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白内障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方法对136例(156眼)糖尿病白内障采用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切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10个月142眼视力≥0.3,≥0.5者130眼,≥0.8者101眼,视力0.05-0.2者12眼,〈0.05者2眼。无1例发生眼内炎,角膜缘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结论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损伤轻,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切口愈合好,降低眼内炎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干眼症的影响。方法76例(7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38眼)。对照组予以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观察组患者予以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临床症状(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红、晨起眼睑黏滞)评分以及不同时间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红、晨起眼睑黏滞评分分别为(0.95±0.32)、(0.98±0.31)、(1.12±0.38)、(1.09±0.31)、(0.98±0.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2±0.42)、(1.52±0.36)、(1.65±0.52)、(1.72±0.53)、(1.56±0.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短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基础泪液分泌量少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干眼症状、改善泪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切口部位选择,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6例(36只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角膜缘隧道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随访3个月~1年,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未见破裂、缩小及瘢痕化,术中后囊破裂3只眼,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6只眼,角膜水肿10只眼,12只眼出现不同程度炎性渗出。结论颞侧角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施行。  相似文献   

5.
<正>21例(21眼)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3-01以来收治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男16例,女5例1年龄16~65岁,平均(38.8±16.9)岁。术前视力为光感至CF/30cm。15例检查见前房有乳化的硅油滴,2例合并角膜变性,4例合并继发性青光眼。全部患者在硅油填充术1个月后随访视网膜复位好。12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9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21例中14例同时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在充分球后麻醉后行颞上、鼻上方角膜缘内1mm前房穿刺,如有前房乳化硅油,于颞上或鼻上方穿刺口插入连接平衡盐液去针蕊的18号皮内留置套管,持续维持眼内压,轻压另一侧切口,放出乳化的硅油。在灌注下或在粘弹剂保护下用截囊针行连续环形撕前囊或开罐式截囊,然后在11:30~1:30点钟方位行弦长为5~6mm的反眉弓巩膜醚道切口,以晶状体匙娩出晶状体核或超声乳  相似文献   

6.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 Fine开展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用于白内障手术后,国内外眼科界为追求白内障手术最佳疗效,不断革新手术,取得新进展。我院从 1999年开展经颈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人工晶体植人术,效果满意,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性白内障44例(44眼),并发性白内障4例(4眼),外伤性白内障2例(2眼),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55-90岁,平均67.4岁。晶体核硬度 Ⅱ级 8眼,Ⅲ级 28眼,Ⅳ级 14眼。术前视力光感至0.3。超声乳化仪采用美国Storz;Pro…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0mm巩膜隧道切口和3.0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将94例(10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A组46例(48眼)采用10点3.0mm透明角膜切口,B组48例(52眼)采用10点3.0mm角巩膜缘切口。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B组小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3.0mm角巩膜缘切口的效果优于3.0mm透明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 2 3例患者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的方法 ,术后随访 12~ 2 4个月 ,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变化、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 3个月 ,矫正视力≥ 0 .5者有 2 0例 ,占 86 .9% ;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翼状胬肉复发 1例 ,后发障 2例 ,无移植片脱落、排斥及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手术可有效预防翼状胬肉复发 ,恢复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法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透明角膜切口,联合白内障囊袋内超声乳化摘出术式。结果:此术式不原过滤通道,手术性角膜散光于1个月已渐趋稳定,对视力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提示:该术式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摘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俞瑞  吕志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104-1105
目的探讨经双角膜缘隧道切口无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无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术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眼内硅油均一次成功取出,成功率100%,手术时间10—16min。术后有7例发生一过性低跟压,11例有轻度的渗出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后恢复;4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术后第3天复发,经再次手术并填充硅油后视网膜平复。结论经双角膜缘隧道切口无晶状体眼内硅油取出术,方法简单有效,对眼组织损伤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形态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77眼),实施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检查术前,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散光变化.结果 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较1周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1个月时视力明显提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全面反映白内障术后角膜形态变化.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是较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临床较为多见,用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手术会带来一些困难及并发症,目前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经透明角膜加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效果非常肯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切口人路碎核对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类型分为反眉弓形切口组(弦长6.Omm)与直线形切口组(长6.0mm)各60例;每大组患者又根据手术其切口与角膜缘距离的不同细分3个小组(每小组各20例)。即反眉弓形切口组1,直线形组切口组1(切口距角膜1.5mm);反眉弓形切口组2,直线形切口组2(切口距角膜2.0mm);反眉弓形切口组3,直线形切口组3(切口距角膜2.5mm)。在手术后1周、1个月及2个月随访观察其角膜地形图变化及两种不同切口术后的散光差异。结果术后早期,反眉弓形组的角膜表面形态比直线形组的较好;切口离角膜视部越远,散光度越小。结论反眉弓形切口较直线形切口对角膜形态影响小且切口离角膜越远手术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切口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10~ 2019-10收治的80例同时合并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研究组采用单切口,对照组采用双切口,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双切口,对同时合并青光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单切口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法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透明角膜切口,联合白内障囊袋内超声乳化摘出术式。结果:此术式不影响原过滤通道,手术性角膜散光于1 个月已渐趋稳定,对视力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提示:该术式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摘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后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和手术体会。方法对23例(28只眼)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d视力提高≥0.5~1.0者占67.9%.术后1周时占85.7%,并趋于稳定。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虹膜色素播散,角膜水肿.房水混浊.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和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是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术后上方角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双全 《河北医药》2009,31(17):2300-2300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由于房水动力学的改变及虹膜切除术后释放的特殊蛋白溶解酶,术后白内障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对此类患者既要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以获得良好的视力,又要保持原切口的滤过功能和眼压稳定,这使得切口的选择成为关键。我科采用角膜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吲哚青绿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在连续环形撕囊中的有效性及其对术后角膜切口愈合的安全性。方法125例(125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吲哚青绿染色组)61只眼,对照组(空白组)64只眼。观察组采用吲哚青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对照组采用平衡盐灌注液作对比。结果观察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96.72%,对照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68.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7d,1月,3月2组患者中连续环形撕囊成功者切口的透明角膜隧道的混浊程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青绿晶状体前囊膜染色能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也不影响角膜切口的初期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陡轴向切口、平坦轴切口手术治疗对术前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水平、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120例(163只眼)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81只眼,作陡轴向切口)和B组(60例,82只眼,作平坦轴切口),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手术源性散光(SIA)大小及散光轴向分布。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显著提高(P <0.05),但A组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较B提高更显著(P <0.05)。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较B组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SIA均较B组小(P <0.05)。A组术后各时刻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陡轴向切口手术治疗改善术前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角膜散光的效果优于平坦轴切口,更有助于稳定术后角膜散光轴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