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日照县系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重点疫区,该县1981年发病人数约占全省的1/4~1/3,故作者等自1981年1月~1982年1月,在日照县重点发病公社奎山公社等设点,连续一年多定人规定时进行鼠类的生态研究,并在非发病县,沂源县从1981年10月~12月进行了对比调查,特小结汇报如下。材料和方法对于鼠类的调查,系在奎山公社重点发病自然村进行。对于鼠类的密度调查,均采用全国出血热防治研究协作组规定的方法进行.鼠夹采用天律出品的铁板夹,诱饵均采用花生米一粒不拌油,鼠密度调查在野外用夹夜法进行,放夹距离为5米一个。结果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3.
以血凝抑制试验对武昌县64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进行了血清分型研究,其中家鼠型占62.5%,野鼠型占20.3%,未定型17.2%,表明武昌县属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疫区。同时,我们未发现病情轻重与EHF患者感染的病毒型别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血凝抑制试验对武昌县64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进行了血清分型研究,其中家鼠型占62.5%,野鼠型占20.3%,未定型17.2%,表明武昌县属以家鼠为主的混合疫区,同时,我们未发现病情轻重与EHF患者感染的病毒型别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 自三十年代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为了分离病毒,探讨实验敏感动物和组织培养方法,花了四十年时间。陕西于1955年发现EHF,1959—1980年对EHF疫区和非发病区进行了长期研究,1973—1975年做了专题调查,随后取得了血清学调查数据,首次提出汉中县为非疫区,1976年应用非疫区原代黑线姬鼠淡色亚种(Apodemus agrarius pallidior)为实验动物来分离EHF病毒,1977年从EHF病人早期血液标本中分离到4株病毒。同时,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的要求以及全国病原研究协作会议纪  相似文献   

6.
驻疫区某部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部驻地为流行性出血热重点疫区,每年都有数百例患者发病。并有死亡病例。受驻地疫情影响,2005年以前,该部每年发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则几例,多则十几例,且出现过病危者,不仅损害了官兵健康,也给部队的正常工作、训练和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该部对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强健康教育,狠抓灭鼠防鼠、灭螨防螨,做好个人防护,强化监督指导等一系列综合性预防措施,使得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连年大幅下降,且出现2005—2007年连续3年无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于1962年9月在济宁县南阳湖农场确诊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以来,此后发病地区不断扩大,发病人数逐年有所增加。特别是1980年以后,病情急剧上升,全省每年发病人数大量增加,对人民生命健康威胁很大。现将本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分析报导于后。流行特点本病的流行特点在山东省也同样具有地区性、散发性和季节性。一.地区性:本病发病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局限性和边缘性。  相似文献   

8.
高煜  杨淑华  张平  陈君  洪江 《医学动物防制》2010,(11):1008-1009
目的查清疫区鼠种组成,为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夹夜法,诱饵为花生米。结果共捕获鼠种8种,分布于居民庭院、库房及野外农田、草地、灌木丛等。村内平均鼠密度为10.80%,优势种为褐家鼠。村外平均鼠密度为6.30%,优势种为黑线姬鼠。结论凤城地区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高峰和春秋季节鼠密度较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 疫区灭鼠可降低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已有许多报告,但较少介绍具体做法及经验。河北省EHF疫情发展迅速,调查疫区住宅褐家鼠肺EHF病毒抗原检出率平均8.2%,最高达到31.3%,预示发病数将大幅度上升。1986年初,我们在邱县和临西县进行疫源地调查并大范围灭鼠,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与革螨的关系问题,我们用鉴定的EHF病毒,以小白鼠乳鼠为实验动物,作革螨传播EHF病毒试验获得成功。专性血食革螨的传播试验:取柏氏禽剌螨(Drnithonyssus bacoti)300余只,于饲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宿主动物调查结果确定,黑线姬鼠是农业区野外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经多年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我县黑线姬鼠与EHF的流行有密切关系,但无病原学资料佐证。为进一步查明黑线姬鼠是否为我县野栖鼠中的主要传染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在流行性出血热(EHF,以下简称“出血热”)病原分离方面相继获得成功,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报道用从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分离所获的“陈株”,适应到A—549细胞后制作的细胞抗原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全省临床报病的48个市、县及有疑似病人的7个县部分病人进行血清学调查情况。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世界上17个国家流行,也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近年来我们对其传染源和螨媒传播途径进行了一些研究。1.EHF传染源的研究自1977年起对我省四个县用对流免疫电  相似文献   

14.
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特异性定位决定着病原体向体外排出的方式,以及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可能途径。关于EHF 病原体在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体内定位的研究为数很少,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疫区黑线姬鼠肺、肝、脾、肾:1983年9月至1983年10月自吉林省蛟河县EHF 发病较重的6个公社用鼠夹法和挖  相似文献   

15.
自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分离成功以来,国内外已有较多文献提到本病的隐性感染,但从血清流行病学的角度研究隐性感染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报告对有13和30年流行史的野鼠型EHF疫区进行了调查,人群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我国较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病情重笃、病死率高。由于国内EHF病毒尚未分离成功,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及流行病学研究带来了许多问题。为了弄清本病流行的一些未知因素,探索EHF防治新途径新方法,我们于1980年底至1981年初,对我省EHF疫区阳新县荆头山农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该农场原已设计进行的麻疹疫苗是否有防治EHF的可能性进行了人群血清干扰素(IFN)研究,现将调查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及隐性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临沭县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 ,结果表明 :疫区的六个鼠种均带有 EHF病毒 ,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 4 .7% ,春季室内鼠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 8.9% ,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 ,病人也明显增多 ,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 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 ,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以病人家庭成员为最高 ,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最低。  相似文献   

18.
景善鹏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16-917
目的为查清临沭县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种类,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县防疫站于1999~2002年对鼠类带EHF病毒率和正常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疫区的6个鼠种均带有EHF病毒,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4.7%,春季室内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8.9%,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病人也明显增多,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病人家庭成员为最高,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最低。结论健康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对病家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疫源地灭鼠灭螨净化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9.
革螨是否自然携带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传播EHF中是否起着媒介作用,我们于近年来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