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残胃是公认的胃癌癌前状态,其癌发生率高达0.5%~10%[1]。60年代以后的一段时间,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大量的胃切除使胃癌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作者等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残胃癌13例,均为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结合本组病例,现就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处理作一阐述。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均为男性,年龄44~78岁,50岁以上者11例,占84.6%。首次手术到残胃癌确诊时间,最短13年,最长30年,20年以上者9例,占69.2%。原发病变为胃溃疡者6例,十二指肠溃疡者7例;均采用Bill…  相似文献   

2.
残胃癌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菊兰  管有凤 《临床荟萃》1996,11(3):116-117
残胃癌,是指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前者称原发性残胃癌,后者称继发性残胃癌。 1 临床资料 男22例,女6例。男:女=3.7:1;年龄最小者47岁,最大者71岁,平均58.5岁;以60~70岁多见。首次手术与残胃癌平均间隔时间为14.7年,最短者在术后5年,最长者在术后27年,多发生在术后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胃切除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的发病率为5%~50%[1],重者需行手术治疗。1990年2月~1999年2月,我们手术治疗1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2例。年龄26~45(平均34.5)岁。首次胃切除原因为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胃大部切除均行毕Ⅱ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13例均有上腹持续性烧灼痛,进食后加重。均伴有体重减轻。有胆汁性呕吐者11例,呕吐后腹痛依旧。贫血者6例。13例均行X线钡餐检查,未见溃疡及梗阻征象。纤维胃镜检查均见胃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轻度糜烂,胃镜触及胃壁时易出血,并可见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简化操作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该研究利用残胃重建消化道,探讨食管中段、远端胃同时性重复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5月手术治疗的6例食管中下段、远端胃同时性重复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同期行远端胃及食管次全切除术,其中保留胃短血管、残胃翻转倒置逆行与食管及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以下简称残胃倒置重建消化道术)3例,保留胃网膜右血管弓、残胃顺行与食管及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以下简称顺行残胃重建消化道术)3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肋软骨炎1例,扩创治愈,腹腔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6例均获得随访,2例生存超过4年,1、3年生存率分别100%、50%。结论同期远端胃及食管次全切除、保留胃短血管残胃翻转倒置或保留胃网膜右血管弓、顺行残胃食管吻合重建消化道是食管、胃重复癌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只要指征选择得当,手术会给患者带来生存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0年-2002年302例施行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发生胃瘫18例(5.96%),均发生于术后3-10d,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1w内治愈2例(11.11%),2w内治愈5例(27.78%),3w内治愈11例(61.11%)。结论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胃瘫的主要原因。胃镜X线检查是胃瘫诊断与机械性肠梗阻鉴别的主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沈世鹏  程相民 《临床医学》1993,13(3):107-109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残胃无力症,或称残胃麻痹综合征,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少见的早期并发症。由于发病较少,临床认识不足,往往反复手术。1978年至今,我院共作胃大部切除术518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1例,其中2例行第二次手术。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32~68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荷包包埋法在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处理十二指肠残端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十二指肠残端采用荷包包埋法封闭,观察其手术中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32例患者术后观察10d以上.无一例发生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出血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均痊愈出院。其中28例术后4d肛门排气,2例术后5d排气,2例6d排气。荷包包埋法平均手术时间为8min。结论行毕11式胃大部切除术时,对于十二指肠残端无炎症水肿、无溃疡、无瘢痕变硬者,采用荷包包埋法封闭是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莉  王冰峰 《现代护理》1999,5(8):13-14
胃癌术后残胃再发癌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报道也不多「‘]。目前对残胃再发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残胃再发癌手术时因腹腔内粘连或肿瘤侵犯致解剖层次不清,手术较为复杂,困难。巡回护士必须密切观察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随时作好手术配合抢救工作。我院自1993年以来,为4例胃癌术后残胃再发癌病人作了残胃切除手术,现将术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38~对岁,平均46.l岁,首次肿瘤发病部位,贲门部1例,胃体部1例,胃窦部2例。首次肿瘤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未分…  相似文献   

9.
残胃癌一般认为是胃非癌瘤性病变手术后发生的胃癌,若因恶性病变而做手术者则应指手术后20天以上发生的胃癌。残胃癌占胃癌的0·4%~5·5%,男女之比为5·4∶1,平均发病年龄65岁[1]。本文对我院13例经病理证实的残胃癌X线影像表现作一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8年10月~2005年8月期间收治的残胃癌13例,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46~75岁,平均60·5岁。均为胃非癌瘤性病变手术后发生的残胃癌,与第一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13个月,最长23年。本组有9例经胃镜检查并作病变部位黏膜组织活检确诊,4例经术中作病变部位活组织冷冻切片病理…  相似文献   

10.
胃的溃疡或肿瘤为消化道手术的常见原因,术后并发症多,其中上消化道出血为较常见的并发症。我院1982年~1996年14年间共收治胃疾病2500例,其中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3例,现总结如下。l;因床资料43例中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26~69岁。出血发生于术后1~2天28例,在术后  相似文献   

11.
残胃癌系指因胃良性疾患行胃部分切除术5~10年以上残胃再发生的癌。也有人将胃恶性肿瘤术后20年以上残胃再发生的癌列为残胃癌。我科自1987年6月至1995年8月共收治残胃癌13例,占同期胃癌的4.88%。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3例均为男性,年龄30~70  相似文献   

12.
本院外科在近3年来做胃大部份切除术340例中,发生早期常见并发病24例。现总结如下: 全部病例均用B-Ⅱ式,半口结肠前顺行吻合,缩小胃小弯,男252例,女88例;35~66岁占8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48例,27~56岁居多,胃溃疡92例(包括胃癌11例,合并胃下垂3例)集中在35~65岁。其中术前临床考虑并发幽门梗阻57例,穿孔38例,出血46例,术后出血4例,排空障碍8例,早期倾泻综合征10例,吻合口瘘1例,残端瘘1例,术后死亡1例。  相似文献   

13.
胃切除患者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分析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验总结。本组14例中吻合口出血4例.病灶遗漏出血4例,残胃粘膜损伤2例,残胃肠套叠出血2例,十二指肠残端出血1例,原因不明出血1例,均再次手术止血。痊愈出院。认为胃大部切除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多为吻合口出血及病灶遗漏引起,观察护理要点:术后重视患者主诉.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胃肠减压情况,可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保证患者获得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2年以来,对13例残胃责门癌进行再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45~70岁,平均59.28岁。首次手术为胃溃疡者12例,十二指肠溃疡者1例,术式包括billrothⅡ式10例,Ⅰ式3例。胃切除术后至发生贲门癌的时间为2.5~40年,13例术前均行X线钡餐检查和内窥镜及活检确诊,肿瘤长3~7cm。切除的12例病理报告腺癌11例,鳞癌1例,其中5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残胃贲门癌切除的12例中行残胃全切,食管空肠端侧吻合4例,食管空肠Rour-Y吻合3例,残胃贲门切除,余胃食管吻合5例。13例中经腹手术5例(其中1例剖…  相似文献   

15.
残胃癌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明  吕永添  高明 《新医学》2005,36(3):166-167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生存率.结果:2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主要诊断方法是消化道钡餐和胃镜检查.其中2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根治性切除的12例病人生存5年以上者7例,非限治手术的16例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对胃部分切除术后病人定期随诊并胃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残胃癌.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残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近似于胃原发癌.早期诊断对提高残胃癌术后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本组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出血 6例 ,年龄 33~ 71(平均 46 .6 )岁 ,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 3例 ,应激性溃疡出血 1例 ,择期手术 2例。手术方式 :毕Ⅰ 2例 ,毕Ⅱ 4例。术后出血时间 3小时~ 5天。所有近期出血病人均经纤维胃镜检查 ,发现吻合口粘膜下出血 3例 ,吻合口小弯侧粘膜下出血 1例 ,胃底部溃疡出血 1例 ,应激性溃疡残胃出血 1例。经积极抢救输血、输液等治疗 ,1例因出血凶猛 ,3天后再次手术。 6例治愈出院。2 讨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出血的发生率在 1%左右[1] ,其发生与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操作有密切关系。术前明确…  相似文献   

17.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除术后功能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7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11例,发生率为7%,经保守治疗(除1例放弃治疗外)均于术后5周内治愈。结论术后残胃及空肠正常运动功能的改变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高龄、幽门梗阻、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等则是诱发的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达可治  相似文献   

18.
远端胃切除后食管癌是指因胃及十二指肠的任何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后1年以上,在食管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外科治疗关键为如何重建消化道。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7例接受远端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比较了食管残胃直接吻合与结肠代食管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应激性浅表黏膜损害大出血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应激性浅表黏膜损害大出血临床资料。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应激性浅表黏膜损害大出血多发于术后1周,为突发大量呕血或便血。急诊胃镜查见残胃黏膜呈弥慢性水肿糜烂和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1周内呕血便血病人,应尽快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0.
20例胃平滑肌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兰元军 《华西医学》1999,14(4):425-426
胃平滑肌瘤临床少见,术前确诊率不高。我院自1990~1997年上半年共收治2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现就其术前诊断一些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3~79岁,平均50岁。40~60岁者15例,占75%。病程最短1天,最长20年。临床症状:上消化道出血13例,其中伴出血性休克4例。腹痛10例,为上腹部不规则隐痛、胀痛,1例为上腹灼痛。腹部肿块2例。贫血10例,Hb<100g/L。胃镜检查14例。镜下诊断胃体平滑肌瘤3例,胃底平滑肌瘤1例,胃内隆起性病变7例,胃底息肉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例。14例中有7例作了活检,仅1例病理确诊。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