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组织缺血损伤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认为损伤是由缺血本身引起,近年来研究发现,缺血所引起的肾组织损伤不仅发生在缺血当时,更重要的是发生在缺血再灌注时,此时的损伤称为“再灌注损伤”。随着肾脏移植和血管外科的进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肾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就目前常用方法、药物保护等作一综述。一、低温业已证实。低温是保护肾缺血损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温的主要作用在于使肾脏随着温度降低,其代谢活动减弱,能量消耗降低。实验证明,当肾脏温度降至6~10℃时,肾脏代谢减少90~95%。低温时,许多酶系统的活性也降低,其中膜结合状态的酶比可溶性酶所受影响更大,例如膜结合的离子转运系统的活性减弱,这种耗能代谢变  相似文献   

2.
移植器官的缺血保存和血液再灌注损伤中自由基的损害和钙离子积聚具有重要意义。自由基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攻击,对蛋白质和酶的破坏以及胞浆内钙离子积聚使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导致细胞的损伤和移植器官功能下降.适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或拮钙剂,可以预防这种损伤的发生,显著改善器官功能,为临床保护移植器官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供肾热缺血时是指在常温下,肾脏缺血或血液灌注严重不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缺血、缺氧,肾组织内可产生一系列变化,使移植后植肾功能受到损害。较长时间的热缺血损伤常可引起术后移植物早期无功能(INF),这不仅增加鉴别诊断早期肾功能低下原因的困难,增加环胞素A的肾毒性,且可增加排异反应的发生,减低生存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热缺血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肾脏热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公认的致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移植器官经过一段时间缺血而再通后其组织内爆发式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引起了组织细胞的一系列序惯式损伤.现就各种抑制和减少移植物自由基爆发式产生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与免疫因素协同作用引起移植肾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及慢性排斥反应,最终导致移植物慢性功能丧失。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于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因表达和生物标记研究,将为其机制研究、诊治和预防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创伤、严重感染、大手术和心肌病都会引起循环衰竭或休克。这些情况加上动脉硬化、血管损伤以及器官修复或移植都会导致一个器官或多器官缺血。血流减少时器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何,对器官和病人存活至关重要。目前对正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虽了解很多,但缺血引起的损害却报道较少,而这些资料可能有助于缺血性损伤的治疗和预防。几年前我们开始一系列研究来明确休克时细胞功能的变化。我们研究了细胞功能的很多方面,试图阐述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的最初变化及其发展,据此提出一种假说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引起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急性排斥反应甚至导致移植肾丢失,是影响移植肾早期肾功能恢复和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缩短供肾缺血时间、应用抗氧化药物、应用抗炎症药物、缺血预处理、应用中药及中药提取物等方面,对移植肾IRI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党参提取物皂甙减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雌、雄各半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只,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皂甙干预组.假手术组不进行肾移植,仅切除右肾,游离左肾动静脉,暴露左肾1 h后关闭腹腔.缺血再灌注组和皂甙干预组建立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皂甙干预组分别于肾移植前48、24和0.5 h经腹腔注入皂甙溶液(每千克体重80 mg).移植肾再灌注后24 h,取大鼠外周血和移植肾组织待测.检测各组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肾组织原位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cl-2和Bax mRNA在各组肾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和皂甙干预组血BUN和Cr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移植肾细胞凋亡指数也显著增高(P<0.05);移植肾组织中B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Bax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皂甙干预组血BUN和Cr值明显下降(P<0.05);移植肾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移植肾组织中Bcl-2 mRNA表达显著增加,Bax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党参皂甙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能显著减轻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Bcl-2基因表达的上调和对Bax基因表达的下调,从而抑制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肝肠联合移植已应用于临床。在活体原位肝、肠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发现,这些变化可引起动物其它重要脏器的损伤。在肝肠联合移植中,整块的移植物在再灌注早期比单一脏器移植可能对受体有更大影响。本部分实验利用大鼠门颈转流技术建立肝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在肝肠缺血再灌注早期其它重要脏器的功能变化,并比较肝、肠分别在其中的作用。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肠缺血组(A),肝缺血组(B)及肝肠缺血组(C)三组,每组25只,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肾功能(BUN)、心功能(CK-MB)、胰功能(AMY)及肺功能(PCO_2,PO_2,渗透指数)的变化与再灌注后6小时各脏器自由基的产生。结果表明,肝肠联合组引起最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与最大的自由基损伤(与A,B两组比P<0.01)。肠组引起的肺、心、胰功能损伤与自由基损伤大于肝组(P<0.05)。提示:肝肠缺血再灌注比单一器官缺血再灌注后能对其它重要脏器产生更严重损害。自由基产生可能是引起其它脏器功能损伤的重要机制。一定缺血时间后,肠缺血可能导致比肝缺血更严重的再灌注后重要器官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闫晓冬  王强 《器官移植》2021,12(2):226-231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器官移植已经进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供者心肺复苏风险增加、低灌注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延长等可导致移植肾IRI,影响受者和移植肾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结局.在IRI等应激状态下,以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动态调控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动力学机制对线粒体的生物学功...  相似文献   

11.
带血管蒂复合组织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 injury)时的细胞凋亡现象及细胞凋亡在此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生物电镜、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DNA电泳等方法,探讨了兔复合组织移植IR损伤时的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发生的规律。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后6h,生物电镜即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再灌注后6、12h,IR组中TUNEL法可检测到阳性细胞;DNA电泳可观察到典型的梯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缺血再灌注后12h,IR组细胞凋亡率可达20%。结论 带血管蒂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IR损伤时存在着细胞凋亡,而且,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IR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脏移植技术已经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移植肝脏冷保存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肝脏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缺血预处理(IP)的下游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物质,NO与肝脏移植关系密切,涉及到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等多个环节,现在普遍认可肝脏移植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引起NO生成急剧减少.内皮细胞氮氧化物合酶(eNos)诱导生成的NO对肝脏移植过程中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研究者对一氧化氮用于保护肝脏移植进行了尝试,现阶段增加NO的技术方法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包括缺血预处理(IP)和在保存液中加入NO前体、eNOS诱导药等.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肾缺血/再灌注时肾组织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问点肾组织、功能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生的机制。方法:应用苦味酸法和二乙酰一肟反应法测定大鼠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血肌酐和尿素氮值检测肾功能变化,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缺血/再灌注石蜡包埋切片肾组织损伤形态学改变,用酚/氯仿抽提小片断DNA,在琼脂糖电泳上测定不同时间点DNA Ladder及利用原位凋亡检到法观察各时间点TUNEL阳性细胞数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肾功能检测发现,缺血45min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值明显增高和正方对照差异显(P<0.05),再灌注早期上升缓慢,3h后再次增高,组内对比差异显(P<0.05)。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细胞以近端肾小管变性为主、坏死轻微,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组织损伤变化与肾功能变化规律相一致。琼脂糖电泳和TUNEL检测在缺血45min再灌注3h时可测到DNA Ladder和TUNEL阳性细胞增加,再灌注12h细胞凋亡最明显。结论: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肾组织轻、中度的损伤和明显的肾功能损害;肾缺血/再灌注后期肾组织及功能损伤加重可能与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研究表明,组织短时急性缺血、缺氧损伤不仅发生在缺血的当时.更主要发生于血管再灌注时,称为再灌流综合症或无血流现象,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全身各脏器均可发生.在显微外科学、整形外科学领域,肢体的断肢再植,各种组织的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中也可发生.对此不少学者进行研究,了解再灌流损伤的发生机理,目前认为主要与氧自由基、离子浓度变化及儿茶酚胺等有关,尤以氧自由基学说倡导者为多,认为它对细胞的最终转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皮瓣缺血后的再灌流损伤与氧自由基的关系以及运用自由基清除剂对皮瓣成活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细胞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其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研究正日渐成为现代移植免疫病理学的热点之一。细胞凋亡与供肺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肺排斥反应均密切相关。抗细胞凋亡治疗有血红素加氧酶、预处理、转基因,它们均可在肺移植中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造成的肾毒性等因素会在肾移植术后使肾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逐渐造成移植肾纤维化,最终导致肾衰竭。近年来,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逐渐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等药物可以通过巨噬细胞途径减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纤维化。本文就移植肾纤维化的主要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不同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外周募集巨噬细胞和肾驻留巨噬细胞对肾损伤区域的浸润、巨噬细胞对肌成纤维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巨噬细胞相关的移植肾纤维化潜在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也发生于胰腺移植中供体胰的切取、保存、再灌注和排斥反应过程,被认为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排斥反应并最终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被誉为"医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1])。然而,传统的器官移植技术在器官获取、保存和植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移植物遭受缺血-冷保存-再灌注这三个阶段的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缺血后恢复血流,原本受缺血损伤的器官更容易进一步加重损伤~([2])。IRI是引起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早期移  相似文献   

19.
器官保存方法对于维持尸体供肾的活性来说非常重要.传统的冷冻保存法具有方法简便、使用安全、价格便宜及保存效果较好等优点,目前仍然是供肾保存的主要方法.但是,传统的冷冻保存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保存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这可能导致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甚至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aemia-reperfusion iniury,IRI)是指肢体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的合称,临床中术中应用止血带、骨筋膜室综合征、休克、断肢再植、带血管蒂组织移植等过程骨骼肌均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不仅损伤肢体局部组织,导致骨骼肌的纤维化、挛缩以及肢体的坏死,而且可影响远隔的内脏器官,引起多器官的功能衰竭,危及生命[1],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中自由基介导的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就自由基在骨骼肌IRI中的作用机制及其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