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伴发病关系和诊治要点。方法:复习我院2003-01/2006-12间经胃镜诊断的98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和胃镜资料。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伴发病有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食管裂孔疝4例,十二指肠炎6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出血糜烂性胃炎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4例。内镜表现为A级、B级为82例(83.67%),其中A级36例(36.73%),B级46例(46.94%);C级、D级16例(16.33%),其中C级10例(10.20%),D级6例(6.12%)。胃镜表现为C、D级的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见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糜烂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胃镜多表现为A、B级,多伴有胃十二指肠疾病。  相似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186例内镜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息烽县人民医院2008-08-2010-06 186例经消化内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镜下RE表现为A级78例,B级87例,C级16例,D级5例。所有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治愈33例,有效72例,显效6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达89.2%。结论内镜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RE的诊断准确性,抗酸剂、抑酸剂、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联合用药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1996-01~2005-10对贲门癌术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58例在药物维持治疗方面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经内镜确诊的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107例,均为男性,年龄56~78(平均62)岁。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如胸骨后疼痛、反酸、烧灼感等),病程1a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近端胃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探讨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189例近端胃癌患者均行近端胃切除术+食管残胃吻合术,术后6~12个月根据患者症状和胃镜检查判定是否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并评估洛杉矶分级;其中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者39例为反流组,未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者150例为无反流组,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位置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采用Mantel-Haenszel χ2检验及Pearson相关法分析近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危险因素个数与洛杉矶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189例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39例(20.6%),其中洛杉矶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17例,D级13例。反流组手术时间[(259.49±22.47)min]长于无反流组[(248.80±22.40)min](t=2.652,P=0.009),术中出血量[(232.05±61.22)mL]多于无反流组[(203.00±55.93)mL](t=2.833,P=0.005),体质量指...  相似文献   

5.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在乐安县人民医院门诊诊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20-82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5例有反酸、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在晨起后或餐后1h出现;13例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疼痛;6例自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声嘶。  相似文献   

6.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七例误诊为心绞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往往不典型 ,另外老年患者多有动脉硬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常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从而易将已存在的反流性食管炎误诊为心绞痛。我院 1998~ 2 0 0 0年共收治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病人 12 4例 ,其中误诊为心绞痛 7例 ,现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6 5~ 78岁。1.2 临床表现  7例均有胸痛 ,其中 5例呈灼痛 ,2例呈胀痛 ,均无放射痛 ;2例伴胸闷 ,3例伴轻度反酸、烧心 ,吞咽时无胸骨后不适及疼痛 ,亦无吞咽困难。 5例均有上腹部轻度压痛。1.3 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示…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常见多发病,内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内镜下可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病变的程度、形态、范围及有无并发症,并可行病理活捡。我院2000年2月~2003年10月行内镜检查3 500例,其中发现反流性食管炎218例(占6·2%),本文就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问题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8例中,男140例,女78例,男女之比为1·79∶1;年龄19~86岁,平均45~42岁,35岁以下35例,占38·53%。病程:3周~10年,208例为首次胃镜检查,全部病例未行规律性抗HP治疗。临床表现有胃灼热、反酸、反…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对反流性食管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价值。方法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Savary-Miller分级法胃镜检查结果分为2组,A组(Ⅰ级)40例,B组(Ⅱ-Ⅳ级)40例。2组均应用西沙比利加奥美拉唑治疗,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胃镜检查,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及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A组与B组症状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0.0%,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0.0%。A组2项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降低癌变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愈合后的长程治疗方案。方法52例经胃镜检查证实食管炎病损已愈合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为维持治疗组,奥美拉唑10mg qd,连用6个月后,改为病人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时,临时服奥美拉唑10mg;B组26例为按需治疗组,患者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GERD症状时即服奥美拉唑10mg。根据每个患者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的频度分为:无症状;症状每月发生;症状每周发生;症状每天发生。分别在治疗期间的第1、2、4、6、9、12月随访。结果第1个月每天有反流症状的A组4人,占本组总例数的17%,B组15人,占本组总例数的71%;两组持续有反流症状的7人,均是年龄偏大、食管炎偏重的患者。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愈合后的长程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患者出现症状的频率等因素而定。反流性食管炎较重的患者(Ⅱ、Ⅲ级),需维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较轻者(Ⅰ级),可按需治疗。  相似文献   

10.
兰索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流性食管炎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1994-1998年,我们应用兰素拉峻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42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经胃镜检查及食管内PH值测定,均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男40例,女2例;年龄61-78岁。病程(4.6t2.2)年。均有不同程度反酸、返食物、烧灼感。胸痛和吞咽困难等症状。2例有反复呛咳病史。经心电图、X线检查排除心、肺疾患。内镜下食管炎分级采用Sarary-Miller标准”‘。I级8例,11级24例,皿级8例,IV级2例。12例合并食管裂孔庙,2例合并食管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和内镜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食管裂孔疝,并且按照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结果:37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根据洛杉矶标准,A、B级分别与C、D级患者间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1)。Hp阳性患者81例,感染率明显降低(P〈0.01)。合并有食管裂孔疝患者36例,与食管炎严重程度和年龄显著相关(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较低,检出量多于女性患者。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降低。高龄和合并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食管炎更严重。患者黏膜破损较易发生在食管右半侧壁。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本组有11例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被误诊为食管癌(包括病理),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6~81岁,平均年龄52.3岁.有2例在手术前未复检,按食管癌施行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有9例复检时内镜下表现为:7例食管下段粘膜条状充血、糜烂,部分有融合现象,部分有伴出血;2例食管下段不同程度的疤痕狭窄,伴有糜烂、溃疡.按99年烟台会议制订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分级,Ⅰ级4例,Ⅱ级3例,Ⅲ级2例.  相似文献   

13.
梁红亮  杨曦  陈旭平  蒋志凌 《华西医学》2012,(10):1479-1482
目的探讨和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1月间胃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34例,所有患者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其中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消化性渍疡5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02例。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1.6%,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消化性溃疡,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解剖结构和动力障碍性疾病绝大多数并发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A和B级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多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在A级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8.0%,B级为8.4%,C+D级为0.O%。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多并发于消化性溃疡,提示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镜检查中反流性食管炎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晓梅  沈皓  马世华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3):265-266,273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中反流性食管炎及其相关因素如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胃镜检查资料,检出符合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及其它与食管炎相关的病例,分析各种病例检出情况、临床特点及合并症。结果反流性食管炎167例,检出率3.85%;食管裂孔疝101例,检出率2、47%;其中反流性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66例(39.52%),而食管裂孔疝中61.68%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并不全梗阻37例(22.16%),胆汁反流7例(4.19%),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2.39%),残胃6例(3.59%)。另外,反流性食管炎中有20例(11.97%)患者表现为贲门松弛。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较单纯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年龄明显增大,前者58、88岁,后者40.03岁。合并食管炎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反酸、烧心症状的发生率较单纯裂孔疝高。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与很多因素有关,食管裂孔疝为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病因,随着年龄增大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率增加、尤其是老年人伴有反流症状的更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红  王裕宣 《临床医学》2007,27(12):14-15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7228例胃镜检出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相关信息。结果共检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18例,检出率3.02%,其中男146例,女72例,男女之比为2.03∶1,年龄18-78岁,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的增加有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食管裂孔疝患者161例,检出率为2.23%,其中男110例,女51例,男女之比为2.16∶1,年龄19-81岁,食管裂孔疝病人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无食管裂孔疝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P〈0.01)。反流性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75例,占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34.4%,占食管裂孔疝病人的46.58%。结论食管裂孔疝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病因,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裂孔疝是互为因果和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采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的6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的61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胃脘痞胀、胃脘疼痛、嗳气频作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可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ltisRE)的疗效。方法:经过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粘膜病变61例,并参照1999年烟台会议提出的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标准,诊断Ⅰ级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吗叮啉)10mg,3次/天,奥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洛赛克)20mg,1次/天;诊断Ⅱ-Ⅲ级患者,给予多潘立酮10mg,3次/天,奥美拉唑20mg,2次/天,早晚餐前30min,均治疗4周。结果:Ⅰ级显效27例,有效7例,有效率100%;Ⅱ级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4.1%;Ⅲ级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3例,有效率70.O%。结论:多潘立酮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RE,症状控制好,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消化道动力性障碍性疾病。西方国家患病率为10%~20%,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北京、上海统计为5%~10%,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接近2%。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作者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对75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均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反流性食管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损伤和炎症性表现。成人的研究表明,胃液中的胃酸、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液中的胆盐和胰蛋白酶都可引起食管粘膜的损伤,而胃酸是其中最主要的攻击因子[1]。而引起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被误诊和漏诊,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笔者对小儿反流性食管炎36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改变。1临床资料1)对象:2002年7月~2006年4月经本院胃镜检查的患儿共1 125例,结合临床表现,其中36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男24例,女12例,发病年龄3月~14岁,<1岁…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在成人、小儿均可发生,由于年龄因素,小儿反流性食管炎不易获得病理学诊断。国内很少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并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儿男,1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