采取15例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置于含BCG或IL2的培养基中培养,计算扩增倍数,检测培养细胞抗自体及异体膀胱癌细胞活性。结果:卡介苗激活杀伤细胞(BAK)与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分别于培养第7和第3天达增殖高峰,对自体瘤杀伤率分别为36.2%和31.4%,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异体瘤杀伤率分别为25.2%和28.3%,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表明:BAK细胞抗自体瘤活性高于LAK细胞,死BCG对PBMC无激活作用,BAK细胞抗肿瘤效应可能是BCG抗膀胱肿瘤重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类增殖性肾小球肾炎(PGN)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放免测定方法检测肾活检组织中的bFGFmRNA及蛋白质表达、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ECM)面积和有核细胞数、层粘蛋白(LN)和前胶原Ⅲ(PCⅢ)含量。结果在以细胞增殖和ECM积聚为特征的PGN组中bFGF表达水平、LN和PCⅢ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NPGN)组和正常组。结论过度表达的bFGF参与肾小球内细胞增殖和ECM积聚,从而影响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细胞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nature hydroxyaptite/chitosan composite,NHC)的细胞相容性。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法培养成骨细胞,并鉴定。将材料与细胞体外进行复合培养,应用细胞增殖度,碱性磷酸酶和扫描电镜等对其细胞相容性进行评定。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粘附,生长良好,细胞增殖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材料组与对照组之间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P〉0.1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4h后细胞生长良好,细胞连接紧密,有细胞外基质生成。说明本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结论:NHC具有较良好的体外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择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观察在体外循环(CPB)中血小板的功能及花生四烯酸(AA)代谢改变。结果显示:CPB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粘附功能均显著下降,而血小板胞浆游离[Ca2+]及膜磷脂酶A2(PLA2)、环氧化酶(CLO)活性均显著升高,停机时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粘附功能均与术后失血量呈显著负相关,而胞浆游离[Ca2+]i及膜PLA2活性则与术后失血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CPB对血小板胞浆游离[Ca3+]及膜PLA2活性的影响是血小板功能失调及术后非外科性失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适合骨移植的骨组织替代物-骨脱细胞细胞外基质(ABECM)。方法 将猪股骨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脱细胞处理,制成ABECM,再进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及纵向压缩的生物力学性质的检测。结果 ABECM未见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基本结构未被破坏;ABECM在生物力学性质上与新鲜股骨无明显差异。结论 ABECM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骨替代物,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型多孔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PLGA/HA)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贴壁法对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体外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与实验A组(含5%HA的PLGA/HA),实验B组(含10%HA的PLGA/HA)及对照C组(仅含PLGA)分别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通过定性及定量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验证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兔BMSCs在每组材料的表面均能生长,经体外诱导后在支架材料的表面形成钙结节,A、B组细胞的粘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C组(P<0.05),A、B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兔BMSCs与新型多孔PLGA/HA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小肠粘膜下层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猪小肠粘膜下层(SIS)的细胞相容性,探讨用SIS为生长载体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筑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猪小肠粘膜下层,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分别进行组织学、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经物理和化学处理的SIS纯度高,孔隙多,胶原纤维未受损;BMSCs在SIS材料上生长、粘附、增殖,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论SIS的细胞相容性良好,不影响BMSCs的形态,对细胞生长和功能表达无抑制作用,可以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3.
骨髓基质细胞体内外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的条件,利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方法:采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诱导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上差异显微镜和碱性磷酸酶检测基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能力。将骨髓基质细胞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ioactive glass ceramic,BGC)复合后植入免自体肌袋内,观察成骨过程。结果:在适当诱导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可向成骨细胞分化,在体内外表现出明显的成骨能力,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是骨组织工程的良好细胞来源,利用组织工程化方法可构建新生骨组织。  相似文献   

14.
珊瑚羟基磷灰石的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Hydroxyapatite,CHAP)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cell,BMSc)的生物相容性,为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外培养,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骨髓基质细胞能粘附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增殖、生长不受珊瑚羟基磷灰石的影响。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study cellular compatibility of improved scaffold material with deproteinized heterogeneous bone and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on choosing the scaffold material i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Method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 were co-cultured with heterogeneous deproteinized bone in vitro. The contrast phase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MTT assay, flow cytometry were performed and the BGP content and ALP activities were detected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cell growth, adhesion in the material, cell cycle and cell viability. Results. The scaffold material of deproteinized heterogeneous bone had no inhibitory effect on cellular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secretion function of BMSCs. Conclusions : The established heterogeneous deproteinized bone has good biocompatibility with BMSCs and is a potentially ideal scaffold material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6.
自制脱蛋白骨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表面脱钙的脱蛋白异体骨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柑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合适的支架材料。方法 用经物理与化学方法处理而制得的脱蛋白骨与骨髓基质细胞(MSCs)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ALP的活性、骨钙素的分泌与蛋白质含量检测;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脱蛋白骨材料上的情况。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能在脱蛋白骨上贴附、增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结论 本方法所制的脱蛋白骨与M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MSCs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复合类新型骨基质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无机—有机复合类骨基质材料(NBM)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NBM体外复合兔成骨细胞培养1—14天,然后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细胞蛋白含量与碱性磷酸团(ALP)活性测定;对NBM采用同种兔体内植入观察2、4和8周,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其体内成骨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时NBM对成骨细胞的体外增殖和ALP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成骨细胞与材料可良好黏附、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成分;而细胞—材料复合体肌内植入后4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8周仍未见新生骨组织生成。结论 NBM材料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差异可能与NBM免疫原性有关,体内植入后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影响体内成骨。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引起的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应引起组织工程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由鸵鸟松质骨制备的钙磷陶瓷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煅烧的鸵鸟松质骨改性为HAP/β-TCP/NaCaPO4多相钙磷陶瓷,然后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诱导后接种于鸵鸟钙磷陶瓷支架。骨髓基质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8天,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伸展及生长情况。通过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鸵鸟钙磷陶瓷支架表面及孔隙内粘附、伸展、增殖良好。结论:鸵鸟钙磷陶瓷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于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与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asparagic acid—co—polyethylene glycol),PLGA—ASP—PEG]的生物相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骨进行骨缺损修复提供理论基础,以及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体开环共聚法合成PLGA—ASP—PEG三嵌段共聚物。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体外分离培养MSCs。将第3代MSCs以1.0×10^6/ml接种到PLGA—ASP—PEG材料上,测定细胞黏附力和黏附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增殖指数、DNA指数及凋亡;通过考马斯亮蓝测定法和^3H-脯氨酸掺入实验观察细胞的蛋白合成和胶原合成情况。以PLGA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结果MSCs在PLGA—ASP—PEG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其黏附、增殖和蛋白、胶原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PLGA组(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LGA组(P〈0.05)。DNA指数显示两组细胞均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结论PLGA—ASP—PEG的生物学性能与PLGA相比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可作为MSCs的理想载体构建组织工程骨进行骨缺损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PLGA支架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etal bone marrow mesenehymal stem cells,fBMSCs)与低热高压法制作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 预制PLGA支架材料,取5月胎儿肱骨和股骨骨髓,用单核细胞分离液分离fBMSCs,含双抗的低糖DMEM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用F1TC标记的抗CDl05、CD44和用PE标记的抗CD34、CD29对第4代细胞进行流式细胞鉴定,并与PLGA支架材料复合培养l周后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fBMSCs增殖较迅速,第4代CD105阳性细胞占84.08%,CD29阳性细胞占88.77%,CD44阳性细胞占89.53%。复合PLGA支架材料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组织工程适宜的种子细胞,与低热高压制作的PLGA支架材料复合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