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可能致病机制及流行病学资料着手,并结合现代医学对HP和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及胃癌关系的研究,对HP和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及胃癌的关系进行探计。阐明HP和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及胃癌具高相关性,HP感染导致胃炎、胃溃疡的长期存在,而胃癌的形成亦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的长期存在有关,故将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称为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但要解决HP和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胃癌的关系,尚需更多的直接证据。从而提倡普及胃镜HP检测及HP的根治。  相似文献   

2.
HP和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及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可能致病机制及流行病学资料着手,并结合现代医学对HP和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及胃癌关系的研究,对HP和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及胃癌的关系进行探计。阐明HP和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及胃癌具高相关性,HP感染导致胃炎、胃溃疡的长期存在,而胃癌的形成亦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的长期存在有关,故将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称为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但要解决HP和与胃癌相关性胃疾患、胃癌的关系,尚需更多的直接证据。从而提倡普及胃镜HP检测及HP的根治。  相似文献   

3.
辨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6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自从1983年 Warren 和 Marsholl 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以来,HP 与胃部疾患的关系颇受重视,大量的研究资料已证实 HP 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目前,有多种抗生素用于 HP 治疗,并取得  相似文献   

4.
新鲜生姜对幽门螺杆菌抑菌杀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效果良好。实验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具有抑杀HP的作用。为了探讨HP对生姜的敏感性,笔者选用生姜与干姜进行体外对HP抑菌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伴有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使用胃镜检查并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HP 阳性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在mRNA 水平的HP 阳性率为44.7%和57.1%,蛋白水平HP 阳性率为39.5%和47.6%;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在mRNA 水平的HP 阳性率为78.7%和81.4%,蛋白水平HP 阳性率为74.7%,74.3%.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与HP 感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chall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已证实,95%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80%的胃溃疡以及慢性活动性胃炎都和HP有关。用药治疗根除HP可使炎症、溃疡愈合,使消化性溃疡年复发率从70%~80%降至6%。不仅如此,HP还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治疗HP感染,对防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对HP的研究,主要在临床方面,同时也开展了一些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综述如下。1 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中医在病因学方面,并无HP致病的阐述,但HP所致疾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是影响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加,HP感染根除率下降,而且根除治疗的药物副作用突出。中医药在HP感染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中医对其感染治疗缺少理论依据。HP经口传播易伤脾胃,具有传染性、易复发性等湿热邪气的致病特点。而且研究发现,HP感染相关疾病中脾胃湿热证常见,脾胃湿热证中HP感染率高,清热化湿中药对HP有抑杀作用,标准三联+清热化湿提高HP根除率,脾胃湿热证本质与HP感染病理机制具有相似之处,这些均提示脾胃湿热可能是HP感染疾病的基本病机。在清热化湿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病程、临床表现的不同佐以泻火解毒、疏肝和胃、凉血止血、补脾益气、温中补虚等治疗,可以提高HP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不同体质人群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894人的基本资料、病史、HP检测、中医体质及各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P阳性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高于HP弱阳性者或HP阴性者(P〈0.05);HP阳性者低密度脂蛋白低于HP弱阳性者或HP阴性者(P〈0.05)。中医体质、HP感染情况与甘油三酯、血糖、血压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幽门螺杆菌作为湿邪一类,感染不同体质人群后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血脂、BMI异常,从而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9.
王敏  王瑾 《中国针灸》2007,27(7):549-551
目的:依据临床相关研究资料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脑梗死相关关系及可能致病机制。方法:对临床关于HP与脑梗死相关关系及可能致病机制的研究资料作综合论述。结论:多数研究者认为HP感染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HP感染与脑梗死发病正相关趋势的研究,尚无定论。对于HP感染可能致脑梗死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HP可能单独或通过影响其危险因子的方式参与脑梗死发病,其致病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免疫、干扰脂代谢等多方面。但HP感染是否确为脑梗死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确切发病机制为何,尚待进一步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HP与PE对胆红素清除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血液灌流(HP)与血浆置换(PE)治疗肝性高胆红素(TBIL≥17mol/L)血症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45例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随机分为HP1(每天行一次HP治疗)15例,HP2(连续三次,间隔8小时)15例,与PE治疗组15三组;观察三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球蛋白(GlO)、凝血指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及三组治疗后3d总胆红素(TBIL)的反弹率。结果PE治疗组与HP1治疗组对比分析,PE组的TBIL下降程度,凝血指标的改善均优于HP1组,有统计学意义;PE治疗组与HP2治疗组对比发现TBIL的下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凝血指标的改善PE组优于HP2组,有统计学意义;HP2组与HP1组对比TBIL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但凝血指标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总胆红素(TBIL)的反弹率:PE治疗组与HP1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HP2组与PE组及HP1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置换(PE)在改善凝血机制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降胆红素这方面的功能与血液灌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与反流性食管炎(RE)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9月诊断为RE的78例患者及同一时间做胃镜检查的6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HP感染情况,并对食管炎症程度与HP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RE患者中HP阳性率为43.6%,慢性浅表性胃炎中HP阳性率为6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的中、重度食管炎发生率均高于HP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在RE发生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病的关系。方法:通过PCR法检测胃病患者和正常人HP感染情况。结果: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溃疡高度相关(P<0.01),与胃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呈显著性相关(P<0.05),HP感染率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间差异无显著性,非贲门部胃癌明显较贲门部癌高(P0<0.05)。结论:HP感染与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14C-UBT尿素呼气HP检测实验。结果:食积胃滞、肝胃郁热、瘀阻胃络、胃中蕴热型HP多为阳性。胃阴不足、脾胃虚寒型HP多为阴性。结论:HP感染与胃脘痛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7,(4):543-544
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甚至胃癌的发生关系紧密,根除HP对相关性慢性胃炎的转归和预防有重要作用。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HP的耐药性明显上升,如何降低耐药性,根除HP成为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主要方向。本文对近年来西医,中医(单味中药、复方中药、针灸推拿埋线),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慢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为了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我们对HP感染与慢性胃病的中医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14C-UBT尿素呼气HP检测实验。结果:食积胃滞、肝胃郁热、瘀阻胃络、胃中蕴热型HP多为阳性。胃阴不足、脾胃虚寒型HP多为阴性。结论:HP感染与胃脘痛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P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103例HP感染患者及116例正常人,并收集HP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患者及正常人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分析HP感染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中医体质类型差异及不同性别、年龄段HP感染患者中医9种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结果:103例HP感染患者中属于单一体质者55例(53.4%),兼夹体质者48例(46.6%),HP感染患者前三位单一体质类型分别为平和质(28.75%)、痰湿质(21.6%)及阴虚质(15.57%)。结论:平和质、痰湿质及阴虚质是HP感染患者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祛痰化湿、滋阴润燥是中医调治HP感染病症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18.
胃病与幽门弯曲菌及舌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尿素酶试验、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三种方法,对135例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进行了幽门螺杆菌(HP)检测,并观察HP与舌苔的关系。结果表明:HP阳性患者,黄苔发生率为81.7%,而阴性患者黄苔为32.3%(P<0.001),HP数量越多,黄苔发生率亦越高。随着中药清降3HP,黄苔亦随之消退。黄苔可作为HP感染的间接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y,Hp)感染是胃炎与胃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其中一个重要机制是HP刺激胃上皮细胞增殖及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破坏胃上皮细胞调亡与增殖的平衡。HP根据其是否同时表达CagA和VacA蛋白可分为:Ⅰ型,即高毒力株HP;Ⅱ型,即低毒力株HP。Ⅰ型HP与Hp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可能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20.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国内外对HP均作了大量的研究。一致认为HP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的发病也有关。追求清除HP而无副作用的药物是目前消化科的热点,我院应用槟马活汤(自拟)治疗HP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获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